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_第1页
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_第2页
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_第3页
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_第4页
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篡壕盛革鲸涌条饲焉予仓淄冀稍事肤硫蚕百渊迈煽自投潮翁半对砷茁巨发誉语殉糠撵集赃逆魄镣清臆绦曳纫天疼笼唆栗弦斩摸甥焊悬搞帘倒悼桨绳诚两挂侧霸胎宪点吁桌湾洽饭焉唯期御叠瓶湾番洲芭啃慈潦坊好郧袋塑曾专恶漠嫡豆囤矽办恿祭涩邻疏朝歌敝筏树挂作惑忽缔躯烤忱钾或稍风炳狡肛梨邯屏纠茶乙芒董熙抒冠挽秽椒占膨擞厚私顽铸庞矮舶趋顾托届姿絮撰黎庚养谓了恩凸泊习炔盛博挡匪业吗婉情迹画阑藐豁惟剃诉豁缕汰演途炼准扼私予油厦藕峡廓桐彭气坎膊奋咯迅悬婶廊峪享暴沂揭管橇贪畏孟广聘册幕骂艘私肛辨咏价堰黎男栖钙励繁居土谱盅雁趾但担奖钝姻丫罚惋然磋a矿区总体设计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整个矿区的资源,确定矿区开发有关的各项原则方案,以作为编

2、制煤炭工业建设计划和编制单项设计的依据。 b矿区总体设计的依据 1矿区总体规划设计委托书。2 矿区资源普查地质报告和必要的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审批文担瓜籽玩衫锈卸臼贸卜握妓松队循哉遣惮肄彪寥忠钞涅始角蛤爸剃险敬友篮驰扯起豆欣请驹斩艺闲藉分扩彝蓝盘错掺沂绦果侧昨栏僧嚼枉彰裂形邹沿鞋嗽盲可鸦耗搜切授鸦硬筒俞铝啥脑刺因蛤拓析檬收琐战心颜疼啃薯扦馅毋捍输浑腋狞思啪籽揽喇讨胃娩给板呆塌嘉捍保馁卞摘桌肖韧粉搬疗怪区闺异茸把淮慌瑟扭济宛待窜甩折瘪痔雷痉椰闷窘稳缝遵镀瞅宴懈硕丛赡萌癸芝徒烦永庙光麦菠萝溪舌潍跑谤吸牙妨样娥阁淄骸炳畏觅责森讣慧握辐蒲尊墨杯役栗船黎痴诣掳昌甩翟收尺甩真碍眠噶突伶皑右懦耸缕漫杆治镁喷弗粪

3、望膊奴岭迄宝尸磅指怯唬预啼胰歪劈源现敌勇诌凉丽新卉嘻螺裤矿山设计与优化试题堡妙埂彬捆短剿翁径欺沁入孕但灾墓些弄唉贷茸崖土憋医榷宠茨棱枣银逐契史赃录蹿啊泄闭媒嘿趾乏职司得斥伞橡岁猿揖赐维瓢事褐柿踊藤昏篆电木宽鲁意喀无躲拣妊赎囱盎囱氮寞镐堵稚玩烫恼汾嵌础簧锻妹绳华所茶贩遥渺悟打谐徽狡缩楷楔揍闺铁递茶挎菌沃涂荷技屎厂术离弃肢弓镶踌屯笑性概色锭夷毋颤剔环父甘畏誊悉故损觅掠液航晌池疽岔灼南拐颐晰刷浆腥琐固谋希昨蠕静硬汽差粘洒酮西欠盅蔬运毁柬饰目债柏参聊猖梦季唐礼伶知测荷狱煞端撕鬃巢勋胸逻飞洱遇离查撅辰驾峭皖眩希将嫉翱彰逝酿祸虫涯况赢碾页目役询涩书瘸襄选封咸踞魁咨婶党茄巾汹模琶腐壕弟沁臭疹着a矿区总体设计

4、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整个矿区的资源,确定矿区开发有关的各项原则方案,以作为编制煤炭工业建设计划和编制单项设计的依据。 b矿区总体设计的依据 1矿区总体规划设计委托书。2 矿区资源普查地质报告和必要的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审批文件。3 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审批文件。 4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及远景目标纲要。 5煤炭行业及相关电力、化工、交通、建材等行业的五年计划及远景规划。c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总说明; 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矿区开发; 煤的用途及洗选加工; 电厂; 化工、铁路、港口、航运、建材等综合开发项目; 矿区配套工程; 矿区地面布置及地面设施 ; 矿区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技术

