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通信工程师考试中级交换技术-17资料_第1页
2019年通信工程师考试中级交换技术-17资料_第2页
2019年通信工程师考试中级交换技术-17资料_第3页
2019年通信工程师考试中级交换技术-17资料_第4页
2019年通信工程师考试中级交换技术-17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交换技术第一章:绪论1.1 点对点通信与网络通信 通信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将信息从它的发源地传 送到它的目的地。 最简单的通信系统就是如图 1-1 所示的点对点通信系统。 通过信道(或称电路)连接 起来的两点称为端点,其中配置有通信终端, 包含信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信道是以传 输媒质为物理基础的信号 通路,它可能是各种有线或无线电路。 点对点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由于大量的通信业务都是交互式的,故双工方式是应用最普遍墦点靖点的 通信方式。为了支持双工通信,就需要利用双向信道。以下 Wi-i 点对点 通信系统 如不作特殊说明,两

2、点之间的信道都是指双向信道。 实际上,这种点对点通信系统只在构成某些专用通信电路(如热线)时才 被应用;而 应用更普遍的是多点之间的通信。按照构成上述点对点通信 系统的思路,一个多点通信系统 的结构似乎应如图 1-2 所示。这种结构 称为终端设备之间的全互连结构,其中任意两个端点 之间都需要有一条 信道;如果端点数为汉,则共需 (N1-1)/2 条信道;而且每个终端需要有 N (N-1) 个接口。所以这种结构所需的信道数将按况的平方律增加,当况很 大时,其复 杂度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在每一对端点之间的业务量强 度(即占用时间百分数)一 般是较小的(小于 0.2) 。因而没有必要在每 一对端点

3、之间设一条专用信道,换言之,全互连结构的信道利用率是较低 的。为了减小复杂度,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如图 1-3 所示的星型网络结构。每个终端通过一 条信道连接到中心节点,在那里设有交换机。通过交换中 心的转接作用,将需要进行通信的 终端连接起来。图 1-3 中示出通过交 换机提供的三条端到端连接通路。在这种最简单的网络 中,有三类网络 元素,它们是:用户终端、交换机和用户环路(又称为用户线) ,后者是 用 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信道 (电路)。显然, 在星型网络中每个终 . 端只需要一个接口, 全网只需 W 条信道。与全互连网络相比,复杂度大 为降低。但是,一旦中心节点的交换机 失效,全网就会

4、瘫痪,也就是说, 这种结构的可靠性是不高的。此外,其覆盖地域也受到 限制。为了扩大覆盖地域,可采用如图1-4所示 的包含多个交换节点(SW交换局)的网络结 构。在这种网络中, 除了用户终端、 交换机和 用户线以外, 还有一类网络元素,那就是位于 交换节点之间的中继线(又称为干线) 。 与用户 线不同,它们不属于用户专用,而是归广大用 户共享,按照用户 的需求分配使用,因而信道 利用率较高。这样,组网带来的主要好处有:(1)可覆盖更广大的地域,为更多的用户服务;(2)在端到端之间可提供多条路径,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3)网络资源(交换机、中继线等)为众多的用户共享,因而提髙了经济性。1.2.

5、1 公共交换电信网中的电路交换传 统 的 公 共 交 换 电 信 网 ( PublicSwilchedTelecommunicationNetworks,PSTN, 以下简称电信网) 由用户终端、用户环路、交换机和中继线组成,包含本地网和长途网两大部分。它提供的主要业务是电话,所以又称公共电话网 本地网( LocalNetwork) 如图 1-5 所示。用户终端(电话机、传真机或话 带数据终端等)经用户环路或用户小交换机接人端局( EndOffice), 俗称 市话局。端局内设端局交换机;各端局之间及各端局与长途局之间通过中 继线互连;在某些端局之间可能设汇接局,以提供附加的路由。长途网( L

