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发展环境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亿元(预计,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全国

2、及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23元;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57.7%、50.3%,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9.5:39.4:31.1调整至2010年的19.1:47.5:33.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80%以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高到36.5%,其中工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350亿元。纺织服装、木业加工、照明电器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电气和绿色包

3、装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初显。(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城市功能得到新发挥,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城区开发进入片区时代,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0.5平方公里扩展至2010年的41.5平方公里,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1.8%;城市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建总投资达410亿元,新建改造89条110公里城乡道路,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广场、生态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80余公里;“四城同创”工程进展顺利,连续三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展顺利;运河新城、

4、西康新区、城南生态科技新城“三个片区”建设整体启动,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同时,启动王集镇、新袁镇两个“卫星小城”建设。“十一五”期间,乡镇“4+1”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水系、供电、基础设施等详细规划通过论证,一批龙头项目落户投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镇村两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效农业先进县、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先进单位,跻身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行列。(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科技兴县取得明显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有了较大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及专利数

5、持续增长,生态科技园启动建设。2010年全县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组织实施县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多项,完成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年销售收入亿元企业建设研发机构5个,获市科技进步奖15项。“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83件。2008、2009年连续两次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2005-2008连续四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年度考核,2005-2009年连续5年荣获省“防震减灾先进单位”称号。区域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由教育优先发展向教育领先发展转变的目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现代

6、化装备水平极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市唯一的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高考本科达线率始终领跑全市。连续获得市教育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等奖、职教综合考评一等奖,成为宿迁接受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现场考察评估的唯一县区。县体育场、大剧院等一批文体设施投入使用。泗阳电视台完成数字化省级改造,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16个乡镇全部实现光缆联网。连续成功举办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和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泗阳赛区比赛。各

7、乡镇均建成综合文化站,全县以动漫软件、服务外包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县按照“管办分开、医防分设”的原则,进行了以产权置换为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事业不断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全县医疗卫生人员达到2952人,城乡健康教育覆盖面达85%以上,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依法维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举措,探索出一套思路清晰、机制完善、运作

8、高效、基础扎实、保障到位的特色工作模式。连续5年被省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县”,2009年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县法治建设做法被誉为“泗阳模式”在全省推广。2008年、2010年被表彰为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5%、12.2%。2009年荣获省政府全面小康推进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农村住房、饮用水、

9、道路、医疗等条件迅速改善。生态泗阳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成功举办第二、第三届中国杨树节,201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8%,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建设模范县和全国最佳生态宜居县。(四)政府职能加速转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加快。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先后出台廉政公示、村官审计、乡科级干部公推公选到“五个一线”干部实践锻炼全程考察制度,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部门突出职责重点,理顺职责关系,强化直接服务,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创“三

10、集中三到位”,并发展到“五集中五到位”,在全省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先出台县乡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述法考核评价实施办法,首次将述法述廉工作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2010年实施泗阳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稳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物价、财税、投资、金融改革进展顺利,科教文卫、劳动人事、住房制度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五)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区域合作日趋紧密对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56.4%。利用外资提高到新的水平,2010年引进外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到账2715万美元,年均增

11、长45%。对外经贸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县共有外资企业54家,有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57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孟加拉、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合作,依托吴江市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承接吴江、苏州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300项,承接资金近百亿元。宿淮铁路、京杭运河泗阳港、泗阳大桥、运河四桥和省道325、330、245、火车站、港口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开工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泗阳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矛盾

12、和问题。从具体情况看,虽然企业、产业有所增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门类不断拓展,但大企业、强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集聚度不够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服务业比重较低的现状依然存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但总体水平低、人才总量少的局面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但区位优势不够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2010年,泗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31%,城市化率比全省低15.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76%。这些都是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也是实现发展更大突破的主攻点和突破口。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十二五

13、”期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宿迁市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泗阳发展必将进入新的快车道。(一)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将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4、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长三角加速一体化进程,江苏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将长三角区域定义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全境,着力实现整体产业升级、整体产业转移,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江苏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主攻方向,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工作主题,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

15、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构建低碳化发展新体系,推动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带头产业。全省上下坚持规划先行、项目优先,先后出台11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9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等规划。2010年起部署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规划。这一系列重大发展决策的提出将在未来的3-5年内深刻影响江苏经济发展,成为构筑江苏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三)苏北发展进入快速通道,扶持宿迁突破力度更大省委、省政府正式决策“苏北振兴、南北挂钩”以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苏北已经进入发展快速通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

