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本 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 Na-23 Mg-24 S-32 CI-35.5 Fe-56 Ba-137 Cu-64 AI-2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钢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

2、: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 .碳酸钢可溶于酸。详解: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A正确;8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C正确;D.碳酸畏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粉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粉,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韧与硫酸韧的性质差异。9 .根据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辄麻董能“止咳逆上气” 口祓馥氢钠药片1 =4 «M>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赅青隹中该药是抗霞药,腥用时喝业§能提高约戏门看到有陵榻志的丢弃如应远离开抿警口站有备榻志的物品是可回收掬心A. AB. BC. C D. D【答案】B【解析】A.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则麻黄具有治疗咳嗽的作用,可以制作咳嗽药,故A正确;B.醋中含有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从而降低疗效,故B错误;C.该标志为放射性物质标志,对环境及人有危害,所以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故C正确;D.该标志为循环回收标志,所以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故 D正确;故选B。10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

4、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Q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b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 Al 2Q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详解】A.碳酸氢钠能够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受热易分解性质无关,A错误;B. FeCI 3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体现了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铜离子,不能证明铁比铜金属性强,B错误;c. AI 2。3用作耐高温材料,因为其熔点高,与其是两性氧化物无关,C错误;D. CaO能与水反应,且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正确;

5、综上所述,本题选D。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Q二次电池。将NaCIQ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银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Q+4NaAA2Na2CO+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I0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放电时吸收CO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 4e =2C&+ 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st+ e_=Na【答案】D【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

6、子CICU向负极移动,A正确;B.电池的总反应为3CQ+4N2N&CO+C,因此充电时释放CO,放电时吸收CQ, B正确;C.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4e-=2CO2_+C, C正确;D.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2- +C- 4e = 3CO, D错误。答案选Db点睛: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 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

7、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 = Zn (OH) 42"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 (标准状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K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B.放电时总反应为2Zn+Q+40H + 2H2O=2Zn(OH)2- »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B项错误;C.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Zn+4OH-2e - =Zn(OH)42-, C项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电

8、路中转移4摩尔电子,D项错误;答案选Co【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电化学 中必考的一项内容,一般先写出还原剂(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完成缺项部分和配平反应方程式,作为原电池, 正极反应式为:。2+ 2H2O+4e=4OHT,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Zn+4OH-2e . =Zn(OH)42-;充电是 电解池,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阴离子在阳极上放电,即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对可充电池来说,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

9、负极,不 能接反,否则发生危险或电极互换,电极反应式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逆过程;涉及到气体体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标准状况,如果有,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然是错误选项。【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7. 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Imol的Nb和3molH2(g)发生反应:N2(g)+3H 2(g)=A2NH(g) H<0, NH3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时间(min)01i1213NH物贪的量(mol)00.20.30.3.1A.B.0?1imin, v(NHs) =0.2/t imol min13时再加入1 mol的N2(g)和3molHb(g) ,

10、反应达新平衡时,c(N2)>0.85mol LC. N2(g)+3H2(g) = 2NH(g)的活化能小于2NH(g)=冲+3H 2(g)的活化能D.升高温度,可使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故平衡逆移【答案】D【解析】=0.2mol/L,生成NH的平均反应速率【详解】A.O?t min时生成NH的浓度=0.2niol/L 0.2,=mol L 1 min 1, A 项正确;qmin qB.由表格数据可知,第t3时反应已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反应方程式N2(g)+3H 2(g)J 2NH(g)可知此时消耗 地的物质的量二n何打户0.3mol=0.15mol,所以平衡时冲的浓度c(N2)

11、=" =0.85mol/Lo当时再加入imol的冲和3moiHb(g)时,尽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加入的1molN2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再次平衡时c(N2)>0.85mol/L , B项正确;C.因为合成氨反应Nb(g)+3H 2(g) 2NH(g)是放热反应,其能量关系图为:±- .V (其中El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显然合成氨的活MM化能(Ei)小于其逆反应2NH匚二冲+3H2(g)活化能(E), C项正确;D.升高温度不管是反应物分子还是生成物分子都获得了能量,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都会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

12、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放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所以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Do8.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后各离子仍能大量存在的是选项溶液中的离子通人(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AH> BaT、Fe3+> NO-通入SQ气体BAIQ-、Na> Br、SQ2'通入CQ气体CHCO、Na+、HS加入AIC%溶液Dc£ Cl、k、H通入CQ气体A. AB. BC. CD. D【解析】分析:A项,通入过量SO会与Fe3+、NO/H+反应;B项,通人过量CO会与AIOJ反应;C 项,A声会与HCO、HS反应;D项,通入过量C

