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设计文件_第1页
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设计文件_第2页
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设计文件_第3页
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设计文件_第4页
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设计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支护结构和降水设计文件英祥·承德公馆二期基坑支护结构和降水设计文件2013年12月14日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文件说明3一、设计依据3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32、有关规范、规程3二、工程概况31、工程地质条件42、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53、基坑工程地质及基坑设计参数5三、设计说明6四、支护结构6五、材料7六、灌注桩施工要求和构造要求7七、支撑系统施工要求8八、水泥土搅拌桩8九、放坡坡面处理9十、土方开挖9十一、降排水10十二、雨季施工要求11十三、质量检测要求12十四、施工监测12十五、应急措施13十六、安全防护及其它施工注意事项15十七、备注15第二部分、

2、设计图16第三部分、计算书17一、围护桩计算书17二、放坡计算书29第一部分、设计文件说明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1)本工程总平面图、地下室建筑图; (2)江苏华信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电子版); (3)本工程设计的其他文件要求。 2、有关规范、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3、(JGJ94-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281-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及其它施工有关规范、规程二、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火车站对面,香江路以北,银川路以东,承德路以西,本期主要建筑有9#14#、16#楼为高层建筑,地上层数1834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商业用房为地上13层,框架结构。由总平面图上可知,拟建高层住宅楼下及其之间部分有1层地下室分布,预估其基坑开挖深度约5.0米;据委托方提供总平面图

4、显示,拟开挖基坑边缘距现有市政道路及已建物距离一般在15.0米内,基坑开挖对周边道路及周边建(构)筑物影响较大。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相对简单,破坏后果不严重,基坑深度约5.0米,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条件较复杂,对施工影响较严重,按基坑规范有关规定可确定拟开挖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水水位较高),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1、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场地内大部分为农田,整体地势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地面标高最大值13.2米,最小值11.8米,地表相对高差1.4米。对勘探揭露的地层,据其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

5、质层(编号),各层的工程地质特征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层:素填土(Q4 ml),杂色,以粉土为主,松散,潮湿,含大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匀,为新近回填土,散落有较多砖石等建筑垃圾,场区普遍分布;层:粉土(Q4al),灰黄色,很湿,中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低,土质不均匀,场区普遍分布; 层:粘土(Q4al),灰黄色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受铁锰浸染,含砂礓,局部含薄层粉土,土质较均匀,场区普遍分布;层: 粘土(Q3al),灰黄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受铁锰浸染,场地均有分布;层:中细砂(Q3al+pl),灰黄色黄褐色,

6、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少量的云母碎片, 分选性一般,颗粒级配一般,该层本次勘察未穿透; 上述各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各地层厚度、埋深及层底标高见下表: 场地地层厚度埋深及层底标高统计表层号厚度最小值(米)厚度最大值(米)厚度平均值(米)层底标高最小值(米)层底标高最大值(米)层底标高平均值(米)埋深最小值(米)埋深最大值(米)埋深平均值(米)数据个数10.300.900.6411.1012.6011.880.300.900.6419826.808.207.663.205.604.227.508.808.3019839.2011.1010.02-6.80-4

7、.70-5.8017.8018.9018.32198429.4030.9030.19-36.60-35.10-35.8948.0048.8048.431015说明: 统计厚度时主层厚度中不含亚层厚度。 统计厚度时每孔最后一层不参与统计。2、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场地勘探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和承压水。其中潜水主要赋存于2层粉土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和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以蒸发和侧向迳流为主;含水层孔隙发育,但含水介质为砂性土,其孔隙连通性较好,且含水层厚度较大,故综合判定其赋水性较好,由于基坑开挖直接涉及该层地下水,故其对工程影响较大。潜水水位随着降水而变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反应

8、敏感,从六月份雨季开始,水位上升,九月份雨季结束后逐渐下降。承压水主要赋存于5层中细砂,其补给与排泄均以侧向迳流为主;勘探期间测得潜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全部钻孔结束后统一量测)约为1.301.50米,标高一般约在10.411.8米之间。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反映,拟建场地地下水近35年内最高地下水位埋深为自然地面下0.50米,最低地下水位埋深为自然地面下2.50米,年变幅一般在2.00米左右,历史最高水位埋深在0.00米。建议抗浮水位埋深取整平后地面下0.50米。3、基坑工程地质及基坑设计参数本场地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涉及的地层为:1层素填土、2层粉土、3层粘土,基底土为2层粉土,与基坑有

