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_第1页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_第2页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_第3页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_第4页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赶超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把握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以来,全区人民在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发展要求和“东部突破烟台”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区形象明显

2、提升。“十五”计划实施顺利,大部分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计划。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区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一)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五”以来,我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发展速度稳中加快。特别是2002年以来,经济发展按照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2004年达到202亿元。“十五”末,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指标列国家级开发区第7位,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列第6位,是中国国家级园区十强之一,跃入强区行列。“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3%,比计划高8.4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平均速度25.5个百分

3、点。“十五”末人均GDP达到18.2万元,高于“九五”末9.3万元;“十五”末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4.18亿元,年均增长38.5,高于“九五”平均速度16.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1亿元,年均增长26.7,高于“九五”平均速度6.7个百分点。2005年,万元GDP能耗比2004年下降5.8,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二)产品集群优势突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成为全区主导产业。2005年,两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50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57.4%,其中经济型轿车、CDMA手机、挖掘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于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实施“112”

4、工程成效明显,全区50户重点企业实现产值509亿元、利税29.7亿元,分别占全区的83.4和82.2。主导产业、产品集群在产业配套招商中的作用充分体现。截止2005年,围绕汽车、手机、电脑和工程机械4个产品集群,累计引进配套项目49个,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五”末,三次产业比重为3.6:77.9:18.5。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高附加值、高技术企业占据全区工业企业的主导地位。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37.5%,是“九五”平均增速的3倍。 (三)投资总额创历史最高,投资拉动作用增强。“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5、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71亿元,五年累计投资426亿元,为建区至“九五”末16年累计投资总额的2.7倍。大规模的投资为我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了后劲。 (四)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十五”期间是全区对外经贸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共引进利用外资项目521个,累计引进外资项目857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6家,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家。“十五”期间,引进项目合同外资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9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69和60,建区以来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2005

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年均增长48.9;其中出口20亿美元,年均增长45.2;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9家,比“九五”末增加17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比重分别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5.2和73.1,比“九五”末分别提高39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全区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137,比“九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 (五)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十五”以来,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年累计投资85亿元,为建区至“九五”末16年累计投入的4倍。道路建设,到2005年,全区道路通车里程24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给水建设,城区供水具备15

7、万方/日能力,建成区供水保证率达到100,并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保证了人畜饮水安全。热力设施建设,全区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60万平方米。电力设施建设,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满足了城区居民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讯和通信设施建设,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62部/百人,比“九五”末增加25部。开展了数字化开发区建设,拓展了电信、通信服务领域。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烟台汽车站西站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加城市公交线路4 条,高标准改建了主干路候车亭。商贸设施建设,彩云城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新建了新世纪商业广场、华新国际商务大厦、德胜商城、银座购物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振华商

8、厦、家家悦、家世界等大型商铺入驻我区。西区开发效果显著, 截止2005年底,西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48亿元。206国道改造、长江路西延工程顺利完工;热力、电力、道路、给排水等设施超前投入,西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启动建设。园区建设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封关运作,再生资源加工示范区开始圈区运行,烟台港西港区破土动工,大宇造船项目正式落户。建立了全市首家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及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环保工作成绩斐然,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ISO14000管理示范区;2004年11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启动建设全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

9、区;我区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2005年,管委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省首家通过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的区域。 (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迈进。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73元,比2000年增加7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3元,比2000年增加2698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和36,分别比“九五”末降低5个和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已实现小康目标,正在向富裕型迈进。 (七)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事业得到高度重视

10、,“十五”期间,全区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00项,其中国家和省级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80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比“九五”末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4%,比“九五”末高出23.1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建立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高标准建设了高级中学。200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高中段普及率达到98%。引进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基本生活得

11、到初步保障。涉外病房投入使用,新建社区医疗服务站、私立医院5座,全区拥有病床位376个。工会、青年、妇女、文化、宣传、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圆满完成既定的人口发展目标。人事、教育、医疗卫生、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破除小进即满、赶超畏难、因循守旧三种倾向,高点定位,自我加压,不断赶超,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始终坚

