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钢筋绑扎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钢筋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FJEJ/QBSJ020102-2004)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房建工程钢筋安装工程。1.2 编制参考依据1.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2.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2.6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1.2.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3 施工准备1.3.1 技术准备1

2、 准备工程所需的图纸、规范、标准等技术资料,并确定其是否有效。2 工艺性能试验。3 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予以明确规定。4 复杂重要结构节点可做模型,确定安装顺序。1.3.2 材料要求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进口钢筋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工程,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力钢筋强度实测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2 成型钢筋:钢筋的规格、尺寸、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3、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3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考下表。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考表             表1.3.2钢筋直径(mm)68101214161820222528326815017019022025027029032010121902202502702903103401416250270290310330360

4、1820290310330350380223303503704004 垫块:宜用与结构等强度细石混凝土或12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留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竖向构件宜优先采用塑料卡。1.3.3 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钢筋运输车、粉笔、墨斗、尺子等。1.3.4 作业条件1 核对加工成型钢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墙、柱、梁部位外皮尺寸线。3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

5、污垢清理干净。4 绑扎钢筋作业面已清理干净。1.4 操作工艺1.4.1 基础钢筋1 工艺流程弹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绑扎2 工艺要点1)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粉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从下到上逐层安装。3)绑扎钢筋。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4)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当采用多层钢筋网时,层与层之间可使用钢支架,设置间距可按设计计算确定。5)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

6、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6)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的钢筋一般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7)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其箍筋尺寸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墙、柱主筋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将预留插筋点焊固定牢固,以确保位置准确。8)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9)钢筋的连接:a)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b)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7、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c)当钢筋的直径d>

8、1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d)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

9、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10)基础浇筑完毕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准确。1.4.2 柱钢筋1 工艺流程修整柱筋套柱箍筋立柱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安装保护层护筋2 工艺要点1)修整柱筋: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箍口交错布置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3)立柱筋:柱筋连接可采用绑扎

10、搭接、焊接、机械连接,柱子主筋立起后,应在接头位上中下用铁丝绑扎三个点,绑扣向柱中心,并绑扎牢固。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1-1 的规定。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扳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5)柱箍筋绑扎: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1.4.2-1。图1.4.2-1 缠扣绑扎示意图(1、2、3、4绑扎顺序)b)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11、c)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1.4.2-2。d)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e)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1.4.2-4。f)梁柱节点核芯区加密箍绑扎方法如下:分层穿筋套箍法(梁高500应开模安装),首先将梁下部的钢筋穿好,然后根据梁高计算出核芯区内需加柱箍筋数量,将所需箍筋(未绑扎)套到柱主筋上。再穿梁的上部钢筋,按规定密箍间距,绑扎箍筋,再绑扎梁筋。U形箍套箍法,箍筋采用两

12、个U形箍套叠,焊成封闭箍,焊缝长度为5d,或者采用开口箍。图1.4.2-2 柱箍筋交错布置示意图 图1.4.2-3 箍筋抗震要求示意图图1.4.2-4 拉筋布置示意图1.4.3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1 工艺流程修整预留搭接筋绑暗柱绑竖向筋绑水平筋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安装保护层护筋2 工艺要点1)修整预留搭接筋:绑扎时应先将下层伸出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若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较大时,应征得设计同意进行处理。2)绑暗柱:见柱钢筋3)绑扎墙竖向筋:先立24根竖向筋,并划好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如剪力墙中有暗梁、

13、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4)剪力墙的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中间梅花点绑扎,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5)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若搭接采用焊接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的规定。6) 剪力墙竖向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 la。7)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锚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

14、其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使,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后截断,其水平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为1.2la。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8)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箍筋,箍筋直径与该连梁跨内箍筋直径相同。同时,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按受拉钢

15、筋锚固在顶层连梁高度范围内。9)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扎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10) 混凝土浇筑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1.4.4 梁钢筋绑扎 1 工艺流程:画箍筋间距摆横向框架梁或主梁箍筋穿主梁主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成型安装纵向框架梁或次梁钢筋梁高500应开模安装,即先立一面侧模,随即安

16、装梁钢筋然后安装箍筋,再封另一面侧模。2 工艺要点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2)摆放箍筋。箍筋开口处应相互错开。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处要错开搭接位置,凡距离钢筋端头搭接长度500mm 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

17、计要求。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1.4.5-1。图1.4.5-1 梁钢筋套扣法绑扎(1、2、3绑扎顺序)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4.5 板钢筋绑扎1 工艺流程:模板上画线摆放下层钢筋绑扎板下层筋绑扎上层钢筋安装马凳2 工艺

18、要点1)梁边50cm画线,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2)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3)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1.4.6-1)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图1.4.6-1 楼板钢筋绑扎(1、2、3绑扎顺序)1.4.6 钢筋保护层安装1)柱筋绑扎成形后,将保护层垫块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2)在楼板钢筋的下面应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

19、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3)1.5 质量验收1.5.1 主控项目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

20、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4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5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条的规定外,尚

21、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6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7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8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5.2 一般项目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

22、状或片状老锈。2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3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表1.5.1         项           目      允许偏差(mm)受

23、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4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

24、筋直径的10倍。5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6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

25、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7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

26、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8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

27、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9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5.1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  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排  距±5保护层厚度基 础±

28、;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接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到其中的较大值;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1.6 施工注意事项1.6.1 质量控制要点1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预防钢筋材性的缺陷的措施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械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

29、钢筋的品种、规格等。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成分检验。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损伤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现场存放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20cm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放。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2)预防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措施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

30、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免产生差错。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弯矩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及时修复。混凝土工也应该懂得尽量在操作过程中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3)预防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措施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至小应加一道临时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缩小

31、,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钢筋联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联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800mm左右用带铅丝有凹槽的水泥垫块扎牢,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浇捣柱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扣及水泥垫块脱落,4)预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的措施水泥垫块施工前准备好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应按级配比认真浇捣,并加

32、以养护,保证其必要的强度,垫块厚度正确。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0mm左右,以垫块间的钢筋不下垂为准。梁、柱的垫块应垫在纵筋处,板、槽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垫块应垫稳,柱中的垫块要扎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石、碎砖充作垫块。浇捣混凝土前要检查水泥垫块等措施是否完好,浇捣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使保护层有一定的厚度。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不大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混凝土保护层也不得超厚,否则将产生有效高度减少的缺陷。5)预防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歪斜不齐的措施箍筋要通过计算确定只数和间距,摆箍筋时应先在统长纵筋上划线,然后按线距摆开。梁钢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钢筋、弯起

33、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避免骨架歪斜不齐。梁受拉区好有两排以上钢筋,可用短钢筋垫在两排钢筋之间,使上排钢筋位置正确,控制上、下排钢筋的间距。认真交底,特别是箍筋间距有变化时要交代清楚。认真操作、纵筋在两端处要对齐,间距均匀分布;板内纵横两个方向均应先划线,然后摆开钢筋,进行绑扎,两层钢筋间应加撑筋,保持间距。6)预防钢筋接头和锚固的缺陷的措施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认真交底,认真操作。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钢筋搭配合宜,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止岗。7)预防节点处钢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现浇肋梁楼盖主次梁、板的节点处上部钢筋的布置应为:主梁负弯矩钢筋在最下皮,次梁负弯矩钢筋中间,板钢筋在上面,双向板较小跨度方向钢筋一般受力较大,应放在较大跨度方向钢筋下面。连续梁中间支座或框架中间节点处的上部钢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