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SK中KA去译网 免夷法復嘗询就上中顾沫崖阿 1 关于“交通肇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与认定问题 根据刑法第 133 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理论界一般把这种规定称为“派生的犯罪构 成”。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对这一派生的犯罪构成作进一步的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交通肇后逃逸的问题。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肇事的主要责任 者逃离肇事现场,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帮助救护受伤人员,采取防止损失扩大的必要措施。 肇后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
2、事故的现场, 往往还使得在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以致 伤重死亡,还会使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致使公私财产的损失扩大。因此对 肇事后逃逸行为规定更重的刑罚是与罪刑相一致的原则相适应的,也是严厉打击这类犯罪所必需 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把肇事后逃逸行为与肇事司机因害怕被害人家属的报复不得已采取的躲 避行为及因执行紧急任务而不得不离开现场的情况区分开来。 实践中,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的 家属由于情绪难以控制,往往纠集众人对肇事者进行 报复,肇事司机在这种情况下的躲避行为与 肇后为逃避责任而逃逸的行为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外,行为人由于正在执行抢险、救灾等紧急任 务时
3、,在肇事后为继续执行任务而离开现场的行为应不属于肇事后逃逸行为。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 逸”这一情节是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抑或是量刑的情节, 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 后逃逸既是一种量刑情节,又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在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逃 逸就是量刑情节,在行为人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逃逸则可以是该行为构成犯罪的一个构 成要件。因为“在有些肇事后的逃逸案件中, 确有证据认定肇事者只负次要或同等责任, 这种肇事 行为本不构成犯罪,只是因为具有逃逸这一严重情节后,综合考虑其社会危害性程度才认定犯罪 的。”?我们认为,ASK中KA去译网 免夷法復嘗询就上中顾沫崖阿
4、2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一种事后行为,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的 主观恶性的大小,但该事后行为对其先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起决定作用, 也就是说交通肇事后的 逃逸行为不能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有证据认定 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并不构成犯罪的前提 下,即使行为人有逃逸这一情节,也不能认定该交通肇事行为就构成了犯罪。 根据刑法第 133 条的 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以致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的交通事故时,其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并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有违规行为 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即使肇事者有事后逃逸行为,肇事行为亦不构成犯罪,否则
5、就违反了罪刑法 定原则。因此我们认为交通肇后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 即在行为人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 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又有逃逸行为的,应该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 (二)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因肇事人逃逸致使在 事故中受伤的被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护而死亡。 成立“因逃逸而致人死亡”这一要件必须符合下列 条件:其一,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有逃逸行为;其二,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如果被害人由于他 人的救护而幸免于难的,即使肇事者有事后逃逸行为, 亦不适用该款。其三,被害人的死亡和肇事 者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所谓直接因果关系是指被害人在交通事故
6、中当时并没有死 亡,且只要得到应有的救护就可以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但由于 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 时的救护以致死亡。认定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依据主要有二点: 一是有证据证 明被害人未当场死亡;二是根据现代医学观点,被害人所受的伤,只要及时治疗便可避免死亡后果 的发生。如果被害人所受的伤是致命的, 即使及时抢救亦不能挽救其生命,在此种情况下, 被害人 死亡原因是肇事者的交通肇事行为,与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认定因肇事者逃逸而致被 害从死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肇事者本人逃离现场,但有他人实施了救护行为,在送被害 人抢救的ASK中KA去译网 免夷法復嘗询就上中顾
7、沫崖阿 3 途中或者在在抢救过程中被害人伤重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虽然没有实施救护行为, 但由于介入了他人的救护行为这一因素,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和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对肇事者应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处罚;二是肇事者在肇事后实施了救护行为,但在救护过程中 被害人死亡,肇事者为逃避责任而弃尸逃逸的,在这种情形下,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交通肇事行为 和救护措施不力,和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肇事者仅仅是将被害人送到 医疗机构而后逃逸,致使医疗单位因无人承担医疗费用而拒绝抢救以致被害人死亡的, 在此被害人 的死亡和肇事者放弃抢救而逃逸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肇事者就应承担“因逃逸面致人死亡” 的刑事责任。三是肇事者在肇事后,为逃避责任,故意将被害人转移至僻静场所, 甚至藏匿掩埋被 害人而后逃离现场的。对于这种情形,笔者以为肇事者隐匿、转移被害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因为在此肇事者的主观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化, 他对被害人的死亡这一后果不再是出于过失, 而是放 任甚至是希望。肇事者因为其先前的肇事行为使被害人处于亟待救援的地步, 肇事者具有实施救护 行为的法定义务。当肇事者在主观上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客观上拒绝履行救护被 害人的义务,当被害人死亡与肇事者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 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品采购销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中英文版)
- 2025茶叶购销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管理与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家庭装修设计合同模板
- 2025年购买二手房合同模板
- 2025年集体解除劳动合同模板
- 甲方转让方转让合同协议
- 独栋酒店租赁合同协议
- 电器安装采购合同协议
- 《产科超声之科普讲》课件
- 用电安全及防雷防静电知识考核试卷
- 《成人心肺复苏术》课件
- 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导航与定位考核试卷
- 化验室培训课件
- 3.2.1.1函数的单调性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患者的个案护理课件
-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三章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