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措施(共24页).doc_第1页
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措施(共24页).doc_第2页
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措施(共24页).doc_第3页
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措施(共24页).doc_第4页
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措施(共24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五”规划中税制改革的探讨摘 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样,“十一·五”时期的中国税收也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依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要求,必须分步实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全面性税制改革。与前两轮税制改革相比,新一轮税制改革在改革的背景、目标、原则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因此,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一项任务极其艰巨的中长期税制改革规划,必须加快发展,服务大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社会继续全面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加快税收制

2、度的改革与完善,保持税收收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内发展需要并遵循国际惯例来有效地运用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征管与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本文论述了“十一·五”税制改革的背景,陈述了“十一·五”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及基本思路,并提出完善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措施。关键词:“十一·五”时期;税制;改革 AbstractThe period of “eleventh-five” is the critical moments of well-off society that is comprehensively constructed in Ch

3、ina. As it is the tax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eleventh-five” will also come into a critical moment.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ection. As according to the spirits of the Party in the 16th CPC and the decisions of the Party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4、 CPC. To adapt to the necessity of economy system transition and internal market economy convergence, it is a must to make several steps to carry out the third comprehensive tax reform after open reform .Comparing with the last two, the new tax reform has more differences in some aspects,

5、such as the background, target, and principle of the reform. Therefore, the new tax reform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between middle and long time which can be called tax reform planning .Thus it is a must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to service for the whole. As the economy system of socialism market

6、 is gradually consummating; economy society is going on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ly; attending to global economy is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o speed up the reforming and consummating of tax regulation, maintain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x income. In terms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need

7、and adhering to internal practice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ax policy effectively ,to improve tax collection and service standard, to create a harmonious relations of tax administration and compliance. This book not on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tax reform of “eleventh-five”, explains the total ne

8、ed and basic thinking of tax reform of “eleventh-five”, but also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consummating of tax reform and enhances tax collection etc.Keywords: The period of “eleventh-five”; Tax system; reform引 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提高国际竞争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税制改革。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工商税制改革,逐

9、步形成了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中央税与地方税既各成体系又有机结合,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税制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将是我国财政发展的主旋律。“十一·五”期间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税制改革周期,比如: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逐步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完善个人所得税;调整部分消费税和营业税政策,适当扩大税基;加快地方税改革步伐,统一内外税制,将城市维护建设

10、税适用范围适时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等等。为了适应国内与国际客观形势的要求,新一轮的全面性税制改革,要与税外收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这次税制改革不但涉及产业、行业、地区间和内外资各类企业间利益的较大调整,也涉及对地方和中央各部门利益的较大调整。无论就其性质、规模,还是深度或影响面来看,这次改革都将是一次涉及财政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一个重大系统工程。下面就“十一·五”税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 “十一·五”税制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的发挥和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经历了两次全面性的

11、税制改革。第一次是1983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全面改革,把过去较为单一的税制体系逐步改革为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探索阶段引入市场机制的形势,强化了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二次是1994年的全面、结构性税制改革,遵循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依据“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原则,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框架。十年来的实践证明,1994年的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经济

12、发展主流,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现行税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显露出来。因此,必须进行全面性的税制改革。1.1 客观形式要求进行税制改革一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刚刚提出,而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尚未形成和当时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进行的,含有过多的频繁变动的过渡性区别对待政策、优惠政策和对社会投资、消费的限制政策。地方税制基本未改,仍然沿用20世纪8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许多条例法规。这些必然导致税制本身存在固有的、带有某些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诸多矛盾。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市场供求格

13、局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出现了生产水平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所产生的结构性生产过剩现象,现行税制已不适应享有自主权的各市场经济主体日益增强的对“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迫切要求;不能适应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国内需求,促进民间投资的需要。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不少企业在重组中面临重重困难,高新技术产业要开拓,中小企业要扶植,东西部地区要协调发展,城乡差距要缩小,社会成员收入悬殊要调节,环境和资源要保护,失业增加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解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等等,这都需要税收上的有力配合,而现行税制在上述方面的内在调控机制都有欠缺。现