13、Q与各离子不反应。详解:A项,通入过量SO会与Fe3+、“八旧+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Fe3+2HO=sO+2Fe2+4H、3SA+2NQ- +2H2O=3S(42+2NOr + 4H+,通入过量 SQ后 Fe3+NO- 不能大量存在;B项,通入过量CO会与AICM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AIO2-+2H2O=AI(OH 3J +HCO,通入过量CQ后AI02不能大量存在;C项,AI 3+会与HCO、HS反应,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AI3+3HCO=AI ( OH 3J +3CQf、Al 3+3HS+3H2O=AI (OH 3 J +3H2ST,加入 过量 AICI3 后HCO

14、、HS不能大量存在;D项,通入过量CO与各离子不反应,通入过量CO后各离子仍能大量 存在;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有:(1)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水和气体(如题中B项);(2)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3)双水解反应(如题中C项);(4 )络合反应,如Fe%SCN等。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过氧彳匕钠固体与7K反应:2Q2 +2HO=4OF+OdB.向明矶KAI(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Q2-恰好沉淀完全: 2AI 3+3SO2 +3Ba2+6OH =2AI(OH) 3 J +

15、3BaSQ J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溶液:2Cu+2H2M二2Cu+Of +4H+D. 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Q+4H+=4Fe3+2H2O【答案】D【解析】分析:A.过氧化钠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应该保留化学式;B.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硫酸铝钾与氢氧化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 4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C.铜为电极,阳极放电的是金属铜,不是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实质为电解精炼铜;D.亚铁离子具有较强还原性,在溶液中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详解: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16、2Na 2Q+2H2O=4Na+4OH+Q f,故 A 错误;B.向明矶KAI(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Q2-恰好沉淀完全,铝离子完全反应生 成偏铝酸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2SQ2 +2Ba2+4OH =AIO2 J +2BaSQ J +2H2O,故B错误;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溶液,阳极铜放电,电解的实质为电解精炼铜,故c错误;D.硫酸亚铁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4H+=4Fe3+2HO,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0.短周期主族元素X、丫、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原子

17、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 数的 两倍,元素丫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X和Y的氧化物都是可导致酸雨的污染物B. 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W、丫、X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X)>r(Y)>r(Z)【答案】C【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丫、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为C;元素Y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丫为N, W为Cl ; Z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则 Z为Mg; A.X的氧化物为CQCO2不

18、会形成酸雨,A错误;B. 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为MgC2,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W 丫、X分别为Cl、N C,因此VY、X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W 丫.= X,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W 丫、X,C正确;D.X、Y、Z分别为:G N Mg,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 r(X)>r(Y),D错误;答案选C.11 . W、X 丫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丫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 确

19、的是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丫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解析】分析:(x 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 X是。丫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因此Y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丫是Na; 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Z是CI,结合元素周 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W X、丫和Z分别是N O Na、CI。则A.氧元素与其N、Na、CI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

20、以上的二元化合物,例如 NO、NO2、 Na>O N&Q、Cl 26clO2等,A 正确;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C. NO Na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氯离子是18电子微粒,C错误;D.亚硝酸为弱酸,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体是解 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较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注意掌握常见单 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用途、制备等。12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 P键

21、数目为4NaB. 100mL1mo卜L *FeCh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o/N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密闭容器中,2moiSQ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详解:A.常温常压下,124 g P 4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 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 A错误;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lmol - LFeCb溶液中所含563+的数

22、目小于0.12, B错误;C.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反应2SO+Q 2SO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答案选Co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无色溶液中

23、:K+、Cf、Na+、SQ2碱性溶液中:CO?、Na+、AIO2、NO酸性溶液中:Fe2+、AF+、NQ、C加入Al能放出电的溶液中:C、HCO、NO、NH+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 Nsf、Cl、S2、CIO含Fe2+的溶液中:Na+、Ba2+、C、厂A.B.C.D.【答案】C【解析】【详解】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碱性溶液中:CO2、Na+、AIO2、NO离子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正确;酸性溶液中:口 62+与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加入AI能放出此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 HCO、NH+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24、反应, HCO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错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S2-、CIO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含Fe2+的溶液中:Na+、Ba?+、Cl、厂离子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只有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o14.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H2s(g)八=2H2(g) + S«g) H>Q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 H也将随之改变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bS分解率也增大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D.若体系

