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农村发展思路,三年奋斗出现可喜变化 *镇现有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城镇人口1.9万人);幅员49.5平方公里,耕地3.9万亩。3年前,该镇农民常年守着一小块责任田,虽能解决温饱,但用钱成了大问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虽有点收入,但总为家里那块土地担心,为妻儿老小牵肠挂肚。同时,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特别是长期把发展目光主要盯在增加gdp上,使全面建设小康,尽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投资效益和农业产出率、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遇到了一系列难题。3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镇的干部、群众笑口常开,说话底气足,其原因是,他们从实
2、际出发,按科学发展观谋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壮大物质基础,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而走上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是产业协调发展,整体经济实力显著上升。200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3年增长72.9%,财政收入增长6倍。一二三产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产业增长23.1%,第二产业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长60.7%。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31。誜42。誜27变为22。誜52。誜26,3年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近9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显著改变,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由52.5。誜30。誜17.5变为22.2。誜45.
3、9。誜31.9,3年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0个百分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率达76.1%。全镇集体经济总量达7810万元,比2003年增长15.1%;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达480多万元,比2003年增长67%。非公经济也进一步发展,占gdp比重达76.3%,比2003年增长12.7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比2003年增长58.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1.96。誜1缩小到1.83。誜1,缩小近10%。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务工收入由3年前占人均纯收入33%提高到现在的48%,上升了15个百分点。农
4、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全镇2500多户8300余人向*新城和2个二级场镇、4个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其中跨村集中居住560户、1952人,住土坯房的农户由200余户减少到60户。 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利民事业大踏步前进。全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3929人,参加非城镇户籍人员综合社会保险174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员8658人,城镇农村低保全部按月发放,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镇低保对象家庭的大学生入学难问题全部解决,散居五保户、特困户、残疾户、困难户以及急需住房安置、生活救助的困难人员全部实行集中供养救助。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齐备,全镇幼儿入园率达99%,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生合格率、初
5、中入学率和初中生合格率都达100%。初步形成了以镇卫生院为龙头、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全镇初步实现了“少有学、壮有业、老有养、病有医、困有助”。多姿多彩的各类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一批相关设施相继建成,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四是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新上企业和原企业的技改做到了集中在工业区发展,工业集中度已达70%。通过土地整理和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全镇新增耕地7850亩,比分散居住节约土地2200亩。农民集中居住区清静整洁,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
6、村收集镇清运市集中处理。工业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出境水质从过去的五类上升到三类。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和依靠群众贯穿于制定、执行和监督实施发展规划的全过程 从*镇的新变化,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认识。促进科学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把这样的规划制定好、贯彻落实好,必须建立在立足实际、科学预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基础上。2003年前,*镇虽然忙发展,但小城镇规划图纸却没有一张,更谈不上全镇发展规划体系的完善。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干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决心以科学规划为抓手,走党委领导、各方互动、城乡统筹、依靠群众共同制定和实施的路子。我们在*镇政府门前
7、大街旁,看到排列着一套整齐、醒目的大牌子,展示出全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包括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新居规划、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等,其中*化工产业集聚区和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尤其耀眼。按照这套城乡统筹、工农互动、“四位一体”、惠及全民的蓝图,到2010年*镇镇区建设面积将达到4.6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5万人,农民进入新型社区居住的比例将达50%以上,城市化率将达70%以上,这里将变成一个工贸型花园式小城镇。 *镇的发展规划,是全镇党员、干部、各方面群众和外来专家集体智慧