14、阶段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迈进,都要求加强税收这个重要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力度,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三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尽快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转轨”的方向,也确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必然趋势。体现在税收上就是一方面应当遵循和信守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及其对税收的要求和我国作出的承诺,尽快改革现行税制中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加快转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要掌握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有利条款和允许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制度,满足“接轨”的要求,以利于

15、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在政府收入中,“税小费大”的情况还未根本转变,既不适应构建公共财政应以“税收收入为主、收费为辅”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要求,也不适应集中财力,振兴财政,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国策要求。五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国际环境给税收带来诸多要解决的新课题,表现在国家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税制的相互影响加剧,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经济活动和资本、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流动日益频繁,有关国际税收分配及其关系处理复杂化凸显等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严重地冲击了国际税收原则和各国的税收制度,原有“居民”

16、和“所得来源地”概念,难以界定,税收管辖权划分困难,我国现行税制已很难适应发展中的新情况。六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世界性经济停滞、滑坡,都正在研究实施税制改革,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开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就出现了税制改革的诸多趋势,如降低税率,简化税制,拓宽税基,提高效率;实行标准化的增值税制度,完善所得税制度,研究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税制;扩大“绿色税收”的征收范围等等。我国税制必须与发展中的世界税制相衔接,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权益,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1.2 “十一·五”税制改革的目的国家在新时期的战略意图

17、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而税收就是要从收入、体制、管理、服务、政策等各个方面来促进这一战略意图的实现。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研究税收收入增长的可持续问题要坚定持续地树立税收收入“适度”增长的观点。经济发展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强调税收收入的和谐与协调的发展,探求新条件下税收增长的可持续能力,要从新的角度来探讨多年反复研究的应收尽收与“放水养鱼”、依法治税与涵养税源的关系。税收收入增长的形势,既在于税收收入的组织与实现,又在于在实现收入的过程中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

18、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协调。 要稳中求快地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十一·五”期间将是这一轮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应该继续在“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引导下,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本轮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变化了的新形势要求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要尽快调整现行税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不相匹配的部分;另一方面,还是要坚持渐进次优的改革思路,继续坚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改革步骤,坚持税制改革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原则,实现税制改革有条不紊的推进。力求在“十一·五”期间基本上建立一个与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

19、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逐步完善的税收制度。 研究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税收对策“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而其中主要的挑战之一在于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各国之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其中贸易对手国之间税制上的差异与税收政策上的有争议运用已成为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成因。从我国近年的情况看,与税制特征与政策运用相关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因此如何运用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政策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同时又不给贸易对手国留下增加贸易摩擦之借口,这是我们讨论“十一

20、3;五”期间税收发展时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坚持市场导向和必要调控相结合的税制改革方向与税收政策运用是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方面。要从这一基点出发来认识推进我国税制改革与完善的必要性,探寻税收政策恰当运用之路,以达到既促进国家经济贸易竞争力提高又能妥善应对与缓解贸易摩擦的目的。1.3 “十一·五”税制改革的意义及原因分析“十一·五”税制改革具有多重意义。首先,税制改革有利于激活投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税制改革有利于税收竞争和税收协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第三,税制改革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进行税制改革的动因,主要有:(1)国际税制改革浪潮的推

21、动。进入新世纪后,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低税率的税收改革热潮。信息社会的来临带来并加速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价值创造逐渐摆脱对物质生产的依赖,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传统的以物流为主要征税对象的税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形态发展的要求,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以适应知识经济或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降低税率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强大的压力。投资环境本来就不如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就得相应地降低税率,因此各国都加快了税制改革的步伐,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调低税负。随着经济

