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机制设计理论在高校社科成果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把机制设计理论运用到高校社科成果转化工作中,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改变资助方式、创新分配机制和搭建转化平台等措施,充分调动社科研究主体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形成激励相容的社科成果转化机制,能够激励每个参与者的自利行为主动地与高校转化社科成果的目标相一致。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激励相容高校作为社科成果产出的学术高地,是社科成果转化系统中的供方系统,目前大多与社会需方系统呈“离散”状态,缺少社科成果转化机制作为支撑系统来连接、促进供需方良性互动。高校现有的管理机制对社科成果转化主体的利
2、益安排不明,主体缺乏转化的动机和积极性,使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成为难题。社科成果转化之难,实际上也就是人们的观念变革和体制改革之难的再现1。机制设计理论可以为破解该难题提供很好的借鉴。一、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美国教授利奥·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埃瑞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和罗格·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创立和发展了机制设计理论,并因之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上的所谓机制设计理论,就是要为达到“资源有效配置”需求的一种“激励机制”。简单地说,所谓“资源有效配置”就是要使“物尽其用”;而“机制设计”则可以
3、理解为要使“人尽其能”,以达到某种“物尽其用”的经济目标2。机制设计理论一般涉及两个维度:信息维度和激励维度。信息维度主要讨论信息效率问题,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多少信息量的问题。任何一个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信息成本越低越好3。激励维度涉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策略互动问题。如果在给定的机制下,参与者如实报告自己的私人信息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这个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4。这种情况下,即使参与者按照自利原则制定个人目标,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机制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任何承认“个人是理性的行动者”这一预设的社会科
4、学流派,都可以借鉴机制设计理论的某些研究理路、分析工具、概念和结论5。大多数机制需要同时考虑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的问题。就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来看,信息和激励问题一直未受到充分重视。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社科研究,但是由于社科成果往往是通过改变使用者的思想、观念、策略、方法来实现转化,其转化效益具有难以计量性、隐蔽性、延迟性等特性,使供需方难以产生转化社科成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相较于科技成果转化,从高校小环境到社会大环境,社科成果转化明显缺乏政策支持度和社会关注度,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高度重视社科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在供方高校与需求方各级政府、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诸多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
5、的问题,影响着高校社科成果顺利转化。高校在社科资源配置有限、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要实现社科成果转化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调动高校社科研究者的积极性,人尽其能,使其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高校社科成果“物尽其用”的转化目标。二、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社科成果转化的信息效率1.信息输入重复。高校是当前社科成果产出的主力军,在成果产出数量方面占绝对优势。仅就论文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收集我国报刊公开发表的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近30万篇6,但这些成果转化应用率很低,多数出版发表后被束之高阁,没有进一步应用到实际需要的领域中去。究其原因,受高校竞争排
6、名等影响,高校社科成果的管理和评价体制更关注项目、成果的数量和级别等可计量的外在评价指标,对社科成果的后续转化缺乏足够的重视。社科研究者作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者,必然倾向于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利益的社科研究项目及研究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而不关注这些成果是否符合实际部门的需求,能否在实际部门得到应用转化。即使专门针对现实重大热点问题所做的应用研究,也常常由于不了解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方法,导致资政建议要么过于理想,要么只讲道理,不符合实际部门的需求。受高校评价考核机制的影响,迫于现实压力和短期利益的追求,高校社科成果源源不断地产出,而且为了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很多研究回避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
7、,倾向短平快的浅层重复研究,缺乏应用转化的责任意识,成果信息与需求信息不对称,利用率低,成果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引发了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等学术道德问题。2.信息成本较高。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是一系统工程,但目前组织管理机构调控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推动社科成果转化的有效体制。大部分高校的组织管理体系中,社科成果转化的职能没有清晰归属,一般作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附属功能,即使个别高校专门设立了地方合作与服务部门,其工作重点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社科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附属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发布的成果转化需求一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而不是实际需求部门,研究者根据上级部门发布的指南并结合自己