16、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十一五”期末,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将宿迁市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进一步明确了宿迁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宿迁改革创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泗阳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六大战略增添发展活力近年来,泗阳立足县情实际,以“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建设小康”为工作目标,加快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和照明电器业,着力引进新家纺企业,初步构建了具有泗阳特色的“3+4”产业体系

17、,为泗阳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10年泗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还将持续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泗阳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转型速度加快,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也有全国经济总体平稳持续增长,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的力度加大等优势。总体来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远大于挑战。第二篇 “十二五”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三章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破大项目、创新促转型为主题,大力实施

18、工业强县、城乡一体化、强农富民、普惠民生、生态立县和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持续推进滨水城市3年大变化等“六大规划”,聚力打造绿色能源高地,加快建设滨水森林城市,为高水平跨入全国百强、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第四章 发展战略一、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优化转型升级,突出“调高调优调强”基本取向,坚持以新产业、大项目、新链条扩张规模总量,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翻倍、现代服务业提速步伐,建设新光源基地、新家纺之乡、新木业走廊。二、城乡一体化战略。以50平方公里、50万人现代滨水森林为建设目标,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大力开展“五区联动、四城同创”,全方位塑

19、造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和承载带动功能。围绕“532”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中心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构建梯度化城镇体系,全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强农富民战略。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为目标,以乡镇“4+1”工程建设为载体,重点突破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科技进步,全力打造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招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全力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四、生态立县战略。贯彻落实生态县建设规划,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构建生态空间框架,合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促进节能环保,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改善社会人居环境。五、民生普惠战略。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惠及千家万户。加快打造教育名县,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提质扩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平安法制安民工程,全力打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六、创新创优战略。发扬“三创”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全面突破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力争创优。构建泗阳区域创新网络,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持续的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五章 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

21、实施“5115工程”,完成“两大跨越”。“5115工程”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两大跨越”即:超过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建设高水平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2年,打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步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指标见表1)一、综合经济。建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22、。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8:54:38,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32%;5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二、工业发展。建成以绿色能源为引导、以“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三、服务业发展。建成商贸、物流、旅游、金

23、融、商务、科技等服务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四、城市化与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滨水森林城市,启动规划滨湖片区。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心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梯度化城镇体系,城市化水平达到50%。五、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1%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六、对外开放。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年均增长3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

24、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35%。七、人口资源环境。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有面积106万亩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市调控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超过9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八、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5年,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8%,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4%;进一步加快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场馆和小区、城市绿地的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公

25、共卫生服务;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九、人民生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五年倍增。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恩格尔系数低于40%。第三篇 经济发展第六章 绿色能源引领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绿色能源高地、新光源基地、新木业走廊、新家纺之乡。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构建“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

26、工业体系,积极发展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着力形成3-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以绿色能源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的50%。以新兴产业引领全县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十二五”期间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省级以上品牌产品30件。第一节 聚力绿色能源高地,加快新兴产业翻番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推进机制和政策扶持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27、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能源、电子电气、装备制造和绿色包装等产业规划。到2015年,四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新能源产业以打造太阳能光伏及风力设备产业链为重点。一是强化“单晶硅拉制/切片光伏电池生产/封装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应用”产业链,二是发展风电塔筒、叶片到发电机、防腐材料的风电产业链。大力扶持晶鼎、环宇、晨电等企业发展,加速招引相关太阳能光伏项目,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形成,推动企业向承接太阳能光伏发电成套工程方向发展,积极争取落实2个以上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明宇电气等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风电装备产业,加强招引风电设备零部件企业,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省级风力发电新

28、项目,形成特色显著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绿色能源销售收入超250亿元,建成区域绿色能源高地。电子电气产业重点发展精密it配件、精密电子元器件、电气成套产品等。在现有it配件企业和电气企业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外大型it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大力招引it和电子电气企业项目,努力打造it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集群,发展泗阳it产业。到2015年,努力实现产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摩配件、大型精密装备、智能装备和新型装备。加快招引汽车、摩托车等零部件企业和大型精密装备制造企业,招引国内外一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90亿元的产业规模。绿色包装产业重点发展

29、绿色再生纸产业、纸制品包装及特色薄膜包装。促进现有印刷包装企业引进先进数控设备,采用环保材料生产,帮助企业通过国际级、国家级环保认证标准。积极招引国际国内以绿色环保产品知名的印刷包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推进印刷包装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到2015年,绿色包装产业销售收入超60亿元。第二节 突破规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三大传统产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向中高端制造转变、向品牌竞争转变、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增粗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三大传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照明电器实现向新光源转