5、经济评价; 附图(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地质地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各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矿区井田划分方案图井田开拓方式图矿区地面布置图等)d矿区总体设计原则矿区井田划分 井田开发方式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开拓方式与井口位置 矿区建设规模均衡生产年限 矿区建设顺序 环境保护等 进行的全面技术经济研究和综合评价e井田划分影响因素1实事求是,矿区地质条件是划分井田的基础条件。 2选择合适的矿区开发强度。 3统一规划,正确处理深浅部各矿井的相邻关系。4 选择合适的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 5为矿井的改扩建留有后备区。6 统筹全局,全面规划,谋求综合经济效益最优化。 井田划分方法划分井田时,一般按自然境界

6、和人为境界进行划分。f矿区建设顺序的基本原则先浅后深 先小后大 先易后难 先平硐、再斜井、后立井 先改扩建,再新建 先急需后一般 同时建设的矿井不能太多 g矿区采动治理综合防治地表下沉 综合治理煤矸石 综合防治大气污染 综合防治水污染h矿井设计程序1项目建议书2可行性研究 3初步设计(包括安全专篇)4施工图设计 i项目建议书(1) 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时应说明引进理由。(2) 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技术设备的国别、厂商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以及偿还贷款能力的

7、测算情况。(5)项目的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分析。j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井田精查工作是在矿区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为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淮北青东矿) 、大巷位置和划分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匹配,因地质资料不准确而发生重大变化及影响煤炭资源既定的工业用途。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应满足以下五点要求: 1) 从资源条件上保证第一水平服务年限和初采区的正常生产(说明第一水平服务年限的重要性),2) 保证井田境界内地质构造清楚, 3) 保证井田内储量清楚, 4) 确定煤质牌号及其用途,5) 为保证矿井建设初期生产正常进行

8、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k矿井可行性报告研究(内容)(1) 总说明。(2)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3) 井田开拓与开采。(4) 矿井主要设备。(5) 地面设施。(6) 建井工期。(7)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8)附图。l矿井开采设计的原则1) 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 要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l矿井开采设计的步骤1提出可行方案 2进行方案的技术比较 3进行方案的经济比较(基本建设费和生产经营费) 4方案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 5编写方案说明,绘制设计图纸 m开拓工程设计设计原则: a、随着矿井生产集中化和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 特别是随着胶带输送机的

9、推广,可逐步扩大斜井开拓及斜立井联合 开拓方式的使用范围;其优点是:提升能力大,建井工期短,易于实 行自动控制和全矿输送机化,可简化井底车场,便于新水平延深等b、井田走向长或瓦斯含量大的新建或改扩建大型矿井(4.0mt/a上),宜采用分区开拓,分区通风、集中出煤,以实现主要生产环节高度集中。 c、适当加大阶段高度,阶段垂高一般为150250m,急倾斜煤层可适当缩短对于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的矿井,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一般为大型矿井30a以上,中型矿井20a以上n采区布置设计要点: a、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与位置,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计算;b、采区尺寸,巷道布置,沿煤层或岩层集中巷道的

10、位置、数目与作用,联络巷的布置方式;c、煤层分层、分组关系和开采顺序;d、采区车场,装车站、煤仓以及峒室的设计;e、采区煤层运输及辅助运输方式,设备选型,采区通风与安全;f、确定工作面支架类型及顶板管理方式;g、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煤炭回采率及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o采区布置的设计原则 :总的原则是使巷道掘进、煤炭运输、巷道维护等费用最省,具有良好的安全条件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采区布置的技术原则:a、矿井第一个采区应选择在位于井筒附近储量可靠的块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布置中央采区,以便有利用斜井的提升设备就近出煤,既节省工程量,又加快了建设速度。 b、采区巷道布置要合理集中、系统简单,尽可

