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AWL发动机机械4555_第1页
第08章AWL发动机机械4555_第2页
第08章AWL发动机机械4555_第3页
第08章AWL发动机机械4555_第4页
第08章AWL发动机机械45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节温器的拆装和检查1、节温器的拆卸(1)查取收录机防盗码。关闭点火开关,断开蓄电池地线。(2)排放冷却液。拆下空气软管。(3)转动张紧器,松开多楔皮带。从发电机皮带轮上取下多楔皮带。(4)用工具固定住粘液风扇皮带轮,用内六角扳手拧下皮带轮。取下风扇,向前放入风扇框架。(5)拆下起动机后部导线。松开发电机上、下连接螺栓,取下发电机。(6)拆下进气歧管支柱。(7)如图8-166所示,从连接管上拆下冷却液软管,为此须松开卡箍。拧下螺栓,拆下连接管、O形环和节温器。 图8-166 拆卸节温器1-螺栓(15N·m) 2-连接管 3-O形环 4-节温器2、节温器的安装节温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

2、的顺序进行,应注意以下内容:(1)更换所有拆下的密封垫和密封圈。(2)清洁和平整O形环。(3)装上节温器,节温器的环应垂直向下。(4)用G 012 A8 D浸润O形环。装上连接管并以15 N·m的拧紧力矩拧紧。3、检查节温器将节温器放在水中加热。节温器的开启温度应为约87,全开温度应为约102(不可测量),节温器的开启行程应至少8mm。如果检查与要求不符,则更换节温器。四、下部冷却液管的拆装1、下部冷却液管的拆卸(1)排放冷却液,拆下冷却液软管。(2)拧下冷却液膨胀罐的螺栓,拔下位于膨胀罐下部的冷却液不足显示开关F66的供电线。(3)如图8-167所示,拔下冷却液管后部接暖风热交换器

3、的软管,为此须松开连接法兰上的卡箍,拔下冷却液管上接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液软管4。拧下螺栓,将冷却液管上的管路置于一旁。向后压冷却液管,并将其取下,如需要,拆下堵塞。 图8-167 拆卸冷却液管1-O形环 2-冷却液管 3-螺栓 4-冷却液软管 5-堵塞2、下部冷却液管的安装下部冷却液管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更换拆下的密封垫和密封圈。(2)安装下部冷却液管之前,清洁或平整O形环密封面。(3)用G 012 A8 D浸润新O形环并将其装到冷却液管上。(4)将冷却液管装入缸体上钻孔内。(5)下部冷却液管与机油滤清器支架的拧紧力矩为20 N·m,冷却液软管卡箍的拧

4、紧力矩为2 N·m。五、散热器的拆装1、散热器的拆卸(1)拆下前保险杠。(2)打开冷却液膨胀罐盖。(3)拧下助力转向液压油冷却管螺栓。(4)将V.A.G1306置于发动机下,逆时针拧下散热器排放螺塞,如需要,可将辅助软管接到开口处。(5)拉下冷却液软管卡箍,从散热器上拆下冷却液软管。(6)拆下散热器上部软管。(7)拆下空气管。(8)对于带自动变速器的车,将V.A.G1306置于下面,从散热器上拆下自动变速器机油管,将自动变速器机油管上固定到纵梁上,以免流出液体。(9)对于带空调的车,从散热器上拆下左、右导风罩,拔下空调低压开关F73的插头,松开两固定销并向一边拉,取下冷凝器的两支架,

5、向上拉冷凝器,使其脱离支架,然后将其转向一旁,用金属线固定在右前轮上(参见图8-19)。(10)如图8-168所示,松开散热器的两上固定销,向上拔出固定销,向前摆动散热器并向上拆下。 图8-168 拆卸散热器2、散热器的安装散热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冷却液管与散热器的拧紧力矩为10N·m,冷却液软管卡箍的拧紧力矩为2 N·m。六、检查冷却系统的密封性检查冷却系统密封性时,发动机应处于正常工作温度。打开膨胀罐盖,将V.A.G1274及V.A.G1274/8装到膨胀罐上(见图8-169),用检测仪上的手动泵产生约100kPa的压力。如压力下降,查找并排除泄漏处。 图8