12、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促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还很明显。与天津、广州、昆山等先进开发区相比,我们在赶超发展上具备了速度优势,但离全面赶超还有距离。表现在产业结构与层次、大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社会事业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二是瓶颈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压力

13、很大;高层次人才不足、高级技工短缺;环境支撑因素特别是物流、电力、港口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对赶超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三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压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居住等问题与财政供应能力、社会救济能力、企业容纳能力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等等,这些都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五个进一步”: 1.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

14、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日韩和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的重心正由东南沿海向北转移;从我区看,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形成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区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制造业产品集群,对中高端的制造活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使我区在承接技术与资金密集程度更高的高端产业转移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时期,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是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赶超战略、实施重点突破的必然选择。工业结构将

15、加快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化,主导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消费需求膨胀和结构升级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服务业跨国转移与外包的发展,将为我区吸引跨国服务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从而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 3.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制约,“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实现实质性转变,科技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将进一步统一,坚持走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国家对国家级开发区发展进一步重视。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会议明确了开

16、发区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方针、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将出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将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法律地位,为我区在新时期增创新优势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5.国际国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国际看,WTO后过渡期结束,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国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将对我区部分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冲击。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在吸引外资上与我们形成直接的竞争。从国内看,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区域间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短缺的矛盾更

17、加尖锐,人口和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我区看,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很突出,西区开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综合竞争力与先进开发区及经济强市(区)仍有明显差距,新的时期发展的压力将会更大。 (二)自身优势分析 经过20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区在环境、产业、体制、人才等方面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有明显的优势。 1.投资环境优势。我区区域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配套全,能够满足各类项目发展的需求,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环境。 2.管理体制优势。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虽经20年的演化,管理体制始终保持了精简、高效的特点,基本实现了

18、管理机构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是发展与效率环境评价较高的开发区之一。 3.产业聚集优势。我区培育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手机、汽车、电脑、挖掘机四大产品集群。这些特色鲜明的产业和产品集群,将吸引更多的关联项目投资发展,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 4.财力优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我区已成功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使我们拥有比较雄厚的财力优势,用于投资环境的建设。 5.人才优势。随着外资的大批涌入和各类学校的兴建,引进和培养了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我区已成为区域性管理和技术人才密集的区域。 6.港口优势。已经启动建设的亿吨大港烟台港西港区,位于

19、我区境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港区联动,将为我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 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主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又快又好、赶超发展、走在前面为主题,以建设一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方向,坚持实施“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战略,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

20、实现“一个重点、两个突破、三个加快、四个目标”的宏伟蓝图。“一个重点”是,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大力培育汽车、手机、电脑、造船、挖掘机五大产品集群。“两个突破”是,在港口建设上突破,积极开发建设烟台港西港区,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突破,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三个加快”是,加快投入速度和投入强度,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提升要素支撑体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北部沿海产业带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尽快实现八角组团与东区和烟台市中心城区的融合。“四个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把我区建成为面向日韩的胶东半

21、岛制造业重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港口依托型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区要致力于建设成为高端制造、创新研发和现代服务业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成为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制高点,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动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重要带动力量,进一步增创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产业提升的新优势、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和管理体制的新优势,确保全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国家级开发区五强的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先进开发区的总量差距。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

22、以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高于全国开发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达到1080亿元,年均增长3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6亿元,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75:24.5。力争到2010年,GDP、工业产值和外商直接投资占到全市的1/3,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出口占到1/2,其他主要指标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建成区人口达到40万人,建城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全区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5亿元,年均增长22.7%,五年累计投资167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累

23、计投入70亿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到201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至0.48吨标煤,比“十五”末降低26.2;万元GDP水耗降低至9.7吨,比“十五”末降低17.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10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工业增加值达到15.4亿元,比“十五”末提高32.5。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20亿美元,年均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34.1亿美元,年均增长30。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境外投资。国内经济合作向全方

24、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公共管理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发展和政府运行机制。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到2010年全区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人均预期寿命76岁以上。 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 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40%。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居民和有就业愿望、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就业率分别达到98%和85%。

