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_第1页
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_第2页
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_第3页
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_第4页
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专业协同发展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上    摘要: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依托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更需要依托区域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培养方式的变革。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长三角高校专业必须实现协同发展。作为核心城市的上海,应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国际高端金融、法律、管理、物流等人才;江苏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应着力培养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人才;浙江省则应该在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技术、新能源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培养高端人才。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转型升级,专业,协同发展2010年5月,

2、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此相适应,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未来长三角区域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加快发展金融、航运、信息、创意、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快制造业的升级,突出发展以创新和研发为主的高端制造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内在的发展需求。在这一发展战略中,长三角高校以区域为单位,

3、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既可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为国家高校改革与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可行模式。一、基于长三角三区域一体化的人才需求1.江苏和浙江两省着力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长三角区域历来是我国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江、浙两省是靠制造业突出发展而崛起的经济体,在未来的产业分工体系中,江苏和浙江仍然应该以制造业为主体,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但是目前长三角的制造业面临诸多转型升级的压力,还存在着一些特殊问题。(1)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缺失。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国际产业竞争即品牌竞争,其焦点和核心集中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者服务业,即左

4、端的研发设计和创新,右端的市场营销、品牌运作和售后服务等。这些方面是中国包括长三角制造业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最缺乏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2)资源消耗严重。江浙两地制造业的粗放型发展特征,导致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劳动力密集性使用,能源、资源、劳工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长三角区域多次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对外依存度,给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安全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3)浙江制造业低成本竞争。浙江制造业产品总是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出现在世界市场上,不仅使产品的国际市场形象受到影响,引发贸易摩擦、纠纷,而且也影响“走出去”能力的提

5、升。只有将“走出去”和“走上去”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江苏制造业过分依赖外资引进和外资经济。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尽管带动了当地gdp的快速增长,但其中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机。一是给予外资经济的超国民待遇,会进一步挤压本土产业发展的空间,其中包括稀缺性经济资源的政府主导的歧视性分配,如土地、优惠政策,也包括空间市场的挤占。二是外资经济虽然带来了gdp的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带来本地民众福利的同步增进。这必然影响当地民众的发展和产业后劲。三是外资经济的产业关联非常有限,它们只是利用了当地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极其优惠的政府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趋紧和稀缺的土地资源紧张,极有可能引

6、发外资的新一轮大转移3。制造业是长三角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制造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升级。制造业人才是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靠力量,制造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何针对现有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依托苏、浙两地高校的优势和产业原有的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眼并致力于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关系到长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政府、产业的共同重视。2.上海重点培养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从业人才。按照加拿大学者格鲁贝尔和沃克(1989)的定义,所谓生产者服务业,就是指“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

7、间投入的服务”4,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相对,它满足的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因而,又称为“中间投入服务”。从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生产者服务原本大多是内化在制造业当中而实行自我服务的。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生产者服务逐步与制造业实现垂直分离,外化形成各种独立的专业化产业,并进一步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因此,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有着天然互动发展的历史渊源。相对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比如珠三角,长三角更有条件和优势实现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一方面,上海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既体现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升级,同时又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整个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8、与升级;另一方面,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制造业发展所提供的需求,而江浙两地的制造业基础与发展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在长三角地区是有先天优势的。而国内其它地区比如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到香港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强力辐射和覆盖,本地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升级以及与制造业的互动,都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障碍。但是长三角代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对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有效需求非常有限,缺少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实现全面升级也举步维艰。长三角制造正处在升级的瓶颈期,科学实现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会对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强劲的动力。首先,制造业要从制造业代工者角色向上

9、提升。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与网络,形成自主的知名品牌,同时要有足够的研发设计能力,创造出新产品和专利等新技术。因此,长三角区域要组建企业联合体,通过购并国外企业,掌握我国目前较为稀缺的关键性资源,如知名品牌、战略性营销渠道与网络、核心技术与研发团队等,促进产业升级。其次,长三角制造业企业高度依赖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实现跨国发展。同时带动营销企划、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全球性分销渠道与物流、客户服务、金融、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财务管理等相关生产者服务的同步成长与全面升级。政府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特别是提供较好的研发环境与激励机制,引导企业长期持续地进行研发、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其三,生产者服务离不开

10、制造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升级的对策有两种选择,一是吸引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机构,尤其是欧美发达的优秀生产者服务机构入驻上海,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来快速提升长三角企业进行跨国网络联结与越境营运管理的能力。鼓励同业间与异业间整合资源、相互支持,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与对外联结能力。二是重视具有国际营运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共享。生产者服务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高度密集型行业,离开专业性关键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实现大幅度成长与实质性升级。多年来长三角区域过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导致服务业层次与等级处于较低的水平,专业人才匮乏,充分掌握国际市场状况及其可能变动的专业性国际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同时由于

