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检测题_第1页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检测题_第2页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检测题_第3页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检测题_第4页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和五带下图为下图为“6月月22日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日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据图回答据图回答12题。题。1下列关于下列关于A、B、C、D四点的说法正确的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是 ()A此时此时A点处于白昼点处于白昼 B此时此时B点出现极夜点出现极夜C此时此时C点昼夜平分点昼夜平分 D此时此时D点为下午点为下午2此日之后一周内,此日之后一周内,A点点 ()A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

2、变短 D正午人影逐渐变短正午人影逐渐变短解析:解析:第第1题,从图中可知,此时题,从图中可知,此时A点处于黑夜,点处于黑夜,B点出现极昼,点出现极昼,C点位于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赤道昼夜平分,D点正值正午点正值正午12时。第时。第2题,此时之后一周内,题,此时之后一周内,6月月22日至日至6月月29日,日,A点昼长仍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点昼长仍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CC下图是位于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读图,回答34题。题。3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是 ()AB C D4

3、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是 ()A B C D解析解析:第: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题,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第;第4题,结合昼夜长短题,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AC5地球

4、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是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D黄赤交角的存在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季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相关知识。地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季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最终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5、节变化,最终形成了四季的更替。D6有关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有关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是 ()A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B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C南北南北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D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解析:解析: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的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的递减。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递减。热带是南北回归线

6、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机会;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其范围是变化的;只有极南、北寒带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其范围是变化的;只有极点为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点为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B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2)此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此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该日,太阳直射点的。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纬度是_,经度是,经度是_。(3)图中图中EF是是_(晨、昏晨、昏)线,线,B地的地方时是地的地方时是_

7、。(4)图中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全年昼夜等;全年昼夜等长的是长的是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5)B、C、D中位于温带的是中位于温带的是_。解析:第解析:第(1)题,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位于昼半球一侧。第题,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位于昼半球一侧。第(2)题,该日北极圈题,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12时时的经线是的经线是180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180经线。第经线。第(3)题,图中题,

8、图中EF是晨线,是晨线,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计算,时计算,B点地方时是点地方时是2时。第时。第(4)题,该题,该日越往南昼越长,赤道终年昼夜平分,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日越往南昼越长,赤道终年昼夜平分,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第小。第(5)题,题,B、C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属温带。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属温带。冬至日冬至日 2326S180晨晨2时时BDCB、C下图为同一日期四个地点下图为同一日期四个地点的的昼长昼长示意图示意图。读读图,回答图,回答89题。题。8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

9、由由低到高低到高的正确排列顺序的正确排列顺序是是 ( )A乙、丙、甲、丁乙、丙、甲、丁B乙、甲、丙、丁乙、甲、丙、丁C丁、甲、丙、乙丁、甲、丙、乙 D丁、丙、甲、乙丁、丙、甲、乙9图中甲地的日出时刻图中甲地的日出时刻是是 ( )A3时时B9时时 C15时时 D21时时解析:第解析:第8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作出判断。第作出判断。第9题,甲地昼长为题,甲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小时,根据昼长2(12日日出时间出时间)可得出日出时间为可得出日出时间为9时。时。AB 甲甲、乙、丙是三幅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乙、丙是三幅地处不同纬度

10、的三座房屋冬、夏至夏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b)。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011题。题。10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C乙地位于南温带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丙地位于北温带11若甲图当若甲图当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代表的节气出现时()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悉尼昼长夜短悉尼昼长夜短 D纽约昼夜等长纽约昼夜等长 解析解析:第:第10题,根据图示光照情况,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乙地位于题,根据图示光照情况,甲地位

11、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乙地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即北温带,丙地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故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即北温带,丙地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故B选项选项正确。第正确。第11题,甲图题,甲图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代表的节气出现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京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京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BC右右图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题。12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

12、依次为()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13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解析:从图中冬夏分布长短可知,自上而下依次是广州、北京、哈尔:从图中冬夏分布长

13、短可知,自上而下依次是广州、北京、哈尔滨和武汉。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滨和武汉。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DC14读图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1)此图以此图以_为为中心中心,日期日期为为_月月_日前日前后。后。(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图中晨线是图中晨线是_,昏线是,昏线是_。(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这一天正午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5)E点的地方时为点的地方时为_时,时,C点的

14、地方时为点的地方时为_时时,乙乙点的日出时间是点的日出时间是_时,日落时间为时,日落时间为_时。时。(6)A点的昼长为点的昼长为_小时小时,乙点的夜长为,乙点的夜长为_小时小时。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该题可获取以下信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该题可获取以下信息:图示为图示为昼夜分布状况图。昼夜分布状况图。图中图中ABC为晨昏线。为晨昏线。此图为极点俯视图。此图为极点俯视图。图中显示图中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图中提供了图中提供了90E、45E两条经线。解答该题的突破两条经线。解答该题的突破口应是首先根据口应是首先根据90E、45E两经线的分布判断

15、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方两经线的分布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南极点。向,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点南极点1222 2326S, 90WABBCD、A、E1942N121832112615. 读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地球公转轨道示意简图简图(a、b、c、d为二分二至点为二分二至点)”,回答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1)在公转轨道图中在公转轨道图中b位置处绘出赤道平面位置处绘出赤道平面,目前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黄赤交角的大小是_。(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此时全球的

16、昼夜长短,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状况是_。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昼长变化情况是的昼长变化情况是_。2326春分春分赤道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渐长昼渐长(3)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方向从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方向从c到到d,太阳直射点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在此期间,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如何变化的?半球;在此期间,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如何变化的?山东省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该时段内又是如何变化的?山东省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该时段内又是如何变化的?答:在此答:在此期间期间,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从从南极点向南

17、极圈扩大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山东省山东省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该段时间内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该段时间内逐渐逐渐变小变小(减小减小),(至最小至最小)。南南15. 读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地球公转轨道示意简图简图(a、b、c、d为二分二至点为二分二至点)”,回答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4)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方向从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方向从a到到c,地球公,地球公转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转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当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b位置时,山东省各地的昼夜位置时,山东省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长短状况是怎样的?同样同样位于位于b位置时,北极圈上的昼长比赤道上位置时,北极

18、圈上的昼长比赤道上(长或短长或短)几个小时?几个小时?长长12小时。小时。先变慢,后变快先变慢,后变快昼昼最长,夜最短最长,夜最短解析:第解析:第(1)题,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且平分地球,目前黄赤题,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且平分地球,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交角的度数是2326。第。第(2)题,据图分析,题,据图分析,a位置为北半球位置为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后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后的三个月内,北半球中低纬度昼长变长。第三个月内,北半球中低纬度昼长变长。第(3)题,题,c点为北半球点为北半球秋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后极昼由南极点向秋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