2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总人口万分之二十五以内,重大案件控制在万分之三点五以内。 四、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框架 (一)大力实施“127”工程,建设半岛先进制造业高地。坚持以科技自主创新为主导,以“三个一批”为重点,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膨胀壮大汽车、手机、电脑、船舶、挖掘机五大产品集群,大力实施“127”工程,即到2010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10户,50亿-100亿元的企业20户,5亿-50亿元企业70户,使全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达到100家,尽快形成全区制造业“百花齐放”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

26、牌优势,从整体上提高全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十一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840亿元,年均增长36。 1.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培植一批”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制造业体系。 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突出东岳汽车、动力总成、大宇造船、斗山机械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大型船舶制造基地。2010年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达到950亿元。电子信息业,以浪潮LG、鸿富泰电子为载体,以IT产业园、业达软件园为平台,大力发展计算机及板卡、通信设备及

27、终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专用材料及计算机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到2010年,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达到1300亿元。 改造提升四个优势产业。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高化纤纺织业、健康产业、食品加工业、精细化工业,促使其快速膨胀。化纤纺织业,重点扩大氨纶和芳纶1313的生产规模,尽快实现芳纶1414的产业化,开发微细化、差别化高质量锦纶丝产品,建设氨纶丝、锦纶丝产业链下游产品的项目。到2010年,化纤纺织业产值达到70亿元。健康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切入点,加快传统医药工业改造,推进制药新技术和药品新品种产业化步伐。重点抓好抗肿瘤药物YH-16、抗艾滋病新药F苷肽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28、以新时代松花粉为主打,大力发展健康营养产品。到2010年,全区健康产业完成产值90亿元。食品加工业,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引进和开发新型食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出能力。到2010年,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精细化工业,重点扶持汉高乐泰、海虹化工、万润精细化工等骨干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到2010年,精细化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 引进培植两个新兴产业。石化产业,充分发挥毗邻油气资源的地域优势和深水良港优势,建设石油储备加工基地,推动大型石化项目起步建设。争取到2010年石化工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成为我区重要的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依托东星集团和正海集团,以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和

29、发明专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性能磁体材料、特种金属新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生物材料等。争取到201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30亿元。 2.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集群经济。以龙头骨干企业和终端产品为依托,强化产业集聚意识,提高重点产品配套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配套半径小、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品集群。汽车产品集群,以东岳汽车和动力总成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型及中档轿车;以首钢东星、汇众汽车、三井富士等骨干零部件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动机、变速器、车用空调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整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比例。2010年,全区整车生产总量达到3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汽车零

30、部件产业工业产值300亿元,汽车产品集群产值达到700亿元。手机产品集群,以浪潮LG手机为依托,以扩大CDMA手机生产和出口为重点,积极引进高层次的通信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及其研发设计中心,提高本地化配套比例,逐步增强手机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2010年,浪潮LG手机产能达到2400万部,工业产值300亿元,出口20亿美元,手机产品集群实现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电脑产品集群,以鸿富泰电子为依托,以配套扩能为重点,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脑厂商,加强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增加便携式电脑生产。2010年,鸿富泰电子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出口80亿美元,电脑产品集群

31、实现工业产值达到900亿元。船舶产品集群,以大宇造船为依托,积极推动大宇造船及配套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提高我区船舶制造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把我区建成国内大型船舶生产基地以及船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全区造船能力达到30万载重吨,大宇造船厂完成产值120亿元,船舶产品集群实现工业产值150亿元。挖掘机产品集群,以斗山机械、斗山机床、现代冰轮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及装备制造业。斗山机械到2010年生产挖掘机1.2万台,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挖掘机产品集群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二)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

32、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和互动。 1.抓好四个重点行业。商贸餐饮业,以完善东区商贸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商贸设施建设,以构建全区、办事处、居委会完善畅通的三级商贸网络和提升商贸设施档次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方便居民生活、服务企业生产的商贸设施建设,争取到2010年,建设12个交易额过20亿元的批发市场。抓住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有利机遇,努力实现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新突破。加大农村流通市场开拓力度,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加快高档餐饮业、特色餐饮业发展,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特色、知名餐饮品牌,鼓励发展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

