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点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4/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1.gif)
![微生物复习点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4/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2.gif)
![微生物复习点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4/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3.gif)
![微生物复习点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4/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gif)
![微生物复习点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4/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4ee948fa-6bc0-4b65-b3c5-5d1d7837e54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1生长:生物原生质体总量(重量、体积、大小)有规律、不可逆增加的生物过程(同化作用速度超过异化作用)2繁殖: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内各种细胞结构的重建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引起生物个体数目增加的生物学过程。3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4生长测量方法(1)直接法:称干重法:精确测体积法:粗放,测沉降量 (2)间接法:比浊法:450650nm的OD值生理指标法:测含N量法等5繁殖数测量方法(1)直接法:计数板计数:总菌数 / (活菌染色) (2)间接法:平板菌落计数板:菌落形成单位(CFU)×稀释度6同步培养:即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
2、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7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8生长曲线:在封闭的培养系统里,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9生长曲线分为:1)延滞期特点:v 生长速率常数R0 ;v 细胞体积增大或拉长;v 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的含量很高,原生质呈碱性; v 合成代谢十分活跃v 抗性降低,对不良环境因素敏感。2)对数期特点v 生长速度最快,代时(G)最短; v 细胞稳定, 平衡生长,菌体成分均匀; v 酶活性高,代谢稳定
3、。3)稳定期特点:v 生长速率常数R=0,达到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v 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v 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v 胞内储藏物开始形成(肝糖粒、脂肪粒等); v 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v 积累次级代谢产物(又称稳定期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 4)衰亡期特点:v 生长速率负增长;v 细胞形态多样,出现畸形,形成衰退型;v 蛋白水解酶活跃,出现细胞自溶现象; v 芽孢细菌芽孢大量释放。 10连续培养:在培养微生物时,不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以溢流方式不断流出培养物,使生长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维持在指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式也称为开放培
4、养。11单批培养:指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也称分批培养、密闭培养。12连续培养按控制方式分:恒化器法:控制恒定的流速,使由于细菌生长而耗去的营养物质及时得到补充,培养基中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流速不变)恒浊器法:通过光电控制系统调节培养液的流速,控制细菌培养液菌体密度的恒定,以取得菌体密度高、浓度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密度不变)13稀释率(D)=f(流速)/V(容积)1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 温度:1)最低生长温度 2)最适生长温度: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 3)最高生长温
5、度(2)氧气:1)好氧菌:专性好氧菌、兼性好氧菌、微好氧菌 2)厌氧菌:耐氧菌、严格厌氧菌(3)pH:配置培养基时调整pH的措施:缓冲能力15所有细菌生长都需要氧吗?为什么?厌氧菌缺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不能解除氧代谢产物(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毒性而死亡(并非被氧气杀死)。16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1)物理:pH、干燥、温度、辐射 2)化学:表面消毒机、防腐剂、抗生素17厌氧三大技术: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厌氧手套箱18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19消毒: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有
6、害的病原菌。20防腐:通过制菌作用防治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21化疗: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2高温灭菌:(1)干热灭菌法:火焰灼烧法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2h) (2)湿热灭菌法:1)常压下:巴氏消毒法(163,30min) 煮沸消毒法(100,15min以上) 间歇灭菌法(80-100,15-30min) 2)加压下:常规加压灭菌法(121,15-30min) 连续加压灭菌法(135-140,5-15s)23在评价表面消毒剂、化学杀菌剂、防霉剂、农药或化学治疗等的药效或毒性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半致死
7、剂量、最低致死剂量。24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供试菌伤寒沙门氏菌。 25磺胺药抑制原理:是叶酸类似物。26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27抗生素作用机制:P18028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判断):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形成救护途径、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第七章1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2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3饰变: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4三个经典转化实验:1)
8、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F. Griffith实验结论:S型菌体内一定存在一种能使R型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转化因子)。O. T. Avery(活的R型菌)结论:完整的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感染试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植物病毒的重建试验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5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1、细胞水平2、细胞核水平3、染色体水平4、核酸水平5、基因水平6、密码子水平7、核苷酸水平6典型质粒简介:1)F质粒2)R质粒3)Col质粒4)Ti质粒5)Ri质粒6)mega质粒7)降解性质粒8)生理功能性质粒7基因突变: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
9、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8突变类型(判断、选择):突变株的表型:1)选择性突变株: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 2)非选择性突变株:形态突变型、抗原突变型、产量突变型 9突变率:某一细胞(或病毒体)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10基因突变的特点(简答):1)自发性2)不对应性3)稀有性4)独立性5)可诱变性6)稳定性7)可逆性11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1)变量试验(菌株:大肠杆菌,噬菌体:T1)2)涂布试验3)影印平板实验12基因突变:1)诱变:点突变: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畸变:缺失、添加、易位、倒位 2)自发突变13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简答):嘧啶光化
10、学反应产物主要是嘧啶二聚体和水合物1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2切除修复:又称暗修复,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去除嘧啶二聚体,随后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链的核酸修复方式。14如何利用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考)P20915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原则(论述)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高效筛选方案16类突变株的筛选方法1)产量突变株:琼脂块培养法 2)抗药性突变株:梯度平板 3)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基本培养基、完
11、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野生型、营养缺陷型(不能再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原养型17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18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19转导:由缺陷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转导:1)普遍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错误包装引起):完全普遍转导、流产普遍转导 2)局限转导(以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为媒介,错误剪切引起):低频转导、高频转导20接合: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大肠杆菌的4种接合型菌株:a)F-菌株:无F质粒,无菌毛b)F+菌
12、株, F质粒游离,细胞表面有性菌毛。c)Hfr菌株,F质粒整合,细胞表面有性菌毛。d)F菌株21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的重组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22基因工程:利用人为因素,改造遗传物质,从而使物种发生变异,创建出具有某种稳定新性状的生物新品系。2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获得目的基因选择基因载体体外重组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和鉴定应用24菌种的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而使原有性状发生改变的现象。造成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25菌种的复壮:使衰退的菌种恢复原来优良性状。26菌种保藏:人为
13、地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7种常见菌种保藏方法比较:P235第八章1微生物含量之比大体有十倍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可分可合,合比分好”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称为共生。“共居一起,分工协作、难分难解、合二为一”寄生: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物质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拮抗:由于一种微生物类群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另外微生物类群的生存,其本身却不受影响或危害 捕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的共生:地衣,真菌和绿藻或真菌和蓝藻3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氮素循环、硫素循环、碳素循环、磷素循环4污水处理中应熟悉的几个常用名词(选择、判断):BOD生物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评价某水质的综合指标之一第十章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成橡胶型胶粘剂项目建议书
- 强化供需监测机制保障市场秩序
- 2025年人造岗石树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硅粉系列合作协议书
- 第二季度部门工作计划表
- IT-143B-生命科学试剂-MCE
- 2-Fluoro-4-iodobenzonitril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标准回迁房屋买卖合同
- 办公软件操作入门指南手册
-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解读
- 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场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全部课件(共7课时)
- 2025年中国水解聚马来酸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考百日誓师动员大会
- 2025江苏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事业单位招聘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商直播》 课件 项目一 走入电商直播
- 七上 U2 过关单 (答案版)
- 2024年贵银金融租赁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