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_第1页
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_第2页
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_第3页
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_第4页
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比较研究基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    图3 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期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图4 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期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图5 普通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期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从图3、图4、图5的比较中可以得到一些结论。首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一组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机叠加,而非单一的方法,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均做出了多项选择便为最好的证明。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授课教师常用的方法,也成为了学生所期望的首选方法,三类高校无一例外,频率均超过90%,

2、这也是三类高校学生对经济学教学方法期望的共同特征之一。再次,三类高校经济类学生所期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还有内容创新式教学法,这与上文提及的“90后”的个性特征基本吻合。不同的是,这一方法在三类高校中的频率分布有所差异。特色财经院校选择比例为77.23%,位居第四;综合性大学位居第三,达到83.21%;普通财经院校选择比例为69.82%,排列第五。第四,综合性大学中研究式教学法是经济类专业学生所偏爱的教学方法,比例达到88.71%,这与财经院校有着明显不同。对于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排名前五的方法中,并没有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经院校的学术兴趣相比综合性大学学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

3、也需要引起授课教师的重视。综合性大学与财经院校对体系式教学法的认可程度也明显不同,综合性大学有61.33%的学生选择了这一方法,而财经院校排名前五的方法中并没有这一方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综合性大学比财经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架构、内在逻辑联系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第五,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共性。除了上述所说的案例教学法、批判与内容创新式教学法为三类高校的共同特征之外,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成了财经院校的又一共性特征。其中,财经院校学生对实验教学法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对应用的侧重,而对研究式教学法的忽视则说明了其对理论基础与学术缺乏兴趣,二者之

4、间具有一致性。当然,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特色财经院校学生偏爱兴趣教学法,占83.49%,而普通财经院校学生偏爱换位思考法,占80.32%。这两种方法均很重要,前者偏向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培养,后者则侧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换位,以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方法选择频率的分布上,特色财经院校偏向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则位于最后,而普通财经院校偏向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法则相对靠后,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年来,相比普通财经院校,特色财经院校更为重视实践能力的教学与培养。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上述8种备选的方法之

5、外,还设置了“您有无其他的方法与特别要求”这一填空项。根据统计显示,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期望授课教师能够在课程难点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在学科前沿领域做进一步拓展,引领学生开发专题研究项目等。普通财经院校则偏向打造更为明显的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比较优势,尤其注重提升应用实践能力以及自身的竞争能力。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不仅期望强化财经院校共性的比较优势,更期望授课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授课内容与特色财经院校的专业特色相融合,为彰显特色专业的优势以及提升就业能力做铺垫。这再一次验证了三者之间在教学方法需求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说明了特色财经院校和普通财经院校所具有的一般性

6、与特殊性。三、不同类型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基于学生需求的视角在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与其他课程一样,似乎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务部门以及其专门的测评中心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本文依然侧重从学生需求视角来考察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并探讨三类高校的共性与差异化特征。(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测评体系的满意度比较纵观我国高校目前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是通过学生期末的网络问卷调查并综合加权来进行测评,尽管在学期进行过程中会配合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座谈等多元化方式,然而这些方式与方法很难具体到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基本停留在宏

7、观层面,故期末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这一测评方式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三类高校学生对目前这一主导性的教学效果测评体系的满意度如表2所示。表2 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测评体系的满意度 (单位:%)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特色财经院校10.5336.8433.3314.045.26综合性大学11.2923.5529.1628.837.17普通财经院校9.9321.6740.5219.628.26从表2可以发现,目前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对所采用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均呈现正态分布,而且三者无一例外地表示“不满意”,“比较满意”以上的比例均不超过50%。其中,最高的为特色财经院校,为

8、47.37%;最低的为普通财经院校,仅为31.60%。(二)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认真程度的比较基于上述对目前教学效果测评体系的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就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如图6所示。图6 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认真程度(%)从图6中可以发现,三类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抱着“非常认真态度”的比例很少,在10%20%之间;“比较认真”的相对较高,分布在30%50%之间;“不认真”与“随意应付”的比例之和也比较高,在18%30%之间。从三类高校学生测评的认真程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特色财