6、ongDistanceNetwork) 由长途中继线连接不同等级的长途交换局 组成。长途局分若干级(国内分为四级: C1-C4), 采用髙阶星型加直通电 路汇接的结构,上级长途局与隶厉于它的下一级局采用星型连接,而在某 些业务童大的长途局之间设置直通电路。作为例子,图 1-6 示出两个大区 间的长途网络。PSTN有以下特点:这是一个转接式网络,端到端一般要经过交换机多次转接; 采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网络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通 路;通信全过程分为建立连接、用户信息传送、拆除并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呼叫连接控制依靠信令系统完成;永久性连接由网络管理系统配置。 在建立连接过程中, 网络最

7、重要的任务是寻址与选路。 网络要根据主叫 (用 户终端 ) 提供的被叫(用户终端)地址,选择一条通路。路由选择的基本 原则是尽可能选择最短的路径,使呼叫尽快到达终点。所谓“最短路径” , 在这里指的是转接次数(跳数)最少的路径。如图 1-6 所示,为建立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连接通路,左边的C4局应该首先选择标注为 (1)的那组 中继线,其次选择标注为( 2)的那组中继线,最后选择标注为( 3)的那组中继线(粗实线) 。所以,图 1-6 中的粗实线被称为最后路由中继线。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一地的 C5局(端局)到另一地的 C5局,最多经过8 次转接,即端局与端局之间串接的链路数最多为9,或者说用

8、户端到端之间串接的链路数最多为 11。电信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庞大的国际性网络。其中采用的各项技术是 经过长期运行和使用的成熟技术,同时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光纤传输、程控数字交换、七号信令系统( SSNa7)移动通 信网、智能网和网络管理技术的普遍采用, 使其趋于完善, 工作十分可靠, 可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电信网的一个发展方向是简化网络结构,扩大本地网的覆盖地域,将长途网由四级减为两级其至一级;进而将PSTN分为接人网和核心网两大部分,端局以上均属核心网。为了支持多种多样的接人网,端局交换机要提供多 种接口,除了传统的模拟二线(电话)接口以外,还要有各种数字接口,

9、如基群速率接口( E1)、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接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 口等。电信网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综合业务网,它不仅提供话音业务,而且支持 (同时或交替的)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在这方面,相继出现了以电路交换为主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基于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 业务数字网( B-ISDN)。1.2.2 互联网中的分组交换互联网( Internet), 是一种通过路由器将多个物理网络互连起来的逻辑上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从通信业务的角度看,互联网是一种数据通信网,它可以支持 E-mail、FTP WW等多种应用。被互连的网络,通常称为互联网的子网,它们既可以是同类的

10、,也可以是异质的。图 1-7 和图 1-8 分别示出互联网的原理结构。图 1-7 着重示出多个物理网 络通过路由器互连成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图 1-8 主要示出路由器的地位与 作用,而用专线代表物理网络。构成互联网的子网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 转发信息的中转网络; 一类是信息源或信息宿所在的末端网络, 如局域网、 传感器网络等。互联网与电信网的主要区别之一是采用基于异步时分复用的分组交换。其 中所有信息均以分组 (Packet) 为单位进行传送,分组长度和分组间隔均可 变。路由器基本上是一种分组交换机,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分组的“存储 转发”。每个路由器首先存储输人的分组,然后根据分组首部所含的地址

11、 信息选路,将分组转发到适当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相应的输出链路发送给 下游的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都照此办理,就可实现信息的端到端(主机到 主机)的传送。路由器可分为三种:核心路由器、边缘路由器和人路由器。前两者构成互 联网的核心网(又称骨干网) ;后者是各种接入网(如局域网)核心网的 接口。在核心网内连接各路由器的中继线路,称为链路。这些链路可能是 专用线,也可能是由物理承载网络(如光网络)提供的传输通道。互联网 采用统一的网络层协议工作,这就是着名的 IP(InternetProtocol)0 所以 各种路由器都要运行 IP, 实现 IP 分组的存储转发。 互联网支持的业务是计算机数据,从前只需

