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土壤》教学案例_第1页
《研究土壤》教学案例_第2页
《研究土壤》教学案例_第3页
《研究土壤》教学案例_第4页
《研究土壤》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土壤教学案例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从科学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既包括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挖掘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研究土壤一课教学中,我对德育融入科学教育的做法进行了实践,效果良好。教学情景一:走进教室,我和学生简单地寒暄之后就和他们聊了起来:“同学们,有一首古诗悯农大家

2、熟悉吗?”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这首古诗我们早就学过了。”看着这位同学满脸不屑的表情,我明白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太简单了,需要给他们来点有难度的。于是我接着说:“这首古诗看起来很简单,却表达出很深的含义,特别是通过我们的朗读把作者的那份情感表达出来更是不易,我都一直没能读好。”听说老师都没能够把这首古诗读好,学生一时来了兴致,纷纷举起了小手,要求背诵这首古诗能超越老师对学生来说总能获得成就感。我请了一位小女生起来背诵。这位小女孩的确很有朗诵功底,一出口就深情并茂,感人至深。毕竟不是语文课,抽一两个学生朗读之后,我将话题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两位同学深情并茂的朗读真的非常感人,你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

3、了什么了吗?”也许是学生的情绪受到两位学生的感染,大家纷纷开口发言。有的说老农耕作非常辛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颗粮食;有的说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等等,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是,学生们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老农和粮食上,土地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是我接过话茬,深情地说:“是呀,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我们才有香喷喷的粮食,我们得感谢他们,但,我们不要忘记了它黑土地,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这么丰富的食物,世间万物才能繁衍生息,这节课,就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来研究它好吗?”此时,学生对土地的感激之情已被调动起来,一个个仰首挺胸,端庄地坐在位置上,准备着正题的开始。2 / 9分析:

4、土壤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正是因为熟悉和平常,以它为研究对象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关注,我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以学生朗诵古诗悯农导入,激发学生对土地的感激之情,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土壤活动打下情感基础。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虽然融入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因素,但这决不是教学的重点,其目的还是为学生能够持续地对土壤展开研究服务。教学情景二:各小组均确定了分离土壤中各种物质的方法,学生们转入了试验操作阶段,大家一边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离土壤中的物质,一边小声地交流着。突然,从第六小组发出了争执的声音:“凭什么你一个人玩?我们都不要玩?”“不是说好了吗?我是负责筛选的,你是负责把土捏碎的

5、嘛。”小组合作时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我连忙走过去,准备出面调停:“你们怎么啦?”A同学向我道明了原委,而B同学此时已经撅起嘴巴,把头扭向一边不理其他同学了。小组内出现了不合作的情况,怎么办?我脑子飞速转动着。批评那位同学吗?看看他现在一副生气的样子,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效果适得其反;惩罚性地将整组的材料收回以示惩戒?这样,本节课对这小组就没有意义了,况且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也不行。我看了一下表,离规定试验操作结束的时间还有4分钟。我轻轻地拍了拍闹别扭的那位同学的肩膀,对大家说:“我看你们小组挺有成果的,已经分离出了这么多物质,现在还有4分钟时间,等一会儿我想请你们第一个上来汇报,能继续进行试验

6、吗?”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意识到这样僵持下去就无法完成探究了。那位原来负责对土壤进行筛选的同学对B同学说:“那还是你来筛选吧,反正土壤也捏碎了,我来帮忙分拣证据。”看到危机得以化解,我继续在其他小组巡视指导。随着音乐响起,同学们收拾好试验材料,我请第六小组的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究成果很不错,取到的证据也很丰富,保存得相当完整和有条理。汇报完毕,我微笑地对他们说:“你们研究很成功,祝贺你们,能告诉大家你们成功的秘诀吗?”被我这么一夸,这么一问,几位同学相视笑了笑,一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合作万岁!”另一位女同学补充了一句:“谦让万岁!”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需要老师在说什么了。分析:在

7、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同学之间不愿合作的情况在科学教育起始年段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因为学生兴趣浓厚,都想亲自体验一下,结果成员间发生争执;或是因为成员间性格不合;或是因为个别成员对本次探究不感兴趣,不想参与研究等等。但究其深层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这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在本节课中,我成功地化解了小组成员不合作的危机,并很巧妙的让学生意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情景三:经过同学们的探究与成果展示,对于土壤的组成成分已经有了认识。接着我利用课件资料出示了一组土地遭到白色污染和遭到工业废水污染等图片,并配以深情的现场解说:“同学们

8、,土壤是一种混合物,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可是,这纯洁无私的土壤却因为我们没有珍惜它而哭泣呢!在我们方便地使用塑料薄膜袋的时候,它也混入了土壤,造成大量土地无法耕种;当我们享受丰富的工业产品的时候,大量的有害废水也混入土壤,使大量土地寸草不生。看到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们都被这组触目惊心的图片惊呆了,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大家都沉默无语。一会儿,一位女生举手发言:“我们真不应该这样伤害土地,否则人类会自食其果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打开话匣,有的说,我们应该把塑料袋扔进垃圾箱,让清洁工人一起处理;有的说,我们不要使用塑料袋,用篮子也行嘛分析:经过探究,学生对“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已

9、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课堂教学到此为止,似乎也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这仅仅显现出科学文化理性的一面,并未能在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方面提供帮助。而在此渗透环境教育,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课  后  反  思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我们应该渗透哪些方面的德育内容?又该怎样进行渗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一、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伺机渗透德育研究土壤一课是以学生所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俗称“土”,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

10、的本源。古往今来,文学上对它的赞美数不胜数,使它具有很多的延伸意,有的称之为“万物之母”,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都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虽然课本中寥寥数语只提到一个问题和参考一个研究方案,但是,正是因为“土壤”有其深刻的内涵,也为我们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渗透德育的契机,将我们的教学效果尽量最大化。因此,在情景一中,我从古诗悯农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继而将学生对农民、粮食的感激之情迁移到对土地的感激上来,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也可谓是一箭双雕。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

11、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情景三中顺应课题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其实,科学课程的内容编排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为研究对象,这些内容本身就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涵,例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使用科学技术、与人合作、爱祖国、爱家乡等德育内容,这就要我们这些在科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们依据教学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品德也得以升华。二、科学课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科学课并非专门

12、德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把德育内容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1、巧用“评价”,明确导向评价是我们进行课堂调控的常用手段,其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导向功能。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而且也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特别是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情景二中所描述的情形,是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学生不愿合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扰乱了学生的探究,但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提供了机会,因为培养学生乐

13、于合作的品质既是科学科学课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小组内学生已经出现顶牛的情况,采用批评手段无疑是火上浇油,效果势必适得其反;采用说服的方法,时间又不允许。于是,我借鉴了“任务驱动法”准备让他们小组第一个上台展示,在此任务的驱动下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摒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上台展示时,教师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成果,同时也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包含着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图。从学生的“合作万岁”、“谦让万岁”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受到了教育。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可以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

14、发展、自我教育。2、巧设情景,以情感人科学课的学习提倡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正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也为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带来了契机。本课教学伊始,教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为引子,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说说自己的体会等方式调动学生对粮食、对农民的感激之情,继而过渡到对土地感激,为学生研究土壤打下了情感的铺垫。与此同时也自然地衍生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非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结构之外,而是完全融入情感铺垫环节之中,自然而顺畅。教育于无形,避免空洞的说教,也是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原则之一。3、巧用语言,重在熏陶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更专心地进行探究活动。特别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情景三中,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对土壤的研究之后,适时出示一组关于土地被侵蚀、被污染的图片,配上教师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