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_第1页
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_第2页
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_第3页
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_第4页
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    摘要:高校毕业生不就业是高校毕业生主观上选择不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就业浪费社会资源,给家庭带来负担,甚至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给予高度关注,形成合力,强化就业观念的引导,转变就业思想,帮助高校毕业生学会自我调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经历求职就业过程,确保他们顺利就业。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不就业,教育引导人民论坛于2009年举行“千人问卷”,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未来10年10大挑战中“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排在第九位1,这就突出反映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人们在意识上对

2、未来发展担忧的复杂心理。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大众化趋势日渐明显,但传统的“天之骄子”的心理仍然存在,使得就业愈加困难。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与这一现象交织在一起,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受功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事业、理想、奉献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受到挑战。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自谋职业,不但有了自由择业、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2。大学生就业状况将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部

3、分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开始蔓延并日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科学引导,促成就业。一、对高校毕业生不就业含义的理解高校毕业生不就业,意指高校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短期内实现就业,这里主要是指自愿性不就业。对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的含义,学术界给予不同的解释,刘慧认为:“自愿性不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不主动寻找工作,依靠父母或者赋闲在家,不愿意或不能就业。”3郝玉柱认为:“自愿不就业则是指不论是否有工作机会均不愿意工作。”4陈铭认为,自愿性失业非传统失业,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难择业的问题,因而又是一种特殊的失业现象5。从各种表述来看,对高校毕业生不就业应做如下解释:第一,有

4、就业机会不就业。不就业的大学生是有工作机会的,但主观上选择放弃。第二,有就业能力不就业。不就业大学生不是没有就业能力,而是有就业能力,但出于主观上的心理误区和认识,主动选择不就业。第三,有一定的依靠不就业。具有就业机会和能力而不就业的大学生不愿意进入社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父母养得起,“不就业也衣食无忧”,是主观放弃就业的重要因素。第四,客观原因促使不就业。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天之骄子”的心理导致薪金待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现有的能力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类似的原因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选择不就业。第五,有就业愿望但不强烈。一般来说大学生是有就业愿望的,但等靠心理严重,等待政府或家庭的安

5、排或就业条件降低等。因此,我们可以对高校毕业生不就业定义为“合格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的影响,对就业采取自愿放弃或消极应对的行为”。二、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的原因分析高校毕业生不就业在当今中国有特殊寓意和警示作用。第一,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愈来愈迫切,对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并日渐专业化,却有部分的毕业生无力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而自愿选择放弃就业;第二,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随之带来生源质量下降、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使得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产生脱节,个别高校毕业生被动选择不就业;第三,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家

6、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完善,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出现偏差,“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就业难的现实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对比成为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的促成因素,从而选择不就业;第四,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有些大学生虽然毕业,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在形式上“合格”毕业,但实质上就业的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这在相当程度上促成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出现;第五,由于大学生“天之骄子”心理的影响深远,大学生还没有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基础条件,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我国高校长久实行的“严进宽出”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宽进宽出”,大学生传统的优势地位发生改变,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的

7、优越心理仍然存在,因此,实际能力与社会预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偏差,导致不就业现象的出现;第六,就业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发生变化,高校就业指导课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没有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导致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时选择“知难而退”;第七,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存在的不客观、不公正、不真实等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灰心失望的心理,从而选择不就业;第八,就业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增加大学生就业的负担,特别是高校就业部门、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得不少大学生无所适从;第九,在服务体制方面,目前我国的就业公共服务职能还局限于原有追求形式的做法,相应的就业信息、就业培

8、训、就业咨询、档案保管等服务内容和质量都远远跟不上市场急剧变化的需求6,没有发挥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服务功能。三、高校毕业生不就业问题的教育引导路径(一)强化观念的引导,转变就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引导行为。就业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就业目的和就业价值的根本看法,决定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态度,是人们择业倾向和就业行为重要影响因素。就业观是由其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同时又具有时代特征,受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毕业不就业的大学生是个特殊群体,缺乏对自己比较正确的评价和对社会形势的正确研判,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甚至人生目标模糊,学校和家庭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9、和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自己的就业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社会做贡献。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要符合实际地帮助他们认识到逃避不是办法,要正确地面对问题、困难,必须积极应对各种就业阻碍,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自己,走向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鼓励他们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二)高校应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1.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做法就是为大学生供人才需求信息,讲解一下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的内容很多时候都非最新和最具代表性,其他基本由大学生自己完成。这些做法有些片面,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除了上述内容,还应注重全面系统培养大学