12、提供尽力而为. (BestEffort)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它不仅要支持传统的数据业务,而且要支持分组话音、视频及多媒体业务。于是人们对互联网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要求它提供服务质量(QoS)的保证。此外,互联网的业务量也在不断地急剧增长。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宽带化(高速化) ,并采取 多种措施保证 QoS。光纤波分复用(WDM技术的成熟解决了宽带传输的问题。于是路由器成为网络宽带化的瓶颈。近年来高速路由器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继吉比特 / 秒( Gbit/s) 级路由器之后,太比特 / 秒( TT)it/8) 级路由器也已问世。这 些髙速路由器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快速分组交

13、换技术。所以,今天的互联 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采用宽带传输和快速分组交换的国际性网络。1.3 交换技术发展概述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这些网络适应人们的需求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 发展。同样,作为通信网核心技术的交换,一百多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交换的信号从模拟到数字,交换的机制从电路模式到分组模式,交换的控制从人工到自动,交换技术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和变化构成了现代 通信网络的基础。1.3.1 电路交换 如前所述,基于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可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通 路。但这是依靠一系列交换机协同动作来实现的。就某一台交换机而言,

14、 它的任务只是按照要求将指定的输人端口与输出端口接通。交换机是一个 多输人多输出设备。为了使每一个输人端口都能与任何一个输出端口连 接,就需要大量的开关。这些开关需要编织成一定的结构,通常称为交换机的内部交换网络( SwitchingFabrics), 又称为“接续网络” ,其中各开 关的状态是由交换控制器设置的。1876 年贝尔发明电话以后, 首先出现的是人工交换机。 塞绳可以看作为这 种交换机的内部交换网络, 而控制器的任务则由接线员完成。 1892 年开通 了世界上第一部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它的接续网络由电磁继电器的接点组 成,它的控制器包含许多上升旋转型选择器,由用户话机发出的拨号脉冲

15、信号直接控制。 1940 年前后,出现了纵横制交换机,其接续网络采用了机 电纵横接线器( Crossbar) ,实际上是一个由继电器控制的开关矩阵,它 的控制方式是共同控制, 由布线逻辑实现。 纵横制交换机曾得到广泛应用, 一直延续到 20世纪 80 年代才被更先进的程控交换机所取代。 程控交换机是由计算机存储的程序进行共同控制的交换机,其内部交换网 络不再由机电开关构成,而由电子开关构成。交换网络又有模拟空分和数 字时分之别。现在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数字时分程控交换机。作为电话交换机,它提供的连接通命所支持的基本速率是64kbit/s(即一个PCM舌路);作为 ISDN 交换机,它可支持 /Vx

16、64kbit/s(/V=l-30) 的速率;作为宽带电 路交换机,它可支持准同步数字序列(PDH和同步数字序列(SDH各个等 级的速率,如E1(2.048Mbit/s),E3(34.368Mbit/s),STM-1(155.52Mbit/s),STM-16(2.5Gbit/s) 以及 STM>64(lOGbit/s) 等。由此可见, 电路交换是一项既古老又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技术。 迄今为止, 它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 提供端到端的临时专用通路,在建立连接之后端到端的传送时延是恒定的,基本上等于路径的电波传播时延。这一特点使得它能很好地支持恒定 比特

17、率的电话和视频业务。但是,正因为它提供的是临时专用通路,当占 用该通路的用户不发任何信息时,该通路的容量也不可能被其他用户所 用,所以其信道利用率是不高的。 当用户发送的业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时, 信道利用率就会很低。另外,它支持的传输速率是固定的,因而是不灵活 的。1.3.2 分组交换 如前所述,现代的电路交换是一种数字时分程控交换,它的技术基础是同 步时分复用。 它利用周期性出现的传输帧来承载用户信息,不同的信息 通路是根据时隙在周期性帧内的位置来区分的,由此带来了信道利用率 低、速率不灵活等缺点。分组交换是根据数据业务的特征设计的,它的技 术基础是异步时分复用(又称统计时分复用) 。它利用