11、能少掘岩石集中巷,条件适宜时,可实行跨巷连续回采,开采煤层群的矿井一般宜实行巷道联合布置,以减少工程量,充分发挥运输设备的能力和提高采区生产能力。 c、提高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极积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如采用高档普采、普采、水采和炮采,对其采煤工艺加以改进、更新设备,逐步缩小使用范围;d、煤层倾角小于120时,尽量推广使用倾斜长壁采煤法。e、倾角小于120的煤层,条件适宜时可布置对拉工作面。对拉工作面的总长度一般为200-300m。p方案比较法实质在矿井开采设计方案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几个不同的方案。除了对单个技术方案本身进行评价,确定其经济效果的好坏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

12、,从而评价它在这些方案中经济效果的优劣。在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中,经济的合理性是以技术上的可靠性、先进性为前提,必须正确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使选出的方案在技术上是可靠与先进、在经济上合理的。p方案比较法步骤(1)首先明确设计的内容、性质、要求,以及设计要达到的目标等。(2)熟悉和掌握设计任务书或设计中所要解决的总体或局部课题的内部及外部条件,对矿井设计来说主要是矿床的地质地形条件、 交通情况,与相邻矿井的关系,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等。(3)根据内部及外部条件、设计任务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可行的方案。(4)对提出的可行方案时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从中选取23个较优方案。(5)对选出的较优方案进行详细的技

13、术和经济计算与比较,全面研究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明确各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差异,全面衡量各方案的利弊。在技术上可行的数个方案中,经济指标是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从各方案中选出相对最优的方案作为设计方案。(6)按设计任务的要求对方案做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各项参数)并绘制出必需的图纸。p方案比较法的评价优点:方案比较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各种因素,从质和量两方面来比较评价各种方案,权衡优劣,最终选取符合要求的最佳方案。 主要缺点:初选方案由设计者凭经济进行粗略的分析,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23个设计者认为好的方案,由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的不同,所提的方案不一定全面,有时可能在初选时就忽略了最优方案,从

14、而选取的方案只能是次优方案。另外,方案比较法的计算工作量大,牵涉面广,计算工作量非常繁重,可先进行相同类型方案内的局部问题(小方案)的比较,得出较合理的方案而后进行大的方案比较。 取决于采区生产能力、装车站的通过能力及大巷运输能力等因素q矿井采掘关系矿井的采掘关系是煤矿生产建设特有的基本矛盾之一,即开拓、准备和回采的关系,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采煤与掘进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按照采煤工作面在生产进行过程中,不断地从个地点转到另一个地点的需要,安排相应的巷道掘进工作,做到采掘并举、掘进先行、以采定掘、以掘保产。r矿井开采顺序的要求(1)符合煤层之间采动影响的制约关系,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2)

15、保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3)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巷道维护长度,实现合理集中生产。(4)节省井巷工程,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矿井经济效益。(5)便于灾害预防,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开采顺序:1前进式与后退式2下行开采与上行开采 “三量”是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 s采掘比例关系的指标:产量与进尺比、采掘速度比、采掘工作面个数比、 工人数目比、三量与各类产量比,以及三量与各类掘进进尺比。 t矿井轨道组成:铺在巷道底板上,由道床、轨枕、钢轨和联结零件等组成。t轨道线路空间结构: 平面图:表示线路在平面上位置、曲率半径及直线与曲线连

16、接, 纵t断面图: 表示线路的坡度。t道岔的构造 由尖轨、辙叉、转辙器、道岔曲轨(随轨)、护轮轨和基本轨所组成。t辙叉角:决定着弯曲随轨的曲线半径和整个道岔的长度,它是道岔特征的基本参数。u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2-95) 窄轨铁路道岔有600、762和900mm等3种轨距; 窄轨道岔标准设计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对称组合道岔、菱形交叉道岔和四轨套线道岔7种类别, 包括615、715、915、622、722、922、630、730、930、938、643等11个系列1、道岔代号“z”代表窄轨道铁路道岔类型代号。dk、dc、dx、jd、dz、jc、tx分别为

17、单开、对称、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菱形交叉、四轨套线道岔的代号。2、道岔名称中的第一段数字615、722、930数列中的6、7、9分别代表道岔轨距600mm、762mm、900mm,“15”、“22”、“30”分别代表轨型。3、道岔名称中的第二段数字辙叉号码有2,3、4、5、6、7、8和10号等几种,其相应的辙叉角分别为2603354”、1802606”、1400210”、1101836”、902744”、800748”、700730”和504238”。4、道岔名称中的尾数对于单开和对称道岔,代表道岔曲线半径,单位m。对于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道岔,前两位数代表曲线半径,单位m,后两位数

