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版)(带少量习题)_第1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版)(带少量习题)_第2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版)(带少量习题)_第3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版)(带少量习题)_第4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版)(带少量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免疫学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绪论(0.5学时)第二章抗原(1.5)第三章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1.5)第四章免疫分子一-抗体(免疫球蛋白)(2)第五章免疫分子二-补体、MHC、细胞因子(1)第六章免疫应答(2)第七章抗感染免疫(0.5)第二篇 临床免疫学第八章超敏反应(2)第九章免疫学应用(1)第三篇 实验免疫学实验课免疫学检测及防治(3)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侵入抗原免疫细胞清除免疫分子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学习目标:1、 解释免疫的概念2、 区别传统免疫与现代免疫的概念3、 分析免疫功能对机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免疫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生

2、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免疫保护作用,异常情况下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而致病。(现代免疫概念)抗原性异物:进入体内异物,如病原微生物;体内自生异物,如衰老细胞、癌变细胞。传统免疫概念:机体通过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以达到抗感染目的,对机体有利。二、*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生理功能(正常)病理表现(异常)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超敏反应(过强)反复感染(过低)免疫缺陷病(缺陷)免疫稳定清除衰老、损伤和死亡细胞对自身组织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失调)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破坏病毒感染细胞肿瘤发生:持续性病毒感染(降低或失调)从上可见,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3、免疫防卫和致病双重功能,即1、正常:免疫保护作用(有利), A、清除“非己”抗原,如抗感染、抗肿瘤 B、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2、异常和缺陷:免疫病理作用(有害), A、机体对“非己”抗原:过强应答超敏反应性疾病。 过低或失调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病、肿瘤 B、对“自身”抗原的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小结:图示免疫概念抗原性异物人体(免疫系统) 此过程称为 (识别与清除) 免疫(应答) 抗原性异物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侵入抗原免疫细胞清除免疫分子小结1、现代免疫概念。2、免疫三大功能。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免疫 2免疫防御 3免疫自稳 4免疫监视二、填空题1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分为 和 两类。2、免疫功能包括

4、 、 和 。 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肿瘤 C、移植排斥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耐受四、简答题l.免疫的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有何区别?2简述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双重影响。抗原第二章 抗原(抗原)学习目标:1、 解释抗原与抗原的性能、抗原决定簇、异嗜性抗原2、 区别完全抗原与半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 分析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4、 阐述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5

5、、 列举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抗原概念(antigen, Ag):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作为完全抗原必须具有两种特性:(1) 免疫原性: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如伤寒杆菌机体伤寒抗体(2)免疫反应性:又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如伤寒杆菌+伤寒抗体(电解质作用下)细菌凝集1、完全抗原:具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外毒素等。2、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如多糖、某些药物(青霉素、

6、磺胺)。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异物性: 1、异种物质;如异种蛋白质、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 2、同种异型物质:如血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3、改变和隐蔽的自身物质:(二)分子量大小及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大分子物质,分子量>l万。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的免疫原性最强,原因:表面抗原决定簇多,结构稳定,体内停留久。 例外:明胶,分子量10万、免疫原性弱,缺乏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三)免疫方法的影响: 1、抗原剂量:适中。 2、免疫途径:多经非消化道途径进入机体。 3、免疫次数:间隔适中、次数不要太频。(四)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生理状态

7、等。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一)1、概念:特异性指物质间相互结合的对应性、专一性。 抗原相应淋巴细胞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特异性结合反应 2、物质基础: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二)抗原决定簇(AD):又称表位。 1、概念: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由5-8个氨基酸残基、葡萄糖残基、核苷酸残基组成。其化学组成、空间排列和立体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2、功能: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可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相

8、应抗体结合的决定簇的数目。(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机体抗半抗原抗体。 在此类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产生抗体;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四)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两种不同抗原之间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四、分类: (一)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外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等。 2、同种异型抗原:如红细胞血型抗原:ABO、Rh血型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存在于人类白细胞