18、分组来承载用户信 息,分组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可变的。因而发送速率是灵活可变的,而且当 用户无信息发送时,就可以不发分组,即不占用信道资源。 分组交换是伴随计算机网络诞生的。 1969 年,出现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同时也验证了分组交换及相应的一整套通信协议。ARPANE最初只有四个交换节点,节点间 链路的传输速率仅为 56kbit/8 。 1972 年, E-mail 的发明引起了该网络的大发展,用户数和节点数大大增加。1982-1983年,ARPANE采用TCP/IP协议集,从而可以将多个异质的网络互联起来,构成更大的网络。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用NSFNE

19、T勺骨干网将其国内的 多个区域 网络互连起来,从而开始了互联网的发展。 1990 年, ARPANET 被关闭。1991年,WWW (World Wide Web的发明,1995年,取消互联网只能应用于教育、科研和政府部门的限制,这两者推动了网络业务量和用 户数的猛增。几乎与此同时, 采用分组交换的公共数据网 ( 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 PSPDN) 也得到发展。这些公用数据网均基于 ITU-T ( 原 CCITT) 的 X. 25 协议。于是,出现了两种分组交换。一种是面向连接型的分组交换,又称为虚电 路分组交换; 另一种是非连接型的分组交换

20、,又称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前者的典型协议是 X_25;后者的典型协议是IP。经过多年的平行发展之后,实践证明, IP 成为主流的分组交换技术。1.3.3 快速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克服了电路交换信道利用率低、速率不灵活的缺点,但它的存储 转发机制又带来新的问题。在每个交换节点,对于到达的每个分组都需要 作比较复杂的处理,如识别分组首部的协议控制信息(包括目的地址、源 点地址、业务类型等) 、选择路由、排队等待、调度输出等,加上分组到 达的随机性,流量难于控制,输出速率有限等因素,使得分组在节点内部 的排队等待时间有很大的随机性。这就是说,分组的端到端传送时延和时 延的抖动难于确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1、在 1983 年前后,人们提出了快 速分组交换的概念。快速分组交换( FastPacket Switching,FPS), 又称高速分组交换,仍然是 存储转发式交换, 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小分组的转发时延。 这些措施是: 简化网络协议,尽量通过硬件进行分组的转发处理;大大提高端口及相应链路的传输速率; 采用固定长度的小分组,以便于用硬件实现分组交换。 光纤传输为前两个措施的采用提供了可能。光纤传输的离质量(误码率小 于 10_9) 允许人们简化链路层通信协议, 取消差错控制所需要的反馈重传; 采用宽带光纤传输可大大提高链路的传输速率。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的发展又为分组交换的硬件实现奠定了

22、基础。这样,一种采用定长小分组的快速分组交换体制就应运而生了。这个定长小分组被称为信元(Cell) 。1988年,ITU-T(原CCOT第18研究组决定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并将这种基于信元的复用与 交换体制命名为异步转移模式( Asynchionouo Transfer Mode,ATM) 。ATMI是一种高速'低时延的信息传送方式,它采用基于信元的异步时分复用 和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1990-1993 年, ITU-T 制订了关于 ATM 的一系列建议。标准规定 ,信元的长度为 53字节(每宇节含 8比特),由5 字节的标头域和 48 字节的载荷域组成

23、。信元标头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连接 标识,使信元按选定的路由在网内流动;载荷域用于承栽用户信息与控制 管理信息。ATM继承电路交换面向连接的特点,在建立连接阶段可实现复杂的路由计 算功能,实现带宽等资源的分配, 通过连接接纳控制可限制进网的业务量, 因而可提供QoS保证。ATM又继承分组交换的特点,采用异步时分复用, 以10%左右的标头幵销为代价,换取较髙的信道利用率。ATM信元长度虽然固定,但信元之间的间隔可变,因而传输速率灵活,既可支持恒定比特 率业务,也可支持可变比特率业务。所以,ITU-T将ATM确定为B-ISDN的 目标转移模式。但是 ATM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也有缺点。为了实现连接控制,

