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_第1页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_第2页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_第3页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_第4页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简洁概括文章内容。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3.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细致描写动物。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快速阅读法筛选信息、概况内容;品味语言美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 研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猜猜看:1.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2.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3.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4.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二、作者、作品介绍1.多媒体展示一组精美的蝈蝈图片2.走近作者法布尔:多媒

2、体显示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著名科普读物作家。早年家境贫困,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曾给人家打短工放鸭子,以后又先后卖过柠檬,当过小学教员,研究过数学,但他的兴趣始终在生物学方面。通过自学,先后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曾邀他到巴黎,授予他“荣誉勋章”,还引他去见法国皇帝。他过不惯那种生活,又回到乡村,继续研究工作。法国学士院把最大的奖金送给他。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得及作最后决议,便传来他离世的消息。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十大卷昆虫记(一作昆虫的故事)。这是一部介

3、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在书中,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秘密。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现在,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鲁迅兄弟对法布尔的评价: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出示法布尔生活、工作的一组图片三、检查预习:1.读出下列划横线的字和词语喧嚣 劫掠 静谧 酷爱 吮吸 满载而归 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猎 cuàn夺 ro乱 更胜一chóu gu火zhng 斯 wjù xs作响3

4、.请将划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2)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四、阅读全文,概括要点: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简洁概括文章内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细致描写动物。2.出示“快速阅读指导”:a.思维集中,扫描跳跃阅读。b.勾划出关键词句,概括每段中心。c.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全文内容。示范:第1段:村里的人都去参加国庆,只有我一人倾听田野的节日音乐会。师生共同概括每段段意,显示:第2段:蝉被蝈蝈捉住发

5、出绝望哀叫。第3段:绿色蝈蝈在夜里歌唱。第4段:我喂养蝈蝈:外貌,食物问题.第5段:我观察到蝈蝈捕捉蝉的一次战斗。第6段:蝈蝈爱吃蝉肉。第7段:蝈蝈酷爱甜食第8段:蝈蝈吃其他昆虫。第9段:蝈蝈还吃青草。第10段:蝈蝈因贪婪也同类相食。第11段:蝈蝈们和睦相处:从不争吵,吃饱便让位4.思考:绿色蝈蝈的外表有什么特征?作者主要写了蝈蝈哪些方面的习性?课文哪些段落可以合并?试概括全文内容。第一部分:(12)引出蝈蝈第二部分:(311)具体介绍了蝈蝈的外表、声音、食物习性五、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用了修辞的句子大声朗读,细细品味其好处,然后说出你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2.合作探究: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

6、蝈蝈的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3.写作特点归纳:(1)抓住声音、外表、食性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内容上(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语言上六、作业:任选其一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表特征;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性、住处、活动)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 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先展示教学目标、阅读指导,使学生目

7、标明确、有的放矢。鉴于本课生字词较多,又是初一学生,所以在字词检查上花了一定时间。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速读课文,记住主要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地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堂实践也有效地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我又想到本文的语言鉴赏也是一个重点,想在一节课内把这两个问题都讲清楚。结果,由于对时间的把握还不过充分、准确,导致对语言的鉴赏时间不够,草草结束。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2 【课型】略读。【教学目的和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掌握内容要点,了解蝈蝈。、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习性、动作的方法。、激发对大自然昆虫

8、的研究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教学难点】拟人对比手法的掌握与运用。【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手段】投影与实物。【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讲故事,投影卡通画,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文。二、散读,感受课文内容七嘴八舌读课文,勾画出重点字词,解决。目的:使学生自主地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注音、写字、理解词语、连词成句:、积累词语:喑哑 吮取 篡夺 狩猎 篝火 静谧 喧嚣 喙、理解词语涵义:喑哑 静谧 悬殊 惊慌失措庞然大物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进行解释,并运用二至三个连词成句。教师注意指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三、讨论阅读,探

9、究内容投影讨论题:、文中介绍了蝈蝈哪些知识?请概括一下。、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请找出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只写了蝈蝈吗?还有没有别的动物?写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每人找一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简述你喜欢的理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班级交流,教师注意引导与归纳,板书。、内容要点:外形漂亮、声音动听、喜食昆虫、群居、和睦共处。(归纳为外形、食性与生活习性)、设计表格,投影,学生填充。称呼 情况 狂热的狩猎者 夜晚捕蝉时 夜晚的艺术家 鸣叫时 更胜一筹的歌手 鸣叫时 昆虫 在笼中 进攻者 捕蝉时 囚犯 在笼中 屠夫 捕蝉时小结:变换称呼,使行文生动,