9、经院校、普通财经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这里本文探讨的重点在于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不认真的内在诱因。通过对三类高校学生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发现,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其一,即使学生关注教学效果,但并不能得到学校的及时反馈,甚至无反馈,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定让其选择了“不认真”;其二,怀着对教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恩之心以及尊师重道的心理压力,即使心存不满,也会随意做出满意评价;其三,个人信息系统中可追踪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担心对自身考试成绩造成负向影响,从而不敢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其四,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在查看成绩之前,学生有急迫的心情获知成绩而根本无心情认真去评价教师。另外,为获知成绩而被强迫参与教师

10、教学效果评价,让其有厌恶感,也加重了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这是不少特色财经院校学生的集中反馈。(三)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支持率比较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多半是学校行政部门如教务处或专门的教学测评中心。这里从学生视角来看其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支持率,具体结果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图7 特色财经院校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支持率(%)图8 综合性大学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支持率(%)图9 普通财经院校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的支持率(%)通过对图7、图8与图9的比较,不难发现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偏向认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体应由学生组成的专门评价机构来承担,这

11、部分比例达到51.07%。财经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均认为校行政部门与学生组成的第三方机构更适合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其中,特色财经院校、普通财经院校的支持率分别为58.06%和53.78%。三类高校的调查均表明,目前学生对由校行政部门所主导的教学测评主体并不认同,最高的支持率为综合性大学(10.21%),两类财经院校的支持率均不到10%。(四)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的选择比较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所期望的方法”采用了填空形式(可填写多项方法),三类高校学生集中提出的方法主要有:改革参与测评的方式,由所有学生参与测评转向学生代表测评,使其更有针对性(占被调研总数的

12、23.33%);教师同行进行测评(占被调研总数的8.33%);校方定期指派教研室人员而非督导进入课堂现场测评(占被调研总数的15.01%);根据学生期末成绩进行评价(占被调研总数的33.33%);根据授课能力进行评价(占被调研总数的73.33%);采取座谈会方式进行评价(占被调研总数的13.33%);由目前的网络实名转向匿名评价(占被调研总数的48.33%)。除了上述较为集中的方法之外,还存在一些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如学校、教师与学生间多方协作评价),对授课教师实行课程考试制度,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实施教师动态淘汰机制,等等。通过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发现综合性大学部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要

13、求相对更高,如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发表的论文数、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数等,较为偏向授课教师向学生的学术外溢考量,而财经院校部分学生则呈现应试倾向,例如通过期末成绩来进行评价等。四、简要结论与启示笔者以西方经济学为例,从学生需求层面探讨了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三种不同类型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体系的选择性偏好,发现三者之间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自我“教”的供给层面,更要结合学生“学”的需求层面,以实现“教”与“学”、供给与需求的有机结合与最优匹配;其次,学生需求视野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非单一的,而是一系列方法的综合、

14、叠加与交错运用;再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需要根据各自所面临的学生受众对教学方法的不同偏好,选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综合性大学可充分发挥研究式教学法的效用,而财经院校可强化实验教学法的功能,其中特色财经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专业特色的结合,彰显自身的比较优势;第四,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取相同,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满意度、方法等的考察中,教师可以了解下一步改进与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路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主体毕竟受自身知识体系、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规范等方面的内在约束,其需求也存

15、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教师应避免一味地、盲目地迎合学生,而有意规避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要素,以实现表面意义上的效果提升。注释:严格意义上说,这并非完全的随机抽样调查,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经济类专业学生,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有意侧重选取对这一群体进行调查,并且排除大一新生,而选取大二、大三、大四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接触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作者简介:樊士德(1979-),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美国bost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西方经济学;张维(1969-),男,四川大竹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

16、向是金融学。参考文献:1willianm e becker, michael watts. teaching economics to undergraduates: altaernatives to chalk and talk m.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1998.2william e becker. teaching economics in the 21st century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0,14(1):109-119.3brooks t b, a w khandker. a cooperative learning lab: does the form matter? 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02,20(3):330-38.4william e becker, michael watts. how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evaluate teach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one hundred eleventh annu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