22、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税制波及效应的显现,国与国之间的税制差异将日益缩小,因此应顺应国际浪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税收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税收制度。(2)我国现有税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1994年的税制改革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税收制度中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再不抓住时机,深化税制改革,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税制的优化必然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从而使财政更加稳固和强大。2 “十一·五”时期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及基本思路2.1 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对税收工作的要求,“十一·

23、;五”时期税收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十一·五”时期税收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目标:一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

24、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加强税务系统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升,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 “十一·五”时期税收工作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税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三是坚持把握税收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

25、,加强队伍建设。四是坚持抓好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立足基层打牢管理基础。五是坚持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税收事业新局面。2.2 进行全面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全盘规划,稳步推进,建设统一、规范、公平、效率和有透明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要求的税制体系。为此,应处理的主要问题:(1)改革与调整税制的总体结构,使各税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协调统一各产业、各地区的税收政策法规。不分企业类别、所有制形式,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制度。授权省级的税收立法应权限

26、清晰,要符合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制度要求,并重视与国际税制衔接。(2)规范税制,完善各税种的组成要素,使之更具有科学性、严密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3)严格贯彻“公平税负、鼓励竞争”的原则,坚决取消现行各种不合理的区别征税和优惠政策制度规定,对各类纳税人的征税,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涉及国际间的征税,要符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4)税收政策制度要体现国家战略决策和产业政策、地区协调发展原则的要求,引导经济结构调整,高效率地促进经济发展。(5)将税制纳入严格的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税,依循税收法定主义原则,逐步改行政立法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提高税法和政策的权威性及透

27、明度。对各税类、税种及其基本制度的改革走向建议如下: 流转税改革(1)增值税改革以完善征、扣税机制为主要内容,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解决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区别内外资企业,进口与国产品分别实行不同的征、扣税办法等征扣税机制混乱、政策分歧较大的矛盾。把与商品交易密切联系的一些劳务服务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解决同属于企业收入和增值范围的劳务收入,由于不征增值税导致的增值税征、扣税机制分割、混乱的矛盾。对进口产品全额征税,完善出口产品退税机制,取消增值税中间环节的减免税规定,严格确定小规模纳税人范围。(2)消费税要适当调整税率,扩大税基,把特定消费行为也纳入征税范围。(3)营业税在部分

28、项目并入增值税后,连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全并为独立的地方经营收入税,以企业经营收入为课税对象,中外资企业统一适用。 关税改革(1)按照我国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调整关税税率结构,整顿税收优惠措施,加强关税管理。(2)调整出口关税项目和税率水平,健全管理制度。(3)完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制度,加大运用力度 ,保护国内产业。(4)严格限制加工贸易的来料、进料加工进口征税的范围,产品不进入保税出口加工区的,应一律照章纳税。(5)从加强关税,同时又加强国内税统一管理的目标出发,将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国内税,改为由口岸国内税务局自行征收,并改变进口环节国内税随同关税一并减免的做法。 所得税改

29、革(1)将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合并改革为统一的法人所得税,以法人实体界定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不具有法入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划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降低税率,统一税基及计算,调整税收优惠目标规模和重点。(2)把个人所得税的分类税制,改革为综合分类税制,重新设计税率、征收预扣率,减少税级,提高生计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中外籍个人征税政策上的差异,并在征收制度上与法人所得税协调配合。 财产税改革(1)把内外资企业和中外籍居民分别适用的房产税、城镇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统一适用的城镇房地产税,拓宽税基,调整税率, 扩大财产税的调控力度,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单独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30、,使其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2)把对内外资企业和中外籍个人征收的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为统一适用的车船使用税,调整征税定额,改进征收办法。 农业税改革近期目标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规划,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大幅度降低农民税费负担,合理调整农业税负水平。改进农业税征收办法,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在完成试点工作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长远目标是创造条件把古老的田赋式农业税制,逐步并入现行按收入与所得征税的制度,解决历史延续下来的农业经济单立税制的问题,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 清费立税改革和下放地方税管理权限取消一切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

