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中文名称基础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适用专业农学、园艺、植保、资环等开课单位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总 学 时54 (理论: 54 实验实习: 0 )学 分3先修课程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它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或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

2、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概括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能力技能几部分。(一) 理论知识方面1生命的分子逻缉和结构基础了解生物构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一般概念及种类理解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分子机理。理解糖类和脂类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理解酶的概念、分类与命名原则、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2生命分子的

3、代谢基础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理解生物体内,特别是糖类相互转 化的化学机制;掌握糖类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中心代谢途径)及其特点;弄清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掌握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合成与降解代谢的关键过程;理解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控制机制。(二) 能力技能方面掌握一、二种测定核酸、蛋白质、糖类等生物分子含量的方法;常见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与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掌握生物分子的常用分离纯化技术, 如离心、层析和电泳技术等。在教师指导下,能设计和组合实验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出综合判断分析和解释。实验实习单独开课。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

4、章 绪 论 ( 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教学重点与难点:基础学科与生物化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在医学、农学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一、 生物化学的涵义;二、 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三、 生物化学在解释生命本质时的局限性;四、 基础学科与生物化学的关系;五、 生物化学在医学、农学和工业中的应用;六、 学习方法。第二章 蛋白质 (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在体内的含量及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的性质讲授要点:第一节 概述 蛋白质的概念,在体内的含量及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

5、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三、蛋白质的其它组分第三节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一、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 二、氨基酸的分类: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其三字缩写符、蛋白质稀有氨基酸、非蛋白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立体化学及光学性质、两性性质、化学性质。第四节 肽 一、肽的结构 二、肽的理化性质 三、常见的多肽(谷胱甘肽、短杆菌肽S)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排列顺序及测定方法。 二、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并补充介绍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第六节 蛋白质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二

6、、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三、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四、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类 一、按分子形状分类 二、按分子组成及溶解度分类 三、按生物功能分类第三章 核酸化学(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核酸的概念 , 核酸的组成成分教学重点难点:DNA的结构,tRNA、mRNA、r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理化性质讲授要点:第一节 核酸的概念 一、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二、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三、DNA和RNA的种类和分部特点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一、碱基 二、戊糖 三、核苷 四、核苷酸 五、核酸组成分的缩写及其在核酸链中的表示方法 六、核酸

7、组成分的分离鉴定第三节 DNA的结构 一、DNA的碱基组成:种类及规律。 二、DNA的一级结构:概念与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简介。 三、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DNA双螺旋的不同类型:A、B、C型及ZDNA等。 五、DNA的三级结构第四节 RNA的结构:tRNA、mRNA、rRNA的结构特点。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两性性质、溶解性质、形状、呈色反应等。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吸收曲线、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三、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现象与特点。 四、核苷酸的解离性质第六节 核蛋白 一、核糖体 二、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 三、染色质:核小体及其组成、结构。第四章

8、 酶(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酶的催化性质, 酶的命名与分类教学重点难点:酶的作用机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讲授要点:第一节 酶的催化性质 一、酶的化学本质及其复杂性 二、酶的组成:酶蛋白和辅助因子:辅基、辅酶与金属离子、全酶等 三、酶蛋白的结构:单体酶与寡聚酶 四、酶的催化特性 五、酶在细胞内的分布与聚集方式。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一、酶的命名 二、酶的分类与酶的标码第三节 酶催化的专一性 一、酶的专一性的概念 二、绝对专一性 三、相对专一性 四、立体专一性 五、酶的专一性的相对性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活性中心:概念与特点。 二、酶的催化机理:酶反应的过渡态学(酶和底物结合的

9、作用力: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 用);邻近和定位效应;诱导契合学说;广义酸碱催化;共价催化(亲核与亲电催化)。 三、酶作用机理的实例:胰凝乳蛋白酶(观看录像)。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一、酶反应速度与初速度 二、酶活力及表示方法(IU、Kat、比活力) 三、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学说的提、推导、米氏常数的意义与求法 二、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的类型及影响机理。 六、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抑制剂及抑制类型。第六节 变构酶与同工酶 一、变构酶:性质、变构效应、动力学、变构机理

