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_第1页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_第2页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_第3页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_第4页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学习材料及呈现方式、人机界面、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人际交往,并就学生个性特征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差异性检验,进而作了一些必要的讨论。 关键词 网络化学习;适应性;学习环境;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到目前为止,以“网络化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中还不多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对网络化学习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而对于学习环境的分析一般都侧重于硬、软件的构建。还有学者从学生

2、的视角出发对影响远程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能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习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参考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的影响。 这里有必要明确如下三个概念:网络化学习、适应性和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高效的学习方式;适应性属心理学范畴,指个体在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对于学习环境,则有不同的提法,本文倾向于将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动态的概念,即学习活动展开过程赖以

3、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根据这个定义,我们界定网络化学习环境为:引入网络因素后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资源、软件环境、人员支持、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 网络化学习环境可以指远程学习环境、开放式学习环境,也可以指在教室中进行网络化学习所依赖的环境。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本文指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属后者。网络化学习环境的特点是师生双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认知主体。其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如讲授、协作、探索、小组合作等),在教

4、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为主。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的控制主要依靠教师,从一开始的网络课程的选择和构建、主题任务的设计、学习进程的控制,到由学生自己通过搜索资料论证或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意见等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但其重要性丝毫未被削弱,反而从单一的教学者转变成一个由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网络化学习的导航员、媒体设计专家、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项目管理者组成的教师群体,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使得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无论什么变化都可以归于一点,那就是学习环境的变化。

5、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重关注了网络化学习环境的以下几个因素:学习材料及呈现方式,人机界面,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人际交往。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我们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包括教育技术、教育、心理专业)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4。7%,女性占55.3%;一年级学生占25.5%,二年级学生占23.4%,三年级学生占24.5%,四年级学生占26.6%;文科生占13.8%,理科生占86.2%;家庭在城镇的占35.1%,在农村的占64.9%。 (二)研究方法 参照国内外

6、的有关研究,我们自编了“影响网络化学习适应性的环境因素分析调查问卷”,并经过个别访谈、专家论证和试测。修改后的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分为学习内容、人机界面、学习策略、人际交互四个因素;第二部分是总体适应状况。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动静态、虚拟社区、信息冗余 人机界面 框架、色调、技术含量、导航 学习策略 态度、动机、时间管理、it技能 人际交互 教师的作用、与教师的交流、网上交流、寻求帮助者 总体适应 对网络化学习的总体适应程度、对课程主页和学习模式的适应程度 我们采用三点计分法,包括适应性(1一适

7、应,2一可以接受,3一不能适应)、使用频率(1一经常,2一一般,3一较少)、影响程度(1一没有,2一一般,3一较大)、其他(1一是,2一一般,3一否)。最后采用spssll.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网络化学习的总体适应状况 被调查者在自我评价时显示,完全适应网络化学习以及可以适应网络化学习的人占到83.8%,而只有4.3%的人是完全习惯通过课程主页学习,表示可以接受的是70.2%,另有25.2%不能适应通过课程主页来学习。 遇到问题时,61.2%的学生会想到通过网络来寻求帮助 (其中15.3%的同学会想到给老师发e-mail),35.

8、1%的学生还是选择直接向老师请教;在问及是否喜欢网上学习交流时,43%的学生作了否定的回答,35.5%的学生只有在上网的时候才接受学习交流,另有21.5%的学生能比较积极地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另外,43.6%的学生表示长时间在网上阅读感觉很吃力,37.2%的学生凭兴趣进行网上阅读,只有19.1%的学生表示没有感觉到吃力。 (二)项目分析 为了厘清导致学生不适应网络化学习的原因,我们将各个因素和项目的平均分进行了排序,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因素排序 因素平均数标准差人际交互2.1766.32772人机界面1.8644.38393学习策略1.69

9、36.30544学习内容1.6064.31514 表2 项目排序 序号题号题目平均分120对教师参与的看法2.48212信息呈现的非线性导致网络迷航现象2.4132通过课程主页的学习能否达到普通课堂的效果2.4044课程主页的技术含量和美感2.29510学习课程主页的态度2.28622教师的组织水平2.26721教师观念的转变2.16823教师的实时指导2.15925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者2.071017上网的时间与搜索学习资料的时间1.96 由表1可知,人际交互、人机界面、学习策略排在前三位,说明这三个是学生在网上学习最不适应的因素;由表2可以看出,排在前

10、十位的项目里,人际交互(20、21、22、23、25题)占到主导地位,学习内容(网络迷航)排在第2位,排在第4位是人机界面因素。 (三)学习者特征差异性比较 1.性别的差异 表3性别差异 变量性别n平均数标准差t值(p)学习内容男女42521.54761.6538.32478.30193-1.639人机界面男女42521.85121.8750.43498.34121-0.297学习策略男女42521.67141.7715.31179.30205-0.631人际交往男女42522.09052.2462.31608.32326-2.344(*) *

11、p<0.05,*p<0.01 由表3可知,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男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受人际交往的影响要大于男大学生。 2.专业的差异 表4 专业差异 变量性别n平均数标准差t值学习内容文科理科13811.55381.6148.29613.31903-0.645人机界面文科理科13871.86541.8642.41603.381300.010学习策略文科理科73811.89171.6000.24122.308613.587(*)人际交往文科理科13872.09232.1901.27827.33452-o.999

12、60;文理科专业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策略问题,文科生在该方面的不适应性要远远高于理科学生。 3.年级的差异 表5 年级的差异 变量学习内容人机界面学习策略人际交往f值.4952.1479.946(*)1.689 以年级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四个年级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中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为了进一步说明各年级的差异情况,我们运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在人机界面上,一年级比二、三年级要不适应;在学习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也要比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适应性差一点,三年级学生不如四年级学生;在适应人际交往方面,三年级的学生

13、不如四年级学生。 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他们适应网络化学习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还发现,31.9%的学生表示学习内容是对网络化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学习习惯、交互环境、人机界面、教师的指导;在选择各种学习模式时,绝大部分学生对个别辅导、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持肯定态度,选择传统讲授型的为数甚少。 四、讨 论 网络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完全网上学习、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课堂网络化学习虽不同于远程学习,却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偏低,学习能力较弱,不善于自主学习。此外,在进行独立性

14、自我评价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回答“需要一定的指导”,而且大部分学生将网络迷航归因于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因而在强调学习内容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 1.一般来说,能开展网络化教学的课程,要么有现成的网络课程,要么以其他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内容相对来说较书本上的内容宽泛一些,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另外,由于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印刷媒体和师生间面对面交流,因此网络化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秀的网络课程或教学软件可以减轻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从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2.网络化学习是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时间管理的困难、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网上学习方法不当以及脱离群体后的孤独感等等;同时性别、专业、年级对他们适应这种学习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