25、恒容,注入一些心后达新平衡,也浓度将减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但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变,反应的dH不会改变,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向吸 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平衡正向移动,H2s分解率增大,正确。C.该反应随反应进行气体分子数增多。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所以平衡逆向移 动体系温度升高,错误。D.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恒容体系,充入H2平衡逆向移动。但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很微弱的,只能减弱这种改变,但不能抵消这种改变,因此的浓度比原来是增大的,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

26、平衡的影响。15. 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 + Y(g)斗土 Z(g) + M(g) + N(s) H v 0 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时间A. 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看出,只加快了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只有C项符合条件。而A、B 一定会导致平衡移动,D会减慢反应速率。16.以H、Q、熔融盐NstCO组成燃料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Fe(OH)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铁和石墨,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

27、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则F列说法正确的是()石攀1=-右事口 BqA.石墨电极n处的电极反应式为 Q+ 4e_ =2(0B. X是铁电极C.电解池中有1 mol Fe溶解,石墨I耗422.4 LD.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 X、丫两极材料也要互换。【答案】D【解析】【详解】A.通入氧气的电极II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Q+4e+2cO=2CQ2-,故A错误;B. X是阴极、丫是阳极,阴极反应式为2H2Q+2e=H2f +20H,故X是石墨电极,故B错误;C.电解池中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 一 Fe2+ 若有1 mol Fe溶解,依据电子转移守恒,在石墨I耗1 molH2,在标准状况下是22.

28、4L,题中未注明标准状况,故C错误;D.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X、丫两极材料也互换,则丫极产物的氢气能起保护气作用,防止X极产生的氢氧化铁迅速氧化,实验方案更合理,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1 )键能是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的能量。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N = N0=0N-H0-Hit 敷 kjd946497393391写出1 mol气态月井(FkN-NH)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 |N2(g)+CO2(g),向

29、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C、400C、TC)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 器中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I /rnift010203044)NO)(甲容器)/moi2.001.501.10OSO0.80n(NO)(乙容器)/mol.000.800.650.530.45n(ND)( W 容器)/mol2.001.45J.DOLOOLOO 该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乙容器在6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则。60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3)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Q(g)+2C(s)

30、= N(g)+2CO2(g),在恒温条件下,ImoINQ和足量C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 NO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A C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心)Kc©(填“ v”或“ 或)。片B、C三点中NO的转化率最高的是(填"A”或" B”或“ C)点。【答案】(1).2N2H(g)+2NO(g)=3N 2(g)+4H2O(g), ?H=-544 KJ/mol (2).放热(3).0.01mol/(L mi n) (4).=(5). C【解析】【分析】(1 )根据焰变=反应物总键能一生成物总键能计算1 mol气态胧(H2N-NH2)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31、蒸气的焰变;(2比较甲、丙的图表数据,丙的反应速率大于甲,可知丙的温度大于时丙 400 C,平衡的NO浓度大于甲,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v=?c/?t计算反应速率;(3A、C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劫;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B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详解】(1 )根据烙变=反应物总键能一生成物总键能,1mol气态胧(WN-NH)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焰变=193KJ/mol + 391 KJ/mol X 4+ 497 KJ/mol - 946 KJ/mol 463 KJ/mol X 4=-544 KJ/mol,所以1 mol气态肺(H2NNH2)燃烧生成氮

32、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2H(g) +2NQ(g)=3N 2(g)+4H 20(g), ?H=-544 KJ/mo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H“g) +2NO(g)=3N 2(g)+4H 20(g), ?H=-544 KJ/mol。(2比较甲、丙的图表数据,丙的反应速率大于甲,可知丙的温度大于400C,平衡时丙的NO浓度大于甲,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放 热。2NO(g)+C(s)tN (g) +CO2 (g)起旅台量2o 0变化量1.20.60.6平衡量0.80.60.6容器的体积为1L,所以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N2)X c(CO2)

33、/c2(NO)=0.6X 0.6/0.8=4.5 ;鲁乙温度相 所以平衡常数相同,设乙装置NO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 ,2NO(g)+C(s)|;-N(g)+CO2(g),起始量100变化量x0.5x0.5x平衡量 1-x0.5x0.5x2所以:0.5xX 0.5x/(1-x) =4.5 , x=0.6,根据 v=?c/?t , v(NO)=0.6/60=0.01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01mol/(L min)。(3/I C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相等,故Kc(a)=Kc(c);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34、: Co【点睛】对于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I催化精18.反应aA(g)+ bB*' cC(g)( H< 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n、川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Sftf2.00LSAkN7G1,JA /0.625.0 10.0 B O 20.C 0.0 5 0 100 15.0 O.Q 5 0 10.0 时间 ain.090302 01iimoo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为;(2) A的平均反应速