9、、血小板和有核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问题:习惯性流产与血型不合有关系吗?孕妇与胎儿间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生溶血和贫血,严重时流产或早产,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两种:Rh型和ABO型,当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母亲可因Rh刺激产生抗Rh抗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引起溶血。当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血时,母亲体内抗A或抗B抗体进入胎儿血液,同样可发生溶血。3、自身抗原:隐蔽自身抗原:如眼晶体、精子等 自身外伤、手术、感染 抗原 释放入血 修饰自身抗原:自身组织成分 感染、药物、辐射 自身免疫病 变性 4、异嗜性抗原: 定义: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

10、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意义:(1)辅助某些疾病诊断 如外斐反应辅诊立克次体病 (2)与某些疾病发病有关,如共同抗原 A族溶血性链球菌细胞膜人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肾炎感染 心肌组织 心肌炎 机体 抗体 (二)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分类:1、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TH细胞、巨噬细胞 B细胞抗体(以IgG为主),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并有免疫记忆。2、非胸腺依赖抗原(TI-抗原):少数抗原,如脂多糖,荚膜多糖 B细胞抗体(Ig微生物),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无免疫记忆。五、超抗原:定义:可直接与抗原受体结合,具有强

11、大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1-10ng微生物l)即可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小结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的物质,称抗原(Ag)。具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基本性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大分子异种物质是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重要条件。完全抗原既具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半抗原只具有免疫反应性,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即可获得免疫原性。抗原引起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这是由于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决定的。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与人类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有密

12、切关系的抗原(即医学上重要抗原)主要有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肿瘤抗原。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抗原2抗原决定簇3交叉反应4异嗜性抗原 5HLA二、填空题1完全抗原既具有 又具有 。2半抗原和 结合即可获得 。3能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原因可能有 、 、 。4,对人而言,同种异型抗原包括 和 。三、单项选择题1决定抗原分子特异性的是( ) A抗原分子的大小 B.抗原分子的结构 C抗原分子的组成 D抗原决定簇2下列相对抗原性较强的物质是( ) A.类脂 B.多糖 C明胶 D蛋白质3.下列不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 A.精子 B肿瘤细胞 C晶体蛋白 D甲状球蛋白四、问答题1举例

13、说明什么样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2如何理解某些自身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3如何理解交叉反应与抗原的特异性?4简述常见的异嗜性抗原及其医学实践意义。5请你说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第三章 免疫系统学习目标:1、列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说出T、B细胞的表面膜分子、亚群及功能。3、知道单核-巨噬细胞功能。4、叙述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禽类)、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其他细胞中

14、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免疫分子体液中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细胞膜分子MHC分子、CD分子、黏附分子、膜受体等。第一节 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禽类为腔上囊),胸腺。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一)、骨髓: 功能:1、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场所。2、B细胞及NK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3、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二)、胸腺: 功能:1、T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2、建立免疫耐受的场所:形成对自身抗原耐受性、维持自身稳定。 3、胸腺屏障屏障作用。二、外周免疫器官 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功能:成熟淋巴细胞

15、定居场所;TB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1)淋巴结: 功能:过滤、清除异物。TB细胞定居、增殖和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场所。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义:指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 再循环一周T细胞 占70-75 1824h B细胞 占25-3030h 意义:经抗原刺激后的T细胞、B细胞及记忆细胞经再循环分布至全身,利于及时识别抗原(如病原体)、进行免疫应答及发挥免疫作用。 (2)脾: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功能:1、滤血功能。2、T、B细胞定居、增殖和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场所。3、初次免疫应答产

16、生抗体的场所。4、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如抗体、干扰素、补体等。(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多在粘膜。包括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分散的黏膜淋巴滤泡(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第二节 免疫细胞定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种类:T细胞和B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T淋巴细胞l、来源于骨髓、胸腺衍生、定居外周淋巴器官;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6070。2、负责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起辅助和调节作用。(一)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1、TCR-CD3复合体: (1)T细胞抗原受体(TCR):A、双肽链,分为*TCR和TCR。

