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_第1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_第2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_第3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_第4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题型单选(4选1)多选(5选多)判断改错(错误的并改正) 简答(适当解释说明)论述(案例分析,具体阐述)1. 细菌大小以微米(pb1)为测量单位。2. 细菌结构:%1 附属结构:鞭毛、菌毛(光镜下看不见,不能作为鉴定依据,没鉴定价值) 或纤毛;%1 表层结构:糖萼(荚膜或粘液层);%1 内部结构:细胞质、质粒、芽孑包。3. 细菌功能:%1 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鞭毛具有鉴定价值,采用鞭毛特殊染色(如镀银染色)可观察有无鞭 毛及鞭毛数量、分布;一般染色不能看见鞭毛(如革兰氏染

2、色)。4芽砲的功能: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人抵抗力;%1 以是否杀死芽孑包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1 芽他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人小随菌种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 细菌鉴别。5. 细菌生长曲线(要求整个过程,结合生长曲线记忆4个时期比较容易,可能是简 答题)细菌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换算菌落形成单位(cfu) o生长曲线: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吋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 横坐标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变化的规律曲线。典型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1 迟缓期。也称为准备时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特点:细菌的

3、核酸、 蛋白质、辅酶等物质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人,细菌数量恒定或极少量增加。%1 对数生长期。特点: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成对数增 加。细菌代谢活跃、稳定,其人小、形态、染色性和牛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索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7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不添加培养基 下-般细菌对数期维持48h。%1 稳定期。特点: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 环境变化,细菌生长速率降低,细菌死亡数增加使生长繁殖菌数和死广菌数处丁动 态平衡,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即处于稳定期。此时期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较多,通常 维持10h。向培养基系统中补充营养物质,取走代谢产物,改善培

4、养条件,可延长 稳定期。由于代谢产物较多,是细菌牛化反应试验鉴定的最佳时期。%1 衰亡期。特点: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増加,活菌数减少,死亡数大于增加 数,细菌形态不典型,甚至出现自溶,该时期的细菌不能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丁 作o6. 细菌的生化反应:山于不同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各不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 力也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不同。根据此特点,利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细菌 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英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反应。7. 灭菌:破坏和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和细 菌芽他的方法。消毒:是破坏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包括细菌芽他和非病原微生 物。防腐:

5、直接使用防腐剂破坏或抑制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无菌:防止感染病原休进入灭菌组织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无菌即不 存在活微生物。第四章1 病毒的大小以纳米(nm)测量单位。2. 病毒的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含一种类型核酸即dna或rna)和衣 壳(蛋白质结构),二者构成核衣壳。辅助结构:包膜(功能:维护病壽体结构的完幣性;与宿主 细胞膜亲和及融合;决定病毒种、型抗原的特异性)和其他辅助结构(纤维刺突 或纤突)。第七章1. 细菌标本采集原则:%1 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 选择不同采集时

6、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 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根据病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时机采集不同种类 标木。%1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感染可带来生命危险,临床医生会在细菌学 检验出结果之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索的使用将影响病原菌的检出。因此应尽可 能在抗生素使用前留取标本。%1 遵导无菌操作。在采取如脑脊液、血液或穿刺液等正常状态下的无 菌部位标本,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不得被英他部位细菌污染。在有正常菌群寄居 的部位,如口咽部、鼻咽部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应采取措施避免正常菌群的和英他 菌群的污染。盛放标本的容器应无菌。%1 正确保存和运送。采集的标本均含有病原体或潜在的病原体,

7、必须 做好标木的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木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采集的标木应及时运送,远距离运送时,一般应冷藏(但对脑膜炎和淋病奈瑟菌, 需保温3537°c) o2. 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其中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为蛋白质和 氨基酸的代谢试验,为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1 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又称hughleifson (hl)试验。必须在有氧 环境中才能分解葡萄糖的是专性需氧菌;无论在冇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 糖的是兼性厌氧菌。细菌以分了氧作为电了受体分解葡萄糖的称为氧化型;细菌以 无氧降解的方式分解葡萄糖的称为发酵型;不能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

8、。利 用此试验可区分细菌的代谢类型。用丁细菌种屈间的鉴别。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通常为氧化型或产 碱型。微球菌属可氧化葡萄糖,葡萄球菌属能发酵葡萄糖。%1 甲基红(mr)试验。原理:细菌在代谢过程小分解葡萄糖产牛内酮酸,某些细菌可进一步将内酮 酸分解为乳酸、乙酸、甲酸等,使培养基的ph下降至4.5以下,加入卬基红指示 剂出现红色邙口性)。有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 他物质,培养基的酸碱度维持在ph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阴性)。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邙h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的鉴别。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枸椽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为阳性,肠杆菌属、克

9、雷伯菌属等为阴性。%1 vp试验。原理:细菌在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屮生成丙酮酸,有些细菌可将丙酮酸进一步 脱酸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 (丁二酮),进而与培养基屮的精氨酸所含的肌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vp反应阳性)。vp试验常与与甲基红试验一起使用,两试验的结果阳性、阴性和反。即甲 基红试验为阳性的细菌,在vp试验中则为阴性(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 菌属);叩基红试验为阴性的细菌,在vp试验屮则为阳性(沙雷菌属、阴沟肠杆 菌)。%1 呵喙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蛋白豚中的色氨酸,牛成删味,与试剂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 酸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ii引味。

10、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1 枸椽酸盐利用试验。当细菌利用钱盐作为唯一氮源,利用枸椽酸盐作为唯一 碳源时,可在枸椽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椽酸钠,使培养基变碱(阳性)。有助 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1 氧化酶试验。试验结果未产生颜色反应(如肠杆菌科)为阴性,产生颜色反 应(如弧菌科、奈瑟菌属)为阳性。%1 卵磷脂酶试验。产生卵磷脂酶的细菌,会在菌落周围形成乳口色混浊环并扩 大邙h性)。用丁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1 optochin敏感试验。儿乎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敏感,其他链球菌则耐药。%1 杆菌肽敏感试验。a群链球菌对杆菌肽几乎100%敏感,其他群链球菌对杆 菌肽通常耐药。%1 凝固酶试验。

1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凝固酶,使血浆凝固(阳性)。表皮及腐 生葡萄球菌的凝i古i酶(阴性)。imvic (i指口引味试验,m指甲基红试验,v指vp试验,c指枸橡酸盐试验) 试验的两种细菌的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一一 +3. 病毒人小的测定方法:电了显微镜育接测量;超过滤法;超速离心法。4. 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为主耍的病毒分离培养技术,广泛使用的组织培养技术是细胞培养。根据细胞的來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不同,分为: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是正常细胞)二倍体细胞培养(是正常细胞,广泛用: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传代细胞培养(类似肿瘤细胞,常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不能用于疫苗制备) 5 .病毒的理化性状的检测:%1 有包膜病毒对乙储、氯仿、胆盐等脂溶剂均皱感,无包膜病毒对脂溶剂 有抵抗。即乙瞇敏感试验小有包膜病毒为阳性,无包膜病毒为阴性。%1 耐酸性试验中,不同ph值下不同病毒会被很快灭活。如肠道病毒可耐 ph3,鼻病毒在ph3-5环境中很快被灭活。6试比较病毒与细菌的异同处?区分细菌的芽抱和真菌的砲子(补充)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