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量泵常见问题分析LMI电磁泵设备安装:设备安装: 1、建议吸入管路采用自灌式安装,泵的吸液端低于储液池的最低液位。如必须采用吸提升式安装方式,必须在吸入管口加装脚阀。1米水柱为最大容许吸程高度。 3、如压力低于3Bar时,建议选四功能阀增加被压,以免管路产生虹吸现象。 5、电源线接220V交流电信号线参照操作说明书。 6、将三(四)功能阀开起至排气状态。 7、将冲程调至0%。启动计量泵,辨别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噪音。 8、逐步调大冲程至100%,观察计量泵出口是否有物料输送,且流量随冲程调节而变化。 9、关闭三功能阀排气旋钮,向系统添加物料。故障排除故障排除: :1.泵体过热: a. 出口是否堵
2、塞 b.供电电源是否正常正确 2. 泵出口无流量:a. 进口管路无物料或堵塞 b. 进、出口单向阀堵 c. 进、出口单向阀安装方向不正确 d. 单向阀密封圈是否完好 3. 泵无运行声音:a. 控制面板或电源模块短路 b. 电磁铁短路 c. 压敏电阻烧坏4. 调节流量无变化:a. 调节旋杆损坏5. 漏夜检测口漏物料:a. 隔膜破裂GG系列机械隔膜计量泵系列机械隔膜计量泵设备安装:设备安装: 1、建议吸入管路采用自灌式安装,泵的吸液端低于储液池的最低液位。如必须采用吸提升式安装方式,必须在吸入管口加装脚阀。2.5米水柱为最大容许吸程高度。 2、建议在吸入管路中安装过滤器,以便检查和清洗。同时必须有
3、必要的截止阀和管路活接,以便日后维护。 3、在计量泵出口管路中必须安装脉动缓冲器、安全阀。如压力低于3Bar时,建议加装背压阀,以免管路产生虹吸现象。 4、吸入管路的管径必须大于计量泵入口阀尺寸。确定管径尺寸必须考虑计量泵的峰值流量、管路长度和物料粘度等参数。当出口管路未安装脉动缓冲器时,也必须参照吸入管径的选择来确定管径尺寸。 5、电机接线必须参照电机铭牌和操作说明书。 6、将计量泵出口管路断开,或打开管路排气阀。 7、按油位指示加入润滑油,然后将冲程调至0%。启动计量泵,辨别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噪音。 8、逐步调大冲程至100%,观察计量泵出口是否有物料输送,且流量随冲程调节而变化。 9、关闭
4、管路排气阀或连接出口管路,向系统添加物料。故障排除故障排除: :1.电机过热: a. 三相电源缺 b.电机接线不正确 c. 电机卡死 d. 变频控制,电机长期在低频环境下运行。 (建议低频以20Hz为限)2. 泵出口无流量:a.电机不转 b.进口管路无物料或堵塞 c.进、出口单向阀堵 d. 进、出口单向阀安装方向不正确3. 泵伴有运行噪音:a. 涡轮和蜗杆是否正常磨合 b.润滑油加注位置不正确 c.轴承磨损 d.GM弹簧断裂4. 调节流量无变化:a.由于出口管路无脉动缓冲器导致滑动曲柄 断裂5. 漏夜检测口漏物料:a. 隔膜破裂6. 漏夜检测口漏油: a. 油封破裂日常维护:日常维护: 润滑油
5、在最初运行250小时后需更换。以后每2500小时或六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 每六个月检查一次单向止回阀和隔膜,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更换。 环境温度低于100C时,应更换冬季润滑油(Mobil 626等)。mRoymRoy系列液压隔膜计量泵系列液压隔膜计量泵设备安装:设备安装: 建议吸入管路采用自灌式安装,泵的吸液端低于储液池的最低液位。如必须采用吸入提升式安装方式,必须在吸入管口加装脚阀。3米水柱为 mRoy A最大容许吸程高度。0.9米水柱为mRoy B最大容许吸程高度。建议在吸入管路中安装过滤器,以便检查和清洗。同时必须有必要的截止阀和管路活接,以便日后维护。 在计量泵出口管路中必须安装
6、脉动缓冲器、安全阀。如压力低于3Bar时,建议加装背压阀,以免管路产生虹吸现象。 吸入管路的管径必须大于计量泵入口阀尺寸。确定管径尺寸必须考虑计量泵的峰值流量、管路长度和物料粘度等参数。当出口管路未安装脉动缓冲器时,也必须参照吸入管径的选择来确定管径尺寸。 电机接线必须参照电机铭牌和操作说明书。同时注意电机转向,从风扇侧观察,电机为逆时针转。 将计量泵出口管路断开,或打开管路排气阀。 按油位指示加入润滑油,然后将冲程调至0%。启动计量泵,辨别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噪音。 将计量泵启动/停止,反复多次。然后,将冲程调至25%,运行2分钟;再将冲程调至90%,运行2分钟。如此反复3-5次。 逐步调大冲程
