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_第1页
高中物理教案_第2页
高中物理教案_第3页
高中物理教案_第4页
高中物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教科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刘炳昇一、教材的结构一、教材的结构必修结构 必修1 必修2 小结: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力力与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和能源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必修必修1 1教材整体的章节结构教材整体的章节结构 第一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第二章第二章力力第三章第三章 运动与力的关系运动与力的关系描述的对象描述的对象描述的确定性描述的确定性描述的参量描述的参量描述的两种方法描述的两种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描述规律的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的描述的描述力的定义力的定义力的种类力的种类力的合成力的合成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的应用规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定律应用牛顿定律应用第四章第四章 共共点力的平衡点力的平衡第一章 1.质点,参考系,空间与时间; 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9.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生实验)二二、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特点、教科版高中物

3、理必修教材的特点必修教材的特点必修教材的特点 (一)关注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现代化 (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三)关注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 (四)主体与栏目协调的呈现方式。(一)关注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现代化 高中必修的主要内容是经典力学部分,它是古老的,但不是陈旧的,编者力图在教材中反映时代的气习。 大到结构上的考虑,小到一个情景的设置、一个习题的选择、一张图片的选用等,都努力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让学生参与飞机跑道和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参与对交通事故分析的讨论。例,发展空间:火星运动的轨迹 在不同参考系中看到的火星运动轨迹。 目的

4、:认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研究对象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为必修2 “天体运动”中日心说的建立打下伏笔。例,位移引入的情景 许多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 他们之所以失败,常常是因为在沙漠中弄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的地方在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 20 世纪末,一位欧洲妇女成功穿越了这个“死亡之海”,这是因为她携带了gps接收机,时时都能找出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例:速度的引入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图2-2-6黑犀牛之所以不被自身的重力压垮,并能正常行动,是因为它的骨骼特别粗大。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一书中,有这样一幅漂亮的插图

5、(图2-2-7) 我们假定把这儿的故事改一下:图中的巨人生活在我们地球上,周围的“小人”就是我们人类,在重力的作用下,巨人能有与周围的“小人”相似的身材吗?(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注意控制面向全体学生的深度要求 例如, 必修中,主要研究的是匀变速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在建立加速度概念时,不必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可再指出其加速度的瞬时性。 在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不引导学生去解一些复杂的追击问题。 注意,有的概念是在过程中提高的,不要求一次到位。注意要求层次的选择性 教材分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如,第四章中“平衡的稳定性”

6、属于选学要求。 教材中的练习和习题,分为:课堂内的活动和例题;“练习与评价”多为节后的概念辨析、定律的理解以及基本应用练习;章后的“习题”,比前者要求稍有提高; “发展空间”中,除了某些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还有一些研究性的课题和要求适当提高的习题。发展空间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向一定特长的学生推荐适合的课题 例如:对于理论思维较强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做发展空间中的“交通事故的分析”课题。 对喜欢实验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做估测楼房高度的实验,或用斜面法做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网上查阅,军事题材、航天题材、重力影响社会、超重、失重等,鼓励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交流。(三)关注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防止探究的形

7、式化和程式化中问题中问题大问题大问题小问题小问题1.1.以问题为主线呈现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主线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准备为解决问题做准备找出问题的找出问题的“解解”对对“解解”作进一步讨作进一步讨论论问题的问题的呈现顺呈现顺序与解序与解决形式决形式教材从陈述性转变为探究性教材从陈述性转变为探究性有利有利学生学生自主自主学习学习2. 2. 加强物理实验,关注技能训练与探究的结加强物理实验,关注技能训练与探究的结合合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生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生实验

8、: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探究a与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材中还有许多随手取材或自制教具的学生实验和活动。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对对探探究究的的正正确确理理解解消消元元法法(四)正文与栏目相协调的呈现方式5 5灵活运用各种栏目灵活运用各种栏目观察思考观察思考10讨论交流讨论交流27实验探究实验探究3活动活动15练习与评价练习与评价23发展空间发展空间18学生实验学生实验4“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栏目与栏目与“观察思考观察思考”栏目的区别与栏目的区别与联系联系观察图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指出解决问题

9、的方法题的方法回归原问题回归原问题坐标原点建在哪里?坐标原点建在哪里?观察实验观察实验提出思考提出思考问题问题推理出推理出来来的问题的问题没没有有明明显显界界线线 !“活动活动”栏目与栏目与“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栏目的区别栏目的区别动手实验动手实验问题较单一问题较单一过程较简单过程较简单动手作动手作图为合图为合力的变化力的变化作铺垫作铺垫解题解题但有但有探究探究味道味道“小资料小资料”栏目的重要作用栏目的重要作用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入门台阶 过高的台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台阶适度降低,把握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进程,扎实一点,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 关注联

