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输管道线路设计优化与环境保护长输管道线路设计优化与环境保护摘耍:长输管道建设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管道沿线 会经过各类环境敏感区域,优化管道的线路工程设计可以达到良好的 环境保护效果。文章分别从生态、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固 体废物及环境风险等方面出发,探讨线路工程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 题,提出相关的保护和防范措施,以达到管道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和谐 发展。关键词:长输管道;线路设计优化;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u81文献标识码:a1、线路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特征长输管道线路工程建设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施工工序一般包括 施工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伴行路。修筑、管沟开挖、管道敷设、 管道穿跨
2、越工程、线路附属工程施工、地貌恢复等工序,这些都会直 接影响沿线的环境,主要表现在破坏沿线植被,改变地表形态、地表 径流、地下水系及土壤结构,水土流失,影响生物栖息环境等。应高 度关注管道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如自 然保护区、生态林、生态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的工 程,应重点分析其设计施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线路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是事故状态下管道泄漏,及由此 引发的火灾爆炸等环境污染事故,工程设计和应急预案编制应重点关 注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及风险防范措施,从而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2、线路工程设计优化与环境因索分析2.1、生态环境
3、线路工程设计应结合管线所经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不同区域的 生态环境敏感程度以及穿跨越各类敏感区的类别、保护对象等,根据 工程特点,在设计中采取有利于减轻生态影响的措施,在便于施工的 前提下,应尽可能缩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沿线植被的破坏量,管 沟开挖时要求将表层熟土和底层生土分层开挖、分开堆放,管沟回填 时先冋填生土再冋填熟土,以便于施工后的复耕,当管线不可避免经过生态敏感区吋,应对其土地利用、规模、保 护对象、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开挖、顶管、 定向钻、隧道、跨越等不同施工方式对其影响,采取牛态影响最小的 设计方案,如某长输成品油管道在淮安会经过二河生态公益林,该生 态公
4、益林为禁止开发区,由于该公益林为南北走向,管道为东西走向, 无法绕避,为减轻管道施工对公益林的破坏,将原定的开挖方式改为 定向钻穿越方式,管道的埋设深度可以达到植物根系深度以下,对该 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基本不会产&不利影响,得到了地方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的认可,而对其他的生态敏感区域,如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应将环境因素作为管道选址和选线必须 考虑的首要因素,首先应采用避让方案,论证从较大的空间范围内重 新选线的可能性,尽可能采用避让方案,确实不能避让的,须取得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同意,在工程设计中采取全周期的系列减缓牛态影 响的措施,如缩减施工作业带宽度、增加
5、管道壁厚、提高管道环焊缝 的无损检测比例,合理设置截断阀室等等的措施,以降低管道对环境 的影响程度。2.2、地表水环境线路工程穿跨越各类河流、沟渠及湖泊、水库时,其设计施工方 式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大,大开挖方式穿越河流吋会短期内增加河水的 泥沙量,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管沟凹填吋,多余的土石方处置 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定向钻穿越作为非开挖施工方式, 穿越施工仅仅在河流两侧的陆地上进行,没有涉水作业,不影响河流 的通航和防洪,因此不会对水生生物和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应是 河流穿越的首选方式,定向钻穿越难以实施时可采用隧道穿越方式, 根据地质条件不同可采用盾构隧道和钻爆隧道等,隧道施
6、工的工艺成 熟、便于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其缺点是弄渣量较多,需要设置弄渣场 地,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河流的地表水保护目标,结合环保部 门的要求,对于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和具有饮用水保护区功能的水体 应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并在环境敏感度较高的河流两侧设置rtu截 断阀室,以便在事故状态下能够迅速切断阀门,减小风险。2.3、地下水环境管道线路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切断、改变地下水的循 环通道或污染地下水,如采用山体隧道、河流穿越时对地下水水系及 保护目标的影响,在以往的管道建设中,由于未重视对地下水的影响 分析,曾发生过管道建设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的实例,如某成品油 管道的部分山体隧道施工
7、后,改变了原來的地下水循环体系,切断了 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造成村民饮水困难,也曾出现过某河流定向钻 穿越,由于未查清地下水的流场分布,且穿越地层岩石破碎裂隙发育, 泥浆渗漏至附近居民的地下水水源井,污染井水的问题,因此,管道 工程设计应充分重视对地下水的影响,设计应重点调查管道沿线地下 水的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线路附近的地下水水源井、泉、景观水体、 地下水水库等,调查地下水的流场分布,分析工程对地下水保护冃标 的影响,对于山体隧道应优化线路选址,应对隧的址区进行详细的地 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具体的地质构造,查清地下水赋 存规律和补、径、排条件,查清隧道与保护冃标之间的水力联系,确
8、 定是否存在导水断裂等.2.4、大气环境管道线路丁程施t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车辆和施t机械 燃油产牛:的废气,还有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施工中柴油机燃烧产纶的 烟气,由于废气量小且在野外施工,有利于空气的扩散,对局部环境 的影响较小,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设计应要求在作业面和土堆采 取喷水、苫盖,在风速较大吋停止作业等措施加以防护。2. 5、声环境线路t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口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由于施 工点多在野外,通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择低噪声的设备,降 低对周边的影响,在居民点附近施t时,应避免在中午(12吋14吋) 和晩上(22时次日6时)时,进行高噪声施工,一般不会对附近居民
9、和动物产生不利影响。2.6、固体废物管道施工期间的i古i体废物來源于施工废料、试压用水的铁锈和泥 土等沉淀物及生活垃圾。施工弃土大部分可以就地平整,顶管穿越产 生的弃土可作为填土处置或在指定地点堆放,定向钻穿越过程屮产生 的以膨润土为主要成分的废弃泥浆,无毒冃无有害成分,属笫ii类一 般工业固体废物,采用自然干化后覆土掩埋恢复耕种的方式处置。焊 接及防腐废料等不得随意丢弃,应在每个焊接作业点配备铁桶,在施 工结束后集中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生活 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理。2.7、环境风险线路工程设计中的环境风险应重点关注穿越敏感水体吋的路由 比选和穿跨越方式比选,按照预
10、防为主、全程控制的原则进行综合设 防。工程设计应根据河流的地质和场地条件,能釆用非开挖穿越方式 的应采用非开挖的定向钻、顶管或隧道等方式穿越,尽量避免采用大 开挖和跨越方式穿越敏感水体。穿越段管材应采用壁厚较大的直缝钢 管,确保管道的安全埋深、焊接和防腐以及水压试验质量,设置合理 的截断阀位置、间距和类型,以降低穿越段的环境风险。总之,管道运输与传统的陆路、水路运输相比,具有运输量大、 损耗小、可全天输送、成本和能耗低等优势,已成为油气输送的主要 方式。长输管道建设在施工阶段会对沿线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 管道运营期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尤其是线路工程动辄数白甚至数千 公里,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各类环境敏感区。因此,为保证管道建设达 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设计中对相应的环境问题 进行充分识别,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出相应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房地产转让合同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农产品黄牛养殖购销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融资租赁合同规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房产抵押借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堂厨房设计咨询与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LOGO知识产权授权与品牌战略规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粮食进出口贸易代理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服务器租赁与数据同步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铁路建设用聚乙烯管材管件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补充条款范本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聚酯合成副反应介绍
- DB37-T 1342-2021平原水库工程设计规范
- 电除颤教学课件
- 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结算门户系统会员操作手册
- DB32T 3960-2020 抗水性自修复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基本原理
- 41某31层框架结构住宅预算书工程概算表
-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