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次月考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 百处。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今天的a. 陕西b.四川c.北京d.云南2. 我国现代考占学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对仰韶文化遗迹的考察。仰韶文化遗迹 主要分布于a. 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3. 据史载,华夏始祖开拓了华夏文化,并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 里的“华夏始祖”指的是a. 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舜和禹d.黄帝

2、和禹4. 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夏朝c.商朝d.西周5. 夏朝立国,开启了 “家天下”的局面。“家天下”主要是指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礼乐制d.禅让制6. 商代的诸侯控制区属于a.内服b.外服c.王畿d.京兆7.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为了巩固统治,商朝实行了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礼乐制8. 西周取代商朝后,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推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服制9.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西周土地经营的基本方 式是a.井田制 b.均田制c.庄园制d.屯田制10.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卫国

3、为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国,下列诸侯中, 能与卫国通婚的是a.宋b.鲁c.晋d.燕1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a.郡县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12. 周公曾教导成王姬诵:“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要乱了。”诸侯向天子纳贡的制度依据是a.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13.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平民a.b. c. d. 14.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

4、五霸”中首霸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王嬴政15.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出现于a.三皇五帝b.西周初年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6.春秋时期,“卧薪尝胆”,其中尝胆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17.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逐渐形成战国七雄格局。战国七雄的国家中不包括a.晋国b. 齐国c. 燕国d.韩国18.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19.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下列选项中,思想流派

5、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儒家- “齐物”b.道家- “无为"c.法家- “德治”d.墨家- “仁政20.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a. “仁"b. “非攻”c.“道"d. “无为”2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b.老子创立道家学派c.百家争鸣d.秦的统一22.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言论,可能出自荀子的是a. “克己复礼”b. “隆礼重法”c. “法道自然”d. “相生相胜”23.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a.兴修水利工程b.承认土地私有c.推行重农抑商d.推广牛耕生产24.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6、。这次变法使秦国a.择业相对宽松b.工商业得到发展c.出现思想争鸣d.实现富国强兵25.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商品交换使用统一货币b.兴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c.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d.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唐)孔颖达 材料二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荀子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 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四“故天子建国,

7、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周初能够被 “封侯”的人的主次之别? (8分)(2)材料三反映诸侯对周王不尽义务,就会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同程度惩罚? (6 分)(3)材料四体现了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你能列举出一个今天在经济上与宗法 制联系的现象吗? (4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秦孝公 父祖辈就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 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缘关系就生

8、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 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摘编自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4分)(2)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4分)(3)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28.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lum蛔公耶莒,很.5臣釜尚tti齐成王弟叔购照时贵繇*封明n镐京洛学(陪都)龄子伯岬国r添 rz.淄傅西周分封形势图网(£)±im图一周初形势图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材料二图三图四材料三 春秋战国

9、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 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历史(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 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8分)(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4分)(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分)参考答案1. d【详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云南,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2. b【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仰韶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b项正确;

10、仰韶文化因1921 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海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并非辽河流域的文化遗迹,a项错误;仰韶文化分布在黄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c项错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不在珠江流域,d 项错误。3. a【详解】 据所学可知,“华夏始祖”指的是黄帝和炎帝,a正确,b、c、d排除。4. b【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开启了王位世袭制,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5. b【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开始的“家天下”主要是指最高统治权在一家中传承的王位世袭制,b项正确;分封制只是周代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规范贵族行为的礼乐制不是最能体现天下为家的制度,c项错误;民主选举的禅

11、让制体现的是公天下而非家天下,d项错误。6. b【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商代实行内外朝制度,诸侯控制区属于外服,故b正确;内服是王畿,即 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故排除a、c;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 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故排除d。7. b【详解】 商朝为巩固统治,实行内外服制度管理地方,b正确;禅让制在夏朝建立之后就被世袭制取 代,排除a; c、d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8. 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周王天下共主的 局面,b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禅让制,排除a;郡县制实施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商 朝

12、实行内外服制,排除d。9. 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因其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 因此称做“井田”,故选a;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其不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 制度,排除c;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 荒地的制度,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0. a【详解】西周封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宗祀,因此宋 国与西周王族不同姓,可以通婚,a正确;鲁国、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子弟封国,根据“同 姓不婚”,其

13、与卫国不能通婚,排除b、c、do11.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封地,因此“齐鲁”与分封制有关,b项正确; 郡县制在秦朝大规模推行,排除a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 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 c【详解】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天子纳贡的义务,c正确;世袭制涉及王位继承,排除a;宗法制与 纳贡无关,排除b;西周尚未建立郡县制,排除d。13. 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a正确;西周分封制 下,平民没有受封权力,排除b、c、do14. 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

14、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 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其中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因此a正 确,bcd排除。故选a。15. 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 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 夷己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6. 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卧薪尝胆是对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事迹的记载,因此d正确, abc排除。故选d。17. a【详解】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

15、国,a符合题意;b、c、d涉及的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不符合 题意,排除。18.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引发了生产关系 的调整,b正确;ac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19. b【详解】道家主张无为,b正确;“齐物”是道家思想,排除a;法家主张法治,排除c;仁政是儒家 思想,排除d。20. a【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a项正确;b项是墨家主张,排除;cd项是道 家的主张,排除。故选a项。21. c【详解】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c正确;abd项不符

16、合题意。22. 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故b正确;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主 张“法道自然”,邹衍主张“相生相胜”,故acd错误。23.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 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 形式等。其中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b正确;acd不符合生产关 系的定义,排除。故选b。24. 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重要措施有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择业相对宽松、工

17、商业得到发展不符合重农抑商 的思想,故ab错误;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不可能出现思想争鸣,故c错误。25. 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各国有自己的货币,商品交换不具备使 用统一货币的条件,a项符合题意;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确实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b项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井田 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上的表现,d项不符合题,宅、o26. (1)目的:维护周王朝统治。对象:王族为主,古代帝王后代和功臣为次。(2)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3)防止贵族内部纷争(为解

18、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家族企业 等。【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可归纳出维护周王朝统治。对象的主次:根据 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和所学知识可知,王族为主,古代帝王后代和功臣 为次。(2)惩罚:根据材料“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归纳出政 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3)目的: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目的防止贵族内部纷争;现象: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如家族企业等。27. (1)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2)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3)社会结构:传统(奴隶主)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 速,尚武精神更加浓厚。【详解】(1)据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