7、至100%,观察计量泵出口是否有物料输送,且流量随冲程调节而变化。 关闭管路排气阀或连接出口管路,向系统添加物料。 通常出厂时计量泵的内置压力释放阀的设定压力为6Bar左右。与系统相连后需重新调整释放压力。将注油口附近的黄色塑料盖拧下,用英制内六角扳手顺时针调整释放压力。故障排除:故障排除:1.电机过热: a. 三相电源缺 b.电机接线不正确 c. 电机卡死 d. 变频控制,电机长期在低频环境下运行。(建议低频以 20Hz为限) e. 低温环境运行,需更换低温润滑油2. 泵出口无流量:a.电机不转 b.进口管路无物料或堵塞 c. 进、出口单向阀堵塞 d. 泵头排气不彻底 e. 进、出口单向阀安
8、装方向不正确 f. 涡轮磨损3. 泵伴有运行噪音:a. 蜗轮和蜗杆正常磨合b.润滑油加注位置不正确 c.轴承磨损 d.蜗轮、蜗杆啮合齿隙过大 e.电机反转4. 泵体内有冲击噪音:a.冲程转化过程中产生反向冲击,属正常现象5. 调节流量无变化:a.流量调节阀O形圈磨损 b.流量调节柱塞脱离支架 c. 泵头排气不彻底6. 泵出口流量不足:a. 冲程设定不准 b. 进口管路NPSH不合要求 c.出口管路安全阀泄漏 d.进、出口单向阀磨损 e.吸程过高7. 泵体内油位上升,且润滑油乳化:a. 隔膜破裂Mirloyal PrimeroyalMirloyal Primeroyal系列液压隔膜计量泵系列液压
9、隔膜计量泵设备安装:设备安装: 建议吸入管路采用自灌式安装,泵的吸液端低于储液池的最低液位。如必须采用吸入提升式安装方式,必须在吸入管口加装脚阀。最大容许吸程高度需根据具体管路条件进行计算。 建议在吸入管路中安装过滤器,以便检查和清洗。同时必须有必要的截止阀和管路活接,以便日后维护。 计量泵出口管路中必须安装脉动缓冲器、安全阀。如压力低于3Bar时,建议加装背压阀,以免管路产生虹吸现象。 吸入管路的管径必须大于计量泵入口阀尺寸。确定管径尺寸必须考虑计量泵的峰值流量、管路长度和物料粘度等参数。当出口管路未安装脉动缓冲器时,也必须参照吸入管径的选择来确定管径尺寸。 电机接线必须参照电机铭牌和操作说
10、明书。 打开注油口,将润滑油和液压油加入箱内,油位至油窗中心线。 将冲程调至100%,保持活塞最靠前位置。将位于泵头上的压力释放阀拆下,从压力释放口向泵头内加注液压油,直至加满。压力释放阀安装复位。将计量泵出口管路断开,或打开管路排气阀。 将冲程调至0%。启动计量泵,辨别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噪音。 逐步调大冲程至100%,观察计量泵出口是否有物料输送,且流量随冲程调节而变化。 关闭管路排气阀或连接出口管路,向系统添加物料。故障排除:故障排除:1.电机过热: a. 三相电源缺相 b.电机接线不正确 c. 电机卡死 d. 变频控制,电机长期在低频环境下运行。(建议低频以 20Hz为限) e. 低温环境运行,需更换低温润滑油2. 泵出口无流量:a.电机不转b. 电机与泵联轴节脱开 无压力 c.进口管路无物料或堵塞 d.进、出口单向阀堵塞 e. 进、出口单向阀安装方向不正确 f. 泵头排气不彻底 g.补油阀损坏 h.内置安全法泄露 i.连杆脱落3. 泵伴有运行噪音:a. 润滑油加注位置不正确b.轴承磨损 c.蜗轮、蜗杆啮合齿隙过大4. 泵体内有冲击噪音:a.冲程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急救用品摆放指南
- 影视器材租赁合作合同
- 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
- 员工离职工作交接责任制度
- 新教材2025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特训练专题五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电磁波热学近代物理初步考点4近代物理初步
- 客户索赔管理办法市场调研
- 临时校车租赁合同样本
- 邮政快递招投标法定时间表
- 现代农业示范区交易合同
- 拆除工程监理合同
-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答案汇编ok
- MicroMotion质量流量计设备培训资料(共26页).ppt
- 克劳斯各工艺对比
- 公路养护资质标准汇编整理
- AFC1500拧紧控制器
- GB_T 37515-2019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高清版)
-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 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申请表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定方法
-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智能高分子材料.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