10、二、同工酶:概念及同工酶分析 三、酶的应用:酶工程、固定化酶、修饰酶、模拟酶、酶法分析及酶制剂。第七节 辅酶与辅基 一、NAD和NADP 二、FMN和FAD 三、胶磷酸硫胺素(TPP) 四、磷酸吡哆醛 五、辅酶A 六、生物素 七、四氢叶酸 八、VB12 九、VC 十、硫辛酸第五章 糖类及糖类代谢(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生物体中的糖类结构与生理功能教学重点难点:糖酵解(EMP途径),三羧酸循环讲授要点:第一节 生物体中的糖类 一 、单糖:体内常见单糖及重要衍生物的结构。二、寡糖:自然界常见寡糖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三、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胺物质、肽聚糖等四、多糖结构的分析第二节

11、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蔗糖的水解 二、淀粉的降解:淀粉的水解、淀粉的磷酸解 三、纤微素的降解第三节 糖酵解(EMP途径) 一 、糖酵解的过程 : 四个阶段与约10步反应。 二、糖酵解中产生的能量 三、糖酵解的控制 四、丙酮酸的去路: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TCA循环。第四节 柠檬酸循环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三 、三羧酸循环小结:反应和化学计量。四、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五、三羧酸循环中的回补反应 六、三羧酸循环的调节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PPP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化学过程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第六节 单糖的生物合成 一、光合作用与单糖的合成:光合作

12、用的基本过程、光合碳素循环与单糖的形成。 二、糖异生。第七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一、糖核苷酸的作用与形成:二、 蔗糖的生物合成 三、淀粉的生物合成(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合成)。四、纤维素的生物合成。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的形式教学重点难点: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作用讲授要点: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二、生物氧化的几种形式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一、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类型 二、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 三、电子传递链中电子传递的机理:传递体的排列顺序、电子流动的方向及其确定依据。 四、外源NADH的氧化 五、 电

13、子传递链的其他途径 抗氰途径。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二、电子传递体系(链)上的磷酸化作用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几种主要假说的主要内容。 四、腺苷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 六、葡萄糖完全氧化的能量收支。第四节 生物氧化的其他途径 一、加氧酶类催化的反应 二、氧化酶类催化的反应 三、需氧脱氢酶类催化的反应。第七章 脂类及脂类代谢( 5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脂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中性脂类,脂类转变为糖讲授要点:1. 中性脂类 一、中性脂类的化学:中性脂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二、中性脂类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磷酸甘油、甘油三酯

14、的生物合成。三、中性脂类的降解: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的去路、脂肪酸的降解。2. 磷脂 一、磷脂的化学:甘油磷酸脂、磷脂的组成和结构。 二、磷脂的生物合成 三、磷脂的降解3. 糖脂 一、糖脂的化学 二、糖基甘油脂的生物合成 三、植物体糖基甘油脂的降解4. 脂类转变为糖 一、乙醛酸循环:主要生化反应历程。 二、脂类与糖类的互变作用:途径及生理意义。第八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降解与转化教学重点难点: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肽酶与蛋白酶),氮素同化作用讲授要点: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肽酶与蛋白酶)第二节 氨基酸的降解与转化 一、脱氨基作用 二、