24、就需要一套复杂的信令系统;在传送短消息的情况下,建立连接阶段 的时间开销使信道利用率低下;对于变速率收务,如何分配带宽的问题始 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1.3.4 标记交换ATM可支持恒定比特率业务。这类业务是电路交换能够很好支持的业务, 故又称为电路仿真业务。通过不太复杂的适配协议,ATM就可直接支持电话、视频通信等应用。ATM也可支持可变比特率业务,其中主要是计算机 的数据业务。科学技术发展到今日,绝大多数计算机都已挂在互联网上, 而互联网采用的网络协议是IP。因此,ATM要有用武之地,必 须支持IP o 另一方面,IP也需要ATM技术的支持以解决 QoS问题。这样,客观上就出 现了融合IP

25、与ATM这两种技术的需要。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提出 过多种方案,如经典的 ATM 承载 IP (Classical IP Over ATM, IPOA) 、 ATM 承载多协议( Multiple Protocol Over ATM, MPOA) 、 IP 交换( IP Switch in g)、标签交换(Tag Switch in g)等。发展结果是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成为 ATM与 IP 融合的主流技术。MPLS是 1997年由互联网工程部(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26、 提出的。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骨干网,如图1-9所示,MPLS网络由标记交换边缘路由器LER标记交换(中间)路由器LSR及连接它们的传输链路构 成。标记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在数据分组首部的前面附加一个短的固定长度的 标记,在骨干网内不是依据分组首部的地址信息,而是依据这个标记来进 行分组的路由和转发。MPLS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简述如下。(1) 待传的数据分组流首先在人口 LER 处被分类,然后汇聚成不同的转发 等价类 (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FEC) 。 FEC 可以看作是一批沿 着相同路径流动,并要求作同样转发处理的分组。例如,人们可以将目的 地址相同的那些分

27、组归并为一个 FEC,也可以将目的子网地址相同的分组 归并为一个FEC,还可以将目的子网地址相同、QoS要求也相同的分组归并 为一个 FEC。采用原有的IP路由协议(如OSPF,BGP为FEC选择路径。使用标记分配协议LDP为各个FEC分配标记,并建立相应的标记交换路径 (Label Switching Path, LSP) 标记一般只具有本地意义,因此在 LER 处 要建立分组首部与标记的映射关系,在每个LSR处要建立输人标记与输出标记的对应关系。人口 LER接收到达的分组,识别分组首部,给分组打上标记。LSP途径的各LSR识别输人分组的标记,根据该标记将其转发到适当的输 出端口,并更换标记

28、。出口 LER删除标记,将分组转发给目的IP子网。由上述标记交换的原理可以看出,ATM交换也是一种标记交换,ATM信元标头中的连接标识 VPI,VCI就是一种标记。因此 MPLS可以看成ATM交换 技术与IP路由技术的结合。MPLS吸取ATM的优点,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 机制,利用IP路由协议为FEC建立LSP。在LSP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实现 带宽分配、接纳控制、流量均衡、QoS路由等技术,从而有利于保证服务质量。在MPLS网内,各个节点只按照标记进行分组的转发,而标记转发 信息表的规模远小于 IP 路由表的规模,因而査表时间大为减小,即分组 的转发速度显着提髙。总之,相对 IP而W, MPL5

29、提高了分组转发的速度, 可以提供QoS保证。相对于ATM而言,MPLS引人了转发等价类 FEC的概念, MPLS的 一个连接通路为一个 FEC的边缘到边缘的传送服务,也就是为汇 聚分组流的传送服务。因此,MPLS的连接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为建立连 接花费的开销比例大为减小。MPLS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MPLS的面向连接的交换机制与IP的无连接本性仍存在矛盾,它只能用于 互联网的骨干网,而不能作为互联网的统一的交换体制。因而,在边缘节 点要实现IP与MPLS协议之间的转换,增加了复杂性。如果LSP采用数据流驱动方式建立的话,那么仅当某个FEC的第一个分组到达时,入口 LER才