30、型升级,纺织服装实现向新家纺转型升级,木材加工实现向新木业转型升级。新光源重点发展led产品、各类节能灯具、大功率节能灯、智能节电设备。以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建设新光源产业园,积极引进节电设备和led生产企业,推动智能节电设备、大功率节能灯、功能性节能灯、成灯及灯饰工艺品、led应用产品等产品的制造。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打造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快照明电器产品向绿色、节能、长寿方向发展。2015年,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以上,新光源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全力打造新光源基地。新家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及新型纺织材料等,大力引进外资及承接发

31、达地区产业转移,结合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各种特色纺织集群、功能配套齐全的专业市场及适时开展网上销售业务。着力打造纺织各门类的产业链,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自动化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引进、培养设计人才,扩大自有品牌比例,提高贴牌加工产品档次,提升品牌及加工水平的知名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招引知名纺织服装企业,集聚世界纺织服装品牌。到2015年,服装加工能力突破4亿套件,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全力打造新家纺之乡。新木业重点发展科技木、钢板承接材、实木复合地板和成套家具等。整合保护木业资源,着力打造新木业产业

32、链。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木制产品、发展终端家具产业和配套产品,加快林木加工产品向家具制造终端发展进程。着重培育一批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木业企业,加快引进中高端板材、地板及家具制造企业,打造全国知名木业品牌。加快木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到2015年,培植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新木业销售收入超240亿元,构建新木业链式产业集群,培育中国绿色板材、实木复合地板和家具产业基地,打造新木业走廊。积极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实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建立专业化大规模城市建设公司,组建高素质建筑施工队伍。到2015年,建筑业

33、增加值达到5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第三节 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实现开发区新跨越围绕“一体两翼布局、一区多园联动、专业特色鲜明”方向,把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作为泗阳创新转型引领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集聚集约发展先导区,加快推动园区由形态向功能开发转变、由省级园区向国家级园区转变,尽快实现园区的跨越提升。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达到“苏北领先、全省一流”,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位中上升10位以上,推进经济开发区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跃升。经济开发区充分考虑未来10年发展空间,超前规划、超前布局,引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超

34、前规划、高标准建设。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在稳步发展新家纺、新木业、新光源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致力新能源、电子电气、装备制造、绿色包装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出口创汇竞争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围绕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其城市功能。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市场中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开发建设1-2个核心物流园区和交易市场。建设泗阳副商业中心,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开发区生活性服务业向高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为经济开发区内生活社区服务的中小学普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开发区从业人

35、员子女入学需求。建设完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教育基地。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兴建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广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经济开发区所有建成区,实现全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联网。发展体育事业,兴建体育场馆和社区居民休闲锻炼场所,提高开发区职工群众身体素质。加快区内葛东河、老淮泗河整治和供水、排污、除涝等相关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医院、急救中心等医疗场所,提升开发区群众生活质量。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就业人数达到12-15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泗阳城市副中心。将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有力补充,

36、李口工业区定位为经济开发区道口工业园,八集工业区定位为经济开发区产业配套区,统一布局规划,建设成为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配套区。推进王集、爱园、新袁、裴圩等4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筑巢引凤,以良好的载体建设和资源特色招商引资。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实现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900亿元以上,新入区项目(企业)5年累计达到250个,其中投资超20亿元的企业(项目)累计达到10个,投资超10亿元的企业(项目)累计达到15个,投资超5亿元的企业(项目)累计达到20个。五年完成投资额累计达到700亿元以上。第四节 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着力建设公共

37、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发展电子商务,强化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重点实现产品、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泗阳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县企业提供信息发布、精细化管理、软件开发、商务信息、技术咨询等信息化服务。深化普及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方式进行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动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以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为依托,着力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创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努力

38、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两化融合”示范区。到2015年,全县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并为200家以上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及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达到80%以上。努力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积极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推动各部门实施网上协同办公,实现决策信息资源分层共享。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加强“网络问政”。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卫生、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治安综合管理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化、便民化和同质化。着力强化信息化安全保障工作,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及完整的病毒防范和网络攻击防范体系,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安全认证体系,加大数字证书应用,推广电子签名

39、、电子签章及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第五节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重点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次,积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规划、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企业内部循环。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着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严格遵循国家、省、市鼓励、限制和

40、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加快产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加快产业园区内废物、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建设。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引导不同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机制。推进社会大循环。规划建设节能型城镇,减少资源消耗。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社会体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建立社会化的废旧物资回收和循环利用网络,形成完善而又先进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体