31、,对保留的合理收费项目要降低收费标准,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对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属于税收性质,具有税收功能,且便于征收管理的收费改为征税。有相关税种的,通过增设税目,提高税率,并入现行税种征收体系,不另立新税种,避免同一课税对象设几种税的问题发生,如把城市水资源费和矿产资源费等并入资源税,把土地使用费并入土地使用税等。现行税种中无相应课税对象的,要开征新税种,如把现行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收费,改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把对环境保护等的各种收费改为开征环境保护税。现在的各种收费,绝大部分都是地方的,不可能由中央分别为各地区代为制定不同的费改税办法,要借鉴国际经验,在不影响全国税政统一

32、和中央收入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下放地方税的部分立法权,保留必要的干预和否定权。这包括两项:一是对全国性的某些地方税种,允许省级政府和人代会调整税目、税率、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金额。把地方立项的合理收费,并入现行地方税种征收,区别情况,或报中央政府批准,或只报备案。对地方税主体税种,赋予省级政府相适应的税收管理权。对中央只负责制定统一税收法律、条例的地方税种,应允许省级政府制定实施细则。二是属于部分地区或少数地区的特别收费,规模较大、符合税收条件的,可根据当地情况,授权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报中央政府批准,开征地区性的特别税种,相应地取消该项收费。另外,为完善税制调节体系,在适当时机

33、,要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环境保护税,单独设立证券交易税(相应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并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应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3 “十一·五”时期完善税制改革的对策措施3.1 税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十一·五”时期有三项税制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这三项改革关系着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平稳快速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落实与顺利推进。因此,加快当前的税制改革,不仅是一项经济改革的重任,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与社会建设的重任。第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最终完成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

34、的转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自主创新要强化,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不利于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功能和作用,已经影响了企业的科技进步与良性投资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实际上是为经济增长方式整体转变,发挥助推器的作用,也是促使企业从内在机制上,积极自主创新,合理投资行为的一项重大政策动力。从2004年开始的东北地区八大行业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实践看,这项改革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对财政短期影响并不大,对财政长期的财源开辟却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使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为整体税收的稳定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因此,在总结

35、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操作办法,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增值税转型,是“十一·五”期间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这一税改设想,上下左右的认识已经比较一致,因此,当前加快推进机遇良好,税务部门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工作,力求圆满完成这项重大改革任务。第二,加快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的税制改革,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还不完善,有些方面还需要根据改革的深化作进一步巩固和调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为我国经济平稳运作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要进一步促

36、进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引进外国资本和海外华人资本将会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要使其更好地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协同起来。因此,各类企业在规制上必须享受统一的待遇,实施制度与政策的“同一性”措施,有一个平等竞争、合理的起跑线。目前,内资、外资、合资等不同类别的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税负并不完全一致,总体上仍是外资、合资税收优惠大于内资,而在内资中,个体私营企业总体上税收优惠又大于国有企业,这些历史遗留的政策措施,已不利于平等公平竞争,影响了内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尽快解决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37、不统一的问题。目前,统一的条件和时机比较成熟,重要的是应当冲破不合理的施政观念,改变老的引资手段,尽快推行规范、统一的各类企业所得税制。为了便于此项改革的顺利推行,可考虑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同时扩大税基、加强征管,既使改革能够推出,又使企业能够承受。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该草案顺利通过,中国从此将逐步告别企业所得税“双轨”时代。 根据企业所得

38、税法(草案),统一后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定为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功能,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经济多元化、收入多样化之后,我国居民的收入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出现差距显著拉大的问题,近几年来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为了使社会能和谐发展,在继续实施有差别的收入政策的同时,要强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重视对收入分配的二次调节。为此,党和国家明确要求:“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

