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_第1页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_第2页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_第3页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_第4页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    第四,促进参与实践与做中学。当代学生偏好“数字的、连接的、体验的、直接的、社会的”学习经验,他们似乎不用担心与从未谋面的人进行网络交互,似乎更偏好“做中学”而不是“听中学”,喜欢选择小组学习的方式。当他们面对无法投入和参与的讨论,就变得非常没有耐心(lomas & oblinger,2006)。正如比格斯(biggs,2003)所说,学习活动和与人交互是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的关键特征。我们聚焦于“人们做什么”和“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和行动”,而不是事物,这样的方式更有前途。毕竟,事物经常随着

2、时间发生变化。从语法上讲,设计者应该关注“动词”而非“名词”(long & holeton,2009)。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很好地支持各种基于网络的活动,如仿真实验、虚拟实验、增强现实、计算建模等,让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从做中学,以深入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建构完整的心智模型和图式,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此外,泛在计算、移动通信技术和轻量级设备允许学习者将个人学习空间随身携带,将学习延伸到许多非正式的场所,如农场、郊野、图书馆、办公室、咖啡厅。移动网络将泛在学习者连接在一起,确保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遇”,以支持更大范围的实践。最后,个人学习空间完整地保留了学习过程数据和

3、学习行为信息,为学习和绩效评估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第五,丰富和扩展学习体验。传统的讲授教学仍然主导着现在的学校课堂,高度依赖他人、严重受控和机械记忆经常会导致较低的认知投入与情感投入以及无意义学习。认知理解、情感体验与活动实践应浑然一体、无法割裂,实践参与是丰富和扩增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莱夫(lave,1991)格外强调学习作为实践参与一部分的重要意义,她认为身份、知识、行动、能力都是实践参与的产物。学习、思考和知识是参与活动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处于社会文化结构的世界之中、与之相关并源于此。学习是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过程。作为分析学习的一种观点和方式,不管哪种教育形式

4、为学习提供“境脉”,或者存在某种特定意图的教育形式,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进行的学习都会发生(莱夫,温格,2004)。运用先进技术架构的个人学习空间,将学校正规学习延展至校外的、非正式或非正规学习,以满足随时、随需、随心的学习需求。按照课程核心知识、学习者特征以及一般学习规律,设计开发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展开多元互动和实践参与,以丰富和扩展学习体验,培养学习的积极情绪,获得深层理解与感悟。第六,更好地助力个性化学习。个人学习空间提供个性化和包容性的环境,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灵活地面对学习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以适合他们的原有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比如,学习者自主配置安全

5、、合适的学习空间、选择和添加个人的学习内容、自定义学习步调与节奏、自由加入学习小组、选择导师和学伴、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等,都能更好地助力个性化学习。第七,促进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空间拥有控制感和所有权,使其将“我的空间”与他人的空间区分开来。但是,个人学习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选择地开放),如果遇到学习困难,需要与他人展开大量的沟通工作,这无疑对学习者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可在其中建立虚拟群,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任务或项目展开远程协作与共享。第八,提升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部,2001)。

6、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在2010-2020期间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为了让每一位学生作好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准备,美国“21世纪学习技能伙伴”重彩描绘了学习成果中的“学习与创新技能”创造与创新、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协作。其中,“创造与创新”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与他人开展工作、应用创新(p21,2009)。总体而言,创新和创造的根本特征是新颖性和独特性,它包含了“有中出新”(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和“无中生有”(全新创造)两层含义。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

7、自主导向学习,学习者能够操纵学习对象从多个角度获得丰富完整的认知和理解、组织并更新微资源以促进知识管理与创造、完善知识语义网络(如增添语义标注),以发展大脑的心智模型、内化反思性结构提高反思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大程度的创造和创新来自更大范围的学习者(如学习共同体、学习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个人学习空间提供了多种开放接口,便于不同学习空间之间的无缝式连通,将分布式个人智慧汇集成集体智慧,促进社会性互动参与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让每位学习者通过创建、交流与共享,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例如,利用移动技术、无线技术和泛在技术支持灵活、便捷、高效地互访,展开友好而深入的头脑风暴活动,创造新颖的、有价值

8、的想法;提炼、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想法,对创造性努力加以改善;支持有效地发展、应用和交流新的观念;对新的不同观点保持开放并作出回应,将小组的投入与反馈吸纳到工作之中;展示工作的首创性和独创性,理解现实世界对采纳新观念的限制。基于个人学习空间,学习者能够潜心地按照创造性观念采取行动,在变革即将发生的领域作出实质性的贡献。由于学习充满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不断学习、顿悟和尝试。学习者要把失败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把创造与创新理解为一个细微成功与频频失误长期循环积变的过程,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湖南职教新干线(世界大学城)案例简析职教新干线

9、(利用职教新干线开辟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便于开展网上教与学,布置和提交作业,进行讨论和交流(体现价值诉求1、7);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体现价值诉求6);学生可以自主管理学习空间,灵活定制学习资源,配置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安排学习进度(体现价值诉求1、2);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实景视频教学,在网上对合作企业员工、学员进行新技术培训(体现价值诉求3、4、8);进行网上教学点评,聘请企业专家远程点评等(体现价值诉求6)。作为其中一项典型应用,3g实景课堂解决了职业教学“在现场”的问题。增强学习者的临场感和学习定向作用,有利于获得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体现价值诉