9、关的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坑设计参数见下表:基坑开挖参数一览表 表15层号岩 性重度直接快剪固结快剪渗透系数建议值rCCqq垂直(Kv)水平(Kh)KN/m3kpa度kpa度cm/scm/s1素填土(19)(12)(18)(10)(17)(4.2×10-4)(2.2×10-4)2粉土19.010.227.512.028.86.35×10-42.98×10-43粘土18.941.211.044.012.25.77×10-62.37×10-6注:“()”中数据为经验值。基坑参数适用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三、设计

10、说明 1、本工程±0.000为绝对标高+14.600(9#楼为+14.250),除特别注明外,本设计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 2、本工程所注尺寸除特别说明外,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余均以毫米为单位,尺寸大小均以图中标注为准,不得量取。 3、计算超载:一般超载取20kPa,BC段取35kPa。 4、基坑周边场地标高以-2.00计,基坑坑底标高-6.85,基坑挖深4.85m。实际挖深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5、本图纸的放线定位以建筑设计图中轴线为准,如因现场条件限制以致部分围护方案不能实施,应根据现场实际放线情况及时会同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协调处理。四、支护结构 1、根据基坑

11、周边环境、挖深及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1.0。 2、支护方案: (1)基坑EF和GH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其他位置采用二级放坡开挖支护,其中CD、FG段坡比为1:0.8,HIABC、DE段坡比为1:1.0。 (2)基坑内部采用管井结合明沟降排水,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基坑外侧CD、FG段采用双排深搅桩进行止水,间距1000mm,EF和GH段采用单排深搅桩套打施工,桩间距500mm,HIABC、DE段采用挡水井止水。五、材料 1、混凝土:除注明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均为C30。 2、钢筋:均为HRB335。 3、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4、焊条:采用E4303型焊条

12、。六、灌注桩施工要求和构造要求 1、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有关规定执行。 2、钻孔灌注桩应满足桩身质量及钢筋笼焊接质量要求,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及夹泥现象出现。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桩顶混凝土超灌长度应大于1倍桩径,且满足凿除泛浆后的桩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围护桩桩位水平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0.5;充盈系数1.1;沉渣厚度150mm; 5、桩顶应嵌入圈梁100mm,桩体纵筋应锚入圈梁600mm。 6、采取隔桩施工,并在灌注砼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7、钢筋笼制作: (1)钢筋笼宜分段

13、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成笼的整体刚度,来料钢筋长度及起重机的有效起吊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2)钢筋笼制作前,应将主筋校直,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等,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3)钢筋笼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保护层允许偏差为±10mm。 (4)加强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以采用钢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 (5)成形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平整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超过两层。 (6)钢筋笼应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安装。 (7)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的四周应有定位垫块,沿钢筋笼水平方向设置四块,垫块纵向间距3米。 (8)垫块在运输、起吊和安装的过程中

14、应采取适当的防变形措施,起吊点应设在加强箍位置。 (9)钢筋笼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应小于100mm。七、支撑系统施工要求 1、钢筋混凝土圈梁砼等级为C30,不得留有施工缝。 2、纵向受力筋应采用焊接方式,双面焊时焊接长度不得小于5d,且同一截面内钢筋焊接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50%。 3、支撑系统的施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的相关规定。八、水泥土搅拌桩1、双轴深搅桩机叶片直径700,搭接200,采用单排桩时套打(间距500)。2、浆液水灰比0.5,水泥掺入量为每两搅一喷掺入8%,并应根据实际情况掺入适

15、量早强剂等外加剂,送浆压力040.6MPa。施工前应根据上述参数对其进行室内配比试验,再以试验数据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3、套打时每桩位采用两搅一喷施工工艺,其余为每桩位采用四搅两喷施工工艺,连续施工,相邻桩间间歇不得超过10小时,且喷浆搅拌时钻头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0.5m/min,下沉速度不得大于0.8m/min。 4、钻头每转一周提升或下沉1.01.5cm为宜,确保有效桩长范围内桩体的均匀性。 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6、水泥土搅拌桩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0MPa,达到此强度时方可开挖。 7、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不得冲水下沉,以免影响水泥土强度。

16、 8、制备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置时间过长,超过二小时的浆液应降低强度使用。 9、施工时应保证前后台密切配合,禁止断浆,如因故停浆,应在恢复施工前先将搅拌头下沉0.5m后再注浆搅拌施工,以保证搅拌桩的连续性。 10、如时间停工时间较长时,搭界施工中应放慢施工速率,保证施工质量。作为止水帷幕时若因时间过长无法搭接、搭接不良或遇障碍物无法施工时,应对搭接不良、遇障碍物无法施工处具体位置以绝对坐标记录在案。并经监理、设计单位确认后,再搭接处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以确保深搅桩的施工质量。 11、施工第一批桩(不少于3根)时必须在监理人员监管下施工,以确定实际水泥投放量、浆液水灰比、浆液泵送时间、搅拌下沉

