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详解_第1页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详解_第2页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详解_第3页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详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 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内向性、阴阳的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一群体的和谐性无论从古代都城、 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 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 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体现在严

2、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 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 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体现。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 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 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

3、坛。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 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 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 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 " 土" 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

4、用都是对应的。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 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 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从其所遵守的道家原则还有中轴线的对称结构以及背山面水的理想模式,不难得出以故宫建筑群对群体的和谐性的痴迷。 而作为在中国传统建筑杰出代表, 受故宫建筑群的影响, 中国大多数明清时的传统建筑平面布局大多

5、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 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与西方教堂等宗教性建筑相比, 它淡化了缘自宗教信仰的神密与突兀,更偏重于对尘世的依恋和冷静的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世俗的理性精神, 而且渗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 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二组合的内向性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 大体上分为城墙、坊墙、 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 内部自成系统, 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

6、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其中 城墙: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的城址,无不筑有城、墙。城墙、围墙,来来去去到处都是墙, 构成每一个中国城市的框架。 以明长城最具有代表性;坊墙:坊墙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代长安城内共 108 坊,均有高墙围合,设有坊门,定时开闭,坊墙内是封闭的社区;院墙:分隔内外以体现内外有别观念;分隔居住区和会客区以体 现“前堂后寝”的礼制格局。下面以四合院为例来简要阐述组合的内向性。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

7、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四合院便是这种建筑形式的典范。四合院作为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代表,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其特点就在于把 “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 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 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

8、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 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 ,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这种组合内向性的建筑空间模式, 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 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三

9、 阴阳的融合性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建筑有着多方面影响。山之南为阳、以山之北为阴,阳为刚,阴为柔。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背阴向阳。受“阴阳合德”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体量和尺度上注意“适形而止” ,不追求过分的高大。美学上注重刚柔相兼之美,如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大屋顶和立柱的阳刚,与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合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下面将以斗拱飞檐为例简述中国传统建筑阴阳的融合性。谈起斗拱飞檐结构

10、, 不论是皇家的宫苑, 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穿斗式建筑,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 保护木结构的屋身。 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 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 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

11、的统一。我们知道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因此中国建筑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时, 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的暴露在外的框架结构体系上,不难理解, 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而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 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从而派生出斗拱和外挑的屋檐(包括重檐) ,特别是那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真可谓匠心独运。由此看来,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这种将大屋顶和立柱的阳刚,与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组合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真可谓匠心独具。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