6、-169 检查冷却系统密封性如图8-170所示,将V.A.G1274和V.A.G1274/9装到罐盖上,操纵手动泵,在140kPa160kPa时,安全阀应打开。否则更换膨胀罐盖。 图8-170 检查膨胀罐内的安全阀第六节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维修带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系统的增压压力调节和真空控制连接如图8-171所示。 图8-171 增压压力调节和真空控制连接图1-活性炭罐 2-活性炭罐电磁阀1N80 3-活性炭罐单向阀 4-空气滤清器(带空气流量计G70) 5-涡轮增压器 6-燃油压力调节器 7-接制动助力器 8-单向阀 9-抽气泵 10-单向阀 11-真空罐 12-曲轴箱通风装置 13-

7、单向阀 14-增压空气冷却器(带增压压力传感器G31) 15-节气门控制单元J338 16-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 17-进气歧管(带进气温度传感器G42) 18-增压压力调节单元 19-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 20-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 21-曲轴箱通风压力调节阀一、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压力调节阀的检查1、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压力调节阀的检查条件(1)所有软管和管路已装牢且不泄漏。(2)已查询故障代码。(3)已进行执行元件诊断。(4)VAS5051或V.A.G1551已接好。2、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压力调节阀的检查步骤驾驶员试题网 金手指考试(1)如图8-172所示,将V.A.G1397

8、A的带测量软管的T形件接到进气歧管前。将测量软管穿过发动机盖罩后边缘,通过右车门玻璃引入乘员舱内。注意发动机盖罩及侧窗处的测量软管不可挤压。 图8-172 连接检测仪(2)打开检测仪(图8-173),将量程开关置于位置I(绝对压力)。将测量软管接到接头I上。 图8-173 检测仪(3)检测前,驾车连续行驶至少3km(交通信号灯处不停车)。行驶时,由另一位技工读出显示值。发动机怠速时,读出测量数据块显示组115。读取测量数据块115 1 2 3 4(4)挂入3档,在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时以节气门全开加速,观察转速表。(5)在约2500r/min时,按下VAS5051上的“Drucken

9、”键或V.A.G1551上的“PRINT”键,同时按下V.A.G1397A上的M键(存储最后一次的测量值)。需要说明的是增压压力由V.A.G1397A测出,VAS5051或V.A.G1551用于检查增压压力是否传给控制单元。V.A.G1397A上显示的值应在160170kPa之间。V.A.G1551或VAS5051上显示区4显示的值应在160170kPa之间。如果未达到规定值,参见表8-13所列进行排除故障。测量时软管不得漏气,否则会使测量不准。软管泄漏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见表8-14。 表8-13 增压压力调节故障表故障可能的故障原因增压压力低于规定值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损坏接增压压

10、力限制电磁阀N75的管路损坏涡轮增压器内增压压力调节阀卡在打开位置涡轮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漏气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损坏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损坏涡轮增压器损坏增压压力高于规定值1)增压压力调节阀压力单元损坏,更换涡轮增压器增压压力控制单元软管(通过N75)漏气涡轮增压器内的增压压力调节阀卡在关闭位置注:1)当增压压力过高时,燃油供给将被切断,以保护发动机。发动机在高转速时有切断可能。 表8-14 软管漏气对进、排气的影响及可能原因故障影响可能的故障位置空气流量计以后泄漏功率不足1-空气流量计和增压器之间连接软管2-曲轴箱通风软管3-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软管增压器以后泄漏增压压力太小1-增压

11、器和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的软管和管路2-增压空气冷却器和进气歧管间软管3-增压空气冷却器 4-增压压力传感器G31的密封圈(在增压空气冷却管内)5-节气门控制单元和进气歧管之间密封垫 6-进气歧管和缸盖之间密封垫排气泄漏增压压力太小发动机内有废气味1-增压器/排气歧管之间的连接2-排气歧管/缸盖之间的连接二、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的检查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在涡轮增压器前面。它由通过增压器空气再循环N249来的真空,在超速切断、怠速和部分负荷时打开。因此,节气门前面存在的增压压力卸压,涡轮增压器就保持在较高转速。在功率不足或有负荷变化冲击时,需要检查空气再循环阀。如图8-174所示,将V.A.G1390