10、系生活、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关注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关注动手实验与理论思考的结合。 对抽象程度较高的问题,注意变抽象为具体,化解思维的难度。通过生活通过生活经验体验经验体验a与与f、m的定性关的定性关系,降低系,降低入门难度入门难度案例: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的难点。 准备: 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速度定义的区别,前者是路程变化的快慢,后者是位置变化的快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这种区别?举生活实例,如南京到北京,飞机、火车、汽车,路径不同,我们关注的是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位置变化的快慢。案例:瞬时速度 让学生理解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概念,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11、快慢,它的方向由位移方向决定。 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和使用打点计时器,既有技能训练的目的,又有理解平均速度概念及学会测量方法的目的,还为建立瞬时速度概念做感性的准备。学生实验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订正订正a案例:瞬时速度 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陈述什么叫瞬时速度,大小、方向的意义。 瞬时速度大小的测量: 讨论:“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数据给我们哪些启示?一组数据0-b0-c0-d0-e0-f位移大小x/cm13.121.230.340.351.3平均速度v/cm.s-165.570.7

12、75.780.685.5分析可知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是越来越快的,a点肯定比e点来得慢,在测量的平均速度的数据中,区间越接近a点,求得的平均速度值的越小。可见,该区间比其他区间测得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a点运动的快慢。 研究表明,围绕某待测点所取的时间t 越来越小时,测得的平均速度大小就越来越接近该点(该时刻)的速率,所取位移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点(该时刻)的运动方向小结:怎样用实验测量瞬时速度 通常,实验中取计数周期为0.1 s,则纸带上与某一点相邻的2 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2 s,这比一条纸带所记录的总时间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将与某一点相邻的2 个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当作该点的瞬时速度。 讨论交流

13、:怎样根据图1-3-5的纸带求出打a、b、c、d、e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 简单介绍速度时间图象。案例评析 该案例从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为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由生活的实例引入瞬时速度的意义,而非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采用实验的策略,借用求平均速度实验得到的数据,使学生感受将所取时间(区间)趋近待测点的作用,体现了极限的思想,但回避了抽象的数学极限方法。同时教给学生可操作性的测量方法,并通过讨论交流巩固方法的应用。 对于图象点到为止,对于方向没有展开讨论,这是合适的。回答一个问题:怎样确定求瞬时速度的t ? 取时间间隔为0.06s,求df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而不能用更小

14、的区间,这合适吗? 在通常的实验中,比较多的用计数周期为t=0.1s,用0.2s的时间间隔求瞬时速度,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则可以用t=0.02s,用0.04s的时间间隔求瞬时速度。de f(二)关于实施探究教学的建议关注探究的本质特征,使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案例: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传统教材按陈述性的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操作,从而得到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实验比较顺利,但缺少思考和探究性。 课标教材改变了陈述性的写法,在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再用实验来验证猜想,但是学生缺乏提出猜想的经验(个别的事实),也没有可以启发思考的理论依据(运动的合成在力的合成之后), 因此,这里的“猜

15、想”偏离了探究应有的本质特征,多数学生只能通过看结论而作“猜想”。教科版教材按如下思路设计 概念准备: 通过讨论交流,猜想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的情况; 通过观察图例,认识什么是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以及共点力。教科版教材按如下思路设计 一、教师演示:用3、4个砝码牵引一根弹簧,求两分力成直角时的合力(右图)。 二、学生猜想:如果两分力方向之间不成直角,合力和分力可能有什么关系?三、学生实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筋,验证你的猜想验证猜想 1.让两个力之间互成120,且与橡皮筋伸长方向成60,实验并作图,你能看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吗? 2.改变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和作图,可以得到同样的

16、结论吗?写出你的实验结论。改变后的方案的特点 演示实验,教师操作且只演示一种特殊情况,实验难度降低,通过它说明力的合成的概念; 演示实验只给出了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信息,它为学生提供猜想的依据,而不是实验的结论; 选用一种有较大尝试空间且操作难度较小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内容,关键是做好实验,但实验比较困难。 有的教材用斜面上小车加速运动的方案,忽略摩擦力,实验操作比较易行,但原理上比较复杂,小车受到的力是重力与斜面支持力的合力,况且摩擦力也难以忽略。 有的教材,用图示的 方法,得不到量化的 结果。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17、的关系 教科版教材的设计思路: 准备:从生活中的实例和图例讨论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 学生实验:重点是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而不在某种具体方案的细节。以连接体的方案为主体,突出各种不同方案的共性。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如何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基本的模型: 被研究的物体m, 在牵引力f作用下运动; 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 倾斜法或气垫法。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如何测量被研究物体的质量及其所受的拉力? 直接给出 或者用传感器采集拉力的大小。 (3)如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分析打点纸带得到的数据,求出加速度; 也可以用传感器、数字计时器和计算机处理得到加速度的大小。mgm时时,近似有m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1)实验,作出a-f图像; (2)实验,作出a-m图像; 你所描出的a - m 图像是否是一条直线?如果不是,你认为加速度与质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又如何尝试确定它们的关系呢? 尝试以质量的倒数1/m为横坐标,并画出图像,你有什发现?案例评析 教给学生设计实验与处理数据的思想方法在探究中是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