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_第1页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_第2页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_第3页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_第4页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冯 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冯薇(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 ,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 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 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 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 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0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 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0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

2、业 ,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改造原有的特色工 业园区和高新技 术开发区促使 其向 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 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 ,推行保护性 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 ,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化;生态工业园中图分类号F06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 2104( 2006)03- 0051- 05# # #冯 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 #冯 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0(批准号05JK79008

3、7)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 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 性的空间愈来愈小。以/3R0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 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成为现阶段区 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问题的提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经济发展 势头强劲,主要依靠众多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所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 产业集群519个,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广东珠江 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 1/4。中西部地区也零星地岀现了产业集群现象。虽然内 生模式产业集群经历了由在各乡镇分散办企业到

4、开发区、 工业小区及特色园区集中办企业,再由集中办企业到集中 做产业,由产业集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但这种传统产业集群已有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低成本要素和规 模化生产层次之上。有些产业集群污染严重超出环境负 荷,近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因土地、 资源、能源、动力和人才等条件的约束而呈相对下滑态势,说明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在加强。在收稿日期:2006- 02- 27作者简介:冯薇,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依赖外生模式产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外资企业对本 地的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存在变成/飞地0的潜在危险;同

5、时外资工厂随时可能转移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他们 都面临可持续发展和升级问题。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一 定数量的产业集群的支持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与发达地 区经济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促 成东、中、西部互动新格局形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加快发展,是我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发展战略。因此,发达地区强 化已存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欠发达 地区培育适宜的产业集群,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十 分重要的问题。而在产业集群升级和培育过程中,必须要 有新思路和新导向。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高投 入、高消耗

6、、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的 承载力处于超负荷的临界状态,如果不尽快调整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目前,发 展循环经济在社会各阶层已形成共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选择,并正在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循环经济的 理论内涵是什么?以什么为依托来发展循环经济 ?回答 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逻辑起点。2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2. 1经济发展方式的演进为彻底改变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0模式,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以提 高生态效率和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0的/3R0原则为 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实践。减量化旨在减少进 入生产和消费流

7、程中的物质量,即减物质化;再利用旨在 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量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 圾;资源化旨在将废弃物和副产品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处 理数量和保护环境。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人类要创造性地适应自然,与环境友好相处; 通过重构生产和消费流程,推行/资源)产品)废弃物) 再生资源0的闭环反馈式生产流程。整个物质流和能量流 过程中几乎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 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应为资源正效应,实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发达国家花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我国在 短短几十年的压缩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遇到复合型 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我国进入重化工

8、业阶段,资源依 赖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加大了资源与环境的负 荷;一般加工工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低价使 用和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造成微观个体对其过度使用甚 至滥用。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提高,随之岀现的大量 消费、一次性消费等倾向,也增大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与此同时,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资源质量的 要求却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要条件。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靠近资源和 环境的约束边界。粗放的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 间愈来愈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循环经济是对物

9、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理想的 闭环物质流动模型应该是这样的生态系统,能量是唯一的 系统投入,所有其它资源都保留在系统中循环使用。在经 济系统当中,形成物质闭路循环之目的就在于避免系统外 自然资源的消耗及废物的产生。从理论内涵层面分析,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它把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都看成是稀缺的、公众应该共享的社会福 利;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 分配,以消除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收益的不对称性。运 用它引导微观层次的企业活动、中观层次的产业活动和宏 观层次的社会活动,分别对应于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上有

10、可行性,经济上还要有合理性。能够循环的就循环,能在哪个层次循环就在哪个层次循环。不能资源化的可通过 减量化、再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3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 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产业的运作过程,把产业体系视为一种 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一个经济单位产生的 /废物0或副产品,是另一个经济单位的/营养物0和投入要 素,形成多层次相互依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类似于生态 系统中食物链(网)的产业生态网络,以实现产业系统与自 然系统的和谐统一。产业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主要构件,产业发展的生态 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