10、给人以深刻印象。、与蝉、鹰、螳螂等作对比,表现出蝈蝈的勇敢、机智、友善,体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总结学生所找多为拟人句,提问拟人修辞的好处。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使行文自然亲切,并流露出作者的感情来。要求学生仿造拟人句,略评,使学生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四、总结课文(指示板书)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问:作者怎么能将蝈蝈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呢?源于观察。简介作者法布尔及其著作昆虫记,鼓励学生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五、拓展练习为开头故事改写结尾,学习生动的描写方法。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

11、、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2.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德育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12、特点,如有人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小时候,知了歌唱、蜘蛛织网、蚂蚁搬家这些趣事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们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但在法国有一位叫法布尔的人他却一生与昆虫相伴,并为它们书写历史,最终写成了一部影响世界的大作昆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绿色蝈蝈(板书课题:绿色蝈蝈)二、速读概括,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1)给加黑的字注音

13、。喧嚣( )劫掠( )静谧( )酷爱( )吮取( )气氛( )满载而归( )喑哑(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 )猎cuàn( )夺ro( )乱gu( )火zhng( )斯x ( )s( )(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明确:(1) xio jié mì kù shn fn zà

14、i yn y(2)狩篡扰篝螽窸窣莴苣(3)弱肉强食庞然大物惊慌失措津津有味2、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合作讨论以下问题,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思考:(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

15、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三、写作训练。1、重点朗读,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提示: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精彩的语句示例:(1)“绿色的蝈

16、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 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2、复习前面学习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3、片断描写

17、。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对其进行形象的描绘。(尽量在描写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作品展示。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适当加以点评,最后评出优胜者。四、课堂小结。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赞誉。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18、4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片断描写。教学目标:1、关爱动物,尊重生命。2、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并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教学重点: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2

19、、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快速而准确的抓住课文内容。2、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动物世界园丁鸟片断,学生发言:你对园丁鸟有了那些了解?你喜欢他吗?你了解哪一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师述: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进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他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

20、蝈就是其中一篇。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1、 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右手。2、 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经验。3、 媒体展示快速阅读的技巧:请看专家归纳的快速阅读法(一生朗读)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它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展示:内容:(1)形态特征(2)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特点:一般一段有

21、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4、 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那些方面?个具有怎样的特征?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1、 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 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那些语句?为什么?3、 一组推举一人介绍。4、 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

22、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哪象滑轮的相声,很不引人注意仿句:每当下业余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四、拓展延伸,巩固效果:独立快速阅读法

23、布尔昆虫记中蝉片断,概括其内容,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多媒体展示内容)五、联系生活,自主表达: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吸引力。结余: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吃之一恨他所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六、布置作业:1、 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2、 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文文质兼美,不仅让读者对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也让读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学习本文时,一是要着眼于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学设计】一、语言描绘导入(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示有关蝈蝈图片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后示文章中描写蝈蝈的语句并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绿色蝈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5、)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教师指导明确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

26、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板书设计】绿色蝈蝈法布尔绿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色 拟人蝈 生动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教学反思】本文应重在对学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学

27、时,应把握文本,以朗读、感悟、体验为主,并进行一定的语言训练,达到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导语:1、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28、。”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

29、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

30、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二、师生朗读全文。三、整体感知。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四、教学具体过程。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

31、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方案一2、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1)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打斗的句子并作批注赏析。 进攻者 被进攻者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蝈蝈很凶狠 被活活咬、一跳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打斗过程很激烈勇敢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逃窜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 作者对蝈蝈的喜爱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

32、钳子” 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3)小结。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用词准确。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以情驭文,出自于作者对蝈蝈的一片喜爱之情。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明确: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明确: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5

33、、接方案二中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6、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7、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方案二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窃窃私语(运用拟人)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暗哑 尖锐 急促 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相比

34、显得柔和。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3、接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4、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5、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1)热爱居多

35、,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让人不太喜欢的一面。(2)“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情”,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六、总结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七、板书设计绿色蝈蝈(科学小品文)法布尔外形特征:漂亮 嫩绿 苗条 匀称

36、生动的描述(比喻 拟人 对比)生活习性:叫声柔和 喜爱的情感 客观的评价主食蝉 科学的精神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概括。、细节感悟,品味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重点】、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品味语言体会美词佳句。【教学难点】概括,品味语言。【教学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及步骤】一、新课导入猜一猜猜谜语:教师出示谜语: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二、研习课文读一读请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下面问题。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给加点字注音。、看看哪段话的

37、哪些句子照应了课文“绿色蝈蝈”?主要写的是蝈蝈的哪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点或二点为蝈蝈写一份求职自荐表。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列出生字词和自荐表:把你认为要注意的字音上黑板来写一写。参考:狩猎 shòu喧嚣 xio喑哑 yn y静谧 mì篡夺 cuàn喙 huì窸窣 x su 作响讨论哪段话的哪些句子照应了课文“绿色蝈蝈”?主要写的是蝈蝈的哪个方面?明确:第段“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写的是外形。填写蝈蝈自荐表。(让学生读得有趣,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所收益。