17、速率及提升速率,桩长及垂直度控制方法,以便确定双轴深搅桩的正常施工控制标准。九、放坡坡面处理 1、坡面喷射C20细石混凝土,水泥:砂:石为1:2.0:2.0(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00.45;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2mm。 2、面层厚度为60mm,坡面整平铺设钢板网后一次性喷射到位。喷层砼初凝小于10min,终凝小于30min。 3、坡面设计泄水孔,喷射细石混凝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掺入适量外加剂调整凝固时间。 4、钢板网采用短钢筋固定,短钢筋10,长1.0m,呈梅花形布置,横竖向间距1.5m。 6、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7、喷射混凝土1天强度不得低于5MPa;3天

18、强度不得低于10MPa。 8、喷射终凝2小时后,喷水养护37小时。十、土方开挖 1、支护桩施工、土方开挖和降水前,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 2、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 3、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4、深搅桩、钻孔灌注桩、冠梁需养护28d龄期,并达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19、 5、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时,应停止挖土,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 6、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土方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及时施工支撑,减少基坑开挖期间无支撑暴露时间、宽度和深度,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7、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应不大于1:1.5,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2.0m。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结构桩位移破

20、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 8、基坑最后一层土方一次开挖到位,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至支护结构边),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9、基坑内的深坑开挖必须等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桩基承台应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 10、基坑内所有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地下室底板。 11、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 12、由于机械进出口通道均位于坑边,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设置配筋混凝土面层。不得在桩墙顶部压顶板上碾压。十一、降排水 1、基坑共布101口降水井,坑边布置3

21、5口挡水井用于止水,坑外布置5口水位观测回灌井。降水井和挡水井井径为600,井深12m,下入315/300波纹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观测井回灌井径600,井深8m,下入315/300波纹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 2、管井的成孔施工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保证水井的施工质量,确保水井的出水量;钻进时尽量采用清水和稀泥浆,对不易塌孔、缩孔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钻孔深度应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5m。 3、 采用泥浆护壁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遇塌孔时不得置入井管;当泥浆比重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滤料填充体积不应小于计算量的95。严格控制填滤料的规格,保证

22、水井出清水,防止水井淤塞和坑外掏空。 4、填充滤料后,应及时洗井,洗井应充分直至过滤器及滤料滤水畅通,并应抽水检验降水井的滤水效果。 5、基坑开挖前应提前一周进行降水,确保基坑开挖面无明水; 6、降水井进行正式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根据实际出水量以及降水井的工作状态进一步优化调整降水井设计。 7、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应控制坑内水位降深,井内水位低于基坑开挖面2.02.5m左右,控制坑内最高水位标高低于基坑开挖面1.0m; 8、降水单位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地下水位。每日观测水位的变化,如发现坑外水位变化>500mm/d的迹象,应及时通知设计、总包、监理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

23、查找渗漏点。 9、基坑排水视施工现场情况沿地面及基坑内应设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不小于0.3,采沿基坑纵向3050m布设集水坑,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10、为保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在基坑四周排水沟靠基坑面设置砖砌挡水墙。 11、根据具体降水井降水情况,视土方开挖情况如有需要局部采取轻型井点降水。 12、降水井位置应避开工程桩、柱、墙、地梁及小型承台等,如相矛盾降水井位置可作适当调整(调整范围不大于3m)。 13、需待双轴深搅桩封闭施工完成并达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降水。严禁截水帷幕未闭前降水。十二、雨季施工要求 1、雨季施工前,整理施工现场,清理松散的土方和道路遗撒的土方,清理施工现场的排

24、水沟、截水沟,保证排水畅通。检查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备完好。 2、检查现场的各种机具、设备的防雨设施,停放位置,不得停留在基坑内以及坑边5m范围内。 3、雨季到来时,土方开挖要积极配合边坡支护,边坡支护尽量在雨季到来之前将开挖出的边坡全部支护完成。 4、大雨及台风期间应停止一切土方开挖活动。 5、在雨季台风汛期期间,现场应由专人24小时值班,巡查排水设施是否畅通,边坡是否有裂缝或位移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6、为确保开挖后的边坡不受雨水冲刷,减少雨水渗入土体,可在土坡表面铺设塑料布。对边坡支护比较薄弱的护坡,在雨季应加强基坑表面的截水措施,并采取在坡表铺设塑料布等保护措施。十三、质