11、要依托。我国要建立的新型 产业体系一定具有生态化的特征,它追求低投入下的高产 出,低排放下的高效益,在产业运行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 最低限度基础之上增进经济绩效。循环经济把物质流和 能量流在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 视为生命第一线,而传统经济只关注货币流在经济系统中 的流动,二者具有显著的区别。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就在 于/是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 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经济大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 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 是产业生态系统。0 1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得 天独厚的条件,产业生态化确保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得以持续

12、发展。3引导产业集聚、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3.1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及其在价值链上 相关的支撑企业在一定地域集中、聚合的过程,它必然带 来资本、劳动、人才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大量集聚和 有效集中,从而实现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加快产 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 台。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 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 群落。/集群0源于生态学,是以共生关系共存于同一栖所 中的不同动植物群落。在这个群落当中,不同物种之间存 在一种复杂的、既有竞争又有共生的平衡关系。产业集群 中的企业也具

13、有类似的竞合关系。集聚区内成员可以就 近获取所需的高度专门化的部件、原料、机器设备、商务服 务、人才等投入资源,从而节约生产和运营成本。集群内 企业并不是简单的/扎堆0,而是存在有意识的互动与合作 关系,大量同类企业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有利 于企业获取创新信息和知识,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企业嵌 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依赖 和信任的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使企业之间的深度 分工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高 效率运作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因就在于它能够产生并释 放岀由聚集效应、联合行动效应和制度效应共同构成的 /集体效率0。我们认为,产业集聚描述的是生

14、产要素向一个特定地 域大量集聚的动态过程。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 提条件,如果没有产业集聚,就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然 而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如果仅有产业集聚,微观主体缺乏相互关联性,/集聚而不 成群0还形不成产业集群。只有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协 作,处于同一工艺和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厂商的相互竞争与 合作,形成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那样的共生共存的产业生 态环境,有生命力的企业在此环境中都有广阔的生存空 间,/集聚成群0最终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产业 集聚的结果,产业集群这种空间组织形式实质上是一种相 对稳定状态。一旦外界有扰动因素岀现,旧的稳定状态可 能会被打

15、破,新的稳定状态需要重新建立。3. 2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产业集群环境污染形势不 容乐观。还有土地资源紧缺、电荒、技工荒等因素也制约 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依靠掠夺式地使用基础性资源驱动 的高速增长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有些地区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因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而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有些 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于人才储备不足而导致企业 向外迁移。为避免成为装在轮子上的经济,力求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以化工、皮革、医药、纺 织、印染、造纸、电镀、冶金、建材等产业为重点,在废弃物 产生环节和资源消耗环

16、节,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产业链试 点,改造原来的生产流程,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和 强化产业集聚。产业不仅要集聚化而且要向生态化方向 发展。以/3R0为原则,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 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原先的特色工业园区向生态化升华,通过模拟自然生 态系统构建企业间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料或副产品成 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资源实现梯级利 用。在新一轮的产业集聚中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 ,加 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并以此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某种层次上,物质的闭路循环是有限度的,发展循环 经济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政策环境支撑,经济

17、性是落脚 点。其一,如果循环利用资源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采纳循环技术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企业也不会有积极性循 环利用资源,要么政府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或优先采购。 要么采取倒逼机制,政府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和资源 开发政策,调高自然资源的价格,对企业的利润形成挤压, 迫使其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 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实现从主要依靠耗费资源技术来支 撑工业竞争力向主要依靠节约资源技术来支持工业竞争 力的转变。在企业和产业层次,资源耗费的/减量化0应放 在首要位置,因为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废物产生量。 然后才是/再利用0和/资源化0的问题。其二,如果产业系统的闭路循环会

18、降低产品的质量,使微观个体乃至整个集群的竞争力下降,循环也不可行。 除非寻求材料高新技术,以使物质成分和性能在一次或多 次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有些物质如油漆、杀虫剂是 无法进入大循环的,需要研究其代用品或替代方法。这些 问题都要靠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加以解决。3.3以产业集群为基础进行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我国在改革初期,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的区 域内建立起劳动密集型开发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 解决当时经济急需上规模,侧重于量的扩张。在我国经济 有了一定量的增长以后,侧重点转移到经济增长的质的提 高上,为提高技术含量,高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生态 工业园区是在前两类开发区的基础之上的更高