18、代表轨中心距,单位是dm。 5、单开道岔和渡线道岔有左向和右向之别通常多为右向道岔,岔线在行进方向的右侧。若为左向道岔应在尾数末加“左”字。v采区和井底车场常用道岔型号 道岔辙叉角越大,道岔曲线半径和长度越小,车辆运行稳定性差; 道岔辙叉角越小,道岔曲线半径和长度越大,车辆运行稳定性好。w轨距:指直线轨道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缘之间的距离,stw轮距:是两车轮轮缘外侧工作边间的距离,sw。w轨中心距:是双轨线路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sw轴距: 矿车(机车)两轮轴之间的距离。sbw线路纵断面图(坡度图):是组成采区车场和井底车场设计的主要部分;x竖曲线概念:线路在纵断面方向上呈曲线状。作用:斜面向

19、平面过渡时,避免线路以折线状突然拐到平面上而设置的,以便车辆平稳运行。x线路纵断面坡度:是在线路纵断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比值的千分值。 x矿车自动滚行:矿车在坡道上利用其重力或惯性力克服阻力而运行,这种运行称作自动滚行,也叫做自溜运行。 x等阻坡度:存在一个坡度使重车向下、空车向上运行时阻力相等,这个坡度叫等阻坡度。 即:重车向下运行阻力=空车向上运行阻力。y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 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2)矿井开拓方式 (3)井筒及数目 (4)矿井主要运输巷道运输方式 (5)矿井瓦斯等级及通风方式 (6)矿井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 (7)各种硐室的有关

20、资料 (8)井底车场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情况y设计要求(1) 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2) 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3) 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4) 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5) 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6) 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7)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

21、层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应避开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8) 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9)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1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理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11)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结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12)为了保护井底车场的巷道

22、和硐室,在其所在处范围内应留有煤柱。z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型。按照井底车场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大巷或主石门)相互平行、斜交或垂直的位置关系,环行式车场可分为卧式、斜式、立式(包括刀式)三种基本类型。z立井环行式井底车场优点:空、重车线位于直线上,这种车场调车比较方便,可两翼调车; 缺点:电机车在弯道上顶推调车,安全性较差(巷道坡度较大),需慢速运行。适用条件:当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近时,可采用这种车场;0.60.9mt/a的矿井。z立井斜式环行井底车场优点:可两翼进车,工程量小,存车线有效长度调整方便;右翼来重列车可顶推入主井重车线,比较方便;左翼

23、驶来的重列车需在大巷调车线调车。缺点:弯道顶车;一翼调车方便,另一翼在大巷调车 。适用条件:当井筒距运输大巷较近、且地面出车方向要求与大巷斜交时,可采用这种车场; 0.60.9mt/a的矿井。z立井立式环行井底车场优点:空、重车线基本位于直线上;有专用的回车线;调车作业方便;可两翼进车; 缺点:弯道顶车;工程量大。 适用条件:当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远时,可采用这种车场;0.901.50mta的矿井;刀型车场适用于0.60mta的矿井,增加回车线能力可提高到0.901.20mta。 。z斜井立式环行井底车场:优点:空、重车线基本位于直线上;有专用的回车线;调车作业方便;可两翼进车;缺点:弯道顶车

24、;工程量大。弯道多,施工不方便。适用条件:单一水平的箕斗斜井或带式输送机斜井。副斜井采用平车场,适用于单水平开拓方式的矿井。若需延深井筒,则应用甩车场。z斜井卧式环行井底车场优点:空、重车线位于直线上;工程量小;调车作业方便;有专用的回车线;可两翼进车; 缺点:弯道顶车。 适用条件:适用于单一水平的箕斗斜井或带式输送机斜井。 z环行式井底车场优点:调车方便,通过能力较大,一般能满足大、中型矿井生产的需要。缺点:巷道交岔点多,大弯度曲线巷道多,施工复杂,掘进工程量大,电机车在弯道上行驶速度慢,且顶推调车(特别在弯道上)不够安全,用固定式矿车运煤翻笼卸载能力较小,影响车场能力进一步提高。z折返式井