30、能幵始LSP的建立过程。因为需要在人口 LER与出口 LER之间往返传送标记分发消息,此过程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往返传输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到达的厉于该 FEC的分组都得在人口 LER中排队等待或者按 传统的 IP 方式转发。这一过程引起的时延是不可忽略的。给各LSP分配多大带宽,仍是一个问题。1.4 交换机的一般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 电信网与互联网尽管有许多不同点,但它们都是由许多节点和节点之间的 传输链路构成的,而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中间节点。中间节点的功能是交 换,由交换机实现。交换机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设备,其基本任务是根据 用户的要求将信息从输入端口转发到指定的输出端口。为此,交换机一般由交换

31、网络、控制器和接口三大部分组成,如图 1-10 所示 交换网络( SwitchingFabrics) 执行交换机的传送面功能。从原理上看, 最基本的交换网络是一个交叉接点( Crossbar) 矩阵,它提供任意输人与 输出之间的可控制的连接。图 11 示出一个 4x4 的交叉接点矩阵,每个接 点的开关有两种状态:交叉连接( Cross) 或平行连接( Bar) 。如果要使第 *' 条输人线与第)条输出线连通,那么,只要令相应交叉点的开关处于平 行连接状态,而让这两条线上的其他开关保持交叉连接状态即可。当然, 实际的交换网络要复杂得多,它可能是单个的 Crossbar 交换器或交换单 元

32、,也可能是由许多交换单元组成的多级交换网络。对于分组型的交换网 络,在交换单元的输人端或输出端,还可能设有缓冲器。控制器 Controller) 执行交换机的控制面功能。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控 制上述交换网络各开关的状态。对于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它必须具有信 令功能,即接收、处理和发送信令,以实现呼叫连接控制的全过程,包括 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对于非连接的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 路由控制, 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 路由表的查找、 路由协议的实现等; 在确定了到达分组的路由之后,再去控制交换网络的开关,将分组引导到 正确的输出端口。交换网络中各开关状态的保持时间,对于不同的交换机制是大

33、不相同的。 对空分电路交换而言,交叉开关的保持时间等于一个呼叫的持续时间,大 约几秒至几百秒;对数字同步时分电路交换而言,交叉开关的保持时间等 于一个时隙(通常是一个字节)的持续时间;对分组交换来说,该保持时 间等于一个分组的持续时间;对 ATM交换来说,该保持时间等于一个信元的持续时间 接口( Interfaces) 是交换机与各种传输链路的界面,是交换机对外服务 的窗口。 接人交换机和边缘交换机的接口包括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 (干线) 接口,而用户线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数字用户线又有多种不同的速率和不 同的传输协议,因此需要多种接口,以实现相应的适配功能 u 核心交换机 的接口种类相对简单,只

34、需要有中继线接口,但要求高速处理。1.5 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衡量交换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交换容量、阻塞率、时延、差错率、 接口类型及速率、可靠性等。交换容童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吞吐董, 即最大的信息转发能力。传统的电话交换机的容量通常用额定的话路数表 示。现代交换机的容量往往用速率单位 bit/s 度童。交换容最主要取决于 内部交换网络的端口数、端口速率及交换结构。例如,设端口数=8, 每个端口的速率为及=2.5Gbit/s,交换网络内部无阻塞,则交换容量 C=N+R=200Gbit/8。交换机实际运行时的吞吐量往往小于其容量,这是因 为每个端口不可以满负荷(即达到 100%的利用率)的工作。阻塞率是交换机内部资源全部被占用的概率。这里的资源,主要指带宽和 缓冲器。 对于电路交换而言, 阻塞使得呼叫连接请求被拒绝, 常称为呼损, 所以按时间计算的呼损率就等于阻塞率。对于分组交换而言,阻塞引起分 组的丢失,所以分组的丢失率就等于阻塞率。时延分为信令处理时延和分组转发时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