8、的结晶,是共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定意志的体现。*镇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规划制定的全过程。镇里邀请xx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同本地干部、群众代表组成规划组,发调查表2万份,先后7次深入村、组和社区向群众直接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利为民谋、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的要求,编制出覆盖整个镇域的城乡一体发展规划草案,印制成图本发到千家万户听取意见。在规划拟定中,坚持领导发动、组织和支持,把握方向不包办;专家献智献策,认真提出建议不专断;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广泛发扬
9、民主,不怕七嘴八舌,及时集中各方智慧,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尤其是具有创新和超前性的想法,都尽量纳进决策思考。凡是来自群众的疑问,即使是个别或少数人的担心,都坚持摸清情况,细心解说,妥善处置。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在未找到大家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决不仓促行事。比如,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大家的强烈愿望,但“钱从何处来,富余劳力到哪去”。一些农民要求自己组织起来,按公司制搞现代农业、实行规模经营,但有人担心“公司出现亏损怎么办”。建造新居民区很好,但怎样使布局和户型分类合理,而且集中居住后不便各家养猪,要解决“过年时的猪从哪里来”。这些来自群众的问题,都是由群众共
10、同讨论,领导讲政策、提思路,由群众最后决定。 制定和执行规划时,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把主要精力用于集中群众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放在首位。他们坚持规划制定、规划落实和监督执行依靠群众。由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整个规划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成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各方面协调推进、群策群力共同化解各种利益矛盾的过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最棘手的就业问题,做到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统筹考虑,全面实施就业实名制和网络化管理,劳动力资源库与企业对接、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求职愿望与用工需求对接、就业与保障维
11、权对接,使经济协调发展与促进转移就业彼此互动,既又好又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全面提高了人的素质。全镇农业技术、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培训农民1.5万余人,为本地企业培训员工865人,提供免费职介服务3300人次,转移就业1万人,城乡新增就业人数8162人,消除“零就业”家庭14个。3年多来,*镇改革深入,发展加快,上访人数大幅减少。与2003年相比,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民事纠纷分别下降27.9%、25.8%、25%、30.4%,而且做到了无进京上访,无到省和xx市上访。可见,在这里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互动并行的。 三、遵循客观规律推进“三个集中”,从实际出发打牢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 一
12、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实现工业集约集群发展。*镇所在的邛崃是川西最大气田和供应基地,林竹资源丰富(有人工林40万亩、竹林30万亩),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初步形成化工基础。近几年,随着内地工资水平迅速提高,许多外出打工农民渴望把*工业做大做强,自己能就近务工。镇党委和政府及时看到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农民就地转向二三产业的迫切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战略机遇。他们根据成都及xx县区的工业规划布局,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以发展天然气化工、造纸及纸质包装和建材业为主的产业定位。鉴于化工产业的特点,专门辟建了工业发展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分离。同时,加大政策导向力度,把新上
13、的企业和进行技改的企业引向发展区集中,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链。在规划确定工业集中区用地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征地形式取得土地,项目用地采用出让方式供地,对被征地农民保证给予符合规定标准的补偿,其社会保险区别情况实行应保尽保,并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每个农民“失土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同时,严格规定凡要求进入的企业除必须达到“门槛”条件外,还要按程序进行环保和安全评审,特别是污水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并从产业特色出发着眼项目之间的关联,推动化废为利、发展循环经济。3年来,全镇共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4.61亿元。目前,工业集中发展区在建和已建成项目8个,初步形
14、成了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区内现有企业30家,多为中、小型企业,其中有员工700人以上的企业2家,均属国有和私有混合所有制,其余的是私企。新入驻的20余家企业,已吸纳本镇劳动力3000多人。所有项目建成后,将创造7000多个就业岗位。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已吸纳从业者近千人。 二是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几年前,*镇农民“各家各户守着人均不到一亩地的责任田,咋种咋耕都不来钱”。靠传统的单一种植和生产经营方式,既浪费资源,也难以提高效益。出路在哪里呢。汤营村的干部和群众看到,来自浙江台州的客商在本村租地,用新科技种植西瓜和蔬菜,年利润达每亩3000-400
15、0元。这使大家萌发了一个新念头:既然土地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可以很快产出这么大的效益,“我们一家一户底子薄,可以由村集体牵头,大家搭伙,把土地集中起来,找能干的人领着干,这样会比一家一户的力量强得多,奔头大得多。”村党支部书记将村民的愿望反映上去后,xx县区委和*镇党委明确表示支持,并予以具体指导和帮助。2005年,经过全体村民充分民主讨论,按完全自愿原则报名签约,一部分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60亩新增土地入股,市政府成立的兴农公司注入风险金100万元作为股份(参与分红但不拿走红利,留作村集体收益,待积累到一定规模后,由村集体原价等额回购这部分股份作为集体股),
16、组建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全村已有506户农户签订协议,入股土地1060亩,每年由公司按每亩450公斤稻谷保底,股东可自愿转为公司员工。2006年,公司发展了早春红玉西瓜400亩、新品种苦瓜50亩、食用菌370亩,建立了存栏500头的生态猪养殖场,村集体净收益超过40万元。四川大学的农业科技人才与公司合作,在这里建立了种养殖业科技试验和推广基地,收益按互利原则分配。汤营村农民迈出的这一步,不仅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优化配置,生产方式上的大变化、大进步,更带来了总体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实际上变成农业工人,收入来源也由过去单靠种植收入变为“租金+务工+红利”等收入,另
