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与学困生的分析_第1页
微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与学困生的分析_第2页
微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与学困生的分析_第3页
微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与学困生的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微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与学困生的分析    吴敏修摘要: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综合能力长期稳定地低于同年龄学生,不能达到教育教学要求的学生。国内外调查表明,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引起其他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下降,该生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行也随之不降。虽然学困生这个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负面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关键词:父母言行;家庭教育;学困生成因先来看看学困生的个性与共性: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或者沉默寡言,或者晃动捣乱,不认真听讲,经常分心走神。考试

2、成绩都很不理想,在及格分数线左右甚至以下。持续的学习比一般学生要困难,坚持极差,知识的积累严重障碍,记不住,忘得快,基本学习技能匮乏,不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不足。学习上懒惰,动脑动手的学习都会觉得累。在作业过程中,通常是不能自制,往往不能坚持始终,也有的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是不求甚解。在独立思考上不能完成,依赖别人的帮助,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因为没有学习方法,所以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也有的学生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大多数学困生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学困生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家

3、庭教育严重缺陷,导致学困生的不可避免出现。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张某:小学时聪明伶俐,阳光向上,品学兼优,初一成绩居全年级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认的有前途的学生。初二时父母离异,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要么逃学,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成绩三百多分。熟悉该生的学生都惋惜不已。据调查,在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多为学困生。父母的离异本身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孩子会一蹶不振;其次,父母离异后的孩子,缺少或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

4、。所以,父母要珍惜家庭,学会尊重、宽容对方,学会如何维持家庭;如果离异,要向孩子说明,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谅解,还要定期、经常的看望,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抚慰孩子的心灵。学生王某:小学时父母进城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尚可。初中时随父母进城上学,因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学习环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虽然老师关心他,同学们帮助他,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且新课程又有较高的要求,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学习,每天混日子打发时间。随着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政策的倾斜,这些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

5、早出晚归,谋求生计,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成为学困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愿,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爷爷奶奶是“隔代亲”;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落伍。据报道:由爷爷奶奶一手溺爱带大的孩子,三分之二出现人格健全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是我们传统的古训,父母给了孩子的生命,就应该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分享着孩子成长的快乐。二、家庭教育的不当1、父母

6、表率作用不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些家长面对知识经济的二十一世纪,很少翻阅书籍、报纸,了解天下事,很少购买书籍去学习,去充电,不知道终身学习,更不懂现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知识贫乏,不懂装懂;有的家长成天上网玩游戏,聊天、偷菜到痴迷的地步,却对孩子大骂网络的危害,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2、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和独特的个性,不会因材施教,而且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不闻不问,不与孩子沟通交流,探讨学习成败的原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孩子成绩较差则讽刺挖苦,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7、压制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变成学困生。3、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欠妥。有的家长不了解现代的家教理念,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差就认为其“朽木不可雕”,给孩子贴上“反应慢”“学不会”的标签,为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教育方法不当寻找借口,推脱责任,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求上进,成为学困生。案例1:家长张先生;几乎每天下班后或节假日,喝酒打牌到深夜一两点,很少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聊天、谈心,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低了,就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虽然给孩子上千元的学习机或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但不过问孩子是否用在学习上或认真上辅导班。这种家长贪图享受,对家庭对孩子缺乏责任、爱心。在学校的学困生中这样的家长不乏其人。教育学认为,生养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时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事事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素质高的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懂得做好父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其次树立学困生在大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