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美湘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美湘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美湘教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美湘教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美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填空并答题。独在异乡为异客,_。_ ,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带点的词语。独_异乡_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_4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抒发了他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或不想让青苔留下木屐的痕迹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

2、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色”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4诗中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新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3.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文/唐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半亩方塘一鉴开”把_比作_

3、。2“渠”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_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_,_。_,_。_,_。_,_。注: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惯。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西江月”是词牌,“_”是词题。从“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读音是_。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字。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

4、补全古诗2“往来”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的景象。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资料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

5、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D.“下”说明从“巫峡”到

6、“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解释字词的含义: 涕泪:_   却看:_   漫:_。4本诗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诗人“涕泪”是因为_。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的心境。7.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物态:景物

7、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_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_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_8.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江郎山和韵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干:这里指接触。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_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

8、了怎样的人生理想?_9. 读古诗,完成练习。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胜日”的意思是(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2)“等闲”的意思是(_)A.平常、轻易。B.等到闲时。3诗句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我还可以积累_。10. 阅读鲁迅的自嘲,完成练习。自 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注释)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

9、喻为人民大众服务。1根据意思写诗句。(1)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_(2)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_2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包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3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_”。(选择诗句填空)11.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青玉案·元

10、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玉壶:比喻明月。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

11、多姿的词句是()。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等。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

12、好背景。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12. 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_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_13. 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

13、“曲”配的“词”。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沙场:指战场。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

1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_5连线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昌龄从军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1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

15、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甲诗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