15、脱羧作用 三、羟化作用 四、 尿素的形成和尿素循环第三节 氮素同化作用 一、氮素的来源及氮素循环:重点介绍生物固氮作用和植物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还原。 二、碳架的来源 三 、氨基酸的合成:氨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氨基酸间的相互转化。第九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与核苷酸代谢(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核酸,核苷酸的生物降解教学重点难点: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讲授要点:第一节 核酸的酶促降解 一、核酸外切酶 二、核酸内切酶及限制性内切酶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降解 一、核苷酸的降解 二、嘌呤的降解 三、嘧啶的降解第三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一、瞟呤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16、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三、单核苷酸转化成核苷三磷酸 四、脱氧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十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DNA, RNA的 生 物 合 成教学重点难点:DNA复 制 过程, RNA的转 录过程, DNA的重组讲授要点: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一、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 二、DNA的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三、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四、逆向转录 五、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修复。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一、RNA聚合酶 二、RNA的转录过程 三、转录后的加工 四、RNA的复制第三节 基因工程简介 一、目的基因的制备 二、基因载体 三、DN

17、A的重组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展望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蛋白质的合成教学重点难点:蛋白质合成体系,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讲授要点: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 一 、mRNA和遗传密码 二、tRNA、 三、rRNA与核糖体第二节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二、大肠杆菌中肽链合成的起始 三、肽链的延伸 四、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五、真核细胞蛋白质生物合成 六、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折叠第三节 蛋白质的合成后的运送 一、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二、蛋白质的运送类型 三、蛋白质的运输方式 四、蛋白质的运输过程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5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代谢

18、途径的相互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酶量, 酶分子活性的调节. 代谢的区域化讲授要点:第一节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一、代谢网络 二、代谢的单向性和多酶系统 三、代谢与能量第二节 酶量的调节 一、酶合成的调节 二、酶降解的调节第三节 酶分子活性的调节 一、酶原激活 二、酶的共价修饰和级联系统 三、前馈和反馈作用第四节 代谢的区域化 一、细胞结构和酶的分布 二、膜结构对代谢的调控作用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黄卓烈,朱利泉主编,生物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吴显荣主编,基础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19、社,2001年4于自然,黄煦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郭蔼光主编,基础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六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作业与中期考试)、期末考核(闭卷)成绩70%。执笔人签名: 专业(教学部)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技术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 朱利泉 主编学时学分:总学时 36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30 实验学分 2 应开实验学期 二 年级 三 学期先修课程 基础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

20、求本课程以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为材料,主要学习其分离、纯化、性质测定等实验技术。介绍多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其中既包括现代生物化学的重要技术和方法,如各种类型的电泳、层析、分光光度法等,包括经实践证明效果好又适用的经典方法,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所使用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学科。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两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需要指导教师给出实验思路,讲述实验原理,由学生自行操作实验并由教师在前指导,。经过多层次,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

21、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熟练运用Office及Vector等软件。4课前做好预习,能准确分析实验结果。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是与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同时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生物类、农、林、牧、渔及植保类等领域的学生的必修课。随着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生物及农业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数字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

22、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适用专业:生物、农、林、渔、畜牧各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高温电热箱、层析装置、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各类离心机、旋光折射仪、研磨仪、脱色摇床、制冰机、凝胶成像仪、紫外投射反射仪器、电泳仪、平板及垂直电泳槽、数显恒温水浴锅、PCR仪等。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

23、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综合考察内容、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及其学生的应急能力等。2该课以综合性实验为主,教材中仅仅给出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简要了解释实验具体内容,经授课教师讲述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强调重点及难点、演示仪器的具体操作,学生领会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3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4实验室采用课前进行预备实验,通过对预备实验的结果的科学性评价,结合学生尝试性的采用不同实验方案的结果对照,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5任课教师要

24、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六考核与报告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实验占100%。每个实验,实验报告占60%,实际操作40%。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属性实验者类别开出要求1 生化实验技术理论1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及突发情况的解决;2 生物化学常规及特殊的实验技术实验原理及操作技巧。并将其延伸到整个生命科学实验技术的大体系中。 3 2综合本科必做2氨基酸的纸层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析3 2验证本