41、系,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达到省、市控制标准。第七章 着力发展商贸旅游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抓住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服务业加速提升的机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领域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树立服务业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24%,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与制造业配套、提升制造业水平的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大、渗透性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积极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和居民服务业,推动发展

42、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等高端服务业。第一节 重点提升城区商贸服务业,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精心打造以人民路为轴心的商业发展轴,建立城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人民路商业轴与北京中路、淮海中路、众兴中路的交汇部建设城市综合体。在开发区规划建设泗阳副商业中心,重点集中发展开发区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以京淮新家纺市场、江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丰泰环球机电城、泗阳国际汽配城、华东国际木业城、金三角国际家居广场为中心的纺织品市场群、农副产品市场群、机电产品市场群、汽摩配市场群、木业市场群和家居市场群等六大专业交易市场群。分别在人民路与众兴路、淮海路、意杨大道交汇部,北京路与黄河路交汇部,淮海路与桃源路、上海路

43、交汇部建设花园口商圈、慢字口商圈、意杨大道商圈、开发区商圈、紫金城商圈、名流商圈等六大商圈。构筑以西康佳苑、雨润新天地、阳光名邸、生态科技园、新城市广场、运河小区、曼哈国际广场为中心的西康商业中心、雨润商业中心、阳光名邸商业中心、城南商业中心、新城市广场商业中心、城东商业中心和曼哈商业中心等七大商业中心。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优秀的商业网络体系,大力提升泗阳商贸流通业品位和档次。大力发展超大规模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和社区商业,完善多层次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现代流通企业到乡村设点布局,构筑便利通

44、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到2015年,泗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加强培育泗阳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平原林海、泗水古国”旅游品牌,将创建江苏旅游经济强县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江苏旅游经济强县创建,遵循“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年积累,打造精品”的总体思路,全力构建“一心、两带、三线、四区、五源”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双十”旅游发展战略。着力突出“一心”,即泗阳城市游憩中心;重点打造两条旅游风光带,即大运河风光带及平原林海生态带;包装推介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即“城南生态科普旅游线、高渡-裴圩-卢集环洪泽湖休闲度假线、三庄-王集-爱

45、园观光农业旅游线”;加快推进四大旅游景区建设,即“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洪泽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城南生态科普体验区、泗水王陵文化旅游区”;挖掘整合五大资源,即杨树林、洪泽湖、两河(古黄河、大运河)、泗水古国、特色旅游乡镇;“双十”战略,即“十二五”期间,实施十大旅游工程建设、十大旅游精品创建,推进县域旅游综合实力有效提升。定期举办中国杨树节,继续扩大杨树节声誉和影响力。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全力打造泗阳旅游生态文化特色品牌。到2015年,泗阳旅游接待人数超100万人,建成淮海经济圈的旅游明珠、长三角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江苏旅游强县创建取得重大进展。第二节 积极发展生产性

46、服务业,完善生活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新兴服务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促进高端新兴服务业发展。主动承接新一轮服务业转移,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等。建设高端商务写字楼,探索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现代信息服务、现代服务外包等高端新兴服务业。金融业。进一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泗阳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推动江苏泗阳东吴村镇银行增设网点,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到县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增设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企业

47、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诚信泗阳,搭建地方征信信息共享平台。到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2010年末增加150亿元以上。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创设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发展支持基金,大力扶持引建新企业,加大招引知名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和优秀软件人才力度。支持创业,鼓励企业进驻生态科技园,建设软件产业基地,鼓励企业集聚发展、抱团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以国家级动漫基地杰晖数码为龙头,大力推动承揽网络游戏、数字动漫、影视传媒、3d动漫等产品服务外包业务,着力培育领军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

48、。到2015年,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超100家,营业收入超5亿元。商务和科技服务业。推动成立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量值传递、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和规模企业。建设以五星级酒店和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泗阳餐饮会展服务体系。积极吸引知名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入驻泗阳,扶持有实力的本地商务服务企业向综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科技服务业,着力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规范的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发展社会科技中介机构,提高和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

49、心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功能,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本地企业,分阶段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着力建设精品小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组成的保障性住房和中高档商品房住房体系,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房地产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开工房地产项目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面积160万平方米以上。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

50、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提升现有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提升新建小区标准,建设高品味小区,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社区服务业。提升发展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物管服务等社区服务业水平,增加服务机构数量,提高质量,推进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建立公开、平等的行业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加强职业培训,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素质。第三节 大力突破外资重大项目,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着力加大产业招商步伐,拓宽外资来源,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提升外贸