19、层次的升 华和优化。它运用产业生态的原理,寻求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起相关产业企业之间的生态平衡 关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园是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聚的重要 载体,它是实现中循环的有效形式。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 设是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ErnestLowe(2001)的定义,生态工业园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 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它通过在管理包括能源、水和材料 这些基本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 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 求到一种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 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简言之,

20、生态工业园区的 目标就是要改善参与公司的经济表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减 少其环境影响。当前,我国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方面还仅 仅处于起步阶段,数量非常少,涉及面很窄。循环经济作 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在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试 点,逐步全面铺开。运用这种新思路来改造发达地区原来 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 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具备资源优势,但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0、靠大量消 耗资源来发展的老路。在资源依赖型产业推行循环经济 , 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因而具 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3. 3.1优先在重、化工产业加快

21、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 ,而重、化工产业资 源依赖性较强,污染物排放量大,它理应成为发展循环经 济的领先领域。在这类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共生、产业新陈 代谢和产业副产品协同系统的建立,建设功能齐全管理有 效的生态工业园,必将促进产业布局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 调整。以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加快生态工业 园区建设,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必将促进地区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业园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如果一个企 业的副产品或废料与另一家企业的投入并不完全相同,园 区管理者和成员企业必须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使这种关 联

22、成为生产性的关系。例如改良某种副产品的质量或者 改变某种产品设计,以求该副产品适应另一家企业进料的 要求3。产业集群恰恰有合作创新的雄厚基础,产业共性 技术需要联合研究与开发。对于新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按 照生产者、/消费者0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 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园区主体应包括作为核心的 /消费 者0)整车装配企业,作为生产者的电子、模具、精密铸 造、精密加工企业,作为分解者的五金、溶剂、含油污水处 理等企业,园区内形成物质能量、技术和经济关联。比如 在天津开发区日本丰田汽车项目落户之后,很快就有两家 /补链0企业进驻,他们把报废汽车和汽车生产中的废料,通过熔炼

23、等加工过程制成钢锭,再提供给丰田的模具工厂 作为生产模具的原料。这样做既经济又环保。在企业这 个微观层次,循环经济应成为引领生产方式变革的基本理 念。如德国的宝马汽车制造商,他们从设计阶段就贯彻循 环经济理念,从零件的可拆性、互换性和装配性考虑,使报 废了的汽车70%的零件还可以返用。近年又提岀90%以上零件可返用的目标。循环经济给企业提岀了新的任务,即生产出一件产品只完成了部分任务,生产者的责任要延 伸至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从设计时就要考虑资源 消耗少、废弃后易于回收利用等问题。3. 3.2特色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的升级在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循环链的传统产业集群,应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循环

24、利 用资源必 须在废 弃物 排放量具有规模化循环利用的可能时,才能实现成本最 小化。单个企业的规 模小,废弃物 数量不 够大,而整个产业集群中有几十家、 数百家甚至上 千家企业 构成,其 副产品和废弃物就足够多,足以吸引专门加工处理、再 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加入集群。如果没有此类企业进入,园区也应自行建设/三废0处置中心,进入社会层次的大 循环。如浙江诸暨大唐镇袜业集群年产袜子90亿双,产生废丝4万t,以前是挖地乱埋,既占用土地又造成污染, 目前已经对废丝进行处理,形成的塑料半成品可以再利 用。由此可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引导 新一轮的生产要素集聚乃至产业集聚,才有可能强化已 存的产

25、业集群,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 支撑,才能实现产 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3.3. 3高新技术开发区向生态工业园的升级对于没有现代资源循环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可 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通过产业链和废物链的构建和完 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例 如苏州高新区从IT产业的产品设计、工艺和生产过程、原 物料替代、物料循环利用、资源能源使用和库存管理等方 面入手,积极推行IT产业/循环圈0,深入开展/绿色采 购0、/绿色伙伴0和/绿色产品0活动,推进高新区向生态工 业园的升级。2005年区内不少企业岀现了生产规模不断 扩大,但能耗反而降低或基本不变的可喜现象。对区内IT企业生产的电子废