39、扩大的趋势。”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将境内居民连续性较强和经常性的收入,作为综合所得征收项目,实行统一的累进个人所得税率,适当提高和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统一、规范征管办法和优惠政策;对临时性、财产转让性等所得,采取比例税率,仍实行分项计征;建立由支付所得单位和有所得个人双向申报纳税的制度,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减少漏洞。3.2 完善税制改革的对策措施 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改变主体税种结构失衡问题(1)开征社会保险税。(2)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适当降低最高边际税率;适当提高扣除标准;强化综合申报制度;加强税源控制;对劳动所得的课税要轻于非劳动所得的课税。 完善

40、商品课税结构(1)完善增值税结构。扩大增值税的范围,将建筑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增值税率,特别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增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改变增值税的类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2)完善消费税结构。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消费税的负担应分配在生产环节和零售环节。4 “十一·五”时期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措施4.1 更新征管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是依法管理理念。征管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依法治税的要求,体现合法性、规范性。二是科学管理理念。征管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

41、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征管工作的内在规律,减少经验决策。三是精细管理理念。征管细节决定征管基础,决定征管品质,决定征管效率,决定征管成败。要关注征管细节,把征管小事做精、做细。四是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要增强忧患意识,绷紧税收风险这根弦,提高对税收风险的认知能力、判别能力、应对能力和控制能力。五是数据管理理念。税收信息化是征管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征管信息资源是征管工作重要的生产力,要盘活、管理并运用好征管信息资源。六是效能管理理念。征管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方针,追求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内控机制的严密化、岗责目标的标准化、工作运转的高效化和征管

42、成本的最小化。七是人本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成就税收事业的重要法宝。要“以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管人,强化刚性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实施柔性化管理,注重运用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征管潜能,调动干部的征管积极性,凝聚征管合力。八是税收服务理念。税收是纳税人用来购买政府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一种“价格”,享受政府和税务机关的税收服务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征管工作必须确立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和广大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寓服务于管理和执法当中。4.2 夯实征管基础一是强化户籍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纳税人纳税资料的“一户式”管理。二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责任主体,有效解决“

43、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三是加强窗口的审核计税工作,严格票表比对、票票比对、表表比对,尽量把偷漏税堵截在申报环节。四是大力完善和推行多元化电子报税方式,简化审批程序,简并表证单书,倡导综合申报,实现纳税信息的一次采集。五是全面推行纳税评估,建立跨各种信息平台,覆盖所有纳税人和所有税种的综合的纳税评估系统,统一评估规程,完善评估办法,为实施有效征管和有效稽查提供保证。六是建立健全征管执法责任制,对失范的征管行为和过错的征管行为要给予严格的责任追究。七是加强税法宣传,倡导依法诚信纳税。八是加强部门配合,完善护协税体系,优化征管环境。4.3 制定建设规划各地税务机关要从自身征管现状出发,在充分调研

44、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制度安排,明确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实施路径及相应的达标措施,做到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分别突破。4.4 建立评价体系根据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研究建立一套既科学、又系统,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既有客观公正性、又有现实操作性的税收征管能力建设评议评价体系。一方面,对税收征管能力的评价有标准可循,推动和改进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征管决策的正确性和征管的效能作出评析,纠正决策失误。4.5 大规模开展征管业务练兵把征管业务建设当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采取监督、激励、检查、考核等措施,大力

45、提升干部的业务水平,营造“学业务、比业务”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业务人才脱颖而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规模、多渠道地培训干部,建立干部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把税收政策落实到实处。结 论总之,“十一·五”期间,税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的战略性作用越来越处于重要地位,在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显现。从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无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与理顺,都离不开良好的税收制度。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三项税制改革任务,更是我国在“十

46、一·五”期间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逐步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方方面面对加快税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案也已经有了更一致的认识。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都将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不断按照现代世界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来建立新税制的过程,是一个力图通过自我完善来减少他国对我国税制中某些不足发难的过程,从总体上看,税制改革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继续完善的空间。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按照市场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