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_第1页
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_第2页
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_第3页
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_第4页
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摘要 介绍赣榆县小麦免(少)耕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当地实施免(少)耕栽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 今后的发展対策,以促进小麦免(少)耕栽培的推广应用。关键词小麦;免(少)耕;栽培技术;江苏赣榆中图分类号s512.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 (2012) 14-0044-0120世纪70年代,淮北地区为了解决稻茬土质黏重,整地粗糙, 立苗困难以及烂耕烂种的问题,口发形成了小麦免(少)耕种植法。进入 80年代,各地农业部门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农业 科研部门也进行了有关的试验,参阅国外有关小麦免(少)

2、耕的资料,从 而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肯定了免(少)耕种麦方式。由于该项技术增产 节本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推广发展很快,逐渐成为淮北麦区 主要麦作方式。免耕模式也逐渐演变、成熟,由较低级的缮播、穴播、構 播发展到免耕机条播。1990年赣榆县参加省作栽站主持的稻茬麦免耕机条 播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项目,促进了赣榆县小麦生产的发展。目前已发展 到更加轻简的稻田套播,并且在确定播期播量、肥料运筹、综合防治病虫 草及抗灾减灾等配套技术措施方面也日趋完善。冃前,赣榆县小麦免耕栽培面积达到3. 33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 83.33%,其中稻茬麦2. 00万hm2全部实现免耕栽培,一般有稻田套撒、

3、板茬稱播、板茬撒种旋耕、板茬脚踏及免耕机条播等方法,以稻田套撒为 主。旱茬麦免耕种植也达到133万hm2以上。1免(少)耕方式的关键技术目前稻茬小麦种植多稻田套撒为主,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因此主要介 绍稻套麦关键措施。1. 1确定稻麦共生期稻套麦的实际播期应该根据水稻的收割期和田间境情确定,确保共牛 期在10 d左右,使水稻收割时麦苗的叶龄在2叶左右lo-般在10月5- 10 fi播种较为适宜。1.2确定适宜基本苗多穗型品种基本苗为300万375万株/hm2,穗粒兼顾型品种以225 万300万株/hm2较适宜。1.3水稻收后及时开沟覆土水稻收获腾茬后及时进行开沟,要求每隔2. 5-3. 0 m开

4、一条丰产沟, 深度在25 cm以上,每隔30-40 m开一条腰沟,深3540 cm。同时,用 碎草或厩杂肥等配合开沟土覆盖麦苗,以起到壅根培土,保护分藥节,保 温防冻的作用。1.4高效肥水管理1.4. 1高效施肥。根据试验结果,施纯n 300 kg/hm2为宜,氮肥运 筹基(种)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以3 : 3 : 2 : 2效果最好。基肥可 在套种前一天进行套肥,肥料以高浓度复合肥为佳。1.4.2水分管理。套肥前保证稻田有浅水层,如地干可灌跑马水,以利套肥套种,提高出苗率;灌好越冬水、拔节孕穗水。1.5化控化保1.5.1化控。针对稻套麦苗期易窜长形成高脚弱苗、麦苗素质差的缺 陷,应采用生

5、化制剂如多效哇、壮丰安、矮壮丰等进行化学调控,以达到 控旺促壮、防冻抗倒的目的2。1.5.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冬前搞好化除;屮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 后期进行肥药混喷,防治赤霉病、穗酚,防早衰。2小麦不同免(少)耕方式的成效2.1小麦不同免(少)耕栽培方式经济效益一是生产成本。不同免(少)耕方式的农药、灌水成本没有变化;种 子投入免耕机条播、常规耕翻麦较少;化肥投入稻套麦较多,机播小麦略 少3,机械投入以常规耕翻最高,机播次之。用工费用以人工構播最高, 板茬撒播次之,机播最低。最终成木常规耕翻最高(5 100元/hm2),稻套 麦最低(4 725元/hm2)o二是纯收入。常规耕翻最低,仅1 4

6、26. 5元/hm2, 稻套麦最高,达5 382. 0元/hm2,比常规耕翻高2. 8倍。2.2茬口衔接、生态持续方面的表现2.2. 1有利于调节农事。小麦免耕栽培缓解了收种两忙的紧张程度, 也解决粳稻收获迟带来的稻、麦争季节以及烂耕烂种问题,减少了冬闲田, 增加小麦播种血积。2.2.2有利于稻麦茬口衔接。小麦免耕栽培茬口衔接比较紧凑,稻套 麦还有710d的共生期,有利于小麦在最佳播期播种,充分利用温光资 源(赣榆县常年10月上旬积温180 °c,日照75 h)02.2.3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保护。免耕小麦土壤通透性 好,保水排水能力强,而耕翻小麦毛细管被切断,地下水的上升和

7、耕作层 水分的下渗不畅,表层土块层叠,间隙大,跑墻重,易旱易涝。免耕小麦 肥料入土浅,再加上前茬水稻表层施肥残效及枝叶残留,使表层土壤养分 含量高于耕翻麦田。由于不耕或少耕,免耕麦田土壤表层松散性较弱,能 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生态功能。2.3推广应用区域及面积比例赣榆县稻茬麦主要集中在南部稻区及北部部分稻区,小麦免耕种植起 源于东南部稻茬麦区,逐步向北推广。1995年以前,先是进行人工免耕播 种,1984年试验示范免耕机条播,并总结出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以后逐年 扩大推广面积。1995年以后,稻套麦逐渐兴起,目前已达90%以上。3免(少)耕栽培经验及存在的问题3. 1基木经验3

8、.1.1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小麦免耕栽培技术作(下转第46页)(上接第44页)新科技,必须走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路线,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 有步骤的安排示范点,展示免耕技术的增产效果和巨大优势,通过示范引 路,带动大血积推广。3.1.2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目前应用的免耕条播机对土壤埔情的要 求较高,缺乏依墻调节功能,较黏重的田块播种质量差,因而耍加强农业、 农机部门协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3.2存在的问题3.2.1基本苗偏高。近几年由于水稻收获推迟,秋播天气恶劣,特别 是稻套麦的面积逐年增加等原因,稻茬麦播量加大,基本苗逐年攀升。3.2.2稻茬免耕小麦草害难治。小麦推广免耕栽培以后,

9、由于土壤表 层不耕或少耕,稻套麦更是留茬,起不到深翻压草的作用,再加上商情较 好,杂草出苗早,生长迅速,而且经过多年稻麦连作,草相复杂4。杂 草危害是影响免耕小麦高产的障碍之一。3.2.3 土杂肥(秸秆)覆盖较少。目前,农村劳力减少,普遍忽视积 造、施用农家肥。免耕小麦特别是稻套麦播种粗放,根系外露,光靠开沟 土难以全面覆盖,小麦抗冻抗倒能力降低。4免(少)耕栽培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一是根据天气、境情及灌溉条件优选免耕方式。虽然目前稻套麦是免 耕栽培的主要方式,但其他方式依然具有一定优势。天气干旱无雨、稻田 断水较早、墙情较差的情况下,也可釆用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旋耕等方 式。二是免耕栽培与秸秆还ft1相结合。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耕地质量和小麦抗冻能力。此外,秸秆还田避免了秸秆焚烧和遗弃对 大气、水源、土壤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三是完善、集成配套技术。强化组 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技术体系。按照标准 化要求,建立集免耕播种、秸秆还田、土壤调理、肥料运筹、化控化保等 关键技术组装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5参考文献1胡志忠小麦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