12、插到空气再循环阀上,操纵V.A.G1390,空气再循环阀应打开。30s后,操纵真空泵通风阀,空气再循环阀应关闭。 图8-174 检查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如空气再循环阀没有打开或关闭,或阀封闭不严,则更换空气再循环阀,用软管卡箍固定软管接头。三、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的检查1、检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的功能驾校一点通365网 云南驾校一点通(1)由于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及其导线由发动机控制单元监控。因此先连接V.A.G1551,查询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代码。如显示N249有故障;拔下图8-175安装在进气歧管下箭头所示的N249软管,插头不拔。图中所示为进气歧管已拆下时从下面看的示图

13、。 图8-175 拔下空气再循环阀的软管(2)如图8-176所示,将辅助软管接到箭头所示的阀接头上。 图8-176 将辅助软管接到空气再循环阀上(3)进行执行元件诊断,接通N249。显示屏显示执行元件诊断 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4)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应咔嗒响,即打开并关闭(通过辅助软管吹气可检查)。(5)如果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不咔嗒响,检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内阻。如果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打开和关闭不正确,更换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2、检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内阻拔下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的插头。如图8-177所示,将万用表电阻档接到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

14、上,电阻值应在2730之间。如果未达到规定值,更换空气再循环阀N249。如果达到规定值,检查供电电压。 图8-177 检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内阻3、检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供电电压空气再循环阀是通过燃油泵继电器供电的。检查供电电压时,空气再循环阀保险丝应正常,燃油泵继电器也应正常。从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上拔下插头,将插头的触点1(图8-178)用V.A.G1527B连接到发动机搭铁,短时起动起动机。发光二极管应亮。如果发光二极管不亮,检查从触点1经保险丝到燃油泵继电器的导线是否断路。如需要,排除导线断路故障;如果发光二极管亮,将V.A.G1527B接到触点1(正极)和2上,进行执行元件

15、诊断,启动空气再循环阀N249,发光二极管应闪亮。 图8-178 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插头如果发光二极管不亮或一直亮着,检查触点2的导线连接是否断路及对地/正极短路,如需要,排除导线断路或短路,如果导线正常,则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四、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的检查(1)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及导线由发动机控制单元监控。查询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故障代码,如显示电磁阀N75有故障,从阀上拔下软管,插头不拔。将一段辅助软管接到图8-179箭头所示接头上。进行执行元件诊断,起动电磁阀N75。显示屏显示:执行元件诊断 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 图8-179 将辅助软管接到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上增压压力限制

16、电磁阀应咔嗒响,且应打开并关闭(可通过向辅助软管内吹气来检查)。如果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没有咔嗒响,则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的内阻。如果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开启及关闭不正确,则更换电磁阀N75。(2)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内阻。拔下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的插头。将万用表电阻档接到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上(图8-180),其内阻值应在2535之间。如果未达到规定值,则更换电磁阀N75。如果达到规定值,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供电电压。 图8-180 测量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内阻(3)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供电电压。在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保险丝正常和燃油泵继电器正常的前提下,将V.A.G1527B将增压压力限制电磁

17、阀插头触点1接到发动机搭铁,短时起动起动机,发光二极管应亮。如果二极管不亮,则检查从触点1经过保险丝到燃油泵继电器的导线是否断路,如需要,排除导线断路故障。如果发光二极管亮,则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功能。(4)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功能。将V.A.G1527B接到插头触点1(正极)和2上,进行执行元件诊断,起动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发光二极管应闪亮。如果发光二极管不亮或一直亮着,检查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触点2是否对地/正极短路,如需要,排除短路或断路。如果导线正常,则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五、增压压力传感器G31的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G31及导线由发动机控制单元监控。查询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代码,

