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名称: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师姓名:郭菁教学背景分析:一、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1、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氧气、水、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之后,第一次系统的用化学用语来学习以碳元素为核心的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所以用粒子观来研究物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并将其落实是非常重要的。但面对本单元繁多的化学反应学生记忆困难容易混淆,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体系,学会归纳、总结、对比学习的方法,体会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二、 学生现有情况分析:已具备的水平:1、本单元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2、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二氧化碳

2、的实验室制法存在的困难:1、面对突然增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如何进行复习整理。2、本单元知识杂乱,不知如何记忆繁多的化学反应。3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薄弱。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单质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原理。二、 过程与方法1、在解释生活情境的同时将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将物质性质的共性和差异分类整理,学会对比、归纳的方法。 2、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整理知识的能力。 3 、运用知识网络来解决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逻辑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展现出来。2、感受生活、生产实际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2 / 73、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一、 教学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二、 教学难点:1、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2、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方式与手段: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使用ppt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1、碳、一氧化碳、二氧

4、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从生活情境梳理知识点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之间有哪些相互转化关系学生活动形成知识网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应用物质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从美味的火锅引课,在火锅餐桌上寻找第六单元中的化学反应学生看图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梳理知识点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1、2007年7月3日,13人在东来顺宝景饭庄吃烧炭的小火锅,一直吃到晚10点半左右。当准备离开时,他们先后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心慌等症状。引出这些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点燃2C +O2 = 2CO点燃C +O2 = CO2高温2CO +O2

5、= 2CO2CO2 + C = 2CO 多开窗通风,使碳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空气流通 。能够清楚的看到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还能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或反应条件不同会使生成物不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2、铜锅烧一段时间就会变成黑色的氧化铜,你如何利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将黑色的铜锅变得光亮如新?高温C +2CuO = 2Cu +CO2CO + CuO = Cu +CO2碳和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但反应的条件不同,气标也不一样3、雪碧中的大量气泡是什么?如何检验该气体?CO2+H2O= H2CO3 H2CO3 = H2O + CO2CO2+Ca(OH)2=CaCO3+ H2O学会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二氧化

6、碳的检验方法4、补全本单元的其他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老师画出复习的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学习就是一个知识不断丰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我们将前面复习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按C CO2(反应物指向生成物),C CuO(两种物质相互反应),CO CO2(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方式连接。 CuOC CO CO2H2CO3 CaCO3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构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用上述的三种线画出本单元中各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图,尽可能全面、准确、简洁、清晰。学生将网络图画在学案上,并且如果对第一次画的不满意可以继续在后面画,不要划掉。评价学生的网络图找同学上台用投影仪展示所画的网络图,并讲述这么画的原因学生展示找准CO2是核心,网络更清晰应用知识网络解决推断题题目见学案学生回答解题思路和过程,其他学生补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效果预期与评价设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全面准确的掌握第六单元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单纯的背诵要好的多,并且能够通过物质性质共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使知识比较清晰,以免反应太多而混淆。教学设计从生活情景入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