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_第1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_第2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_第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_第4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名称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浙江普陀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理科学012忻科科01280228章明卓副教授1背景1.1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旅游可持续发展是随着全球经济可 持续发展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并逐渐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且, 可持续旅游是基于旅游发展中产生的日益突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问题提出的:首先,是旅游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传统旅游区经过长期开发利用, 旅 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旅游业发展受到威胁。而且

2、对旅游业有关问题还存在着诸 多模糊认识,片面强调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 认为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资 源主要是由可再生资源组成,因此,旅游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等等。在上述观念 的指导下,旅游业中普遍出现了盲目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遍地开花,旅游基 础设施急剧膨胀,旅游区人满为患等现象。而且不少旅游供给地区处在经济发展 较落后的地区,人们对于改善经济条件的心情更加迫切,往往在旅游的开发中, 很少考虑到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旅游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 更加严重。其次,是旅游引发的经济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持

3、续升温,特别是 自1999年国家在每年的“国庆节”和“劳动节”实施长假制度以来,各地都加 强了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投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焕发了极大的旅游开发热 情。但有时候旅游投资效益不高,旅游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小。 许多区 域旅游业对外资形成强烈的依赖,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靠外来资金的注 入,当地社区在旅游开发方面处于从属地位。 这一切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社会经 济目标相背离。最后,是旅游引发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通常被视为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 交流,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之间的了解。但是现实情况是文化传统被当 作商品和经济资源,导致社会道德意识下降,引发吸毒、犯罪。在经济不发达

4、地 区,由于旅游者往往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其文化背景是处于一种强势地位, 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因此以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地区, 其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容易就被强势文化所同化。 加上一些地区不合理的旅游开发 导致隔绝于当地社会的特殊社区的形成,旅游不仅没有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功 能,反而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冲突。2国内外研究情况2.1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简述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延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议题之一。在全球旅游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挑战的大背景下,从 20世纪90 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旅游业作用和影响的日益扩大, 旅游可持续发展

5、问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织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 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 展的主要目的。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21st Century Agenda),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和理论推向行动,可持续发 展正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必然选择和共同主题。此后,世界各国旅游学专家纷纷致力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993年,英国的“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的创刊,标志着这一思潮己在学术界形成规模。

6、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精辟说明,为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整套行 为规范和具体操作程序,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己经进入了实践性阶段。1997年2月马尔代夫举行的亚太地区旅游与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马累旅游可持续发展宣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界共同关注的战略课题。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 )与地球旅游理事会(Earth Council)根据联合国

7、21 世纪议程,于1997年6月联合制订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Agenda 21 For The Travel & Tourism In dustry Towards En viro nmen tally Susta in able Developme nt) 3。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可持续旅游(Susta in able Tourism) 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本地区域的需要,并在结论中强调:“旅游业面临者一个严峻的抉择,立即采取行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未来”。1998年10月,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5个国家在中国桂林举行了“亚太议 员环境与发展会议第六

8、届年会”,深入讨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有 关的战略行动,会议通过的桂林宣言确认,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 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采取切实的行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昆明举行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选择了“人 与自然一迈向21世纪”的主题,表明人类己经致力于可持续旅游的实践性探索。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可持续旅游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霍金斯 等(Hawkins etal.,1995)主编的生态旅游地规划与开放手册专门阐述了可 持续设计和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问题,并提出了衡量生态旅游地(Ecology)的可持续性的标准5。斯特布勒(Stable

9、r, 1997)主编旅游与可持续性原理与实践 则对可持续性的概念、旅游业对可持续性理论的反响、如何使旅游的环境影响最 小化与旅游的替代形式、可持续旅游的政策透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米兹考斯基(Mieczkowski,1995)对旅游与游憩的环境问题、纳尔逊等(Nelson etal.,1993)对可持续旅游的监测、规划与管理问题 ,弗朗斯(France 1997) 对可持续旅游与贫困地区发展问题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和综述工作9。2.2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简述可持续发展是90年代人类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而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和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也积极参加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国

10、际 会议和国际合作,并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报告。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 发展的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的国家级“ 21世纪议程”,并庄严地向 全世界国际社会承诺,中国将着力于全球环境保护,走世界可持续发展道路10。我国学者也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探索。谢彦军(1994)从永续旅游的概念及其宏观意义和永续旅游实现的途经出发, 对我国旅 游开发面临的新挑战作了初步的探讨11。陈卫东(1995)在旅游持续发展初探 一文中,从分析15年来中国旅游规划及其指导思想和当前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介

11、绍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特征作了深入研究12。田道勇(1996)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论的研究 对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 对策选择13。吴必虎(1996)和卢云亭(1996)分别从旅游生态学和生态旅游 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4。汪剑明、鲁瑾(1997)提出在全世界 范围实现旅游的环境资源保护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结合,在不超过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5。有些研究者从“文化势差”角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透视(杨军, 1998)16;也有些研

12、究者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杜江、向 萍,1999)17;刘颂(1999)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探;还有些研究人 员总结近年来的理论成果,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初步框 架(崔凤军等,1999)18;王良健(2001)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 则,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性加权函数模型,而且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19。3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仔细查阅上述文献不难发现,国外学者侧重对“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基本理 论和应用手段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研究最多的就是区域或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某一方面,而以

13、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为专题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海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是稀少。一般国内学者对海岛海滨旅游的研究,从研究方向上看,都局限于旅游地的某一方面,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方面:李植斌(1997)的浙江省海岛区资源特征与开发研究20、柴寿升,王树德,姜琳(2003)的论青岛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21、杨效忠,陆林(2004)的浙江省海岛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22等。再如,旅游环境方面:乐忠奎(2000)的舟山海岛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23、张灵杰(2000)的玉环大鹿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24等;从研究方法上看, 上面所涉及的文章几乎采取的都是定性分析,文字描述较多,可信度

14、缺乏。参考文献1 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27-330.2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 62-65.3 谢彦军基础旅游学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75-276.4 韩杰.旅游地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43-345.5 Hawkins, D.E, wood, M.E. and Bittman, s. The Ecology Source book for Planners &Developers the ecotourism societ, north Benningt

15、on. Vermont, 1995: 23-30.6 Stable, M.J. Tourism and Susta in ability: Prin ciple to Practice Cab In ternatio nal, Walli ngford,UK, 1997: 59-71.7 Mieczkowski, Z.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University Oress of America, I nc. La nham, Maryla nd, 1995: 33-52.8 Nels on, J.G, Butler,

16、R. and Wall, W. Tourism and Sustai nable Developme nt: Momitori ng, Pla nning, Man agi ng, 1993: 13-46.9 France, L. The Earthsca n Reader in Susta in able Tourism. Earthsca n Publicati ons Ltd. UK. 1997: 78-96.10 刘伟,朱玉槐旅游学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97-405.11 谢彦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 J,旅游学刊,1994 (1): 14-15.12 陈卫

17、东.旅游持续发展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 2): 43-44.13 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 11 (2) : 24-26.14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 16 (1): 10.15 汪剑明,鲁瑾.在我国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价值导向.旅游科学,1997, ( 3) : 4-5.16 杨军.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势差”,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3):46-50.1999, (1) : 15-18.1999, (4): 42-45.旅游学刊,2001.12,( 1) : 66-70.17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8 崔凤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9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20 李植斌.浙江省海岛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