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精选教育文档_第1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精选教育文档_第2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精选教育文档_第3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精选教育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建立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才能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计算公式等知识,进而形成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石。那么如何诠释,让概念教学散发出新课程新理念的气息?如何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一条概念?如何探究,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如何调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着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在一次次的概念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尽管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定律、量与计量、图形定义、方程意义

2、等各种各样的概念,而且它们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 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可以遵循“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 一课,谈谈自己是怎样运用“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尝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1. 情境引入,在具体问题中初步感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要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定的表象。引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具体情境、具体事物中引入,可以从已有旧知、经验展开,也可以在分类比较、观察操作中发现如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师出示学生植树主

3、题图。(创设问题情景)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 1: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 2 人负责抬水、浇树。师:你们能算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的植树活动吗?学生尝试列式,师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来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生 1:我用( 4+2)× 25=6×25=150(人)。“ 4+2”先求出每小组有多少人?再乘每组的25 人,求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师:嗯,还有谁想说?生 2:老师,我有不同解法!我用 4×25+2×25=100+50=150(人)。先求出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几人?再求出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几人

4、?最后把它们相加。师:有道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 3:我发现两种解法,列式不同,但计算结果完全相同。生 4:答案当然一样,因为都在求一共有多少人!怎么会不同呢?生 5:我发现( 4+2)× 25=4×25+2×25。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入概念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列式计算中开始新知的探索。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计算不再索然无味,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难发现(4+2)× 25=4×25+2×25,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形式,为接下去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之,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感知

5、,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为接下来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提炼概念、理解概念打好基础。2. 合作探究,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概念理解概念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尤其是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的表现果然不错! 如果每组同学上午植树 12 棵,下午植树 8 棵,这样 25 个小组的同学这一天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师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结果?生 1:我用( 12+8)× 25=20×25=500(棵)。我先求出每组同学一天共栽几棵树, 再求出 2

6、5 组的同学一共栽几棵树。 (师板书解法一)生 2:我有不同解法!我用 12×25+8×25=300+200=500(棵)。我先求出上午 25 组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再求出下午 25 组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最后把它们相加,也得到了 500 棵。(师板书解法二)师:观察两种解法你发现了什么?生 1:我发现( 12+8)× 25=12×25+8×25,它们都等于500棵。生 2:我觉得这个式子和刚才那个式子“(4+2)×25=4×25+2×25”,很相似。师:噢,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看看它们的左边和右边,相似在哪里?

7、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也留给学生充分寻根究底的时间和空间。师:是不是只要符合这种形式的算式,它们左右两边都会相等?学生展开辩论。师:有的同学认为会相等, 有的同学认为不一定, 那怎么办?生 3:再举些例子来算一算,看看左边的结果会不会等于右边。师: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我们称为举例验证。一起来试一试吧。大家依着这个样子写两个算式,再分别算算,看看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开始!学生尝试验证。师:谁来说说他举的例子和验算结果?生 1:我举的例子是( 10+20)×9与 10×9+20×9,通过计算我发现,左边等于 270,右边也等于 270,所以( 10+20)

8、×9=10×9+20×9。生 2:我的例子是( 8+23)×4与8×4+23×4,计算后得出,左边等于124,右边也等于124。生 3:我算的是( 25+3)× 10 与 25×10+3×10,左右两边都等于 280。师:其他同学呢?有没有计算后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大伙儿都摇摇头。师:如果不计算,你们能迅速作出判断吗?想一想,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同学们在短暂的思考后,开始讨论起来。接着,师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 1:我以××同学的算式( 10+20)× 9=10

9、5;9+20×9为例来说,右边算式中的 10×9就是 10 个 9,20×9就是 20 个 9,合起来刚好是 30 个 9;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 30 个 9,所以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说明了问题。谁还能像他这样说说?多请几位同学也这样说说。生 2:这个式子也可以这样解释,有 9 包糖果,每包里有 10 块巧克力糖和 20 块牛奶糖,要求一共有几颗糖,可以先求出每包里共有几块糖再乘 9 包,也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几块巧克力糖再加上一共有几块牛奶糖, 它们指的都是同样的这些糖果, 所以结果相等。师:嗯,落到具体的情境中来解释,你们同意吗?同学们

10、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发现了规律,由此猜想这个规律适用于任何整数。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放手让学生尝试验证,学生果然不负所望,举出了很多例子,用列式计算进行验证,用乘法意义进行解释,用具体情境进行判断,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探究方法, 同时在获得大量感性实例中,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全过程,逐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3. 抽象概括,从具体数字中提炼概念在具体的实例中学生们理解了概念,再通过思考、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炼出抽象的概念,实现了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念的蜕变。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太棒了!

11、 找到了三种验证方法, 通过刚才的探究,你们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发现?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学生在汇报中互相补充,互相帮助, 最终归纳出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个乘法分配律。提炼概念的过程, 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再尝试进行, 通过自己概括、 小结,相互交流、 补充,来完善表述,最终形成概念或定理。4. 解决问题,在灵活运用中巩固概念认识概念后,让学生试着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解题,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概念,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接着熟练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乘法分配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第一题,你会在里填上适当的

12、数, 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吗?试试看吧!( 42+35)× 2=42× +35×27×12+43×12=(27+)×15×26+15×14=()第二题,我是判断的小能手。 在下面正确的算式后画“”,错误的画“×”。56×( 19+28)=56×19+28()32×( 7×3)=32×7+32×3()64×64+36×64=( 64+36)× 64()第三题,高手出招: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15×68+85×6899×76+76第四题,拓展应用,发散思维。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