17、 B、只能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2)CD3分子: A、存在所有T细胞上,检测T细胞总数的标志。 B、负责传导TCR结合抗原的信号(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CR+CD3)TCR-CD3复合体,表达于T细胞表面,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2、细胞因子受体(CKR):如IL-1R、IL-2R等 3、CD4和CD8分子: (1)T细胞亚群的分类标志:CD4+T细胞亚群 CD8+T细胞亚群(2)TCR的辅助受体:CD4和MHC-类分子 结合,协同TCR与抗原肽-MHCCD8与MHC-I类分子 分子复合物的结合 (3)参与T细胞活化、增殖信号的传导。4、协同刺激分子:C

18、D28、CD2、LFA-l (1)CD28: T细胞表面CD28十APC表面B7(CD80)形成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T细胞充分活化 (2)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 A、T细胞的CD2 +APC表面LFA-3(CD58)、CD48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 B、参与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作用。 C、由于绵羊红细胞(SRBC)可作为CD2的配体,故CD2又名SRBC受体(即E受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十SRBCE花环(*E花环形成试验)(3)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略。 5、有丝分裂原受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B

19、细胞)有丝分裂原,如*PHA等作用下淋巴母细胞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二)T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1、按TCR双肽链不同、T细胞分两类:(1)TCRT细胞:均为CD4+或CD8细胞。多在外周血,占6070,经TCR识别表达在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被活化,执行T细胞的特异功能。(2)TCRT细胞:多数为CD4或CD8细胞,位于表面及粘膜下;可直接识别、结合抗原;执行固有性免疫功能。2、按表面抗原分:(1)CD4T细胞亚群:能识别由APC递呈的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体,是MHC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分为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迟发性超敏反应T细胞(TDTH细胞)活化CD4T细胞产

20、生细胞因子辅助 B细胞抗体;CD8T细胞细胞毒作用(2)CD8+T细胞亚群:能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体,是MHC I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分为 细胞毒或杀伤T细胞(Tc细胞或CTL)抑制性T细胞(Ts细胞) 活化CTL 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如颗粒酶、穿孔素等) 高表达FasL,通过FasFasL途径靶细胞凋亡 参与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和移植排斥反应。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具有抑制作用3、根据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同,CD4+TH细胞分为三个亚型; TH0细胞:TH1和TH2的前体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细胞因子,在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1)TH1细胞:(即TDTH

21、,又称炎症细胞),主要产生:IL-2、IFN-、TNF-等,免疫功能:介导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协助B细胞产生IgG2:抗胞内微生物 感染;对TH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2)TH2细胞: 主要产生:IL-4、IL-5、IL-l0、IL-13; 免疫功能:协助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IgE产生;抗胞外微生物感染;对THl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二、B淋巴细胞 1、骨髓衍生,定居外周淋巴器官,占外周淋巴细胞总数2025。 2、负责体液免疫,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3、递呈抗原:抗原B细胞处理递呈TH(一)B淋巴细胞的膜分子:1、 BCRCD79ab复合体:B细胞抗原受体(BCR):

22、即SMIg;成熟B细胞SMIg是SMIgM和SMIgD BCR十(CD79a和CD79b)BCR-CD79ab复合体 作用: MlgV区特异识别抗原CD79a和CD79b:将MIg特异识别抗原的信号传导至胞内2、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IL-2R、IFNR。3、协同刺激分子:CD8086、CD40,通过与相应配体结合,提供细胞活化第二信号。4、B细胞辅助(协同)受体:CDl9CD21CD81。 (1)CDl9:表达在全部B细胞表面; (2)CD2l:表达于成熟B细胞、部分T细胞、鼻咽部上皮细胞等。 (3)由CDl9、CD21、CD81组成的信号复合体,参与B细胞活化、增殖信号的传导。(二)

