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稳态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生态系统稳态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生态系统稳态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生态系统稳态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生态系统稳态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第1页/共29页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捕食关系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 食物链(网)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2页/共29页a.a.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b.b.生产者生产者c.c.消费者消费者d.d.分解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无机盐等阳光、空气、水、无机盐等主要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主

2、要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 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动物动物 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将有机物分解成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分类分类 2.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自养生物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异养生物 异养生物异养生物第3页/共29页生产者生产者(

3、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消费者消费者(动物)(动物) 分解者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腐生细菌、真菌)捕食有机物捕食有机物尸体、粪便有机物尸体、粪便有机物非生物物质能量非生物物质能量无机物无机物残枝败叶残枝败叶有机物有机物2.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第4页/共29页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结构。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1、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如竞争、捕食。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食物有多种来源时,

4、若其中有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第5页/共29页二、能量流动 1.概念: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入、传递传递和和散失散失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者(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分解者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第6页/共29页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起点:起点:能量变化形式能量变化形式渠道: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能量流动的过程第7页/共29页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各级消费者捕食上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生产者

5、、消费者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能量去路:能量去路:a.a.通过捕食流入下一营养级b.b.呼吸作用散失c.c.流入分解者第8页/共29页3.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原因: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逐级递减: 原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第9页/共29页初级消费者 摄入初级消费者 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次级消费者 摄入粪便呼吸呼吸散失散失遗体残骸分解者利用第10页/共29页4.能量流动的研究意义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 第11页/共29页三、物质循环1.概念: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第12页/共29页2.第13页/共29页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2植物体植物体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机物有机物)动物体动物体(有机物有机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体和排出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泥炭、煤、石油等泥炭、煤、石油等)燃烧燃烧摄食摄食1 1、无机环境中的碳如何进入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中的碳如何进入生物群落?2 2、生物群落中的碳如何进入无机

7、环境?、生物群落中的碳如何进入无机环境?3 3、碳以何种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碳以何种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第14页/共29页碳进入生物群落碳进入无机环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合成有机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第15页/共29页4.温室效应 原因:树木被砍伐、大量化石燃料燃烧 对策:植物造林、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第16页/共29页四、信息传递 1.判断下列信息传递类型: 孔雀开屏 候鸟南飞 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花香引蝶 警犬嗅寻毒品第17页/共29页2.信息传递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_,离不开信

8、息的传递。 调节生物的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正常进行正常进行繁衍繁衍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第18页/共29页五、生态系统的稳态 1.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第19页/共29页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_,抵抗力稳定性_,恢复力稳定性_。越强越强越弱第20页/共29页3.设计并制作生态

9、瓶观察其稳定性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学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要使人工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第21页/共29页建立小生态瓶时应注意的事项:B.瓶中水不宜放满,以便瓶中有较多的氧气,瓶口要密封。(水为瓶的4/5) C.投入的生物宜小不宜大,能够形成食物链或食物网,投入的动物不宜多,考虑生产者的生产能力。D.生态瓶的摆放位置,不要放在阳光直射处,应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摆放完毕,不应再随意移动它的位置。否则水温过高,易导致水草死亡。A.小生态瓶不宜过大

10、,而且要透明,便于为生态瓶提供能量,且易于观察。第22页/共29页六、人与环境第23页/共29页例1.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 减少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第24页/共29页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问题: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

11、量 , 原因是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 。少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第25页/共29页A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能量从贝类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例2(多选)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BD第26页/共29页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 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例3: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第2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