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_第1页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_第2页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_第3页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精品文档】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曹雪芹批阅红楼梦时,书名老是举棋不定。先叫石头记,后改为情僧录,后又提名为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现在叫红楼梦,这在第一章中已提到了。这红楼梦书名的缘起就是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情节,但其中主要内容是写“金陵十二钗”的画册及曲子词。十二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李纨、王熙凤、秦可卿、巧姐、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她们都是封建社会铁幕之下的牺牲品,诚然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就连王熙凤曾经得势一时,但最终也逃脱不了“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话说这几天宁国府园内梅花盛开,贾珍妻尤夫人

2、,特邀荣国府老太太、太太们前来观花。因此上贾母于第二天就带领一班人马来到宁国府园中观梅,贾宝玉当然少不了。中午时分,宝玉倦怠,欲睡午觉,于是贾母叫人哄宝玉去睡一会儿再来。这话给贾蓉媳妇秦可卿听到了,急忙跑来对老太太说:“我们这儿有给宝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尽管交给我就是了。”贾母素知这孙媳妇是极稳妥的人,自然放心,由她安置去了。当下秦可卿领着宝玉来到上房内间,宝玉抬头一看,见一幅画挂在壁上,人物固好,但故事乃是“燃藜图”:说的是汉代刘向黑夜诵书,感动了神人,这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为刘向照明,并教给他许多古书。宝玉看了心中不乐。又见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这幅对联的大意是:社会上种种事理能够洞察明白都是学问;人世间桩桩情理只要精练通达就是文章。这幅画是教人苦读,谋取功名;这副对联教人明事理,通人情,这对“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来说,当然是格格不入,内心反感了。因此上他急忙喊道:“快出去,快出去”!秦可卿(谐音“情可亲”)听了笑着说:“这里不好,要往哪里去呢?要不,就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立即点头微笑。一个老妈子说:“哪有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呢?”可卿说:“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我那兄弟虽和宝二叔同年,但看起来还比宝二叔高呢?”(秦可卿的弟弟叫秦钟,这里暗指“情种”)说着,大家一同来到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

4、甜香,宝玉立即觉得眼涩骨软,连说:“好香,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则见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人物生动逼真,故事是唐明皇把杨贵妃的春睡美姿叫“海棠春睡”,宝玉高兴,(这是用虚幻的美女引诱宝玉)。两边是宋学士秦太虚书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幅对联的大意是:心中微寒难以入梦只因青春冷寂;阵阵芳气袭我心田就是酒味色香。秦太虚,北宋词人秦观,字太虚,“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多写男女情爱,风格纤弱靡丽,这里只是瞎编,并无其事。“秦太虚”就是秦可卿以“情”引宝玉入“太虚幻境”。宝玉再看:案上摆设着当日武则天的宝境,还有赵飞燕立着的舞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的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摆

5、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睡过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织的连珠帐;床上摆的是西施洗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鸯枕。这里的陈设全都是假托,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香艳故事”,作者只是讽刺掉在宁府这个臭水潭中的秦氏的堕落,或许也暗示她对宝玉的引诱,虽然用烘托之笔,含义却明确无误。创作这样一副对联是需要极高的文字技巧的,因为它既要艳要淫,更要藏要雅,否则公然挂在墙上就是自我嘲讽,那就不合情理了。宝玉看了这些古代的“香艳故事”,必然引起青春期少年性意识的萌发,便含情微笑道:“这里好,这里好!”可卿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住得了”。这种神态,这种暧昧的关怀,让宝玉想入非非。秦氏说罢,展开被子,移了枕头,让宝玉睡下,众人款

6、款散去。宝玉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地睡去,犹似秦可卿在前,宝玉在后,悠悠荡荡,到了一个地方。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鸟罕到。宝玉心中喜欢,想道:“这个地方有趣,若能在这里过一生,比天天被父母师父管束强多了,”(贾宝玉初次产生清净无为思想)宝玉正在胡思乱想,听见山后有人踏歌而来。歌词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这首歌词的大意是:青春的美梦好象天上的浮云终归飘散,爱情的火花犹如小河流水转眼即逝。奉劝那痴情男女们,何苦要寻求这种无谓的烦愁呢?这里所谓的儿女闲愁,并不是泛泛而谈,其中有对封建礼教所造成的青年男女的不幸,也有封建阶级本身糜烂生活所带来的恶果。作者的对

7、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态度,但总体看来,作者也无法从本质上加以区分,所以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所以只能采用消极的处世态度,借仙子唱词,对将来大观园中的众儿女“风流云散,飞花水逝”的命运先作预言,在艺术上,有总摄全书情节的作用。宝玉顺着歌声飘来的地方定睛看去,见一位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的仙女。宝玉连忙作揖请教:“神仙姐姐,不知您从哪里来,要住哪里去?我也不知这是什么地方,望您携带携带。”那仙姑道:“我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我乃专管人间风情月债,女愁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借前来访察机会,散布相思。今日与你相逢,亦非偶然,此地离我的住处不远,别无

8、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可试随我一游否?”宝玉听了,喜悦非常,便忘了秦可卿,随着仙姑,来到一个去处。忽见眼前有座石牌横建,上书四个大字:“太虚幻境” 两旁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幅对联词义很浅: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为假的了;把“无”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无”的了。太虚幻境是“假”、是“无”,红楼梦是梦幻,也是假、是无。但这幅对联的真实用意是极深刻的,所以在甄士隐做梦时曾经出现过,两次做梦,两次出现,可见重要。从字面上看,“太虚幻境”是“假”,是“无”。这“太虚幻境”是梦境,是红楼一梦红楼梦,当然是

9、“假”,是“无”了。但其中心内容是写“金陵十二钗”的画册和曲子词,“金陵十二钗”是真,是有,是作者:“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的真人真事。那么,这幅对联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各家认识不一。曾参加电视剧红楼梦编写的刘耕路同志认为“是佛、道两教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静无为,靠精神力量去追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是反映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这种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我在好了歌注的评讲中已经着重提到了。红楼梦第一回,说是甄士隐做梦时,由一僧一道领入“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这第五回贾宝玉做梦,是警幻仙姑领入“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幅对联。神仙一再点化,红楼梦是“无”,是“假”,是“空”,人们不必追求,只有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但是,这种理解没有进一步点出作者真正用意。我认为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作者在第一回中反复指明的那些话。我们必须把“真假”、“有无”辨别清楚,不要被“烟云模糊法”蒙蔽住了。“真事隐去”是假的,是为了逃避文字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