23、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自学):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一)生物学特性:1、 来源于骨髓,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510。胞浆内有大颗粒,内含穿孔素和颗粒酶等。2、 NK细胞的膜分子: (1)表面标志:CD3-、CDl6+、CD56+。 CDl6:介导ADCC。CD56:作用不清楚。(2)表面受体 A、杀伤细胞活化受体:与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使NK细胞活化产生杀伤作用(自然杀伤)。 B、杀伤细胞抑制受体:识别自身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产生抑制信号,使NK细胞不能产生杀伤作用。(二)生物学作用: 1、细胞毒作用:抗感染(如抗病毒)与抗肿瘤 *NK细胞杀伤靶细

24、胞的方式:(1)自然杀伤作用:(2)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2、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如TNF、IFNY等)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其他淋巴细胞(自学):四、抗原提呈细胞(APC) 定义:能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并启动免疫应答的细胞。(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M): (1)类型:正常巨噬细胞、炎症巨噬细胞。 (2)可表达MHC-I类分子,粘附分子;有FCR、C3bR、CKR等;模式识别受体(PRR)。 (3)生物学作用:A、抗原提呈作用;B、吞噬、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细胞、炎症调节;D、损伤修复。 2、树突状细胞(DC) 3、B细胞:(二)非专

25、职抗原递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小结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前者是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场所,后者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发挥免疫效应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T细胞和B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和BCR识别抗原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根据功能和生物学特性T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CD4Th细胞主要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亚群,是免疫系统重要的效应细胞。CD8+T细胞主要有细胞毒T细胞(Tc),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B细胞具有介导体液免疫、

26、抗原呈递、分泌细胞因子作用。NK细胞是一类自然杀伤细胞,是抗肿瘤、抗病毒免疫的重要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主要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 1、APC 2、BCR 3、TCR 4、ADCC二、境空题1、免疫系统由 、 和 组成。2T细胞介导 反应,如 效应和 反应。3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主要 、 和 等。三、单项选择题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胸腺 C淋巴结和脾脏D胸腺和骨髓 E脾脏和淋巴结2、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 D胸腺 E淋巴结3、T、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 )A、中枢免疫器官 B、周围免

27、疫器官 C胸腺D骨髓 E法氏囊4T细胞与下列哪一种成分结合即可被激活() ALPS BPHA CBSA D.SPA E以上都不是5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是( ) A. SmIgM B. SmIgA CSmIgE D. SmIgD ESmIgG四、问答题1简述免疫系统组成。2.试述T、B细胞的主要表面膜分子、亚群及功能。3简述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4简述NK细胞的功能。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第四章 免疫分子一-免疫球蛋白(抗体) 学习目标:1、 解释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2、 描述免疫球蛋白的

28、基本结构和水解片段及其功能。3、 说出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4、 知道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概述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抗体):有效抗原刺激B细胞使之分化增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IgG、IgM、IgA、IgD、IgE *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Ig);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有与抗体结构相似而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1、存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某些淋巴细胞表面,如B细胞。 2、血清电泳分析:血清抗体主要存在于球蛋白区,因此抗体又被称为球蛋白(丙种球蛋

29、白)。3、性质:不耐热、需低温保存,对蛋白酶敏感。一、Ig的基本结构:(一)重链和轻链:各一对、由S-S相连、呈“T”或“Y” 形。 两个末端:氨基端(N端)、羧基端(C端)。(二)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区):位于N端, 高变区(HVR):在V区内,L链和H链各有三个HVR,是抗体与抗原结合部位。 其结构与抗原表位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DR)。 2、恒定区(C区):位于C端。(三) Ig的其他结构:1、 J链:作用:稳定多聚体结构及参与体内运转。2、 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作用:保护slgA免受蛋白酶的水解,介导多聚IgA向黏膜上皮外输送。3、绞链区:在CH1与C

