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技术1_第1页
现代分离技术1_第2页
现代分离技术1_第3页
现代分离技术1_第4页
现代分离技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锆酸锂陶瓷材料高温分离CO2姓名:吴密密 学号:S151100975 研究方向: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摘要: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充分利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途径1。本文主要是对分离CO2的新方法即用锆酸锂陶瓷材料高温分离CO2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锆酸锂高温分离CO2的分离原理,吸附剂的合成温度、吸附剂颗粒尺寸及晶型以及元素掺杂对锆酸锂陶瓷材料高温CO2分离的影响,同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关键词:锆酸锂、二氧化碳、分离、吸附/脱附1 引言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一个事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与10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

2、温度增加了0.74%,并且专家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会再增加6.4%,毫无疑问,这将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和最复杂的挑战之一。而CO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因此,减少CO2的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根本途径,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捕集并分离出来是减少CO2排放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探索高效分离CO2的方法已经成为当今能源和环境最受关注的热点2-4。CO2的主要捕集路线有3种,分别为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技术以及燃烧后脱碳5。目前,对于天然气净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制氢过程中CO2脱除,工业上比较成熟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循环燃烧分离、电化学分离以及水合物分离等技术。

3、这些分离技术几乎都是用于燃烧后分离二氧化碳,且需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进一步较少CO2的排放和减少分离二氧化碳所需的成本,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即在化石燃料燃烧前就对CO2进行有效分离,将化石燃料在燃烧前进行气化,然后从气化的高温气体中分离出CO2。在这种新方法中,我们可以在高温时使用高温吸附剂对混合气体中的CO2进行有效分离,而高温吸附剂是基于固体与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实现分离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主要包括锂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以及类水滑石化合物吸附剂等6。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绿色环保。但是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和类水滑石化学物吸附剂虽可耐高温,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它

4、们在吸附CO2前后体积变化大。已经有研究表面MgO在吸附CO2后,体积可增加到原来的2.49倍7,并且经过多次吸附解附循环后,吸附剂的损耗较大,性能也会下降。那么针对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以及类水滑石化合物吸附剂的不足,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高温吸附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发现Li2ZrO3这种高温吸附剂对CO2的分离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并且研究得出其在经过18次吸附解附循环后,材料的吸附量仅衰减了1.1%左右。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高温区分离混合气体中CO2的新型分离方法的原理以及影响该方法分离效率的因素。2 锆酸锂陶瓷材料分离CO2的原理 NaKagawa等7等研究出一种新的CO2吸附剂锆酸锂(Li2Z

5、rO3)。锆酸锂在450550温度区间内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且,在温度高于650时,产物又发生可逆反应生成锆酸锂。利用这个反应,就可能使得CO2分离系统在550附近实现分离。在超过温度超过500的情况下进行CO2的分离过程可能有特殊的优点,因为这样可以在CO2浓度高的燃料重整过程中直接实现对CO2的分离。Li2ZrO3与CO2的反应式如下: Li2ZrO3 + CO2 Li2CO3 + ZrO2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8。CO2在Li2ZrO3上的吸附反应模型如图1所示图1 Li2ZrO3吸附CO2反应模型示意图Ida J9等人通过分析在二氧化碳吸附/解附过程中Li2Zr

6、O3的相位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研究了二氧化碳在Li2ZrO3上吸附/解附的机理。如图2(a)和(b)所示,CO2吸附到Li2ZrO3上后,由于CO2在固体中的扩散速度比较慢,因此仅与表面的Li2ZrO3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LiCO3包裹在最外面,而最里面是未反应的Li2ZrO3,反应生成的另一个产物ZrO2则夹在LiCO3和未反应的Li2ZrO3之间。开始时,CO2和Li2ZrO3的反应速率很快,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未反应的Li2ZrO3固体被反应产物Li2CO3和ZrO2覆盖,从而阻止了CO2进一步扩散到未反应的Li2ZrO3表面,使得反应速率降低直至停止。图2 Li2ZrO3吸附CO2的机理

7、(a)是未修饰的Li2ZrO3;(b)是锂/K2CO3包裹的Li2ZrO3当Li2ZrO3的表面覆盖一层Li/K2CO3时,由于Li/K2CO3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在高温条件下就融化形成一个液层(熔融碳酸盐)。之后,CO2扩散通过熔融碳酸盐层并且同Li2ZrO3进行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碳化作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Li2CO3就与熔融碳酸盐混合,从而增加了熔融碳酸盐层的体积。这样使得熔融碳酸盐层中Li和K的质量比从1:2变为11:2。反应过后,这个Li/K2CO3的混合物仍然存在,覆盖在产物ZrO2表面,如图2的(c)和(d)所示。而在500-600时,CO2在熔融碳酸盐中的扩散速度是10-5cm2/