8、的兴趣开展研究。这其中多层次等级链式的信息传递模式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并可能导致信息扭曲与失真,信息空间维度过大,最终使研究方向发生偏离,很难对接社会需求以实现成果转化。即便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校社科成果,没有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牵线搭桥,也很难进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领域或者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领域;而作为需方系统,市(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众多的企业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才能获得其所真正需要的成果。管理组织分散,需求信息和可供转化的成果信息呈碎片化散落在高校和相关部门、企业之中。在这种情形下,研究者要实现成果转化,一般要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进入转化渠道(这种转化不仅少且经常
9、不能保持畅通)。这样的转化流程,由于信息芜杂繁乱、环节过多,信息成本过高,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很容易让研究者止步于研究成果的正式发表和出版。而且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极易造成重复研究、有价值成果浪费等问题。虽然国家对人文社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各级社科规划部门的投入支持资金也越来越多,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投入并没有带来明显成效。(二)高校社科成果激励机制的不相容在我国,人文社科“无用之说”由来已久。在社会关注层面上,人文社科明显不如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成果价值的延时性和隐蔽性使得国家科研投入的力度较之自然科学要小得多。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社科成果激励机制的形成,并不完全是高校自己主动的选择,高校的上级部
10、门、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可能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无形的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在争取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代表国家管理高校的主管部门的评价。这些评价常常被量化为种种指标:项目数、经费数、奖项数、论文数等等。由这些数据转化而来的各种大学排行榜、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以及种种收益,推动形成了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过度量化的评价标准。成果的质量被量化为经费数、成果数、政府部门的级别、期刊级别等。学校根据这些量化指标制定的科研岗位考核评价体系,“脱离社会科学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那些积极申报博士、申报社科基地的普通高校更为严重”7。高校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时沿用并强化了这种量化。这种激
11、励机制缺乏吸引参与者从事社科成果转化工作的动力,不能“人尽其能”,自然也就无法实现高校社科成果“物尽其用”的转化目标。心理学家弗洛姆(v.h. vroom)的期望机率模式理论认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吸引力大小和该项成果实现机率大小这两个因素78。对于高校而言,激励不相容的另一个原因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几率比较小,如果目标太难无法实现,参与者参与转化的动力降低。社科成果转化是有难度和风险的,即使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也不一定有所回报;加上大多数高校研究者缺乏转化的媒介和渠道,需要社科成果管理者和中介者的帮助。但高校现有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常常缺乏风险分担政策,激励的对
12、象也常常只针对社科研究者,缺乏针对成果转化者(包括管理者和中介者)的激励政策。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对个体产生激励效用。三、解决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确保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机制“激励相容”是解决信息效率问题的关键。一个激励相容的高校社科成果转化机制下,社科成果转化主体应当把适合转化的社科成果推向转化作为最优选择,应当使得研究者在研究初始就把是否能够转化作为最优选择,使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一)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社科成果转化指标比重社科成果评价的结果与利益分配紧密相关,评价产生的激励效用应该能够反映社科成果转化主体多层次的需求,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13、从而实现共同目标。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应该明确提高社科成果转化指标的比重,建立公正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对于社科类基础研究,要把学术界和社会的反响程度、论文水平、社会效益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社科类应用研究则应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程度、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重点指标。其次,应加大对横向项目、社科成果应用采纳、领导批示的奖励力度,社科成果转化主体如果选择做应用类研究和社科成果推广应用,其获得的奖励要等于甚至高于论文、著作类的奖励。第三,高校应借助国家倡导科研分类评价、简政放权下放职称评审权的契机,在职称评审中改变单一论文评价导向,增加服务地方、社科成果转化考核指标的比重,把社科成果转化推广作为一种类型单
14、独评审,鼓励研究者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通过社科成果转化的成效实现职称晋升。第四,在职务晋升方面,扭转“学而优则仕”的用人倾向,把社科成果推广转化做得好的、横向课题多、与政府及企业紧密联系的教师提拔到重要管理岗位。通过完善高校社科成果评价体系,使研究人员看到并体会到:在这种激励机制下,从事社科成果转化工作能带来经济利益、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发其转化成果的热情。(二)改变资助方式,降低社科成果转化风险社科成果主要是公共产品,获得的是社会效益,因此在转化中很难快速产生明确的经济效益。目前,高校资助和政府财政拨款采购仍是社科研究的主要经费来源,社科成果转化的经费依赖于政府和