10、求5)。成熟的3g信息技术为利用空间进行职业教育教学革命提供了可能(刘茜等,2012)。比如,3g技术可以将网络空间延伸到技师的工作场所,由学校专任教师与现场专家帮助学生协同完成课程任务。课堂专任教师通过“实景课堂”系统向现场专家发出进行某项操作演练的信号,现场专家边操作边讲授,通过视音频信号采集设备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真实工作场景教学,并实现课堂师生与现场专家的互动交流(韩先满,刘宝磊,2012)。因此,可以说,“3g实景课堂”的教学模式,正穿越时空把企业“搬进”教室,让学习和实践、知识和技能、企业和学校完美对接。世界大学城推出的空间设计秉承了以下基本原则:1)高实现力。缩短

11、开发周期,又快又好地创建各种专用的网络空间。2)高技术性。利用云计算、web2.0、web3.o、移动音视频采集等最新技术,确保平台和空间的开放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快速响应性。3)高可靠性。提供不间断运作能力,提高系统的负载均衡能力,确保数据高速传输能力。4)高扩展力。为了满足新兴的业务发展需求,软硬件能较为平滑地实现替换、扩充、升级。5)高安全性。安全性广泛涉及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采用实名制,给每位用户分配唯一的、非涉密的电子身份安全账号,做到既安全又可控(王健,2010)。6)高联通性。将湖南省内所有职业院校全部互联互通,实现广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7)高人性化。借助网络学习空间

12、,学生可与任课教师24小时保持交流,可自主选择优秀教师和学伴“组团”研讨,可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论。8)低成本化。采用“零资产”发展模式,将技术、服务、运维外包,用户只需要购买廉价而安全的资源和服务。六、启示与展望目前,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和实践应用日趋活跃。纵观其设计理念和应用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诸多启示。第一,赋予对学习空间的拥有感和责任感,保持最佳动机水平,促进自主学习。知识全球化要求学习者更加自觉、自控、独立和主动,这需要学习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当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所有权时,容易获得较高安全感、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允许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

13、掌控自己的学习,这意味着他们要对“学什么”和“怎么学”作出决策(vosniadou,2001)。这种自主的学习是网络一代最为关键的生活技能。自主学习可以从“学习所有权、自我管理与自我监控以及学习扩展”(chee et al.,2011)三个维度加以审视。例如,个人学习空间暗示着“我”或“我的”主人翁精神,学习者会积极建构“我的空间”,持续更新信息,学会将自己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资源主动与他人分享。第二,提供多种灵活参与学习的机会。以移动技术、泛在技术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网络学习空间就像空气一样伴随在学习者身边。它能每周7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丰富的网络接入方式、智能的感知识别系统、灵活

14、的学习活动、简单易用的学习工具以及个性化的资源服务,真正让学习者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场合的选择上变得随心所欲。第三,围绕课程核心概念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课程内容组织与学习资源设计的逻辑顺序应围绕领域内主要的核心概念和组织原则,即“大观念”(如物理上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生物学上的进化概念、数学上的有限概念等)加以组织。作为课程、教学和评估焦点,大观念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原理、理论和过程。它能帮助理解令人困惑的经验和看似孤立的事件。这些核心知识和大观念逻辑清晰、组织良好、易于迁移,为理解性学习提供了一致性参照,可以帮助学习者辨别问题的深层结构,进而发现和以前遇到问题间的相似性,促进知识技能的迁

15、移和问题解决。核心概念和大观念特别适合用概念图、学习支架、知识网络图、语义网络等工具加以表征。第四,灵活支持非正规(或非正式)学习场合。研究表明,学习者一生中的大部分学习发生在非正规学习环境以及富有价值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banks et al.,2007)。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当教师和管理者被问及最显著的学习经历时,他们很少提及教室,相反,却热衷于探讨在校外或其它场所的学习经历(long & ehrmann,2005)。比如,借助于泛在技术与移动技术,学习者可以将野外考察的气象照片与数据实时上传学习空间实现共享,利用网络向远程专家和教师请求指导,与远程学伴展开

16、视频讨论和协同作业等。第五,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整合资源、工具、情境,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学习活动是“最适宜的分析单位”,它包含着“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和规则等互动要素”(jonassen,1999)。前三个要素可以描述工具中介的个体学习过程;后三个要素可以描述工具中介的社会学习过程。因此,适应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网络学习空间是否有效促进学习的关键。活动是学习的前驱,学习发生于活动之中。学习活动(感觉的、心理的、身体的)关注的不是与主体剥离的抽象知识,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活动中的情境化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一般具有真实性、情境性

17、、社会性、建构性、整合性、参与性、过程性、目标定向以及全脑协同、手脑并用等鲜明特征,能够积极地支持nas倡导的在认知领域、反省领域和人际领域中的深度学习。比如,设计以“自然界中分子热运动现象”为题的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码相机、ipad、tablet、notebook、数字传感器等新型设备到校外收集丰富的数据和图片信息,开展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如面对面或基于学习空间或混合式),形成阶段性研究结论和反思报告,最后将过程数据信息和阶段性成果报告上传至学习空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所以,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能够将工具、资源、人员、技术紧密联系,在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习者丰富学习体验

18、、学会自我管理、发展认知技能、创造学习成果。第六,建立灵活的无缝连接,构建智慧的学习空间。学习既是个体认知加工的过程,更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因此需要将教师、学生、资源、工具、平台进行无缝连接,构建集体智慧的生态系统。集体智慧不仅仅汇聚了小组中的个人智慧,还包含着某种“增值”是个体水平无法达到的某种智慧(unesco iite,2011)。技术中介的无缝连接将在虚拟与真实环境之间、异质设备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正规与非正规场合之间、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架起信息与智慧的“通路”,让每一位参与者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集体智慧的一部分。最后特别指出,如果无法清晰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就难以创建有效的学习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