8、s10-13。图3所示就是CO2在Li2ZrO3上脱附的机理。在脱附过程中,温度被提升到780。由于此时温度远高于Li2CO3的熔点,所以此时产物Li2CO3均以液态形式存在。因为此时Li2ZrO3 表面覆盖的Li/K2CO3混合物也以液态形式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纯Li2ZrO3 和修饰的Li2ZrO3上CO2的脱附机理是一样的。首先,Li2CO3 和表面的ZrO2反应生成Li2ZrO3 和CO2。生成的CO2扩散通过外层液态的Li2CO3或液态的Li/K2CO3混合物,并且在中间形成一层致密的Li2ZrO3覆盖着未反应的ZrO2。研究表明修饰的Li2ZrO3对CO2的分离效果更好。 图3

9、 Li2ZrO3解附CO2的机理2锆酸锂高温捕集二氧化碳的工艺 图4 CO2的捕集过程工艺图图4所展示的是捕集CO2的工艺流程图。当二氧化碳通过碳化反应器时,与其中的Li2ZrO3发生反应生成Li2CO3和ZrO2,即吸收CO2的过程;接着产物在进入再生反应器释放出纯的CO2和再生Li2ZrO3,即CO2的脱附过程。其中贫CO2的气体通过碳化反应器的气固分离装置排放,而高浓度的或纯的CO2则通过再生反应器的气固分离装置排放14。通过这个过程就实现了CO2的捕集。3锆酸锂陶瓷材料高温分离CO2的影响因素3.1吸附剂制备方法的影响 B.N.Nair15等对不同晶体结构的Li2ZrO3对CO2吸收性

10、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同时还对比了不同方法制备的Li2ZrO3以及工业级试剂Li2ZrO3对CO2吸收能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Li2ZrO3颗粒的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CO2;并且当颗粒尺寸大小相同时,与单斜相Li2ZrO3相比,四角相Li2ZrO3对CO2的吸收表现出更好的性能。Eochoa-Fernandez16等采用Li2ZrO3纳米陶瓷材料来吸附CO2,结果表明,这样可以明显提高Li2ZrO3对CO2的吸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CO2分离效率的目的。3.2吸附剂合成温度的影响 王银杰17等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CO2气氛下合成

11、Li2ZrO3材料时,温度不同Li2ZrO3的质量有明显的增加;而在N2氛围下就不会出现明显的质量增加现象。这表面Li2ZrO3材料只对CO2有吸收,而对N2不吸收。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合成温度对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合成温度在800时,此时合成的Li2ZrO3材料对CO2的吸收性能最佳,即此对CO2的分离效率最高,分离效果最好。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Li2ZrO3材料对CO2的吸收性能下降。研究表明当合成温度高于900时,此时合成的材料几乎不吸收CO2。以上结论表明,当温度低于800时,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合成的Li2ZrO3对CO2的吸收性能升高;当温度高于800

12、时,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合成Li2ZrO3对CO2的吸收性能下降。因此,控制合适的合成温度也是提高Li2ZrO3分离CO2气体的有效途径。3.3吸附剂结构的影响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2ZrO3材料之所以对CO2的分离表现出不同的吸收性能,是因为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2ZrO3材料的结构不同。王银杰和其鲁17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2ZrO3材料的晶型结构和表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900时,合成的Li2ZrO3材料主要是单斜相的;当温度为850和800时,此时的Li2ZrO3为单斜相和四方相的混合物,且800合成的Li2ZrO3材料以四方相为主;而当温度低于800高于700时,Li2ZrO3材

13、料虽然是以四方相为主相,但是含有部分非晶态物质。以上结论表明,当合成温度为800时,合成的以四方相为主相的Li2ZrO3材料对CO2吸收表现出最佳的性能;而当温度高于800(不包括800)合成的以单斜相为主的Li2ZrO3以及低于750(包括750)时合成的含有非晶态的Li2ZrO3材料对CO2吸收的性能欠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吸附剂的结构来提高吸附剂对CO2的吸收性能,从而提高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的效率。3.4元素掺杂改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Li2ZrO3对CO2的吸收性能,很多研究人员研究制备了掺杂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的Li2ZrO3材料。因为掺杂这些元素可以在Li2ZrO3晶体的

14、结构上引入缺陷和空缺,而空缺和缺陷使得CO2的扩散和传输更快,更容易。而这样也就提高了CO2的吸收速率6。Daniel J. Fauth18等对掺杂不同改性盐的Li2ZrO3的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Li2ZrO3材料中掺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能有效改善Li2ZrO3材料对CO2的吸收性能。并且双组分掺杂改性比单组分掺杂改性效果更好。Mayra Y. Veliz-Enriquez19等以及王银杰20-22等人也对Li2ZrO3材料掺杂不同元素后其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所有研究结果均表明,掺杂改性后的Li2ZrO3材料对CO2吸收表现出更好的性能。4 总结与展望 CO2是导致温室

15、效应的主要气体23。如何提高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才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高温CO2吸附剂分离CO2的原理主要基于吸附剂与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CO2的分离。常见的高温吸附剂有类水滑石化合物24-28、金属氧化物吸收剂29,30、氧化锂基吸收剂包括硅酸锂基吸收剂31以及本文中所说的锆酸锂基吸收剂。锆酸锂具有高温下不易烧结,不易挥发,多次循环利用后吸附性能基本不变等优点,但是锆酸锂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较低,这严重阻碍了其对CO2的分离。而掺杂改性的锆酸锂由于具有更多的空缺和缺陷,大大提高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因此,掺杂改性的锆酸锂将成为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CO2高温分离吸附剂。尽管如此,继续

