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探究课堂实效_第1页
数学教学中探究课堂实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教学中探究课堂实效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我们要深入分析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的因素,并以此寻求科学必要的探究学习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形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在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实验操作、逻辑推理、表达交流等

2、一系列探索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息息相关的,有效的教学是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探究学习就可以将教师有效的教学与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探究学习越来越有效,学生的学习就愈加有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发现和分析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针对这些影响性因素选取科学必要的探究学习实施策略,从而使探究学习在组织、手段、方法

3、、过程等方面变得更为有效。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探究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目前,一些教师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例如,探究性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让学生明确的探究目标,整个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的很盲目;所探究的问题缺乏深度;教师给出探究的问题后,便让学生“自由” 探究,教师既不作相应的指导,也不给学生相应的帮助,导致学生探究的无目的性;在完成活动后,不反思教学效果,也不给学生必要的评价。这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相反意义的量”的学习中我让学生阅读课本的例题:“车向东行驶3km和向西行驶2km;

4、温度零上10和零下5;收入500元和支出200元”,然后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什么内在的共同联系?学生进而陷入了思考,随之逐步得到诸如“它们都是生活的问题”、“数量的变化有时多、有时少”等回答,但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离我们想得到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只有少数学生能与“相反意义”相联系。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好告诉学生:“它们的共同性在于都含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不少学生这才恍然大。这个例子就说明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影响到探究学习的效果。(二)问题情境及探索性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问题”是学生思维的第一步, “问题”情景创设得好、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方式恰到火候,是成功

5、地展开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恰恰存在着因创设问题情境及提出探索性问题的方法不当,从而影响到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由于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行为和意识不够主动,探究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比如一些与基础联系紧密而逻辑关系又不十分复杂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往往不需要辅助一个探究过程来完成,也不需要太多问题情境,而教师在此时创设的问题情境太长太复杂,或者是教师设计的探究方式是小组合作式的,学生就会“烦”,就不会认真主动参与这样的探究学习,这就造成了探究学习的低效率。相比而言,一些与基础知识联系跨度大且逻辑关系也相对复杂的问题,对问题情境的依赖比较大,同时也需要学生加强合作

6、发挥集体智慧来共同探究完成,如果教师此时设置的问题情境过于简单,或者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就可能对问题不够明确 ,也可能在较大的思维阻力和局限性面前知难而退。这样的探究学习不但出不了结果,也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探究学习。(三)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为了实施探究学习并取得效果,教师往往会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但许多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充分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简单采用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分组。这样一来,由于没有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进行认真的搭配

7、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加上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全才”和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只有陪坐和观望的局面。这就影响到全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效果。同样,因为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协调不利,许多探究学习活动看上去很热闹,但实质上学生的活动不一定针对所要解决的目标,或者是个抒己见互不相让,达不到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目的。这也就影响到探究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提高探究学习效率的几个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为我们找到了提高探究学习效果的策略,了解和掌握这些

8、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策略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也必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的效果。(一)探究学习中的目标策略由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探究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引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依据教学需要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为与探究学习活动相关的若干个子目标,并通过探究学习的深入将这些子目标逐一突破,从而完成这节课的完整目标。另外,现有教材的一些内容一般不是以探究问题为基础进行编排的,事实上也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探究的形式来学习,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剖析、重组,这反过来也会使探究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9、。首先要选择有探究意义的、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并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的内容来设置子目标,并以此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究学习。如一些概念、定理、法则、例题的引申拓展,需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代数中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其次,对于一些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内容,也要根据所涉及的各个步骤,以及将实际问题数

10、学化的过程需要来设置子目标体系,进而加强探究活动的目标针对性,也就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学习、思考和解题的指导性。(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策略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我们也知道,问题情境及探究问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探究学习及课堂学习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问题策略,即:问题情境宽泛适合,问题大小深浅适度,问题的提出与实施机会适时。首先按照教学任务分析法,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寻找恰当的知识“固着点”,并根据知识“固着点”与教学任务的“潜在距离”,选择合适的教学“脚手架”问题。那么,这个“脚手架”应该搭到什么高度呢?太低了不行,学生“

11、不用跳就摘得到”,失去了思考的余地,会使探究学习下降为理解和记忆;,太高了显然不行,学生无从着手,“怎么跳也摘不到”,同样会使探究学习“沦落”为盲目、低效的活动。其次,探究学习活动所创设的问题情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为了能使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努力创设“最佳发展区”,教师在展开这一“过程”时,就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从

12、而学会学习。其次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问题”设计得好、提出得恰到火候,是成功地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前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探究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组织课堂小组互动与合作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组织和探究学习活动时,要采取“局部重组,优势互补”的组织构成策略和“畅所欲言,求同从异”的组织引导策略。从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有序,结果有效。教师在教学实践

13、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与合作探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四)探究学习中的情感策略 在探究性思维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时,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探究和作答 的时间过长(探究性思维的产生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知识结构、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回答问题时可能片面,也可能是为了表现自我;三是学生不敢、不愿回答的情况比较普遍。以上三种情况,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出现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