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_第1页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_第2页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_第3页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_第4页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研究    摘要:贫困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受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户口壁垒、名校壁垒等制约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不平坦,主要变现在:经济压力沉重、职场应聘中往往处于心理劣势、就业行为取向短视等。因此,结合贫困大学生在求职竞聘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在求职环节和培养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关键是高校毕业生中的贫困生就业难,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以下简称麦可思)的调查研究发现,无论从求职份数和求职成本看,

2、还是从就业率、就业岗位、就业时间和收入来看,来自城乡无业、失业家庭的毕业生均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必须对症下药,从贫困大学生入手。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殊性 贫困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户口壁垒、名校壁垒等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因此变得更不平坦。 1经济压力沉重 (1)来自助学贷款、欠缴学费的就业压力。据教育部一项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10%。许多贫困生是依靠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的,他们毕业时往往

3、面临着还贷的巨大压力,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可能要成立新的家庭,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找一份收入较好而又相对稳定的职业,否则将必然面临着长期的经济困境。然而,助学贷款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以毕业证书作抵押的,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原件;还有部分贫困生虽然经济境况尚好没有贷款,但因为欠缴学校学费,在毕业后同样也拿不到毕业证书。这显然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范围和就业选择,使他们的就业变得异常艰难。 (2)经济拮据加大了参与求职竞争的难度。麦可思调查发现,从不同的学校类型来看,越是层次高的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花费和强度就越高,根据对2008届各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的调查,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大学毕业

4、生的求职成本分别是1060元和1085元,大学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分别是14份和12份,而高职高专院校与之对应的调查数据分别为916元和8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所求职位的地域分布越广、层次越高,竞争就越激烈。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家庭经济贫困造成就业成本拮据,更缺乏相对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帮助。由于经济困难导致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差旅费,不能赶赴外地求职和参加面试;二是缺乏资金支付信息成本,一些学生支付不起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导致信息闭塞,少数困难的大学生甚至没

5、有钱打印简历和求职信。 (3)来自家庭的经济预期压力大。由于对贫困刻骨铭心的体验,许多贫困生补偿心理倾向严重,寄托着将来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希望,把大学毕业找工作看作是一次让家庭能够尽快彻底脱贫的机遇,他们往往是肩负着家庭的殷切期望,一心要“跳出糠箩”,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或从事艰苦行业,更害怕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因为家庭的困境已经使他们再担不起任何风险了。据调查,经济状况不佳,使贫困生更倾向于到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相比之下,非贫困生在职业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较低,他们更加偏好到机制比较灵活的外企。对工作期望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 2职场

6、应聘中往往处于心理劣势 (1)焦虑心理。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对贫困大学生而言,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矛盾强化了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摧毁了他们的心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还可能会埋没他们的潜能,给就业带来额外的困难。 (2)自信心不足。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总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相形见绌之下,一些贫困生往往进行自我封闭,怯于参加人际交往活动,甚至经常找借口逃避社交,这导致他们交往范围狭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一种被

7、动状态。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不够,致使其应对实际工作和问题的能力不够,最终导致很多贫困生不自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3)得过且过心理。由于贫困生多年来接触到的是正统教育,面对接济救助,潜意识地认为应“感谢生活”,加上觉得自己家庭条件差,缺少社会资源可以利用,于是求职时偶有所获即裹足不前,不敢再去尝试与追求。最终许多就业机会与他们擦肩而过。 3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短视、务实的特点 贫困大学生就业时,既要面对不菲的就业成本,又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期望,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首先,贫困生中考研比

8、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时选择了直接就业。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中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其次,贫困大学生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期望值较低,不抱过高奢望。贫困大学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地方资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最后,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赶紧签约,很怕失去机会,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的举措 1求职环节 (1)心理疏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我

9、们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引导贫困学生消除人际交往恐惧,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轮流担任班干,以锻炼其人际关系与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易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改变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和心理压力产生的孑然独处,自卑胆怯的心理,逐步树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职场竞争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2)就业观念引导。全面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拓展就业思路,实现多元化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针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引导其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综合素质,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

10、的专业、性格、兴趣、特长等诸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剖析,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给自己一个科学、正确的社会定位,从而为自己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帮助贫困大学生尽快完成从自我认知到社会认同的转变,确立较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定位,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就业机会。 (3)热情服务与理性引导相结合。麦可思的一项“以求职服务接受程度来测量高校对毕业生求职的求职辅导服务强度”的调查显示:就业有优势的大学反

11、而在求职服务上做得更好。211大学没有接受任何求职服务的学生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类高校。高校应加大帮贫解困的求职服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比如搭建贫困生就业网上平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优先为贫困生发布个人信息,提供求职、招聘、指导平台,免费为贫困生提供就业网包括远程面试的机会,为贫困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在了解贫困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有的放矢地提供就业帮助;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与其面谈,了解其性格、能力和择业意向,帮助他们分析择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在面试中的表现,提高面试技巧,等等。一些高校开展了“贫困生就业援助计划”,设立了就业基金,

12、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就业援助,也很值得借鉴。 2培养环节 (1)指导贫困大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点,不仅能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还能对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人力资源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贫困大学生能够及早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多一些了解,对职业多一些认识,在求职时他们就会多一份把握和自信。明确的职业目标,具体的规划和求职准备,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属于自己的事业。职业生涯规划要从新生入学抓起,根据学生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略。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与个案问题结合

13、起来,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从而形成完整的就业辅导体系。 (2)引导贫困大学生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其改变知识结构。可以采取“转专业”的办法,分流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的学生到就业好社会需求较多的专业,以达到短期内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目的;采取“无学位”的办法,鼓励学生跨专业甚至跨校辅修自己擅长的专业,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领域;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结合专业特点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从业资格考试,增加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高校要大胆创新,合理设置专业。要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起来,通过专门研究,建立包括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年度跟踪数据库、就业

14、去向综合数据库、雇主需求跟踪调查数据库、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跟踪调查数据库、生源调查数据库等在内的高校管理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与培养方式。 (3)加强实习指导,重视就业技能培养。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急需的是有工作经验,有实用技术,有商战本领的人才。社会实践除了可以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外,也可以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正规科学的就业技能与意识培养;大学生毕业期间,社会上没有正规的实习机构和监督制度。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据麦可思调查,有20%以上的各类型院校的2008届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实习。而有实习,特别是有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的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