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_第1页
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_第2页
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_第3页
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_第4页
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脑血管病慎用保健品如今,中药保健品成了许多患者试图避免中风再发或治疗中风偏瘫的一大“常规武器”。这些中草药制品,功能直指活血化瘀、通络。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血管都被“打通”了,当然就不会中风了。而且很多年纪大的患者,认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小,相对安全一些,因而更倾向于使用这些药物来减少中风的发生。在全国的卒中二级预防(中风稳定后的再中风预防)调查中,发现有48%(近一半)的中风患者,防再次中风的手段是服用中成药或中药保健品,其中比率最高的是广州,占76%;上海最低,占32。不仅仅是患者,有不少医生亦以为,中药或中药保健品可以替代西药的功能。那么,中药是否能够预防中风的再发?中风患者是否能把希

2、望全部寄托在中药或中药保健品身上呢?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中药或中药保健品只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二级预防的其他任何药物。专家认为,首先不能否定中药的作用,中药是有一些作用,像活血化瘀、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等。但是,拿得出明确科学数据证据的中药却没有。而这些数据,必须经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才能得出。华山医院曾作过丹参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当时是与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西药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丹参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到底要用多大剂量、用多久、能起多大作用呢?由于没有进行更大规模和长期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个谜。专家认为,目前推荐中药或中药保健品作为中风二级预防的首选是不妥当的。在目前没有

3、科学证据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其他有确实证据的预防药物为好。在这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些中药或中药保健品是可以的。我国专家指出,使用非标准的预防手段(像中药保健品)预防中风,实际上花费要远远超过目前推荐的标准预防手段(西医西药);而且中医药并非就完全没有不良反应,近年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有些中医药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带来的风险并不十分明确,潜在危害无法预测,这与副作用明确的西药比较也是它的不足。专家指出,近年有些中药更是有“乱来”之嫌。像陕西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治中风”的中成药(胶囊),其说明书上竟说该药含有35味中药。到底是什么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令人难以琢磨。“虽然中药讲

4、究君臣佐使,但这也未免太多了吧?”专家坦言:希望能够做一些以中药为二级预防药物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却没有药厂愿意投资,没有资金,研究自然启动不了。“药厂只想着赚钱,不愿意投钱。”专家对此十分无奈。中国药企应该有长远的目光,敢于投入资金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中药在中风防治方面的应用。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对于中药的研究原本是应当由中国人来作的,却被外国人抢先了。像德国,在这个领域已作了很多的研究以及临床大规模的实验,所生产的产品,亦早已进入临床应用。例如,有一种银杏叶注射液就是德国生产的,由草药提炼而来。据笔者所知,国内某些中药厂不是在科学研究上加大投入,以疗效占领市场,而是在市场营销上挖空心思,很多中

5、药及中药保健品以现金回扣开拓市场,以回扣左右医生开处方(湖南惊曝利润高达1300%的芦笋片就是一例),试想这样搞下去何时才能有疗效确切、能得到世界公认的心脑血管治疗中药和中药保健品面市?保健品使用误区面面观高血脂人群服“参”反误事张老伯看到某“保健口服液”的宣传中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对中风有预防作用”的说法,立即买来作为日常保健用品服用,希望能在保健的同时缓解自己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但服用过一段时间后,老病不但没减,反增添了新病脑中风。一气之下,张老伯亲自赶到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去问个究竟。专家分析认为,是该种口服液中的红参类成分不适合张老伯这样的体质所致。药师指导:长期以来,人参由于具有补

6、中益气、生津止渴、补脾益肺、安神增智、增强机体活力的功效,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男女老幼常用的“补品”。现代研究证明,某些老年患者贸然服用人参及制品有可能会引发不良作用,与健康不利。如患有动脉硬化症者。过去很多人认为,人参能改善心脏功能,故不少冠状动脉硬化者认为吃人参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然而,美国药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多种抗脂肪分解的物质。其中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也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代谢。若长期服用,会使动脉壁上脂类物质增加,加重动脉硬化的病情。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后还发现,人参对防治动脉硬化不利的原因与人们服用人参的剂量和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7、即患者服用的剂量越大、服药的时间越长,其出现的不良后果就越明显。专家提醒,人参不是人人皆可服用的“补品”,尤其是已经出现动脉硬化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更不宜以人参作为“补品”长期服用,否则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不宜服用。高血液黏度的患者也不宜服人参制品。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中医称之为“瘀血”。人参有促进红血球生长的作用,红血球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错把保健品当药吃致中风58岁的朱先生一年来他把保健食品当成能降血压的药品服用。至今才发现,血压非但没降,还耽误了治疗,以至于导致了中风。一年前,朱先生在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极力推荐下开始服用保健品,停用了药品。每月费用约4

8、00元,甚至高于降血压药品。在购买之前,朱先生进行了有关咨询,被告知这个牌子的保健品对降血压有很好的功效。前不久,朱先生突然感觉自己很不对劲。上楼梯时,有那么几秒钟脚底就像踩在棉花堆里;开助动车时发现手无法使劲,方向盘都握不住;用电脑时手哆嗦得厉害,无法掌控鼠标,直至最后都发展为讲话含糊不清了。于是他立刻赶往医院,检查后得知,血压已飙升为180/120毫米汞柱,目前已有一根脑血管被堵塞,属轻微中风症状,需住院治疗。药师指导:不少脑血管病患者对宣传有补脑作用的保健品不会忘了吃,但对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少患者及家属糊里糊涂,没有摆正保健品与药品之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在脑神经科

