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ⅱ同步教案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精)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2/7c231475-9f6d-4037-a6db-8f30256a3dd1/7c231475-9f6d-4037-a6db-8f30256a3dd11.gif)
![历史人民版必修ⅱ同步教案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精)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2/7c231475-9f6d-4037-a6db-8f30256a3dd1/7c231475-9f6d-4037-a6db-8f30256a3dd12.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 住宅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2、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教学重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具体表现教学难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 1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2 2、近现代服饰的变化(1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概况:男子:长袍马褂T西装T中山装;西服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期流行。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与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思想有关, 人民思想逐步开放; 民国初政府颁布“剪发易服” 政策推动;西服本身的魅力等。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作用。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
3、南 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 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山装的造型特征: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 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 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女子:旗袍的改良。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5
4、050 年代-60-60 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6060 年代中期-70-70 年代末:军装、干部装。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原因: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当时人们以服装的同一性表示对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因此,20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饰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生活的烙印。)(3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新式新款层出不穷。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原因:政治上实行改革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
5、;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开 放;与世界服饰的交流促进等。现代人穿的裤子类型多样,有中式裤、西式裤、喇叭裤、牛仔裤、紧身裤、背带裤(又称工装裤)、灯笼裤(又称武术裤或练功裤)、棉裤、鸭绒裤等等。而上装从建国以来则先后流 行列宁装、两用衫、军便服、茄克衫、西装、大衣等等。此外还有针织衫、编织衫、内衣、 泳衣、邋遢装、吊带衫等等。3 3、变化的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二、并行与世的中西餐1 1 中国饮食文化十分发达,其中四大菜系影响最大四大菜系代表区域口味特点鲁菜山东(济南、胶州)清香、鲜嫩、味纯粤菜广州、潮州等地鲜、嫩、爽、滑川菜四川(成都、重庆
6、)味浓、重辣淮扬菜扬州、淮河流域一带清淡、味甜2 2、1919 世纪 4040 年代西餐传入中国西餐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西餐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西餐种类繁多,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主要程序如下: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食欲。 二、汤类(也即头菜)。 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包。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刀叉。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一般配有熟蔬菜。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点心、 水果、冰淇淋等。六、最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进餐时,除用刀、叉、 匙取送食物外
7、,有时还可用手取,如吃鸡、龙虾、饼干、薯片或小粒水果。面包则一律手取。为何西餐在中国传播的速度比较缓慢?一是饮食习惯不同;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三是受西餐所选用的原料的制约。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2 2、中西合璧:鸦片战后3 3、 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2020 世纪 3030 年代前后)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1 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 2、表现见面:跪拜、作揖T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称谓:大人、老爷T先生、君婚姻:父母之命、媒妁
8、之言T自由恋爱葬礼:厚葬T文明、卫生、简洁;丧礼由繁到简;二是由土葬到火葬。其他:男子留辫T剪辫易服;女子裹足T迫令放足;迷信活动T破除迷信归纳1 1、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2 2、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从封建 传统天下走向近、现代化。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3 3、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内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
9、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政治环境、社会形势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弓 I I 起中国社会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深刻变化。具体因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领袖人物的影响。课外延伸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碰撞更加剧烈。对于外来文化,目前有不同的观点, 现引入两种观点:观点 1 1 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 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陋习,与世界接轨。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客服工作总结及时解答解决用户问题
-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培训总结
- AIDS抗病毒治疗课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血流动力学监测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交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刚性墙庇护所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游戏视频背景音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滑移转向岩石拾取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甲氧氯普胺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硅酸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