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_第1页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_第2页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_第3页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_第4页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贾广韬+赵汗青+于文静摘 要:本文以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为出发点,针对形成性评价目标设计,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及实施,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等三方面,对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论述,其结果能为医学院校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微生物学一、引言国内大部分理工类和医学类高校均开设生物技术专业,其专业课程内容多,更新快,并辅以实验技能的相关内容。以微生物学为例,该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开

2、设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辅以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1。而现在课程考核体系侧重于课堂讲授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技论文写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体现不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微生物学为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方面内容,考核模式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不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较小,沦为了给学生加分的工具,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没有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微生物学科的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课程的考核通常以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为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看重实验报告

3、而忽视实验操作,因而在实验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认真、实验报告抄袭等现象2。平时成绩不计,不布置作业,结果不仅导致学生旷课,还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课程考核模式,并未突出微生物学实践性强、应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其他专业课程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同样的问题。显然,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构建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为有效利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出发点,阐述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对策。二、课程形成性评价考

4、核体系的设计(一)形成性评价目标的制定。形成性教学评价注重对过程的测试。“评价目标”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制定科学客观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考核,是整个考核工作的第一步,它是用来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3。它的制定依据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命题目标的制定不能离开课程教学大纲,例如原核生物的讲授中,细菌的构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那么在随堂测验或期末考试时,这一部分内容也必定是命题的重点。目标的制定可采用学科组或教研室集体讨论的方法,统一标准,将实验成绩的比重适当增加,突出微生物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评价的最终结果以多项考核为基础进行综合评定。(二)多样

5、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对于理论课程考核,摒弃以往只有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单元设定课程论文、展板活动、随堂测验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及时反馈;实验课程考核,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另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等内容,整体把握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考核结果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学生利用反馈结果促进学习。(三)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的形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是对一个教学过程终结,若能及时对所获得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和反馈,则考核更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因此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整个课程教学和管理过程的意义是重大的。建立科学客观的信息反馈

6、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方式和提高命题质量都大有裨益4。三、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的实施(一)形成性评价目标的确定。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改进教学方法。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考试目标,更新观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参加教育培训等方法,组织师生深入分析、探讨,总结和归纳总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的特点,形成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正确的考试理念、考试目标和考试制度,并将新的考核评价模式确

7、立为指导性和常规性的意见和制度去执行。学科组或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统一考核方式和标准,将实验成绩的比重适当增加,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采用和重视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用多种考核形式,如开卷、闭卷、实验、实践、平时成绩等全面地去评价学生的成绩。(二)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形成性评价体系项目及比例分配。学生的微生物学课程成绩为总成绩,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和实验课成绩(占30%)。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其一为课程论文或展板演示。以我校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共2个班,将每个班分为3-4个小组,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至少一次,内容可

8、以是自主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方向为微生物学相关内容。在课程中段或末段要求每组出1-2名代表,做好ppt,在课堂上讲解,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其二为阶段性测验,例如将微生物学按授课内容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微生物的种类,第二阶段为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第三阶段为微生物的遗传、生态及其他。在每个授课阶段结束后进行随堂测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所考内容不再作为下次阶段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并由教师在下次课上点评。测验在期末考试之前,要求全员参与,时间为0.5-1个学时,计入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10%。2.实验课成绩。实验课成绩由课程实验报告(占总

9、成绩5%)、实验操作(占总成绩5%)和综合实验(占总成绩20%)三部分组成。 要求每次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给予成绩评定。未交实验报告者该次实验成绩为0分,缺交实验报告达该门课程应交实验报告次数的1/3及以上者,不准参加实验考试。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由教师在将学生分组,指定实验题目或由学生自主申请,如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不同抗生素体外抑菌效果评价等,在规定时间内视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酌情评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素质和能力,使其重视实验课程学习,因此在实验课程考核中占比重最大。3.期末考试成绩。在学期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

10、该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题型设计包含主观题目,如案例分析、论述等,和客观题目,如问答、选择等,其比例各占50%。不仅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期末闭卷考试仍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总成绩中占比重最大,为50%。(三)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档案和实验课程学习档案两部分,目的是能够及时对学生信息进行记录、更新、分析和反馈。在形成性考核结束后,需要对考核结果和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师完善课程设计,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考试命题

11、质量,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四、结语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不仅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5。目前大多数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仍然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一考定成败;另外学分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轻视学习的过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若成功的构建微生物学课程评价体系,以点带面,则可推广至生物技术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中,从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熊元林,李丽.应用型本科微生物学课程目标定位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广东化工,2014,41(8):179-1802李子杰,曹钰,张玲,等.基于课程特点的研究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49-250.3陈钟文,叶耀辉,罗晶,等.基于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命题策略的探讨,江西中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