30、H2之间,含脯氨酸较多,可自由转动,有助抗体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使Ig变构(“T”Y)、暴露其上的补体C1q结合点,激活补体。此区对蛋白酶敏感。(四)Ig的水解片段: IgG木瓜蛋白酶2Fab段 与抗原结合 1Fc段 有多种生物功能 IgG胃蛋白酶F(ab')2段;2F(ab')段 pFc'段:小分子多肽、无免疫原性 *在制备免疫制剂、疾病防治上有实际意义,如马血清抗毒素在胃蛋白酶作用下除去大部分Fc段、降低其(Fc段)免疫原性,减少血清过敏反应发生 丙种球蛋白胃蛋白酶作用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二、Ig的抗原性(自学): 三、Ig的生物学功能:(一)特异性结合抗原:(二)激

31、活补体:(三)通过与细胞Fc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1、调理(促吞噬)作用: 细菌等颗粒性抗原+IgG通过其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进吞噬细菌等抗原 2、ADCC(发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IgG 促进对靶细胞的杀伤 通过IgG的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FcR结合 3、介导I型超敏反应(四)中和作用: 1、抗毒素+游离外毒素毒性中和 2、中和抗体十病毒可改变病毒表面结构,使其失去致病性(五)通过胎盘与黏膜(选择性传递): 1、母体IgG通过胎盘胎儿2、SIgA通过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六)免疫调节:对免疫应

32、答具有正、负调节作用。四、五类1g的特性与功能:(一)1gG:1、占血清Ig总量75,半衰期:23天、丙球制剂隔2-3w注一次。2、唯一能通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重要因素。3、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促进吞噬)、调理杀伤(ADCC)作用。4、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主力免疫;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5、参与、型超敏反应;与某些自身免疫病有关。(二)IgM: 1、占血清Ig总量6,五聚体,分子质量最大,故称为巨球蛋白。 2、最先合成的Ig,又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在机体抗感染中起先锋免疫作用。半衰期:短(五天);血清特异IgM升高-传染病早期诊断指标。 3、高效能抗微生物抗体、对G杆菌作

33、用明显;若缺乏、易发生败血症。 4、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 5、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脐血IgM,表示有宫内感染、如:梅毒螺旋体、风疹V。 6、AB0血型的天然抗体、是造成血型不符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 7、参与、型超敏反应,与某些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因子以IgM类抗体为主)。(三)IgA: l、血清型IgA:单体。占血清Ig总量13、免疫作用较弱。2、*分泌型IgA(SIgA):双体。(1) IgA双体和J链由黏膜固有层浆细胞合成:分泌片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IgA双体在通过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结合分泌片,形成SIgA排至黏膜表面。(2)黏膜抗感染重要因素局部免疫;免疫排除作用(排除各

34、种病原微生物、有害抗原、致癌物等),SIgA又称局部抗体。(3)若合成障碍、易发生局部感染,如新生儿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与局部SIgA合成功能不完善有关。老年人慢支反复发作与合成功能有关。SIgA缺乏者:恶性肿瘤发病率。(4)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可从初乳获得。(5)某些疫苗接种效果与局部SIgA产生有关。提示:某些活疫苗采用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可提高免疫效果 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 流感活疫苗喷雾吸入(四)IgD: 1、血清IgD:功能不清楚。 2、膜表面IgD(SmIgD):SmIgD是成熟B细胞重要标志;又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可接受相应抗原刺激,调节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五

35、)IgE:含量最低的Ig,亲细胞性抗体,参与I型超敏反应。特性IgGIgMIgAIgDIgEH链占血清Ig总量(%)75(最高)101510.002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形式单体五聚体/巨球蛋白单体/双体单体单体开始形成时间生后3个月胎儿末期(合成最早)生后4-6个月较晚较晚通过胎盘能通过胎盘不能不能不能不能经典途径活化补体旁路途径活化补体(IgG4)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IgG4)五、单克隆抗体(McAb):由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因此一个杂交瘤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是单克隆)产生,只能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纯化抗体。 制备:应用杂交