25、科必做3蛋白质含量测定(Folin-酚法)用Folin 酚法通过比色测蛋白质含量 32综合本科必做4还原糖含量与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淀粉酸解生成的麦芽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显色,最后比色测定。3 2综合本科必做5环境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以淀粉为底物,淀粉酶为催化剂,用碘-碘化钾试剂检查不同环境条下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程度。3 2验证本科必做6酵母RNA的提取和组分鉴定采用浓盐法(10%NaCl)提取RNA,得到RNA后,加硫酸煮沸即可使RNA水解成核糖、碱基和磷酸。32综合本科必做7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32综合本科选做8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具还原性,能将2,6-二

26、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而维生素C被氧化。 3 2综合本科必做9油料种子油脂含量的快速测定用折光仪法快速测定油料种子中油脂含量3 2综合本科必做10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利用植物同功酶的显色特点,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不连续体系,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累浓缩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进行电泳分离和鉴定。6 2设计本科必做11基因组DNA提取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CTAB法或者其他方法提取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然后以琼脂糖为支持介质的电泳分离纯化DNA,继而检测 2 1验证本科选做12PCR技术扩增随机DNA片段与电泳检测利用PCR仪扩增DNA序列,以琼脂糖为

27、支持介质的电泳,然后通过凝胶成像系统检测PCR扩增效果6 2综合本科选做13生化实验技术的整体内容与其它学科实验技术的关系讲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整体思想,并简要阐述它与动植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及其毒理学等学科理论及其实验技术的相关性和不可或缺性。3 1综合本科必做八说明1生物化学实验与基础生物化学同时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已初步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原理的基本内涵和简单实验的设计方法。2生物化学实验共提供36学时实验内容,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班级可根据先修课的讲授内容或多或少,或易或难,择优选做。3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

28、注意向学生介绍生物领域新的研究进展、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4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九制定人:杨昆审核人:胡奎批准人:朱利泉十、制定时间: 2006年9月SYNOPSIS FOR BIOCHEMISTRY(BILINGUAL)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大纲一、 课程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中文名称生物化学(双语)英文名称BIOCHEMISTRY(BILINGUAL)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开课单位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总学时63(理论: 63 实验实习: 单列课程)学 分3.5

29、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The Nature, Status and Task of This CourseBiochemistry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description of lif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nature of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within living cells is studied. This course allows students to

30、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classes of biochemical compounds found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metabolism of these compounds. Study of biochemistry is central to studies in biology, and in particular is related to plant and mammalian physiology, microbiology, genetics, cell biology and mol

31、ecular biology. A series of practical classes is integrated with the lectures to allow students to further develop concepts covered in the lectures, and also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use of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commonly used in biochemistry laboratories.三、课程基本要求 Objectives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

32、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demonstrate a knowledge of the major classes of biochemical compounds, including carbohydrates, lipids and proteins; (2) understand and describe the action of enzym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lipids and proteins; (3) demonstrate fami

33、liarity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 an organism; (4) demonstrate an awareness of the different metabolic processes which occur in different species (including animals,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5) demonstrate an awarenes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biochemistry in contemporary scien

34、ce, particularly in biotechnology; (6) demonstrate familiarity with a range of laboratory techniques used to identify, quantify and study biochemical substances; (7) carry out simple qualitative biochemical tests, and quantitate reliably a range of common biochemical substances in biological specime

35、ns; and (8)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biochemical language so that they can function smoothly in further (postgraduate) studies; (9) build up necessary biochemical terminologies for their future easy consulting of related researching publications; (10) and the last

36、but not the least, improve their proficiencies in general English.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Synopsis For S Biochemistry (Bilingual)Part Foundations of Biochemistry第一部分 生物化学地基Chapter 01 The Molecular Logic of Life (2 periods)第一章 生命的分子逻辑(2学时)1. The Chemical Unity Of Diverse Living Organisms第一节 生物的化学统一性1.1 Biochemi

37、stry Explains Diverse Forms of Life in Unifying Chemical Terms一、生物化学用统一化学术语解析各种生命形式 1.2 All Macromolecules Are Constructed from a Few Simple Compounds二、生物大分子由简单的分子构成2.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Metabolism第二节 新陈代谢中的产能与耗能2.1 Organisms Are Never at Equilibrium with Their surroundings.一、生物与其环