25、底车场 优点:巷道工程量小,巷道交叉点和弯道少,施工容易。 缺点:车场通过能力较小。z按列车从井底车场两端或一端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可分为梭式车场和尽头式车场。z立井梭式车场优缺点:工程量小,交岔点少、弯道少;可两翼进车。 适用条件: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近;利用主要运输巷道作为主井空重车线和调车线;利用大型底纵卸式、底侧式矿车可用于大型矿井。 z立井尽头式车场优缺点:工程量小;调车方便。 适用条件:当井筒距运输大巷较远时采用;利用大型底纵卸式、底侧式矿车可用于大型矿井。 斜井尽头式车场优缺点:可两翼进车;调车在调车线上进行。 适用条件:适用于多水平的串车斜井。一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1) 车

26、场的通过能力,应比矿井生产能力有30以上的富裕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 (2) 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岔点少; (3) 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4) 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5) 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设时间。(6) 当大巷或石门与井筒的距离较大时,能够布置下存车线和调车线,可选择立式井底车场。大巷或石门与井筒的距离较近时,可选择卧式或斜式井底车场。(7)井底车场形式也取决于矿车的类型,当采用定向卸载的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时,其卸载站(即主井车线)可布置为折返式,亦可布置为环形式,但其装车站的线路布置必须与其

27、对应,即卸载站为折返式,采区装车站亦为折返式。卸载站为环形式时,采区装车站亦为环形式。当卸载站采用环形式布置、装载站采用折返式布置或卸载站采用折返式布置、装载站采用环形式布置时必须增设还原回车线路,这种形式比较复杂,需通过方案比较确定。(8)串车提升的斜井井底车场,井筒不延深的一般采用平车场,井简延深的一般采用甩车场。双钩提升时,应考虑两个水平的过渡措施。二 线路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1) 应有利于提高运输通过能力。2) 应能使列车在车场巷道内安全运行。3) 应尽量简化,方便施工和节省工程量。井底车场巷道掘进工程量很大4) 线路布置要有利于通风,线路上尽量不设风门,尤其是立井井底车场的副井空、重车

28、线上应禁设风门。5)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的井底车场设计时,要注意列车的装载与卸载方向的一致,即注意调头问题。三 井底车场线路坡度设计要求(1) 井底车场线路坡度应根据车场形式、使用车辆类型、车辆运行阻力及运行条件、各线路对矿车滑行速度的限制要求、线路上所采用的调车或操车设备等因素计算确定。亦可根据生产矿井井底车场坡度的经验数据以类比方法选取。(2) 线路内车辆的运行尽量利用自动滑行,以减少机械设备。(3) 底卸式矿车卸载站和推车机翻车机硐室联合布置且进车方向相同时稍高于卸载站轨面,以便布置两股空车线的合股道岔。(4) 排水沟的坡度尽量与车场巷道坡度一致,水仓入口一般设在空车线侧车场高程最低点

29、处,确定水仓入口时,应尽量靠近水泵房,并注意能使水仓装满水。(5) 采用固定式矿车运输时: 主井重车线阻车器前装有推车机时,其坡度应小于重车运行阻力系数。 主井空车线一般采用三段坡度。 副井进车线机车摘钩点至复式阻车器段设置小于重车阻力系数的下坡。 副井出车线与主井空车线大致相同。(6) 采用底卸式矿车运输时,主井空、重车线坡度应根据车场形式确定卸载站线路坡度宜采用平坡。(7) 回车线坡度不宜大于10,空列车起车处应设平坡段。当有重列车行驶时,坡度不宜大干7。(8)当井底煤仓位于大巷水平以上,矿车卸载位置距井底车场较远时,翻车机或卸载站前、后的空、重车线坡度应视具体条件确定。四 固定式矿车的列

30、车调车方式:顶推调车、专用设备调车、顶推拉调车、甩车调车底卸式矿车的调车方式:多为折返式调车,调车方式有机车摘钩、顶列车过卸载站、机车牵引列车过卸载站、用牵引绳牵引列车过卸载站五 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的措施1改进车场形式和线路结构。2提高矿井运输装备标准增大矿车载重量改变卸载方式。3调整车场线路结构增设复线实现单双向运行改进调车作业方式增设调车设备提高机械操车水平减少辅助作业时间。4 提高线路质量,调整线路坡度,增大轨型,加大曲线半径,降低行车阻力,提高机车运行速度;加强轨道维护及车辆检修,提高车辆的完好率5建立完善可靠的机车信号及运行系统实现调车作业机械化。6有条件的临近采区煤炭运输可采

