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1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2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3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4页
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装 订 线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试题1. 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臣妾(qì) 呋(y)丽 朝(zho)服衣冠 B.孰(shú)与 弗(fú)如 皆朝(cháo)于齐 C.窥(kuì)镜 期(q)年 数(shuò)月之后 D.旦(dàn)曰 暮寝(qn) 时时而间(jin)进2. 下列加横线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3. 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

2、,汝之不惠 D.夫晋,何厌之有4. 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5. 请列举三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以下三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1 / 17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下列“王之蔽甚矣”翻译正确的是( )。 A

3、.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受蒙蔽得太深了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对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4、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朝服衣冠 服:服装 C.窥镜而自视 窥:照 D.客之美我者 美:认为美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D.第二天,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3.下列句子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相同的是( )。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A

5、.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5.将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正确的顺序是 。 6.下列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7.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

6、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傲气。 8.上文的中心意思可以概括为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7、谓战胜于朝廷。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亲信的侍臣)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死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1)能谤讥于市朝者( )(2)今齐地方千里( )(3)反以报君( ) (4)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用法与含义相

8、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 于是不期年 B.皆以美于徐公 所求有甚于生者 C.时时而间进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3.乙文中郭隗向燕王讲了一个千里马的故事,他的目的是什么? 4.邹忌和郭隗作为大臣在进谏时都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予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之”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

9、项是( )。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 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

10、生活上关心孩子。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乙对楚宣王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0之昭奚·陋。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宣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群臣莫对( ) (2)虎

11、求百兽( ) (3)天帝使我长百兽( ) (4)子以我为不信(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

12、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

13、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战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

14、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轶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脊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

15、是历史性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横线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

16、益兴盛起来了。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第二段中,“具体的艺术操作”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左传晏子春秋不同于史记的根本横线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什么?(分两横线回答,每横线不超过20个字) 4.从文中看,作者说班固是司马迁的“继承者”,这指的是什么?作者又说班固是“改造者”,这指的是什么?作者还说汉书“是在大踏步地倒退”,这指的是什么? 5.下列说法符合原

17、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汉书的“史学”品格超过了史记。 B.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C.后汉书三国志的文学品格在历朝正史中是比较高的。 D.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官修史书的先河。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殆所谓之不祥也( ) (2)是不

18、与焉( ) (3)夫有贤而不知( ) (4)用而不任( )2.翻译下面句子。(1)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2)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 阅读邵公谏厉王弭谤一文,然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邵公劝谏技巧的不同。 邵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

19、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礞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本课高效解题要诀: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指责他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你的政令啦!”厉王大怒,找来个卫国的巫师,让他去监察指责他过失的人,只要他

20、告发谁指责,就杀掉谁。国都里的人再也没有人敢说话,熟人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色示意。厉王很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人们对我的指责了,他们竟然不敢再讲话了。”邵公回答说:“这只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堵百姓的嘴,比堵江河还危险。江河堵塞了就会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百姓的嘴的危害也像这样。因此治理江河的人要排除雍塞使水畅流,治理百姓的人要开导他们叫他们讲话。所以天子管理国政,先让公卿直到列士们献诗,乐官太师献纳乐曲,外史献纳史书,少师进献箴言,瞍者朗诵公卿列士所献的诗,朗读箴谏的话,所有百官分别谏诤,平民百姓把他们的意见辗转上达,左右近臣知无不言,宗室姻亲补过察偏,乐官太师和史官对王教诲,年老有德行

21、的人对王劝戒,然后由乏子亲自斟酌裁决,因此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致违背情理。百姓有嘴,就像大地上有山河一样;资财器物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像大地上有平原洼地平川沃野一样,衣服粮食都从这里产生出来。百姓发表的意见.是成功和败亡的起横线,推行善政防范败亡,才正是增加财富、器物、衣物、粮食的办法。百姓在心里思虑用嘴讲出来,成熟之后就要表现出来,怎么能堵得住呢?倘要堵住他们的嘴,能堵多长时间呢?”厉王不采纳他的劝告,于是国都里的人没有谁再敢讲话,过了三年,人们便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14.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臣妾(qì) 昳丽(y) 朝服衣冠(zho)B孰与(shú

22、) 弗如(fú) 皆朝(cháo)于齐C窥镜(kuì) 期年(q) 数(shuò)月之后D旦日(dàn) 暮寝(qn) 时时而间(jin)进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C. 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16. 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C.甚矣,汝之不惠 D.夫晋,何厌之有?17. 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

23、多18.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D.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19.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20. 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 2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24、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 B C D2对下列句子中涉

25、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妾畏臣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A BC D3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以告,则杀之 皆以美于徐公A相同,相同 B相同,不相同C不相同,不相同 D不相同,相同5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6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

26、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2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江乙对楚宣王战国策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

27、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注: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专属,单独地托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群臣莫对:_ (2)虎求百兽:_ _(3)天帝使我长百兽:_(4)子以我为不信:_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虎求百兽而食之 (2)天帝使我长百兽(3)子无敢食我也 (4)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A两个“

28、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答案1. B2. B3. D4. B5. 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6. 1. 2.D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