15、企业的横向委托项目。但越来越多的政府社科管理和研究机构开始设置面向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转化的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时要求部分成果已经取得初步的转化,项目资助推进继续转化。为促进教师投身成果转化,高校须转变计划性的立项资助方式,把项目资助转变为风险投资。高校设立社科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用来支持可转化成果研究和已完成的成果转化。鼓励研究者对接需求单位,采集需求信息,组建研究团队;团队根据需求开展研究时,如果使用单位没有经费资助,可以申请学校的转化基金资助获得经费,成果完成后免费提交相关单位使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对各级各类政府立项的已完成的成果进行分类转化招标,对中标的推广人员予以经费支持,鼓励推广团队走
16、出校门,走进政府和企业。如果实施社科成果转化的政府或者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收益可由项目研究团队和推广团队按契约分成。如果社科成果有进一步产业化的可能,项目研究团队和推广团队可以倒逼高校决策层设立社科成果产业化风险基金,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资助成果产业化。对那些市场前景好,有潜在经济效益的合作项目,在产业化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后还可以追加奖励性经费,扶持其扩大产业规模。(三)创新分配机制,激发转化社科成果热情社科成果转化的直接成效往往是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很难用经济收益来衡量。所以很多时候社科成果被政府相关部门应用采纳是以少量的委托经费完成的,而那些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领导视野被关注、批示的成果往往没有任何经济
17、收益。有效解决研究人员和推广转化人员的利益分配问题是激发其从事研究和应用转化工作热情的关键问题。高校可以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开放、优惠政策,把社科成果转化效益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中介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挂钩,为成果转化提供压力和动力。对适合产业化的社科成果,鼓励研究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创新收益分配,积极支持研究者把自己的社科成果推向市场,开办各类咨询公司,积极转化自身的社科成果;鼓励研究者在校外兼职,与政府、公司合作开展有针对性、适合应用转化的社科研究。通过制定政策保障社科成果推广转化中介者的稳定利益,不仅要根据社科成果转化的级别和影响力给予提成和奖励,还要明
18、确规定社科成果转化推广取得的业绩可以用在在考核、奖励、职称、晋升中。以此吸引具有市场意识、了解经济规律,自己也有科研力量的教师、多年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或具有经营兴趣和公关特长的教师投身到社科成果转化工作中去,形成高校自己的社科成果推广团队。他们是联系社科成果供需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社科成果转化的速度、幅度和深度。(四)搭建转化平台,开拓社科成果转化渠道为发挥政策的执行力,推动供需双方信息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方式扩散、交流,高校要加强对社科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理顺管理机构、研究团队、推广团队等之间的关系,打造一个明晰的组织管理体系。其主要任务是管理需要转化的社科成果
19、,对不同的社科成果进行征集、分类、甄别、筛选,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包装,并通过各种媒介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宣传推销;同时也征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向社科研究者定制相关成果,沟通供需双方,降低转化的信息成本。但社科成果分类不同,其转化方向也不同。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转化需求仅靠组织管理系统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搭建具有不同功能定位的成果转化推广平台来扩容转化渠道,通过创新平台的机制体制,尽可能用最少的信息投入实现转化的目标。高校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资源,搭建以下平台:1.协同转化平台。高校联合其他科研院所、高校、政府机关、企业等相关单位,建立优势互补型的协同转化平台。在这类平台上,研究人员以挂职或咨询专家的身份参与到政府实际工作中去,根据政府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或理论指导;也可以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优势和企业实践验证双方优势,联合解决实际问题。2.信息、宣传平台。高校要加快推进社科成果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社科成果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面向社会的社科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集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咨询、反馈为一体,打造涵盖供需双方信息的专业化社科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采集方面,通过在网站共享平台上建立社科成果分类数据库、社会需求数据库、社科专家分类数据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成都离婚协议下载含离婚协议起草、修改、下载、法律咨询合同3篇
- 2024至2030年汽车内门把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度版权租赁延期合同3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家具油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度贷款房屋租赁托管与营销推广合同2篇
- 2024-2030年中国储运设备行业发展展望及未来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pnd)发展状况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市场开发人员合约2篇
- 2024至2030年南极冰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度电子商务产业园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合同3篇
- 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机考真题(第001套)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物理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汇报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真题
- 2024-2034年中国云南白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单位食堂供餐方案(2篇)
- 语文 职业模块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示例(打商务电话)
- 数据安全事件的溯源与责任追究
- 中国文化-古今长安(双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苏教译林版五年级上学期英语第七单元Unit7《At weekends》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