38、)蝈蝈自荐表姓名美称特长主要事迹自我评价所求职业三、品味语言说一说、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行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总的来说是体现在使用修辞方法和运用优美的词语。请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选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老师给同学们举个例子:我喜欢“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个句子,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流露纸上。或不举例,以免学生思维被束缚。)学生先写好后发言。、对蝈蝈的称呼:

39、如"绿色蝈蝈"、“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称号吗?讨论明确: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四、课堂练笔写一写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看谁介绍得好。要求: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先不要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然后,再请你的好朋友来猜一猜你写的是什么。五、课外延伸做一做、假如一只蝈蝈要去找工作,请你根据它的特点,为它写一份推荐书。、请同学们收集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请同学们再猜一个谜语: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板书设计】绿色介绍

40、:声、形、斗、食、居蝈蝈语言:描写生动,拟人形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8 绿 色 蝈 蝈法布尔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能体会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3、了解法布尔其人其事,拓展课外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介绍法布尔及其代表性著作昆虫记,导入文章内容。相关资料:法布尔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生在法国一个贫困的山乡农户家中,幼年时被父母送到祖父母家生活,因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成年后,谋了份教职,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从教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引发了他的兴趣,他开始学习自然科学

41、,于31岁开始发表昆虫学文章。他出色的观察能力得到人们的认同,达尔文称之为“难以效法的观察家”(1859年物种起源)。他的宏篇巨制昆虫记的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之后他的余生在荒石园中度过,出版了昆虫记十卷二百二十余篇。他对昆虫的观察,是在自然界中完成的:“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二、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蝈蝈具有哪些特征?漂亮、嫩绿、

42、苗条、匀称2、文章写了蝈蝈的哪些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三、文章的语言优美,是科学小品文中的上佳之作。请同学谈谈最喜欢的句子。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了之后,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本文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3、拟人手法的运用。例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chong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43、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四、口语训练:请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或饲养过的小动物。要求说出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五、板书设计绿色蝈蝈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习性: 叫声柔和捕蝉为食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2、生动传神的语言。3、拟人手法的运用。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六、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2、片段练习: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学习方法:1、朗读法。2、研

44、讨点拨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猜谜语: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弹琴黑夜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这四种小动物,哪些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提到法布尔,大家肯定不陌生,我想问问大家,你对法布尔有何了解?屏显: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

45、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二、屏显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三、读文章,感知内容1、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在小学学习过的写动物的文章,作者都介绍了小动物的哪些方面?那么,法布尔向读者介绍蝈蝈,又介绍了蝈蝈的哪些方面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读课文,注意拿上笔,划出相关的信息。小组长带领组员整理探究结果。外形叫声生活习性:食居性格:提问:你能总结出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吗?(抓住中心句

46、、关键词)2、请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蝈蝈在外形、叫声、居、性格上的特点。外形:漂亮叫声:柔和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居:和睦宽容性格:勇敢通过这些信息的提炼与归纳,我们知道了蝈蝈的特征,这也告诉我们: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四、读课文,品析语言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1、屏显: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辞海请大家在文章找到蝈蝈外形特征的介绍。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绿色蝈

47、蝈(齐读)小组合作:比较辞海中对蝈蝈的介绍与本文介绍的区别。明确:四字短语的运用,语言凝练,读来朗朗上口,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蝈蝈的外形特点,暗含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明确本文介绍的具体,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语言的生动优美。2、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行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那么文中有哪些词句打动你呢?请寻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我喜欢_这个句子,因为_。边品边读。归纳:先写其声,由声引入其形。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通过拟人、对比的手法五、读课文,体悟情感读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法布尔

48、笔下的蝈蝈太可爱了,有没有?那么,这时候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自然界里极其渺小、极其平凡的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呢?一是细致的观察;二是作者对蝈蝈的喜爱。1、诗意浪漫的行为:或独自夜听、或笼中喂养2、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归纳: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3、用拟人手法、对比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

49、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总结: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六、拓展延伸: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喂养过小宠物吗?你曾经在哪里仔细观察过小动物、或是仔细聆听过小动物的叫声吗?请选择小动物突出的一个特点,用生动的文笔写出

50、来。七、小结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且奇特的想象跟联想。加上他们童年时代对各种小动物、小昆虫的体验。所以对绿色蝈蝈的学习,可结合他们的童年体验,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即可。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本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

51、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中从绿色蝈蝈的声、形、斗、食、居五个方面来描写。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拟人句,反映出作者对生物的人性关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2、过程与方法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培养阅读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教学设想: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了解了自然知识。教学中将采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课前准备: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