26、弃物,通过有色金属冶炼及环保型/补 链0企业的提炼、分解使其获得再生,既循环利用了资源, 又保护了环境,还产生了经济效益。仅 2005年以来,苏州 高新区就引进和开工建设了 /补链0项目近20个,完成总 投资20亿元,形成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通过资源的节约 和循环利用,污染排放量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3.3.4资源开发型产业集聚和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脆弱,产 业集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加快产业集 聚,培育产业集群,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 择。然而,如果沿用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 济的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政府应根据资源优势,运用循环

27、经济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意识地引导产业集聚,促使微观 主体改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加 强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 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和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同时推进,创建园区起点要高,构建生态园区内企业互动以及它们与自然 环境的互动氛围。招商引资要有战略眼光,一定要尽力避 免/剜到篮子就是菜0的盲目招商行为。各级政府还要把 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营造适合产业发 育、成长、成熟的生态环境,加强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大力 推进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聚,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经 济群落。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 53 #冯薇:产业集聚与生

28、态工业园的建设产业集群,借助于这种有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编辑:王兴杰)参考文献(References)1 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论循环经济与产 业生态系统之构 建J. 现代 财经,2005, ( 4):8 11. Li Huiming, Zhu Hongvei, Liao Zhuolin. Constructing of Circular Econony and the System of Industrial EcologyJ. Modern Finance, 2005, (4) : 8 11.2 胥树凡.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N.中国

29、经济时 报,2001- 11- 20. Xu Shufan. Advancingthe Developnent of EIPs and ConstructingModel of Circular Econony N. China EconomicTimes, 2001- 11- 20.3 邱德胜,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 2) : 175178. Qiu Deshen, Zhong Shuhua. Research and Comment on Theory of EIPs J.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

30、anagenent, 2005, ( 2) :175178.4 谢家平,孔令丞.基于循环 经济的工 业园区生 态化研究J.中国 工业经济,2005, (4) : 1522. Xie Jiapng, Kong Lingcheng. Research on ElPs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 J. China Industrial Eoonony, 2005,(4) : 15 22.5 格雷德尔,艾伦比.产业生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4.TEGraedel, BRAIIenby. Industrial Ecology M. Beijing: Tsinghua

31、 University Press, 2004.6 周欣华,赵旭.西方工 业生态园 区的发展 及对我国 的启示J.中 国工业经济,2001, (3) : 6770. Zhou Xinhua, ZhaoXun. WesternDevelopmentof EIPs and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1, (3) : 67 70.7 郭凤典刘志高.我国典型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J.江汉论坛,2003, (5) : 27 29. Guo Fengdian, Liu Zhigao. There Existing

32、 Problems During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Typical Area of China J. JianhanTribune, 2003,(5) : 27 29.8 金禧.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 (4) : 514. Jn Bei. Developnent of China Industry Under the Restraint of Environment and Res)urce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5, (4): 5 14.9 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

33、 题R.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第127号,2003- 9- 9. QianPingfan. Situations, Characterand Problem of China Industrial Clusters R. Research Report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PRC( internal materials), 2003- 9- 9: 127.10 N. Dayasindhu. Embeddedness. Knowledge transfer, industry cluste

34、rs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 a case study of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J. Technovation,2002,22:551 560.11 Martin Z. Wilderer. EconomicGrowth Environmentand Devebpment,The signficance of the Eco- Industrial Park Concept in India andIndonesiaM. First Edition Published by PVT. LTD2003.# 55 #冯薇:产业集聚

35、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 #冯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In dustrial Agglomerati on and Con structi on of EIPsFENG Wei(Sch©l of Econonics, Central Universityof Finance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ient of regional economy dependson industrial clusters.The shartageof naturealresourcesand environm

36、entapolluticn have becomenore and moreseriousduring the conpressedindustrializatio in China. It is hard to maintainsustainabledevelopmeib only by dependingon the original modeof econmic develoment. This paper indicatesthat circular ecoiomy is a new arrangemenof institution and alsoa new way for developingeconomy. The develoment of circular ecoiomy is based on ecologicalindustry. At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