38、境永难平衡 2.2 Molecular Composition Reflects a Dynamic Steady State二、生物分子组成的动力学稳态 2.3. Organisms Transform Energy and Matter from Their Surroundings三、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2.4 The Flow of Electrons Provides Energy for Organisms四、电子流动为生物提供能量 2.5 Energy Coupling Links Reactions in Biology五、生物化学反应与能量偶联 2.6 Enzyme

39、s Promote Sequences of Chemical Reactions六、酶催化系列反应 2.7 Metabolism is Regulated to Achieve Balance and Economy七、代谢受到调节以实现平衡和经济性3.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ransfer第三节 生物信息转移 3.1Genetic Continuity Is Vested in DNA Molecules一、 DNA与遗传连续性3.2 The Structure of DNA Allows for its Repair and Replication with N

40、ear-perfect Fidelity二、 DNA结构及其几近完美的复制和修复忠实性 3.3 Changes in the Hereditary Instructions Allow Evolution三、 遗传指令的改变导致进化 3.4 Molecular Anatomy Reveals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四、 分子解剖学揭示进化关系 3.5 The Linear sequence in DNA encodes Proteins with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五、 DNA的线形序列编码三维蛋白质 3.6 Noncoval

41、ent Interactions Stabiliz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六、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稳定三维结构4. The Physical Roots of the Biochemical World 第四节 生物化学世界的物理根基Chapter 02 Cells (2periods)第二章 细胞 (2学时)1. Cellular Dimensions第一节 细胞的大小2. Cells and Tissues Used in Biochemical Studies第二节 生物化学研究中使用的细胞和组织3.Evolution and Structure of p

42、rokaryotic Cells第三节 原核细胞的结构与进化4. Evolution of Eukaryotic Cells第四节 真核细胞的进化5. Maj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Eukaryotic Cells第五节 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5.1 The Plasma Membrane Contains Transporters and Receptors一、 质膜上有转运体和受体5.2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carry Traffic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二、 跨膜的内吞作用和胞泌作用5.3 Th

43、e Endoplasmic Reticulum Organizes the Synthesis of Proteins and Lipids三、 内质网组织蛋白质和脂类的生物合成5.4 The Golgi Complex Processes and Sorts Proteins四、 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分选蛋白质5.5 Lysosomes Are the Sites of Degradative Reactions五、 溶酶体是降解反应的发生部位5.6 Vacuole of Plant cells Play Several Important Roles六、 植物液泡的几个重要作用5.7 Pero

44、xisomes Destroy Hydrogen Peroxide, and Glyoxysomes convert Fats to carbohydrates七、 过氧化物酶体消除过氧化氢,乙醛酸体将脂肪转变为碳水化合物5.8 The Nucleus Contains the Genome八、 细胞核含有基因组5.9 Mitochondria Are the Power Plants of Aerobic Eukaryotic Cells九、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的动力工厂5.10 Chloroplasts Convert Solar Energy into Chemical Energy十、

45、叶绿体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5.11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Probably Evolved from Endosymbiotic Bacteria十一、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由早期的内共生细菌进化而来5.12 The Cytoskeleton Stabilizes Cell Shape the Cytoplasm, and Produces Motion十二、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和细胞质的形状并产生细胞运动。6. Study of Cellular Components 第六节 细胞组分的研究6.1 Organelles Can Be Isolated by Cen

46、trifugation一、 细胞器可以通过离心分离(差速离心和等密度梯度离心)6.2 In Vitro Studies May Overlook Important Interactions among Molecules二、 体外研究可能忽视生物分子间的重要作用6.3 Evolution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and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三、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和细胞分化7. Viruses : Parasites of Cells第七节 病毒细胞的寄生物Chapter 03 Biomolecules (2 periods)第三章 生物