25、量检测要求 1、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要求 (1)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 (2)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2、 放坡坡面检测要求:坡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量宜每500m²/坡面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3、止水桩:止水桩施工3天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静力触探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检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成桩28天后取芯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检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若不符合设计要求

26、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深搅桩采取补强措施。 4、上述未涉及项目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十四、施工监测 为保证在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周边环境的安全,该支护方案的实施应有施工监测相配合,实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 1、建议该围护方案的仪器监测项目为: (1) 巡视:应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内容如土质条件是否与设计一致、地面是否有裂缝、地表水、地下水疏排是否正常,土方开挖是否按设计工况进行,周边已建建筑物有无裂缝等; (2)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沿支护桩外侧每隔2025m设一测斜管,测斜管深度垂直段应超过桩底标高3.0m; (3) 圈梁水平

27、、垂直位移监测点的量测:沿圈梁或坡顶每隔20m左右设一观测点; (4) 圈梁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的量测:沿圈梁或坡顶每隔20m左右设一观测点; (5)相邻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周边建筑物每栋设置68个变形观测点,平面特征点位置应增设变形观测点; (6)道路路面沉降:沿临近基坑范围道路每隔2025m设一观测点; (7)周边地下管线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根据管线部门相关要求进行监测,条件允许应布置直接观测点; (8)水位观测:基坑外侧布置观测井兼回灌井。 2、具体监测要求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3、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反馈监测信息并提供监测报告,

28、以便及时掌握基坑开挖情况。 4、本监测方案未尽事宜,监测单位应严格按淮建质监2008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深基坑质量管理的通知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执行。十五、应急措施 针对本基坑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确定具体应急措施, 避免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较大变形,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1、支护结构受力体系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若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等情况,应及时暂停土方沿基坑纵向的开挖范围,采取增加钢支撑等措施控制变形开展;如变形发展迅速,应立即回填土方,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29、 (2)若基坑侧壁出现局部滑坍,应先查明原因,消除产生滑坍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将坑壁外采用土袋或碎石袋回填充实,并可在坍方处口部打垂直锚管、焊接横向网筋,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 (3)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标高时支护结构监测数据已达报警值,应加快垫层砼及主体结构底板施工进度,并将垫层和底板砼浇筑至支护桩边。 (4)对于发生变形较大的区段,应及时卸除相应区段基坑顶部的材料堆载,并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停滞位置,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的发展。 2、地下水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若局部区段出现截水帷幕施工异常以及局部失效,导致基坑侧壁涌砂严重时,应采用水泥袋及时封堵,截水帷幕外侧施工降水井采取控制性降

30、水措施,降低水头差,抑制砂土向基坑内的流动。 (2)由于大气降水或因上、下水管破裂造成地表浅层水量较多时,应首先查明水源,进行修复、截断、改道或停用,同时在地面沿坑壁四周,距坑壁1.01.5m处设置排水沟,将雨水或其它地面水引流至远离基坑处排水,在坑壁的顶部地面喷射混凝土,防止坑边地面渗水;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采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3)如在坑壁或冠梁底部发生局部渗漏现象,应在渗漏点设置长度为1.52.0m的引流管,并将渗水集中至坑内排水沟或降水井内,统一疏排,以减少坑壁水压和保持坑壁干燥,便于施工。 3、环境保护方面应急处理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按照设计要求预先设立观测点,对

31、周边环境变形以及地下水位等内容进行观测,并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基坑监测数据,切实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 (2)当通过沉降监测发现地面建筑物沉降已达到预警标准时,应及时查明引起沉降的具体原因:如确认是因坑内降水所引起时,应马上采取回灌措施。回灌方案的具体设计根据构筑物沉降的情况确定;由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所引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压密注浆等加固措施。 5、根据基坑监测情况作好应急措施的材料(水泥、土袋、木桩、型钢等)准备。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过大时,可立即实施补强加固施工。十六、安全防护及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1、基坑周边坡顶2m范围内禁止任

32、何堆载,2m以外地面堆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 2、基坑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和警示牌。 3、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并应有专人巡视。 4、在开挖到底板设计标高(包括垫层)之后,立即浇筑砼垫层,封闭坑底,并尽快浇筑承台和地下室底板,严禁暴露时间过长。十七、备注 1、本设计以建设单位建2013年11月21日提供的总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及剖面图为设计依据,如地下室平面及开挖深度发生变化,基坑支护图纸需作相应调整。 2、基坑支护结构应准确放线,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确认对主体结构无影响后方可施工。 3、基坑施工前应对周边建筑物作证据保全。 4、实际施工时方案若有较大更改或土层与岩土报