18、如果显示G31有故障:(1)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G31供电电压。拔下增压压力传感器插头,将万用表电压档接到图8-181所示插头触点1和3之间,接通点火开关,其电压值应为约5V,如果未达到规定值,检查插头触点1和3的导线连接是否断路及对地/正极短路,如需要,排除导线断路或短路。如果达到规定值,则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线。 图8-181 增压压力传感器插头(2)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线。插上传感器G31的插头,起动发动机,使之怠速运转,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触点4的电压是否为约1.90V;使发动机急加速,其电压值应在2.003.00V之间。如果未达到规定值,检查增压压力传感器插头4的导线是否断路或对地/

19、正极短路,如需要,排除导线断路或短路。如果导线正常,则更换增压压力传感器G31。六、带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系统的检修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系统及其管路分别见图8-182和图8-183所示。 图8-182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系统1-螺栓(30N·m) 2-密封垫 3-催化净化器 4-螺母(30 N·m) 5-螺栓(30 N·m) 6-螺栓(35 N·m) 7-机油供油管(25 N·m) 8-螺栓(5 N·m) 9-隔热板 10-螺栓(20 N·m) 11-螺帽(25 N·m) 12-排气歧管 13-螺栓(

20、35 N·m) 14-螺栓(10 N·m) 15-空心螺栓(30 N·m) 16-密封垫 17-冷却液回流管(以30 N·m拧紧锁紧螺母) 18-密封垫 19-空心螺栓(35 N·m) 20-冷却液供液管 21-空心螺栓(35 N·m) 22-卡箍 23-增压压力控制阀压力单元 24-螺栓(10 N·m) 25-螺栓(10 N·m) 26-密封垫 27-机油回油管 28-密封垫 29-螺栓(10 N·m) 30-螺栓(10 N·m) 31-螺母(10 N·m) 32-废气涡轮增压器 3

21、3-螺栓(45 N·m) 34-支架 图8-183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管路结构1-接涡轮增压器空气再循环阀N249的真空软管 2-机械式空气再循环阀 3-接空气再循环阀的空气软管 4-通向涡轮增压器上接头的空气软管 5-通向活性炭罐电磁阀的软管 6-通向曲轴箱通风装置的管路 7-螺栓(10 N·m) 8-通向曲轴箱通风装置的软管 9-曲轴箱通风装置的压力调节阀 10-通向涡轮增压器的软管 11-通向增压压力调节阀的压力单元的软管 12-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 13-弯头 14-接涡轮增压器的软管1、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拆卸(1)松开快速接头和螺栓,取下隔音板。(2)对于带空调的

22、车,松开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轮螺栓,松开并取下多楔皮带,从支架上拆下压缩机,用金属线将其挂到车身上。(3)如图8-184所示,拧下涡轮增压器支架的螺栓,拧下涡轮增压器上的机油回油管的螺栓,将其移向一旁,松开涡轮增压器上空气软管,拧下压力管上的空心螺栓。 图8-184 拆卸废气涡轮增压器支架及管路1-机油回油管 2-涡轮增压器支架 3-空心螺栓 4、5-空气软管(4)拆下发动机盖罩和空气滤清器盖罩。(5)拆下空气管。(6)拔下活性炭罐电磁阀、空气流量计和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的导线及插头,拉下软管连接,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7)拧下螺栓,松开软管卡箍,拆下曲轴箱通风管。(8)拆下缸盖右侧的隔热板

23、,拔下增压器上的增压压力控制阀压力单元软管。打开冷却液回流软管上的密封圈。(9)如图8-185所示,用3094夹紧通往增压器的冷却液回流软管。松开软管卡箍,从通往增压器的管子上拔下冷却液回流软管,但管子仍连在增压器上。用3094夹紧涡轮增压器下部的冷却液供液软管,松开机油供油管螺栓。拧下增压器上的机油供油管。注意排气系统上的接头扭转不可超过10°,否则会损坏。从增压器上拧下催化净化器的螺栓,从排气歧管上拧下增压器螺栓,向一旁转动涡轮增压器,松开固定件及冷却液供液管的空心螺栓。取下涡轮增压器。 图8-185 拆卸涡轮增压器1、3-机油供油管螺栓 2-增压器螺栓 4-软管卡箍 5-机油供