33、饮食服务企业。2010年全区商贸餐饮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35.2%,比“十五”末增长3.2倍。房地产业,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面向大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推出一批精品工程,有规划地发展高档住宅小区。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鼓励开发高层住宅。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住房产权制度,搞活二级市场。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29%,比“十五”末增长3.1倍。旅游业,围绕建设滨海生态旅游胜地,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全力打造“金沙滩”名优品牌,提高我区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保护和开发磁山风景区、牟

34、子国古城、三十里堡汉墓群、大仲家大汉口文化遗址、王懿荣故居等历史文化景点。要加强旅游宾馆和旅行社的建设培育,争取建设1-2个五星级酒店并投入使用,提高旅游服务档次和水平。201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35%,比“十五”末增长2.4倍。交通物流业,依托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127工程”重点项目,加快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一批信息平台、物流园区,确保国际保税物流中心(A型)、大宸食品冷藏保税库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以港口商贸为依托,由物流配送中心及其他物流设施组成的综合物流系统。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到我区落户,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物

35、流骨干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交通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34.4%,比“十五”末增长3.6倍。 在抓好四个重点行业的同时,积极抓好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文化娱乐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搞好文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一五”期间,争取文化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骨干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品种,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探索成立由民营资本参与的社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银行业综合竞争力。2010年,存款余额达到311.5亿

36、元,贷款余额达到2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和31。信息服务业,围绕建设“数字开发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政府数据中心、跨部门网上审批、市民卡、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系统工程,基本实现全区信息网络的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实现社区管理服务重心下移,重点搞好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家政家教、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务。科教文体及中介服务业,重点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仲裁、法律咨询、项目评估等咨询服务,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区关

37、于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服务业项目进区发展,鼓励服务业骨干企业加大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搞好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开拓境内外市场,促进规模扩张和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水平。 3.推进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投资规模大、规划建设水平高、促进人流和物流集聚、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大推进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要加快磁山风景区、货运主枢纽站及大型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注重发展精准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转型。 1.发展订单式高效农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围绕满足全区企业与居民的需求,着力发展订单式高效农业,实现全区农村服务企业、工业

38、反哺农业的产业新格局。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以及质量和产地认证体系,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供应。 2.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推进海洋综合开发。随着我区海域功能的重新划分和定位,传统的海洋经济必须及时转型。以远洋捕捞、水产品增值加工、海洋产品研发、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为主导,积极拓展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使海洋经济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全区水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实现产值50亿元;发展远洋捕捞渔船20艘,产值5亿元;大季家平畅河以东海滨旅游观光区初步开发;新增海洋产品深

39、加工企业5家。 (四)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强区和循环经济兴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先导和产学研相结合,增强企业科技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全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立足于把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所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

40、积极培育驰名品牌、著名商标。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高全区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体系的制订,尽快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到2010年,全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5%。新建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20个,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家,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新增国家级的驰名品牌和著名商标4个。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我区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契机,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利用、循环利用的方针,出台烟台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发展科技含量高

41、、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构建企业、产业、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全区资源意识和循环经济观念显著增强,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建立起资源节约的政策支持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和园区,对现有耗能大户、耗材大户和排放不达标企业全部进行改造,强化对入区项目的筛选,确保入区项目在投资强度、“四节”和环保方面达到要求,使我区跨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行列。 3.加快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4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营销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税务、外经贸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建立网上安全认证和网上支付体系。加快政府机关无纸化办公进程,实现机关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实现政府纵向业务网和横向专用网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开展网上政府服务。 五、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 突出招商重点。实施招大引强战略,重点瞄准国内国际两个500强,努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的项目,通过研发、制造、服务的复合,增强区域国