9、,尤其是中风患者中显得格外突出。中风的元凶是高血压,控制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在中风患者中,80%由缺血造成,20%为脑出血,诊断不同,治疗也不同,如果一味乱补,而忽视中风发生的原因,很易导致疾病再发。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具有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患者在看病吃药时,一定要把保健品和药品区分开,治病只能选择“国药准字”号药品。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上演“人财两空”的悲剧。放支架后停药专吃保健品再发中风李先生由于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中风),在医院接受了置入支架手术。但如果要让支架长期撑开易堵的脑动脉血管,让血流保持畅通无阻,必须同时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

10、血液凝聚堵塞血管。然而,出院回家不到半个月,老李参加了某个保健品的宣传活动。听说长期服用这种保健品不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而且还能“去病根”。老李很轻易地就放弃了抗血小板药物,改服只能起辅助作用的保健品。结果,一年后老李中风复发,导致一条腿残疾。做支架手术花了4万多元,但出院后放弃了正确的预防方法,病情复发,手术等于白做了。药师指导:很多患者不知道,对于脑中风病来说,放弃治疗药物而只用保健品是危险的,因为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患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走出医院,远不是药物治疗的终结。”专家指出,做了支架,并不能让您高枕无忧,一定要坚持服药。通常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11、。如果使用的是药物支架,那他至少应该用这两种药物1年。如果使用的是不带药物的裸支架,那他最少也应该吃这两种药1个月以上。患者在术后13个月还应复查三大常规血、尿、便常规。因为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会出现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情况,这些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另外,所有放支架的患者都应吃降脂药。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脂血症,他们需要服用降脂药控制血脂;另一方面,血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与脂质沉积密切相关,斑块内的脂质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破损,一旦斑块破裂就容易形成血栓。因此积极降脂治疗有助于减小斑块体积和稳定斑块。但服用降脂药的时候要注意,因这类药物主要

12、从肝脏代谢,对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如长期喝酒、有脂肪肝或慢性肝炎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检查。另外,由于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因此服降脂药后定期检查肌酶也是必要的。千万不要拿鱼油代替降脂药3年前李先生被发现血脂偏高,他按照医生处方服用降脂药物,并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去年他从广告中看到某鱼油产品能降血脂,而且没有副作用。李先生本来就担心长期服用降脂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就停了降脂药物专用鱼油。几个月前李先生发生自已突然手脚发麻,行动不便。经医生诊断属轻度脑中风。医生认为,这与他随便停用降脂药物有关。药师指导:许多患者放着公认的降脂类药物不用,却只认深海鱼油等效用不确切的保健品。这种预防和治

13、疗的盲目性导致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直线上升。专家劝告脑血管病患者千万别拿鱼油代替降脂药。专家指出,目前仍有不少人把类似深海鱼油等保健品当成是降脂药来用。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就像油一样,它们不能溶于血液中,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任何一种过高时,患者都会出现高血脂症。胆固醇升高,同时伴有冠心病症状,这种高血脂症患者多数是由于遗传所引起的,而鱼油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服用鱼油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血脂升高,不会起到降脂作用。而甘油三酯的升高所引起的高血脂症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虽然服用鱼油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但仅仅是有限的降脂作用,不可能真

14、正从根本上控制血脂的升高。所以,专家提醒高血脂患者不要用鱼油来代替降脂药,以免延误病情。医学界公认的科学疗法是戒烟、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血脂波动时应使用降血脂药物的治疗剂量或维持剂量,才有可能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健茶”治偏瘫 根本不可能郑州某电台曾开展一个电话义诊,有“专家”称,××健康茶富含大量有效活性因子,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度还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有听众打进电话询问:“××健康茶能否治疗

15、偏瘫?”“专家”进一步解释说,偏瘫是脑血管疾病,也是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健康茶的有效成分就是针对患病病因治疗的,它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只要给缺血的脑部供应氧气就会好。一种保健茶真的能治疗中风偏瘫?一位自称漯河听众的男士打进电话:“我服用××健康茶天了,被查出有带状疱疹,健康茶能否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同时服用。”“可以,只是要间隔半小时。”“专家”回答,“××健康茶具有提高免疫力及杀灭细菌、病毒的作用。把健康茶和治疗带状疱疹的药一起服用,可以避免带状疱疹复发。”你看这种保健茶神不神?药师指导:大脑是经不起缺血的,缺血后引起大脑大

16、片软化,软化了的脑细胞是不可能再生的,除非今后做干细胞移植,目前还没有这项技术。偏瘫一个月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已经不明显了,更没有听说过一种保健茶能治疗偏瘫的。诱购手段老人真的难抵挡“我要9盒!”“我要18盒!”某保健品公司正在一家影剧院大搞营销。数百名老人排队抢购一种胶囊。这种胶囊为何物?据称是保健品。从这种胶囊盒上可以看到,该产品是由何首乌、木耳、决明子、灵芝等药物调配而成。但是,有关负责人却称该品能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黏等病症,还治疗中风、偏瘫、关节疼痛。已买到产品的一位老伯炫耀:“只有今天上午8时至10时为对外发售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两个小时的抢购潮过后,大约300多名老人成功拿到了会员卡。据一位介绍,一次性购买9盒胶囊就能获得会员卡,有了会员卡后,再次购买的话,优惠价100元一盒的胶囊还能再优惠15元;而一次性购买18盒就能拥有贵宾金卡。金卡的优惠更多,他们将有机会到四川旅游,吃住及车旅费用全部由厂家承担,再购买还能优惠45元。据张先生说,前晚他的母亲要他给1800元帮她买这种胶囊,张先生说:“其实我不是给不起这些钱,但这种产品让我非常不放心。之前介绍是保健品,后来又说可以治疗偏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