17、有集体福利,不少人还有个体经营所得。与过去相比,汤营村农民年平均每亩可增收2300多元。*镇党委借助汤营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支持村集体带领农民以股份企业型、专业合作社型、农户联营型等多种形式,发展和完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全镇现已发展4家村级农业有限公司,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社6个,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近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村经济实力增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得到体现,农业逐步向“第二次飞跃”迈进开始有了雏形。 三是农民随着经济布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向新居住区集中,推动
18、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民盼增收,说到底是盼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当地工业的发展,农业经营方式和收入状况的改变,强化了人们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为了满足群众的愿望,减少分散建房对资源的浪费,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耕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镇抓住机遇,在进行土地整理和谋划发展规划的同时,用合理的布局和建房方案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他们利用土地整理所得资金,全部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居民集中区居住环境条件,对自愿集中居住的农民实行每人约4000元的奖励。经过深入调查,精心谋划,充分顾及不同群体的经济收入状况、承受能力和居住需求,设计了4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并将图纸提供给群众,供各户自主选择。经济条件好
19、的到*新城建楼房,经济条件一般的到二级场镇建楼房,经济条件再次的到中心村修平房。对特困户和五保户、残疾人员、鳏寡孤独人员等生活困难群众,由镇政府负责,在充分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修得起、住得下、能安生”的目标,采取将参与土地整理的五保户、低保户的搬迁补助资金集中使用,社会赞助一点、集体财产搬迁补偿一点、社区自有资金支持一点、民政和残联等渠道争取一点的办法,筹措建房资金74万元。目前,全镇已建成民福院3所,敬老院、五保村各1个,集中安置各类困难户89户103人。他们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愿参加的运作机制,配备有专门服务人员。全镇农民已实现集中居住2万人,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
20、。集中居住加快了镇区和2个二级场镇及4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同步推进了农村道路、水、电、气、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要加大投入。*镇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化办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主要做法是:抓住xx省“金土地”工程率先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引进土地整理资金1.5亿元;组建城市投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金达6.2亿元。在已投入的发展建设资金8.5亿元中,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的资金7.7亿元,占总投入的90.5%。同时,注意形成资金投入产出良性运行机制。前些年,在外地闯事业的先富者,有的已回乡参加新农村建设;原打算到
21、外地发展实业的村民,有的已转向本地投资。 四、推进乡镇综合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步伐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镇抓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义务教育等重点,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反思过去几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镇党委的同志认为,困难不在制定方案,而在于切实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好这件事,首先要使公务人员转变心态,抛弃为个人和小团体争权夺利的思想,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有了这一条,镇机关机构精简和调整进展顺利。调整后的*镇,设置党政办、经发办、社会事务和人口与计生办、建设办、财政
22、所、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各机构定事定岗、尽职尽责,把该放的权放出去,该管的事管好。同时,全镇27个行政村,整合为9个村、4个新型社区。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财政全额按学生人均拨付公用经费,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加大对卫生、文化和城镇管理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投入。 密切联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加快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镇的办法是,从企业、社区和群众需求出发,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对镇党委、镇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流程改造,推行短流程服务,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主动公开行政决策行为,扩大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将镇党委政府职能职责、领导分工、服务项目、服务承诺、监督举报投诉渠道等全部上墙公示。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机床切削液订购协议2篇
- 2024年企业年会场地出租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投资标的描述3篇
- 食糖行业广告牌安装施工合同
- 企业面试官接待流程
- 电力公司维修追加施工补充合同
- 肺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
- 离职管理文化建设
- 酒庄园林景观施工合同
- 2024年墙纸定制购买协议2篇
-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 IATF16949产品审核计划及检查表2020
- 规培护士培训计划.doc
- 星级饭店、酒店危险源辨识清单
- 清梳工序总结修
- 第4章 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
- 学会沟通主题班会.ppt
- 技术核定单样板(共18页)
- 分布式光伏电站质量验收及评定项目划分表_共4页
- 民非企业人事管理制度.doc
- 格林定律和维尔纳定律定律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