47、分子(2学时)1.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Configuration and Conformation第一节 三维结构构型与构象1.1 The Configuration of a Molecule Is Changed Only by Breaking a Bond一、构型的转变必须断裂共价键 1.2 Molecular Conformation Is Changed by Rotation about Single Bonds二、构象的转变通过单键的旋转而实现 1.3 Configuration and Conformation Define Biomole

48、cular Structures三、 构型、构象决定生物分子的结构 1.4 Interactions between Biomolecules Are Stereospecific四、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特异性的2. Chemical Reactivity第二节 化学反应性2.1 Bond Strength Is Related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Bonded Atoms一、键强和键合原子的性质有关 2.2 Five General Types of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Occur in Cells(Oxidation-reduc

49、tion, Formation and lysis of C-C bond, intra-molecular rearrangement, group transfer and condensation)二、细胞中的五种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碳-碳键形成和断裂反应、分子内重排、基团转移和缩合反应) 2.3 All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Involve Electron Transfer三、所有氧还反应涉及电子转移 2.4 Carbon-Carbon Bonds Are Cleaved and Formed by Nucleophilic Sub

50、stitution Reactions四、碳-碳键的切割和形成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实现的;2.5 Electron Transfers within a Molecule Produce Internal Rearrangements五、分子内电子转移产生分子内重排 2.6 Group Transfer Reactions Activate Metabolic Intermediates六、基团转移反应激活代谢中间产物2.7 Biopolymers Are Formed by Condensations七、缩合反应产生生物聚合物3. Macromolecules and Their Monome

51、ric Subunits第三节 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亚单位 3.1 Macromolecules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Cells一、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主要成分 3.2 Macromolecules Are Composed of Monomeric Subunits二、大分子是由单体亚单位聚合而成3.3 Monomeric Subunits Have Simple Structures三、单体亚单位的结构简单3.4 Subunit Condensation Creates Order and Requires Energy四、亚单位缩合需要能量、产生有序性

52、 3.5 Cells Have a Structural Hierarchy五、细胞的结构的等级性4. Prebiotic Evolution第四节 前生命进化 4.1 Biomolecules First Arose by Chemical Evolution一、 化学进化产生生物分子 4.2 Chemical Evolution Can Be Simulated in the Laboratory二、 化学进化可进行实验室模拟 4.3 RNA or Related Precursors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Genes and Catalysts三、RNA及其相关

53、前体可能曾是初始基因和催化剂Part Structure and Catalysis第二部分 结构与催化 Chapter 04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 (2 periods)第四章 氨基酸、肽及蛋白质 (2学时)1. Amino Acids第一节 氨基酸1.1 Amino Acids Share 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s一、氨基酸的结构 1.2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in Proteins Are L Stereoisomers二、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呈L型 1.3 Amino Acids Can

54、 Be Classified five groups by R Group ( Nonpolar, Aliphatic R Groups; Aromatic R Groups; Polar, Uncharged R Groups ; Positively Charged (Basic) R Groups ;Negatively Charged (Acidic) R Groups )三、 氨基酸可以通过其R基团分成5类(非极性脂肪族R基团氨基酸、 芳香族R基团氨基酸、极性不带电R基团氨基酸、极性带正电R基团氨基酸和极性带负电R基团氨基酸)1.4 Nonstandard Amino Acids A

55、lso Have Important Functions四、非标准氨基酸有重要的功能 1.5 Amino Acids Can Act as Acids and Bases五、氨基酸的两性性质 1.6 Amino Acids Have Characteristic Titration Curves六、氨基酸有特征性的滴定曲线 1.7 Titration Curves Predict the Electric Charge of Amino Acids七、据滴定曲线可预测氨基酸的带电性 1.8 Amino Acids Differ in Their Acid-Base Properties八、氨基酸的酸碱性各有差异2. Peptides and Proteins第二节 肽和蛋白质2.1 Peptides Are Chains of Amino Acids一、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化合物 2.2 Peptide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Ionization Behavior二、肽可以通过其解离行为而区分 2.3 Biologicall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