33、告有较大变化时需重新组织专家评审。 5、基坑施工前需提供塔吊位置及出土口位置,以便设计复核支护结构安全。 6、土方开挖前应由挖土施工单位提出具体的挖土方案,并报本设计单位审定确认后方可实施。 7、请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求及土方开挖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并预先做好抢险预案,确保基坑顺利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8、土方开挖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密切配合,重视监测数据反馈信息。如发生监测数据达警戒值,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地面堆载较大,土方开挖速度过快、不均匀,基坑暴露时间较长等)及时整改,并合理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和土方开挖方案,加快主体结构施工速度。如

34、监测数据达报警值,应及时通知参建各方,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和加强措施,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本说明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规程执行。第二部分、设计图详见图纸第三部分、计算书一、围护桩计算书- 支护方案 -排桩支护- 基本信息 -内力计算方法增量法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基坑等级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01.00基坑深度H(m)4.850嵌固深度(m)7.750桩顶标高(m)0.000桩截面类型圆形 桩直径(m)0.700桩间距(m)1.000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有无冠梁 有 冠梁宽度(m) 1.000 冠梁高度(m) 0.800 水平侧向刚度

35、(MN/m) 0.000放坡级数 0超载个数 1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0- 超载信息 -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 (kPa,kN/m)(m)(m)(m) (m)135.0000.00010.4002.800- 附加水平力信息 -水平力作用类型水平力值作用深度是否参与是否参与序号 (kN)(m)倾覆稳定整体稳定- 土层信息 -土层数 3坑内加固土 否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6.000外侧水位深度(m)0.500内侧水位是否随开挖过程变化否内侧水位距开挖面距离(m)-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弹性法计算方法m法- 土层参数 -层号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k

36、N/m3)(kN/m3)(kPa)(度)1素填土0.7019.09.010.0017.002粉土7.8019.09.012.0028.803粘性土10.5018.98.9-层号与锚固体摩粘聚力内摩擦角水土计算方法m,c,K值抗剪强度 擦阻力(kPa)水下(kPa)水下(度) (kPa)118.012.0018.00合算m法4.68-252.310.2027.50分算m法18.48-357.341.2011.00合算m法7.50-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经典法土压力模型:层号土类名称水土水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最大值(kPa)1素填土合算

37、1.0001.0001.00010000.0002粉土分算1.0001.0001.00010000.0003粘性土合算1.0001.0001.00010000.000- 工况信息 -工况工况深度支锚号类型(m)道号1开挖1.500-2开挖4.850- 设计结果 - 结构计算 -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 冠梁选筋结果 - 钢筋级别选筋As1HRB3354D16As2HRB3354D16As3HRB335D8250- 截面计算 - 截面参数 桩是否均匀配筋 是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50桩的纵筋级别HRB335桩的螺旋箍筋级别HRB335桩的螺旋箍筋间距(mm)150弯矩折减系数0

38、.85剪力折减系数1.00荷载分项系数1.25配筋分段数一段各分段长度(m)12.60 内力取值 段内力类型弹性法经典法内力内力号 计算值计算值设计值实用值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3.340.003.553.551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333.52442.75354.37354.37最大剪力(kN)134.39119.40167.98167.98段选筋类型级别钢筋实配计算面积号 实配值(mm2或mm2/m)1纵筋HRB33518D1845804344箍筋HRB335D81001005845 加强箍筋HRB335D142000154- 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总应

39、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滑裂面数据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s = 2.305圆弧半径(m) R = 14.246圆心坐标X(m) X = -0.456圆心坐标Y(m) Y = 6.449-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抗倾覆弯矩,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 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注意:锚固力计算依据锚杆实际锚固长度计算。 工况1: Ks = 3.949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2: Ks = 1.302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40、- 安全系数最小的工况号:工况2。 最小安全Ks = 1.302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抗隆起验算 -Prandtl(普朗德尔)公式(Ks >= 1.11.2),注:安全系数取自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冶金部):Ks = 2.852 >= 1.1, 满足规范要求。Terzaghi(太沙基)公式(Ks >= 1.151.25),注:安全系数取自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冶金部):Ks = 3.209 >= 1.15, 满足规范要求。 隆起量的计算 注意:按以下公式计算的隆起量,如果为负值,按0处理!式中基坑底面向上位移(mm);n从基坑顶面到基坑底面处的土层层数;ri第i层土的重度(kN/m3); 地下水位以上取土的天然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土的饱和重度(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