43、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5家,国内500强企业25家。 狠抓产业招商。坚持“产业支柱产业链产品集群”的发展模式,围绕拉长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链条,膨胀汽车、手机、电脑、船舶、挖掘机五大产品集群。“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两大主导产业、五大产品集群引进配套项目200个,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 拓宽招商领域。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围绕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交通物流四个重点行业,论证推出一批重点发展项目,抓紧与外资对接。同时,扎实抓好跨国公司服务业外包项目引进,抓好城区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工作。 (二)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 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注重提高加工贸

44、易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不断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逐步实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再到自创品牌的转变。争取到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以上。 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建设和培育一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把我区建设成山东省重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在国际市场树立起我区知名制造业区域的形象。到2010年,我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要分别占全区总额的83%和80%,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8个和30个百分点。 高度重视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建立健全出口预警、进口监测、反倾销应诉、产业损害调查体系,提高

45、反倾销应对能力,努力打破出口壁垒。 有针对性扩大进口。根据市场需要,适度扩大国内紧缺资源进口,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式,积极消化吸收,促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2010年,进口额达到130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397%。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发展境外投资。大力推广我区西北林业公司到俄罗斯投资办厂的经验,重点扶持和引导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变“产地销”为“销地产”。 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支持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力量比较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专业公司和实体型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开展国际工程承包。 广泛开展国际劳务合作。充分发

46、挥我区从事水产品捕捞加工和机加工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海外劳务输出,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到海外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劳务合作、旅游和餐饮等项目,带动我区外派劳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四)扩大国内经济合作。围绕培植两大支柱产业和5个产品集群,突出抓好与国内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的洽谈对接,实施产业对接招商、企业对接招商,加强国内经济合作信息平台建设。开展好援疆、援藏和帮扶定陶、栖霞工作,完成上级党委和政府交给的任务。 六、坚持“以港兴区”,加快西港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区深水良港的优势,加快烟台港西港区建设,积极发展临港产业,促进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47、。 (一)全力抓好港口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烟台港西港区的开发建设。西港区总投资50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投入70亿元(不含拆迁费用),启动建设5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其中7万吨及1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各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到2010年,西港区的液体化工作业区、大宗散货作业区初步形成规模,港区各种功能基本完善。 (二)积极发展临港工业。重点发展以重化工业、造船业、电力业为主导的临港工业。重化工业,充分发挥毗邻油气资源的地域优势和深水良港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落户建设,加快推动大型石化项目落户步伐。造船工业,以大宇

48、造船为龙头,重点建设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LNG船等,到2010年形成技术先进、设计开发能力强大、配套体系完备的造船工业体系。电力业,加快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八角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争取2006年开工,“十一五”末投入使用。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能源供应充足、制造技术先进、产业特色鲜明的临港工业体系。 (三)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加快建设符合现代港口特征的物流平台,以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以物流活动区、港口服务中心和集装箱货运站为主体功能区块,发展港口物流集散、国际集装箱中转、海运和铁路联运和货物分拨、配送、仓储等,形成一体化运作的物流

49、综合服务及公共支持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区港融合与联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A型保税物流中心2006年投入使用,B型开工建设,强化保税物流中心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增强贸易、货物集散等辐射能力,使港口由装卸、货物堆场功能转变为国际物流增值服务,从而实现保税区和港区的功能互补、区域对接、政策和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到2010年,港口物流业实现收入170亿元。 七、强化要素支撑体系建设,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一)硬环境建设 1.加强城区规划和管理。注重规划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施好新的城区总体规划,构筑现代化新城区体系,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使我

50、区更具宜居性和观赏性,体现人本思想,打造胶东半岛的城市新亮点。加快旧村改造,三年内完成东区旧村改造任务。到2008年,建成10个新的城市社区,绕城高速以内的85个村的8万农民搬进新居。对绕城高速以外的20个村,要因地制宜做好村居规划,严格宅基审批,统一建设标准,提升整体形象。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区管理行政执法体系,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综合治理,促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交通、水电、污水治理为重点,计划投资70亿元,到2010年,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要进入33个国家级开发区前5名。道路管线工程,以206国道、长江路为主骨架,西

