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_第1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_第2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_第3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读后感我仔细阅读了由西安市教育局编委会编写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一书,感触颇深。该书以大量有据可考的资料,把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古时的事件、人物、事物,详实的 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描述了关中、古长安的地理位置,以及远古时期这一地区的自然状况。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编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干练的行文方式,解读了上古时期、中 古时期,以及周王朝在关中建都以后各个朝代的概略情况。该书的第一部分,讲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陕西中部为什么称作关中?因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后又增东面的潼关和北面的金锁关, 外加陕北高原和秦岭作为天然屏障,使关中成

2、为军事上易守难攻的地方。关内土地肥沃,八 条河流围绕着古长安,然后汇入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人文景观尽在其中,最有名的“关 中八景”极为壮观。分别是“华岳仙掌”、“雁塔晨钟”、“骊山晚照”、“曲江流饮”、“草堂烟 雾”、“满柳风雪”、“太白积雪”、“咸阳古渡”。在过去上学读书时,也没有这么详细了解关中这片宝地的地理状况,从现有的教材里并 不能系统的学到这些知识。可见,有了这本读本,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对自己的家乡 的地理位置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有了上述这些良好的自然环境,书中第二部分自然而然的讲道,在关中这得天独厚,自 然环境优越的条件下,孕育了华夏民族的先祖,描绘了一百多万年前老祖宗们繁衍生息

3、的踪 迹。例如,蓝田公王岭“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以及先民们使用的石器。又如,西安半坡 村发掘的距今6000多年前原始部落氏族群,大量的新石器,骨制工具,精美的陶制品,准 确的反映了 6000多年前陕西关中地区华夏先民的生息状况。书中还对华夏民族有史可考的祖先-炎帝、黄帝在关中一带的活动做了较为详实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到,炎、黄二帝统 一广大华夏民族的丰功伟绩,以史为鉴,让现在的人们更加热气国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民 族的凝聚力。书中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在关中这块土地上,先民们对汉字的早期发明,以及后来各个 朝代汉字演变的过程。这样就丰富了我们教师对古汉字的认识,在以后对学生素质教育课中, 我们显得

4、底气十足。我们将能较为准确的教给学生汉字的由来及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 语的兴趣,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书中第四部分讲述了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在关中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与发明。从冶 炼青铜器到早期“濡桥纸”的发明,从利国利民有万世之功的郑国渠到救民于痛苦之中的医 缓、医和与扁鹊,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关中先民们的聪明才智,显示了关中的人杰地灵。同学 们如果能了解这些知识,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 成长,成才,报效祖国。该书第五部分重点描写了在关中历代建都的帝王们,以及生活在天子脚下的先民们,在 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和发展了中华古代的文明。这些文明包括

5、各种祭 祀活动,其中最大最隆重的就是清明节祭祀黄帝。因为轩辕黄帝被视作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就在今陕西中部黄陵县北桥山,祭祀活动从春秋时开始,兴陵始于秦朝,修庙始于汉 朝。到今天,公祭黄帝己成为全世界华人最重要的情结。这项祭祀活动同样在民间展开,在 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以扫墓、烧纸钱、焚香、燃烛鸣放鞭炮、敬酒以及供上各种祭品的形 式,缅怀故去的先人。这种活动也沿袭至今,鉴于此,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给于放 假,让全国人民于假日期间能从事这项活动。而这些素材是当今素质教育课不可或缺的好素材,它体现了缅怀先烈,不忘根本,尊老 爱幼的中华美德,对学生在个人素质方面有着不同凡响的教育意义以及深

6、远的影响力。该书第六部分描写了在关中建都的汉王朝。汉文帝孝敬母亲的故事,显示了古代先贤们 以孝为先,以孝治国的思想。在学习文化知识等方面,该章节讲述了西汉法学家张汤,史学 家、文学家司马迁,清吏杨震等人从小到大的人生事迹,对今天学生的从小立志,自觉学习 起到了榜样作用。本节中对西汉官至中郎将苏武的描写,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这些古 时生活、工作在关中平原上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让我们三秦人引以为傲。该书第七部分,重点描写了历时十三朝的经济、文化中心-古长安的民俗民风,向今 人叙述了沿袭至今的民族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七月初七的乞巧 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体现了古

7、代先民们文明的情结。这些节日有的是庆祝丰收,有的是 歌颂爱情,有的是展示歌舞升平的和平盛世,有的则在怀念故人的同时体现了亲情的重要。 这些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创造的人类文明,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启迪着我们。这些人文 的节日,为华夏民族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这种希望像曙光一样照亮华 夏儿女的心,使之克服困难,增强信心,这就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之所在。本章节这 些素材,经过学习后,能使少年儿童身心愉快,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该书第八部分,描写了关中平原上古代人类的艺术能力。从6000年前半坡人制作的陶 盆、罐、塌等,到秦朝先民制作的陶兵陶俑,体现了陕西关中各个不同时期劳动人民

8、精湛的 制陶艺术。在音乐方面,高亢粗犷的秦腔,源自于陕西、甘肃一带,流行于关中,秦腔由此 而得名。作为一种艺术,秦腔展示了它极强的生命力,秦腔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被称作最早的“电影”皮影这门艺术,早在汉武帝时 期初见雏形,随之被历代皮影艺人的不断完善,成为陕西关中的独门艺术。在古代,皮影就 流传到中亚、西亚及欧洲,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陕 西华县皮影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在关中农村人们过节,或 给老人祝寿等,都蒸各种类型的花馍馍。这些花馍馍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我们称它叫面花。 这种面花大的要用

9、三四十斤白面粉才能做成,气势恢宏逼真;小的只有几厘米大,如花鸟虫 鱼,玲珑剔透,体现了关中人面花艺术的登峰造极。这些艺术品,现在的关中人依然会做, 依旧为关中人所享有。在没读这本书以前,我也知道秦腔、皮影、面花这些艺术,却并不知道这些艺术的渊源,读了读本后,才感到这些珍贵的艺术能传至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我要把这些知识教给an我的学生们,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去熏陶他们,影响他们,使学生们真正成为有文化,爱艺术, 有气魄,身心健康,素质良好的有用之才。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挑选了文化读本里的三课内容,即造纸术一从“瀚 桥纸”到“蔡侯纸”、仁爱敬贤周文王的君主典范、八月十五-中秋节与月饼,我制 作了精美的ppt,认真备了课,利用自习课时间讲给我的学生听。孩子们兴趣很浓厚,听的 很认真,很投入,课堂纪律很好,气氛也很活跃,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书中的内容很喜欢, 而这些知识也是他们以前在学校学不到的。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给我的学生讲读本里的其 他内容。作为我们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了解和融会贯通这些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