36、瘤技术。 意义:1、作为免疫诊断试剂:检测抗原(如检测传染病病原、肿瘤抗原),诊断疾病。 2、导向冶疗:如肿瘤特异性McAb抗肿瘤药物生物导弹肿瘤细胞、提高疗效。 3、抑制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 4、冶疗自身免疫病。*多克隆抗体(PcAb):定义:存在于免疫血清中、能识别抗原分子上各种决定簇的混合制剂(即传统的抗血清由多克隆抗体组成)。小结抗体(Ab)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两对)多肽链借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单体。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将Ig分为IgG、IgM、IgA、

37、IgD、IgE五类。各有不同的特性并在体内发挥不同的免疫效应。Ig的生物学功能有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细胞以及通过胎盘与黏膜等。人工制备抗体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 2.抗体 3单克隆抗体二、填空题1、在五类Ig中,分子质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全身分布最广的免疫球蛋白是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可作为近期感染诊断指标的免疫球蛋白是 ,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是 。2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得到的片段是 和 ,其中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 。三、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38、.IgG B.SIgA C.IgE D.IgM E.IgD2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 )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3关于lgM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天然的血型抗体为lgM B.分子质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 C.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 D.含量升高是早期感染的诊断依据 E.出现最早的免疫球蛋白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A.CH区 B.CL区 C.VH区 D.VL区 E.VH和 VL区5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B细胞四、问答题I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比较lgG和SlgA在抗感染作用上的特点。

39、第五章 免疫分子二-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细胞因子学习目标1、解释补体的概念;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2、比较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3、描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4、分析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5、解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HLA)的概念。6、说出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7、描述细胞因子分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第一节 补体一、概念、组成和命名:(一)概念: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其量不受免疫影响,对热不稳定、经5630灭活。 主要产生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二)组成: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又称补体系统。 1、固有成分: (1)经典途径成分:C1

40、(C1q、C1r、C1s)、C4、C2; (2)MBL途径成分:甘露聚糖结合凝聚素(MBL),丝氨酸蛋白酶;(3)旁路途径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 (4)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2、调节蛋白: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等。 3、补体受体(CR):CRl-CR5、C3aR、C2aR、C4aR。(三)命名二、补体激活途径:(一)经典途径:又称传统途径,第一途径。参与补体成分:C19 *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IC) 过程: 由C1开始,分三个阶段 1、识别阶段:C1(C1q)与IC中Ig补体结合点结合,形成C1酯酶。 2、活化阶段:活化C1;

41、依次酶解C4、C2,形成C3转化酶(C4b2a),C3转化酶酶解C3,形成C5转化酶(C4b2a3b)。 3、膜攻击阶段:C5转化酶裂解C5,继而作用于其他补体成分,形成C5b-C9膜攻击复合物(MAC),损伤细胞膜,细胞裂解。(二)MBL途径:又称凝集素途径,第三途径。参与补体成分:C29、MBL、丝氨酸蛋白酶。 激活物质:细菌表面甘露糖残基 过程: 由MBL结合至细菌表面启动激活的途径,(MBL+细菌表面甘露糖残基)+丝氨酸蛋白酶(MASP-1、2)形成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BL:MASP1、2)水解C4和C2形成C3转化酶;其后续的反应过程与经典途径相同。(三)旁路途径:又称替代途径

42、,第二途径。参与补体成分:C3、B、D、P因子、C59。 激活物质: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凝聚IgA和IgG4。 过程:越过Cl、C4、C2,直接激活C31、C3b和C3转化酶的形成;2、C5转化酶的形成,进入与经典途径共同的终末效应阶段;3、补体激活的放大。 *C3是补体反应的核心成分。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终末通路和生物学效应,即由C5C9构成的膜攻击复合物(MAC)及其溶细胞效应。一般来说,经典途径的激活是在机体已产生免疫应答后开始;旁路途径和MBL途径的激活早于经典途径,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三、生物学作用:(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溶菌、溶细胞作用: 补体激活在靶细胞表面