24、油管 6-催化净化器螺栓2、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进行,但应注意下述几点:(1)更换所有已拆下的密封件及自锁螺母。(2)拧下增压器紧固螺栓前,应将冷却液供液管固定到增压压力控制阀压力单元旁的支架上,不要拧紧。以35 N·m拧紧空心螺栓,然后以10 N·m拧紧支架上的紧固螺栓。(3)通过机油供油管接头向增压器内加注发动机机油。(4)安装完增压器后,使发动机怠速运行约1min,不要马上提高转速,以确保增压器的正常润滑。(5)有关拧紧力矩见表8-15。 表8-15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拧紧力矩部件拧紧力矩/ N·m冷却液供液管与增压器35冷

25、却液供液管支架与增压器10增压器与排气歧管35*增压器支架与缸体45增压器支架与增压器30催化净化器与增压器30机油回油管与增压器10机油供油管与增压器25机油供油管支架与缸盖20曲轴箱通风管与缸盖10压缩机与支架25注:*更换螺栓,螺纹及头部接触面涂G052 112 A3。七、增压空气冷却系统部件的拆装增压空气冷却系统部件见图8-186所示。 图8-191 手动变速器车的挂钩组成1-减振块 2-隔离管 3-垫片 4-右夹板 5-垫片 6-螺栓(25 N·m) 7-隔套 8-左夹板 9-压力弹簧 10-螺栓(25 N·m) 11-自锁螺母(25 N·m) 图8-1

26、92 自动变速器车的挂钩组成1-垫片 2-减振块 3-夹板 4-隔套 5-螺栓(25 N·m) 6-螺栓 7-垫片 8-压力弹簧 9-隔套 10-自锁螺母(25 N·m)CW装饰板的拆卸如图8-193所示,拧下箭头所示螺栓,然后拆下CW装饰板。 图8-193 拆卸CW装饰板二、中、后部消音器的分割单独更换中、后部消音器时,在连接管上有一分离点,分离点标记是压印在排气管上的。分割中、后部消音器的方法如下:如图8-194所示,用V.A.G1523A在排气管压痕处(箭头)沿垂直方向锯开。 图8-194 分割中、后部消音器安装时,图8-195中的卡夹中点应与分离点对齐。排气系统无应

27、力校正,用40 N·m均匀拧紧卡夹螺栓。 图8-195 安装中、后部消音器1-卡夹三、排气歧管的拆装1、排气歧管的拆卸(1)拆下发动机盖罩和空气滤清器盖罩。(2)拆下空气管。(3)拆下活性炭罐电磁阀、空气流量计和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75的导线/插头。拔下软管,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4)松开快速接头和螺栓,拆下隔音板。(5)拧下曲轴箱通风管与气缸盖罩及隔热板的连接螺栓,拆下隔热板。(6)拧下机油供油管螺栓,拧下涡轮增压器螺栓,拆下涡轮增压器和排气歧管之间的密封垫,用一干净抹布堵住涡轮增压器的开口。(7)如图8-196所示,拧下排气歧管上的所有螺母(箭头),拆下垫片和排气歧管。 图8-196 拆卸排气歧管2、排气歧管的安装排气歧管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但应注意下述几点:(1)更换所有已拆下的密封件和自锁螺母。(2)按排气歧管与缸盖、增压器与排气歧管、增压器支架与缸体的顺序安装。(3)排气系统无应力校正。(4)有关的拧紧力矩见表8-16。 表8-16 排气系统部件拧紧力矩部件拧紧力矩/ N·m排气歧管与缸盖25增压器与排气歧管35*增压器支架与缸体45增压器支架与增压器30机油供油管与缸盖20曲轴箱通风管与缸盖10传感器与催化净化器55催化净化器与增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