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初探 李代琼摘要:很多高中生对古诗词鉴赏,尤其是高考古诗文鉴赏有着很强的畏难心理。主要因为高中生文言积累有限,生活经验不疋很难独立进行古诗词分析。随学生自由的探究和学习,很容易出现系列问题。教师要用心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新高考古诗词试题类型,探究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整的表达出古诗词材料所要求的主题和思想,正确的备考。关键词: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g633.3:a:1672 -1578( 2019) 08 - 0249 - 01引言:当今,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中文热潮,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咬
2、文嚼字节目红遍大江南北,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古诗词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此,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古诗词试题分析,以探究其教学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1.1 近年真题分析结果笔者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整理和考点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信息:近三年的诗歌作品均为名家非名作、非名家名作;作者朝代均为唐宋时期;大部分作品为即事抒怀,其中夹杂着写景和送别诗;所选作品主要为七律和古体诗,绝句和宋词及其他朝代的作品没有涉及;题量均为两题,除2016年是两个主观题外,其余两年均为一个客观题、一道主观题;表达技巧以及对诗句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出现的频率较
3、高;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形象(景物、人物)、语言等考点次之。1.2未来命题趋势预测(1)所选诗歌的时代可能仍以唐宋时期为主。全国卷一贯秉承的传统是稳定,而诗词最好的时代是唐宋时期。时代不变,但所选诗歌的体裁可能有变化,虽然近三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青睐唐代的古体诗和宋代七律,但不能顾此失彼,复习中既兼顾这两种体裁,又要关注七言绝句、宋词等体裁。我以为,宋词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它是必修四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因为它承载的信息量大,比较符合高考的要求。(2)所选诗歌的题材可能会模糊传统题材。传统题材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思乡诗等题材明确,考生凭借记记套路流程,背背公式技巧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但从近
4、三年试題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打破传统模式,考查考生的能力。(3)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必考,但要更重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命题者可能已经发现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上所面临的困境:不缺解题技巧与方法,欠缺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能理解诗歌字面的意思,怎么鉴赏?2.诗歌鉴赏的教学建议根据高考命题的趋势,结合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古诗词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文言知识,积累整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说到底就是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对古诗文阅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备考中,学生首先对18个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的
5、意义和用法,常见古今异义,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知识的理解要了然于胸。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上,定有效果。如18年全国i卷14题选项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对应到诗句“男儿屈穷心不穷”,考查的就是对实词“穷”古今异义的理解。只要学生对实词意义把握得好,这个3分很容易得到。2.2就诗论诗,整体把握诗词鉴赏在高考中只是初步赏析,强调对诗歌本身内容理解,进行思考,无需引经据典,更忌经验主义,牵强附会。鉴赏时只需注意以下两点就足够了,第一是辅助信息:标题、作者、小序、注释、标点等,第二是抓住直接言情之词,做到整体观照全诗。如18年全国卷14题选项a(这首诗写诗人观
6、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涉及标题与全诗。若不能整体把握全诗,只从片面的字词或诗句望文生义,就会盲目选择a项而失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更需要考生注重诗歌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17年全国卷15题:请从“戏赠”人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题时必须从诗歌内容出发,“戏赠”的对象是友人,实际要表达的是自己,是戏言一一一夸耀自己,自鸣得意。一二联写自己的文学成就:自得,第三联转写自己的现实处境:无奈,尾联回归点题“戏赠”:得意。通过对整体与局部的概括归纳,就可得出答案。2.3专业名词,规范答题古诗歌鉴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评价语言就要使用专业术语。
7、备考中,要在积累专业术语方面下足功夫,常考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要列表整理归纳;思想情感类用语有哪些,要分类归纳整理。如17年全国i卷15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作答时,明白该题考查炼句,解题步骤分三步: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点情境/表情感/谈作用。做到按步骤规范作答,运用专业术语“比喻”,“以动衬静”,即可。2.4重回课本,注重关联课本是学生学习和应考的纲,高考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虽然命题者极力打破传统命题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多题目,我们总能在课本上寻到蛛丝马迹。比如18年全
8、国卷15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对应课本蜀道难课后习题:蜀道难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又如16年全国i卷15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应咏怀古迹(其三)课后习题: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再如18年全国i卷15题: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对应琵琶行课后习题: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考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产生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也明白高考题与课后习题有关联,提高复习效率。3.结语在国家越来越推崇传统文化的情况下,语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语文教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提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关键点。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敬请各位老师不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解决方案2025年研究报告
- 食品转包类型的合同协议
- 离婚协议赠予协议书范本
- 杀菌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代办合同协议书模板
- 法律合作协议书模板模板
- 矿山承包开采破碎协议书
- 独栋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游泳馆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销售超滤纯水器合同范本
- GB/T 45920-2025铁铝酸盐水泥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海淀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练习题
- 光伏电站台风预警与应急措施
- 2025年广州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潜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学霸提优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重难点梳理 课件
- 医德培训课件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