43、形成MAC导致靶细胞溶解:溶解微生物(细菌等)抗感染效应 溶解自身细胞组织损伤与疾病,如因药物或血型不符的输血引起的免疫性溶血。(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l、补体的调理作用: 补体C3b 靶细胞(或I细胞)因为吞噬细胞表面C3bR促吞噬、杀伤靶细胞 2、产生炎症介质炎症反应; (1)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出现过敏症状 (2)趋化因子作用:C3a、C5a吞噬细胞抗原部位聚集吞噬、清除 (3)激肽样作用:C2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 3、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1)补体与Ig结合抑制新的IC形成,使已

44、形成的IC的抗体和抗原解离。(2)(循环IC+C3b)+红细胞表面C3bR肝脏:被清除。 4、免疫调节作用第二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通常指基因,是脊椎动物的某一染色体上一组密切连锁的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MHC基因编码的产物是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动物的MHC名称不同。人的MHC称HLA复合体。人类的MHC复合体编码HLA-I类分子、HLA-II类分子、HLA-III类分子。它们的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各有特点,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有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和呈递,参与免疫应答调节和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制约免疫细胞间的

45、相互作用-MHC限制性(T细胞的双识别)。HLA分子参与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是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最基本环节。第三节细胞因子(CK)一、概念:由活化免疫细胞、某些基质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具有调节细胞生理、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物质。二、共同特性:1、小分子蛋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2、多源性:主要由活化细胞产生;3、作用特点:A、高效性;微量强效、激素样作用;B、多效性和重叠性;C、局限性:多数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少数以内分泌形式发挥效应。D、网络性、拮抗效应、协同效应等。三、分类:361、白细胞介素:IL-1232、干扰素:IFN-、3、肿瘤

46、坏死因子:TNF-、TNF-4、集落刺激因子(CSF):5、生长因子(CF): 6、转化生长因子(TGF);7、趋化性细胞因子四、生物学作用:1、介导非特异性免疫:参与炎症反应(抗菌):TNF、IL-1、6。 抗增殖作用:抗病毒,IFN-、, IL-12、15; 抗肿瘤,IFN-、IL-2、TNF。 2、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如IFN-、IL-1、2、IL-4TGF- 3、诱导凋亡:如IL-2、TNF、IFN- 4、刺激造血:如SCF、EPO。第四五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和其他分子,其中CD分子和黏附分子是重要的免

47、疫细胞膜分子。 (CD分子是从抗原角度采用的概念。黏附分子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由于最初发现这类抗原存在于白细胞,故称。 (二)CD抗原的概念: 指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是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称为CD分子或称CD抗原。目前已经鉴定确认的CD分子有339种。(三)常用的CD分子: 1、参与T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的CD分子主要有: CD3、CD4、CD8、CD2、CD58、

48、CD28CTLA-4和CD40L等 2、参与B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的CD分子主要有:CD79a、CD79b、CDl9、CD21、CD81、CD80、CD86和CD40等。小结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包括30多种蛋白分子,故又称为补体系统。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分子均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当受到某种激活剂作用后,即出现一系列级联反应,各种补体固有分子依次活化,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MHC略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绝大多数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作用于效应细胞。

49、一种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同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活性表现为高效性、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双向性。细胞因子具有介导天然免疫应答、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细胞分化及抗肿瘤和细胞毒作用。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 1、补体 2、膜攻击复合体 3、MHC 4、细胞因子二、填空题1、血清含量最多的补体组分为 。2、补体激活途径有 、 和 。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为 ,激活过程分为 、 、 三个阶段。其中,C3转化酶为 ,C5转化酶为 ,膜攻击复合体为 4、补作活化后的生物学活性有 。5、补体早期抗感染作用以 途径为主,而晚期则以 途径为主。三、单项选择题1在三条补体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