51、延12.6公里海滨路、建设30公里港区路及12公里大季家环海路,改造牟黄路,结合其它次要干道建设,形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路的完善的城市路网系统。“十一五”期间,计划修筑主次干道280公里,投资30亿元。河道治理工程,满足防汛和景观要求,重点治理美化柳林河、黄金河、白银河、九曲河等区内较大河流,疏通清理八角河、刘家河等支流河道。计划投资4亿元。污水工程,重点建设西区古现14万吨/日、大季家12万吨/日两座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广中水处理及应用,配套建设相关泵站及管网,计划投资6亿元。供水工程,加快西区供水管网和加压泵站的建设,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计划投资8亿元。热力工程,扩大热源规模,增加

52、供热能力,计划投资8亿元。201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供蒸汽能力达到400T/H。电力工程,电力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变电站的建设,加大旧有线路的城网改造力度。重点是岗嵛220KV变电站、古现110KV变电站扩容,芹子口110KV变电站、八角220KV变电站的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2010年,供电能力达到86.45万KVA。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现有公交线路,抓紧鸿富泰工业园、古现、八角三个公交场站建设,增加长途客运线路。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光纤传输网为主干、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相结合的干线传输网络,构筑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对三个办事处基础通信

53、设施网点设备进行优化升级。计划投资2亿元。2010年,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14万门。天然气工程,加速发展燃气管道,搞好供气管网的新建、改造和衔接,建设天然气相关的城市门站及管网和储罐等配套设施。计划投资2亿元。 3.加快园区建设。要因园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成为吸引投资、培育企业的重要环境支撑和载体。鸿富泰工业园、汽车工业园、IT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重点要加快优势配套项目引进,力争2008年前布满项目。造船工业园,按照项目进度要求,细化措施,排除障碍,2006年确保分段厂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出口加工区B区,要发挥政策优势,完善设施配套,尽快形成出口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档次

54、高的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园区。2010年,B区进区企业累计投资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实现产值80亿元。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要完成“圈区管理”试点园区的创建工作,争取 2006年通过验收;争取到2008年一期用地布满项目,2010年进区项目投资20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A型保税物流中心,要确保2006年投入使用,发挥好政策优势,增强项目进区的吸引力。留学生创业园,要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至2010年累计引进项目378个,完成产值5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6倍和8.3倍。业达软件园,要发挥政策功能,全面开展软件开发、业务流程外包、网络通信、IT教育、信息服务等业务。至2010年,累计入

55、园软件企业达到100家,完成产值20亿元,是“十五”末的10倍,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软件工业园。 4.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城市饮用水质和农村人畜饮水全部达标。严格控制并压缩近海养殖,防止赤潮污染。加强船舶排污监管,确保近岸海域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总量稳定达标,近岸海域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搞好大气污染防治,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重点,对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装置。到2010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COD排放量降到1.47千克,SO2排放量降到4千克。“十一五”期间每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质量的天数为365天。

56、完善防护林生态体系,以沿路、沿河、沿海、环村和山区绿化为重点,逐步建成沿海、城区、村庄为一体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加强沿海防护林养护和改造,到2010年完成1150亩防护林改造,完成园区道路绿化带建设,加快连村道路绿化。 (二)软环境建设 1.优化服务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为重点,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全面执行ISO9000标准,促进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努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 2.优化政策环境。在管理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事务管理模式、利用外资领域和途径、投融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

57、新,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财税、融资、进出口等方面取得国家和省、市的进一步支持。 3.优化法制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提高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能力。探索成立法制咨询委员会,为工委管委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法制型开发区”,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4.优化人才环境。紧紧抓住吸引、使用和培养三个环节,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和智力引进,加快培养一批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复合型、开放型人才,形成党政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等实用型人才队伍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

58、社会氛围。 八、坚持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比重。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努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人才缺乏、信息不畅和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条件实行与外商投资企业同等待遇。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其逐年增大对两大主导产业、五大产品集群的本地化配套比重。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区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到2.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比“十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 (二)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和产业单位改制步伐,培育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公共卫生建设,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搞好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积极培植上市后备资源,把更多企业推上国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到“十一五”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