11、国内外许多服务业存在着制度性差异,国内的生产者服务业从业人员缺乏开创国际市场的能力,这对于实现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以及支撑制造业实现全面升级都极为不利。培养高端生产者服务业从业人员,既是上海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升级的需要,也是长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3.江浙沪三地协同培养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正如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传统、集中的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5。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分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免费的,

12、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地热、生物能、海浪和潮汐能等。这些分散的资源被不同的能源采集点收集起来,通过智能网络进行整合、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利用并维持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互联网通信科技把电网转变为智能通用网络,让上百万的人把周围建筑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去,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与他人的资源共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是能源的革命,也是一场“人的革命”,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分享、和谐,更重要的是具备驾驭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人才,以及能研发出更加智能的、生命的、个性的新材料、新设备等高端创新人才6。世界2050年要达到零碳排放,进入后碳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

13、挑战。长三角区域要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培养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以及制造和销售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高端人才,共同面对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二、长三角区域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1.长三角区域高校专业设置的整体特点。长三角区域共有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其中上海市有4所“985”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5所“211”高校(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江苏有2所“985”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9所“211”高校(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1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有1所“985”高校(浙江大学)。2007年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长三角区域共有56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占全国特色专业总数的16.3%。其中江苏省国家特色专业总数为244个,上海市187个,浙江省132个。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相对集中。表1 不带格式长三角地区专业分布情况(2013年教育部统计数据)7学科门类长三角地区总布点数上海浙江江苏布点数占比布点数占比布点数占比布点数占比哲学130.21%538.46%215.38%546.15%经济学3305.32%8425.45%10331.21%14343

15、.33%法学2153.47%5123.72%6831.63%9644.65%教育学1802.90%2111.67%7742.78%8245.65%文学63410.23%15223.97%22936.12%25339.91%历史学310.50%412.90%1238.71%1548.39%理学5729.23%7713.46%20034.97%29551.57%工学215634.79%33415.49%64529.92%117754.59%农学901.45%1314.44%3033.33%4752.22%医学2524.07%3413.49%10441.27%11445.24%管理学109917.7

16、3%24322.11%37133.76%48544.13%艺术类62610.10%11718.69%21233.87%29747.44%总数6198100.00%113518.31%205333.13%301048.56%注:根据2013年度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不呢可专业整理审核汇总表的通知,由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教育行政能够部门数据整理而成。截至2013年3月,长三角区域普通本科高校学科门类覆盖了2012年国家调整后的90个专业大类(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专业布点基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对应专业比重高于服务业对应专业。从专业总体布局来看,长三角区域工学、理

17、学类专业占了总专业数的44.02%,其中工学占34.79%,理学占9.23%;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专业占了总专业数的26.52%,其中经济学占5.32%,法学占3.47%,管理学占17.73%。这种分布状态与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特点密不可分。通过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长三角已经嵌入国际分工的产业链,并且正在成为国际制造中心,据预测,到2020年长三角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可能达到4%左右。但长三角多数产业目前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要实现向产业链高端的提升,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中心,必须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引进高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服务业人才。

18、目前长三角的专业分布需要向高端现代服务业调整。第二,江苏和浙江面向制造业、上海面向服务业培养人才的专业设置需求基本吻合。江苏省工学专业布点总数分别占长三角区域工学专业总数的54.59%,理学占51.57%,浙江省工学专业布点总数占长三角区域工学专业总数的29.92%,理学占34.97%。江浙两省工学专业布点总数占长三角区域的84.51%,理学专业占长三角区域的86.54%。江苏省、浙江省工学、理学的突出优势,为长三角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这种专业分布特点与江苏、浙江两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定位基本一致。上海市经济学专业占长三角区域经济学专业总数的25.45%,法学占23.72%,管理

19、学占22.11%,三类专业在长三角区域的比重明显高于上海市工学、理学专业在长三角区域的比重。这与上海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也基本一致。第三,与品牌创意、设计等相关的专业总体需要加强。从整体布局来看,目前长三角区域哲学专业布点总数占专业总数的0.21%,文学占10.23%,史学占0.50%,艺术学占10.10%,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学总占比为21.04%。这样的专业分布特点,与长三角区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有一定距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产业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品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集中于生产者服务业的研发设计和创新、市场营销、品牌运作和售后服务等。这些方面,目前

20、是中国包括长三角制造业最薄弱的环节,也关联到产业的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性提升,这直接影响长三角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与升级。长江三角洲区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辈出,要继续发挥长三角的文化优势,重点发展文史哲及艺术专业,培养品牌设计、文化创意等有创造力的高端人才,使长三角成为东方创意设计中心。2.长三角区域高校部分专业类设置分析。分别以现代服务业对应的金融学类专业、先进制造业对应的电子信息学类专业、新兴产业对应的能源动力工程与海洋类专业分布为例,对长三角区域高校专业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第一,现代服务业对应的金融学类专业。表2 不带格式长三角区域金融学类专业分布情况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长三角区域总布点数上海浙江江苏布点数占比布点数布点数布点数金融学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