10、生的科学就业观,其中最需要的就是更新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和拓展就业心理指导,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在模式上应从传统的毕业前指导转向大学期间全过程指导。对于毕业不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这些毕业生与其他学生要区别对待,用普遍式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是很难起作用的,学校要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为他们量身定制个人职业规划,帮助他们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软着陆。2.完善心理指导的课程建设和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高校要完善求职心理指导的课程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除了原有的就业技巧及政策研究方面的师资继续加强,还需要加强心理咨询和职业教育人

11、才的引进,这样就形成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职业等全方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全面科学的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3.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三级网络大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第一次面对,不知道怎么处理,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需要有人指导帮助,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的实际问题,还能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帮助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不可缺少的要素,更是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的重要条件。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有独特优势,可以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三级网

12、络体系。第一,建立以朋辈互助一级网络。以辅导员、学生干部、朋友等为主体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解决日常问题,及时向院、校反映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观念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第二,建立以校就业指导部门、职业规划指导及心理咨询为中心的二级网络。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指导、职业发展规划及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手段,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同时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响应中心。第三,以学校心理治疗机构为载体、社会心理咨询和诊疗专门机构为依托的三级网络。随着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的凸显,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也随之增多,严重者可能会产生

13、心理或精神疾病,此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可能显得力量不足,需要借助社会专门机构才能取得效果,建立三级帮助机构非常必要,为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诊治,从而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4.采取自我调适与主动干预相结合的指导策略解决高校毕业生不就业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并随时加以运用,但不就业的大学生在自我调适方面有很多不足,高校的主动干预就不可缺少,这就对高校就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通过就业的自我调适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自我转移、自我慰藉、适度宣泄和松弛练习等自我调适方法,以便在就业时适时调整自

14、我,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其次,加强实践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大学生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真正体会就业的环境和状态,对就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事实证明,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主动干预个别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的轻度心理障碍、病态人格,通过心理辅导,使其思想重新步入正常的轨道,促使其完成就业。这些压力过大的毕业生心理问题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仅仅依靠自己和同学、朋友很难根除,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直接干预,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办法进行矫正。通过自我调适和主动干预,使不就业的大学生逐渐摆脱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观念,重新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经过多方努力,从而实现就业

15、。高校要搭建与家长沟通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机制,争取家长的配合、理解和支持,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三)社会(机构)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首先,社会相关机构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氛围。应尽快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与之相对应的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市场有序合法经营,从而促进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建立保障机制保障不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真正让这些有着高层次、高学历、高潜力的大学生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国家和地方各部门都要发挥其服务和调控职能,根据不就业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

16、道和领域,扩大就业机会,适应不同层次和需要的大学生就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困境。再次,企业和用人单位应更新人才选聘的观念,让真正适合的人才去承担适合的工作岗位,为不就业大学生树立典范,改变他们不健康的就业价值观,真正树立“劳动光荣”“适者生存”“创造人生价值”的意识,以坚强的责任心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促进不就业大学生就业。(四)家庭教育要融入学生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形象、言行给孩子以终生影响。父母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理想信念、人生追求、道德修养、工作作风,都会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贻误终身。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苏联著名

17、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7父母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习育人知识,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父母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在校情况,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除了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就业指导,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特别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促使在精神上“断奶”,以积

18、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积极就业。同时,经常和孩子交流,掌握他们的状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特别是对毕业不就业的大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变化,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家长要避免“孩子交给学校了,孩子就是学校的”教育心理。家长应该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贯穿孩子一生的,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把问题向学校一推了之。家庭教育渗透亲情因素,这种优势是其他教育所不具有的,应积极发挥。家长尤其要避免对大学生只满足物质需求,忽视精神成长。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就是条件不好的家庭,也都尽量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而且认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忽视对他们科学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实际上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精神和人格的独立,这也是改变高校毕业生不就业观念的根本举措。参考文献:1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未来10年10大挑战”调查报告j.人民论坛,2009(12下):14-15.2陈文博.把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j.求是,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