51、出口竞争力,加快外经合作多元化,全面提升泗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坚持把重大项目突破作为外资工作的重点,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全力以赴招引一批外资大项目和国际大企业,尤其是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来泗阳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积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泗阳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努力拓宽外资来源,扩大项目信息源,增强招引外资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引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出口经营权。

52、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研发人才、自主品牌、营销渠道和多元化经营能力的外贸企业。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出口品牌宣传力度,引导出口企业向品牌化、差异化方向转型,推动出口产品拉长产业链。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境外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地区举办的重要交易会、展览会,帮助企业在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搭建交易平台,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拓展外经合作空间,着力构建发展外经的舆论氛围和信息平台,重点鼓励推动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跨出国门,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发展技术型、管理型、智能型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做好台办事务工作,服务好来泗台湾同胞,为台商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额

53、、利用外资实际到账年均增长32%和35%以上。到2015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亿美元,外资到账突破1亿美元,外资注册企业100家,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150家。第八章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打造农业强县坚持强农富民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有面积106万亩。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强县。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3%。第一节 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强农

54、业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按照“宿迁第一、江苏一流、全国有名”的标准,着力打造以众兴镇城厢、大兴社区为中心,包括卢集镇、李口镇在内的总面积66.7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实体化运作、正常化运转,优先发展21.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重点发展绿色稻米、设施蔬菜、精品水果、优质食用菌、特色花木、规模畜禽、高效水产、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十大产业示范基地。切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效农业特色园、农业“接二连三”产业园、循环农业试验园、高科技农业推广园、现代农民创业园。园区集农产品生产、农业“三新”展示、科技研发创新

55、、市场营销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示范五大功能于一体,形成一园多区、一园多基地的综合配套、特色鲜明的总体布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主线,以农业“三新”推广为抓手,引导农业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实现泗阳现代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至2015年,建成国家级农业合作创业园区1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5个以上,新创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25%以上。积极构建泗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推进农业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水平。多元筹措、优化整合,突破现代高效农业建设资金瓶颈,抓主

56、题、抓集中、抓重点。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为集中地利用到重点项目的建设当中,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加大工商和金融资本招引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业招商的力度,重点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上招商。引导农民经合组织资金投入,强化升级全面覆盖,提升涉农服务能力。强化高效农业工作队伍建设,完备软硬件设施配套。加快优质良种、苗培育基地和选育基地的建设,推进新品种引进与新技术推广。到2015年,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占种植业面积的50%以上,其中亩效益在5000元以上的高水平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5%第四篇 城乡一体

57、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第九章 加快滨水森林城市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一体化战略不动摇,抓住省“十二五”期间建设苏北腹地城市群机遇,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内涵、打造特色”要求,大力实施城市片区开发、四城同创、功能提升、长高变靓和特色彰显等“五大工程”,加快打造“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宜商贸、宜人居、宜创业的滨水森林城市,早日建成江北最美县城。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新格局,整体推进五大片区合理布局城市建设,树立大城建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服务功能。继续集中精力建好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开发区商气人气

58、集聚和形象功能提升,打造名副其实的城市副中心,完成运河新城、西康新区建设,全面建成城南生态科技新城。2015年现代化中等工贸生态城市效应凸显,五大片区开发布局合理、特色显著,全面建成滨水森林城市。建设中心城区。依托老城区,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全力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新地标,积极拓展老城区建设范围。中心城区成为全县商务核心区和物流集聚集散区,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建设运河新城。进一步挖掘城市“水”文化,彰显滨水城市特色,充分发挥大运河的历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标准建设京杭运河沿岸人文社区和景观风貌,打造2.6平方公里现代滨水新

59、城。建设西康新区。大力度推进西康新区建设,将五里湖湿地公园打造成精致“内核”,全方位建设占地3.5平方公里的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和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泗水文化韵味的高品位欧洲风情社区。建设生态科技新城。形成“创业创新区、生态居住区、商业服务区、休闲旅游区、公共服务区”五区格局,打造成为占地8.7平方公里的创业投资集聚地,成为“创意新城、科技园区、创业基地、生态家园”。启动成子湖片区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城市向滨湖时代过渡的规划控制,引领泗阳逐步由“滨水新城”跨入“滨湖新城”,开创城市发展的新时代。第二节 推进“四城同创”,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围绕“一年创成一个,创建目标年年升级”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四城同创”工程提速升级,将泗阳打造成“绿水环绕、绿树掩映”的滨水森林城市、江北最美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