16、寻找最佳的方法来改性现有的吸附剂以提高CO2的吸附量以及分离效率仍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集中多种优点的耦合分离技术以提高分离性能也是捕集和分离CO2的重要课题。只有有效综合这些过程,才能实现缓解温室效应和和利用CO2资源的目的。Lithium Zirconate for Application in Carbon DioxideHigh-temperature SeparationStudent:Mimi Wu Student ID:S151100975 Research Direction:Anode catalyst for fuel cellsAbstract:CO

17、2 emiss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esulting in greenhouse effect.And how to separate CO2 from mixture gase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mitigate greenhouse effect.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Lithium Zirconate for application in separating CO2,including the mechanism of high-temperature CO2 on Li2ZrO

18、3,the effect of synthesis temperature,particle size,crystal form and element dop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2ZrO3.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direction are presented at the end.Keywords: Li2ZrO3 ,CO2,Separation,Absorption/Desorption 参考文献1许思维,韩彩芸,张六一,张严严,杜东泉,何淑芳,罗永明.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的研究发展J天

19、然气化工,2011,36(4):72-782Song,C.Catal,Today 2006,115,2.2006.02.0293张亚涛,范立海,张林,陈欢林.化学工程,2009,37,754金振宇,李曈,陆安慧.富氮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CO2的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5,31(8),1602-16085Siriwardane R V,Shen M S,Fisher E P.Adsorption of CO2,N2,and O2 on natural zeolitesJ.Energy Fuels,2003,17(3):571-5766 邱亚琴, 汪文哲, 陈潇湘,等. 锆酸锂陶瓷材料

20、高温分离CO2的研究现状J. 陶瓷, 2015(3):9-13.7Nakagawa K,Ohashi T.A novel method of CO2 capture from high temperature gases.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8,145:13448王银杰, 其鲁, 王祥云. 高温下锆酸锂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04, 19(5):531-534.9Ida J,Lin Y S.Mechaanism of high-temperature CO2 sorption Iithium zirconate

21、.Environ Sci Technol,2003,37(9),1999-200410Claes P, Thirion B, Glibert J. Solubility of CO2 in the molten carbonate Na2CO3-K2CO3 (42 mol%) eutectic mixture at 800°CJ. Electrochimica Acta, 1996, 41(1):141-146.11Spedding P L. Densities and Molar Volumes of Molten Alkali Carbonate Binary MixturesJ

22、.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70, 117(2).12Spedding P L, Mills R, Spedding P L, et al. Trace-Ion Diffusion in Molten Alkali Carbonat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4, 112(6).13Spedding P L, Mills R. Tracer Diffusion Measurements in Mixtures of Molten Alkali CarbonatesJ.

23、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6, 113(6).14Veliz-Enriquez M Y, Gonzalez G, Pfeiffer H. Synthesis and CO2 capture evaluation of Li2xKxZrO3 solid solution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ew lithiumpotassium zirconate phaseJ.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7, 180(9):24852492.15Nair,B.N.

24、,T.Yamaguchi,H.Kawamura,et al.Processing of lithium zirconate for applications in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owd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2004,87(1):68-7416Ochoa-Fernandez E,Roenning M,Grande T,et al.Nanocrystalline lithium zirconate with improved ki

25、netics for high-temperature CO2 caputre.Chem Mater,2006,18(6):1383-138517王银杰, 其鲁. 影响Li2ZrO3在高温下吸收CO2的因素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4):364-367.18 Fauth, D.J., E.A. Frommell, J.S. Hoffman, et al. Eutectic salt promoted lithium zirconate: Novel high temperature sorbent for CO2 capture.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

26、gy, 2005. 86(14-15): 1503-152119 Veliz-Enriquez, M.Y., G. Gonzalez, and H. Pfeiffer. Synthesis and CO2 capture evaluation of Li2-xKxZrO3 solid solution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ew lithium-potassium zirconate phas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7. 180(9): 2485-249220王银杰,其鲁,杜柯,等.K元素的掺杂对锆酸锂

27、材料吸收CO2性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501-50521王银杰,代克化,冯华君,等.锆酸锂的合成及其吸收CO2性能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87-9022王银杰,其鲁,汪卫军.影响锆酸锂吸收CO2循环性能的一些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2):281-28323Couriol C, Amrane A, Prigent Y. A new mode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iomass history from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during bat

28、ch cultivation of Geotrichum candidum.J. Journal of Bioscience & Bioengineering, 2001, 91(91):570-5.24Ficicilar, B.,T. Dogu. Breakthrough analysis for CO2 removal by activatedhydrotalcite and soda ash. Catalysis Today, 2006. 115(1-4): p. 274-27825Hufton, J.R., S. Mayorga, and S. Sircar. Sorptionenhanced reaction process forhydrogen production. AICHE Journal, 1999. 45(2): p. 248-256.26Hufton, J., W. Waldron, S. Weigel, et al. Sorption enhanced 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