35、率v I (A)、v n(A)、v %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B的平衡转化率ai(B)>a n(B)、a皿(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 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比较第n阶段反应温度(匚)和第川阶段反应温度(TJ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答案】 1 : 3: 2; (2) vi(A)、Vn( A)、Vin (A);(3) a m( B)、0. 19或19% (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产物C;(5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111试题分析:(1 )1 阶段'20min 内

36、, c ( A) =2. Omol L -1 , OOmol - =1. OOmol 1.1-1 .1 c (B) =6, Omol -3 . OOmol =3. OOmol , Ac (C=2. OOmol ,则 a : b : c= Ac(A) : A c ( B) : A c ( C) =1 : 3 : 2 o2.0rnol/L-l UlTJOLL(2) Vi(A)= 0. 05mol min , Vn(A)=20m inII Omol L-0.62nnol, L0 62inolT_.-0 5moL'L0. 025mol -L - min- , Vm(A)=IM匚0. 012mo

37、l -L - mirr。贝 V Vi (A) >Vn(A) >Vm(A)。(3)根据图像可知 ai(B)iX 1 00%f 50% a n( B)=r 一 乩"X 100%f 38% a 式 B)rri 3 iL 口 ,二X 100%= 19% 故 a m( B)取小。1耳心(4)由图示可知,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A、B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物质C的浓度变化可知,导致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了产物Co(5)由图示可知,nm,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是降温过程,即 12丁3。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平衡计算等19.碳和氮是动植物体中的

38、重要组成元素,向大气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氮氧化物会产生光化学烟雾,目前,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c2H2(g) + 5Q(g)=4CO2 (g) + 21Ao AH C +。2 = = = CC)2 AH2 H2(g) + 1/2O2(g)=H 20(1) AH3则反应2C(s) + H (2(g)=C 2Hz(g)的A H= (用含AN、AH2、AH3的关系式表示)(2)利用上述反应设计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写出电池的负极反应式.:(3)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

39、NO发生反应C(s) + 2N0(g) = Nb(g) + CQ(g) A HvO在TC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时间/min浓度/(mol L J物质01020304050NO1.000.580.400.400.480.48N200.210.300.300.360.36CO00.210.300.300.360.36110 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 , T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二。及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若T>T2,贝 水 K2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 能是(填字母编号)。a.通入一

40、定量的NOb.加入一定量的Cc.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e.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答案】 .2AH2+AH3-AHJ2 .CH- 10e + 140H =2CO2 + 8HO(3).i- i0.042 mol L min (4). 9/16(5). < (6). ae【解析】【分析】(1 )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2)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c2H2放电生成2c,利用C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失去电子数,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写出电极反应式;(3)计算Omin10min内,NO浓度的变化,得到v(NO; 20min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利用 化学平衡常数

41、表达式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详解】(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Qf(g) + 5Q(g)=4CO2 (g) + 2HO(I) AH 1 ;C(s) +Q(g)=CO2 (g) AH 2 ; H2(g) + 1/2O2(g)=H 2O(I) AH 3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X 2+X 1/2即可得到反应2C(s) + H(g)=C2H(g)的A H=2AH2+AH3- 1/2 AH1,故答案为: 2AH 2 + AH 3-1/2 AH 1。(2)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C2H2放电生成2CO2', C元素化合价升高了 5,即1molC2H

42、2失去10mole,电极反应式为:CzHMOe +14OH=2COa+8H2O> 答案 为:C2H2-10e +14OH =2CO32 +8H2O 0(3QOmin 10min 内,NO 浓度的变化为 1.00mol/L-0.58moi/L=0.42mol/L, v ( NO1 1=0.42mol/L 十 10min=0.042mol L min ,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20min30min , 40min50min都是TC时的化学平衡,20c反应达 到平衡 状态'平衡浓度 c (NO =0.40mol/L , c (N2) =0.3mol/L , c (CQ) =0.30mol/L , C( s)+2NQ(g)N2( g) +CQ ( g),平衡常数 K=0.30 X 0.30/0.40=9/16 ;应正反应 HvQ温度由TC降至T2C,化学平衡右移, K值增大,所以冷v &;故答案为:0.042mol L min ; 9/16 ; v。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大;a.通入一定量的NQ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后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故a符合;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是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b不符合;c.升高体系的温度,会使平衡左移,NQ浓度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