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_第1页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_第2页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_第3页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_第4页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POX)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黑色化合物,沉积于胞质内。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 粒细胞系-原粒大多数呈阴性反应,有点渴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致成熟中性郡城阳性反应,细胞月成熟,阳性越强。中性分叶核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粗大,有折光性。定位于胞质内。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2. 单核细胞系-原始单核呈阴性反应,幼稚单核及单核呈弱阳性,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均匀分布,有时也可呈阴性反

2、应。3. 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均呈阴性。有的巨噬细胞可呈阳性。(2)过碘酸-雪夫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PAS)原理  过碘酸-雪夫又称糖原染色。胞浆内存在的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黏多糖、黏蛋白、糖蛋白、糖酯等)中的乙二醇基经过碘酸氧化,转变为二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而沉积于胞浆中糖原类物质所存在的部位。该反应称为过碘酸-雪夫(PAS)阳性反应。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 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多呈阴性, 至早幼粒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并随细胞熟,阳性反应的强度逐渐增强。嗜酸粒细胞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浆呈红色,嗜碱粒细胞为阳性

3、反应,阳性物质为大小不一的紫红色颗粒。2. 单核细胞系-原单位阴性,幼单为(+)阳性反应,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3. 淋巴细胞系-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可为(+)阳性反应。4. 红细胞系-红细胞系的各个阶段皆呈阴性反应。5. 巨核细胞系-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弥散性和粗大颗粒状强阳性反应。6. 其他-浆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呈较弱阳性。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均定位于胞质内。1临床意义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亦可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PAS染色多为红色颗粒或块状阳性反

4、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呈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染色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2)各类贫血的鉴别  MDS、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曾称地中海贫血)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为阴性反应,有时可出现阳性反应;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的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3)其他细胞类型的鉴别  戈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PAS染色为弱阳性,空泡中心阴性。非霍奇金淋巴细胞PAS

5、染色呈阳性反应;R-S细胞则为弱阳性或阴性反应。骨髓内转移的腺癌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偶氮耦联法)(NAP) 原理  中性粒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pH9.4-9.6时,能水解磷酸萘酚钠,释放出磷酸与萘酚,再以重氮盐与萘酚耦联成不溶性有色沉淀于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阳性 (+)1分:胞质见浅红色,无颗粒或有少量细小颗粒但小于胞质1/4面积。(+)2分:胞质见红色,有较粗红色颗粒但小于胞质1/2面积。(+) 3分:胞质见粗大红色颗粒,可达胞质面积3/4以上。(+)4分:胞质见粗大深红色颗粒,达胞质全部面积甚至可掩盖于

6、胞核上。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2. 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的计算100(包括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为7-51 。临床意义生理变化:新生儿高,老年低; 应激状态可增高; 月经前期高,行经后降低; 妊娠后逐月增高NAP 积分增高:1. 细菌感染,凡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活力显著升高;病毒感染无明显变化。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感染。2. 慢粒NAP积分明显减低,常为“0”,缓解时上升。类白血病,由化浓性球菌引起的类白反应,NAP活力明显升高。鉴别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及观察慢粒疗效。3.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7、NAP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见NAP中度增加,鉴别急粒和急淋。4. 急单减低。5. 再生障碍性贫血,NAP活力持续增加,经治疗缓解时可有下降趋势。对再障的诊断疗效观察和估计病情均有一定意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NAP减低,可鉴别PNH和再障。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活力持续增加,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无明显变化,鉴别真红和继发红细胞增多症。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PA减低。8. 红白血病NAP减低,镰形细胞型贫血,家族地磷酸酶血症减低;慢淋、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红血病增高。9. 其它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ACTH后NAP增高。(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

8、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NAS-DCE原理  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水解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产生ASD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3正常细胞反应 :1. 粒细胞系-中性粒细胞(除原粒细胞外)均可呈阳性或强阳性,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成熟而增强,定位于胞浆内。嗜酸粒细胞为阴性和弱阳性,嗜碱为阳性。 2. 单核为阴性,个别阳性。淋巴细胞系、浆细胞系、幼红细胞系、血小板均呈阴性。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

9、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细胞为阴性反应;(5)-醋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NAE)原理  血细胞中的-醋酸萘酚酯酶(-NAE)水解基质液中的-醋酸萘酚,释放出-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正常细胞阳性反应:1.粒细胞系-各期粒细胞均为阴性,少数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2.单核细胞系原单为阴性或弱阳性,单核和幼稚单核为阳性, 被NaF抑制。3.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为阳性。4.其他红细胞系-幼红和淋巴一般为阴性,少数可可呈弱阳性,不被NaF抑制,浆细胞阴性。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10、单核细胞阳性受氟化钠抑制,其他不受抑制。(6)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NBE原理  细胞内的-丁酸萘酚酯酶(-NBE)在pH碱性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丁酸萘酚,释放出-萘酚,后者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本试验常用的重氮盐为坚牢紫酱GBC,形成的有色沉淀为红色。-NB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其阳性产物能被氟化钠抑制,而其他细胞系列的阳性产物不能被氟化钠抑制。4正常细胞阳性反应:1.粒细胞系-各期粒细胞均阴性。2.单核细胞系分化差的原单阴性,分化好的原单阳性,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呈阳性,被NaF抑制。3.淋巴细胞-T、非T非

11、B淋巴细胞可呈阳性,B淋巴细胞阴性。4.其他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系、浆细胞均呈阴性或弱阳性。组织细胞可以呈阳性,但不被NaF抑制。临床意义 与-NAE临床意义相同,敏感性不如-NAE,而特异性较差,是急性白血病常用的化学染色。 (7)酸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磷酸萘酚ASBI水解,释出萘酚ASBI,再与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胞浆中。临床意义1)白血病类型鉴别  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多毛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或中度阳性反应,并耐L酒石酸抑制作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淋巴细胞ACP染色也可阳性

12、,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有助于与多毛细胞鉴别。2)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阳性反应;B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阴性反应。3)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的鉴别戈谢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8)酯酶双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血细胞内的醋酸AS-D萘酚酯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蓝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氟化钠抑制试验是以相同方法制备2份基质液,其中一份加入适量NaF,另一份不加NaF作对照。将已固定的2张相同标本的涂片混入这2种不同基质液中,分别作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属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用油镜观察计数100或200个被检细胞,

13、分别计算出抑制前和抑制后的阳性率和阳性积分,按下述公式计算出抑制率。 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1005 临床意义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除单核细胞被NaF抑制,都不受抑制。都阳性。(9)骨髓铁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骨髓中的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幼红细胞胞内的铁与酸性亚铁氰化钾发生普鲁士蓝反应,形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细胞内外铁存在的部位。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重点铁,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分为(-)、(+)、(+)、(+)、(+)细胞内铁:观察100个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计算出铁粒幼细胞的百分比。根据蓝色铁粒的多少分为型、型、型、型及环铁粒幼红细胞(指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二分之一以上者)。1. 正常人骨髓细胞外铁为+-+。2. 大多数为+铁粒幼细胞阳性率为19%-44%。铁染色(iron stain;IS)中的细胞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细胞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铁的量。临床意义1)鉴别缺铁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减少甚至消失,铁粒幼细胞的阳性率明显减低,经有铁剂治疗后,细胞外铁增多。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方法。2)有助于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