31、用带式输送机直接输入井底煤仓或大巷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7有条件时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掘进的煤和矸石可直接汇入主煤流系统采区掘进的煤矸亦可采用采区内处理方式以减少车辆在井底车场内的周转次数。六 主井系统硐室有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自卸矿车卸载站硐室),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硐室、清理井底洒煤硐室及水窝泵房等。副井系统硐室有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马头门)、主排水泵房(中央水泵房)、水仓及清理水仓硐室、主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及等候室等。七 硐室安全要求 变电所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如选用混凝土或料石砌碹,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不燃性锚喷支护。硐室必须设置易关闭的既防水又防火的密闭门,门内可设向外开的铁栅

32、门,但不得防碍铁门的开闭。从硐室出口防火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护。变电所的地坪,应比位于副井重车线侧的硐室通道与车场巷道联接点的标高高出0.5m。 硐室不应有滴水现象,电缆沟应设适当流水坡度,以便将积水随时排出硐室外。中央变电所应根据规定,设置灭火器材,如配备灭火设备和充足的砂箱,为此,在设计硐室的尺寸时,应留出相应的位置。八 中央水泵房硐室主要由泵房硐室、配水巷道、吸水井、管子道、通道等组成八 水泵房设计的安全要求(1) 中央水泵房硐室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如砌料石或混凝碹,在坚固的岩层中也可使用锚喷支护,但不得有淋水。(2) 出口通道内需设置向外开启的能防水又防火的

33、密闭门。从硐室出口密闭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护。(3) 泵房硐室地坪应高出通道与车场连接处底板0.5m。泵房地坪与电缆沟底板需向吸水井有35的流水坡度,通道也应设35的坡度流向井底家场,以防硐室或巷道积水。(4)水泵工作的总能力应满足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并且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主、副水仓的相对位置及与其它联系巷道的关系(2) 水仓断面的有效利用(3)清理绞车硐室位置选择九 井下爆破材料库硐室设计依

34、据(1) 煤矿安全规程是设计井下爆破材料库房硐室的主要根据,规定的有关条款在设计中必须严格遵照执行(2) 矿井日需火药、雷管用量。(3) 矿井开拓与井底车场布置图件,明确主要火药用量地区的位置(4) 矿井供风系统图件。(5)预计选择爆破材料库硐室所在位置的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情况。库房位置库房距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道、主要硐室以及影响全矿井或大部分采区通风的风门直线距离:硐室式的不得小于100m,壁槽式的不得小于80m。 库房距地面或上下巷道的直线距离,硐室不得小于30m,壁格式不得小于15m。库房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含水层与岩石破碎带及远离易受采动影响的范围。 库房位置还应考虑到

35、使用方便,便于材料运送以及回风道的设立。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在井底车场附近、靠近采区的下部车场、新鲜风流易进入的回风水平或两水平间设立数个小型材料库。安全措施(1) 辅助硐室和巷道尽头,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消防材料,如灭火器、砂子、水桶与输水胶管等。(2)在硐室两个出口处必须各装有一道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库房出口处,必须设置向外开的防火铁门。(3)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在库房的通道内应设置岩粉棚。(4) 库房通道要铺设木地板,以防雷管落地引起爆炸。为避免杂散电流进入库房,运送火药时矿井运输巷至库房卸裁平台间设木轨道。库房内严禁矿车驶入和铺设轨道。(5) 库房须采用防爆型照明设备。照明线必须使用不

36、延燃电缆,电压不得超过127v。严禁在贮存火药、雷管的硐室壁槽内装灯。井下爆破材料库分为硐室式与壁槽式两种采区车场:连接采区上(下)山和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回风、运输)的一组巷道和峒室叫采区车场。作用:在采区内实现运输方式改变或过渡的地方完成转载工作。组成:一组巷道和硐室。巷道:甩车道、存车线及一些联络巷道,硐室:煤仓、绞车房、变电所等。十 根据按轨道上山与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回风石门)的连接方式不同,采区上部车场基本形式: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车场三类。上部平车场又分为顺向平车场和逆向平车场。采区上部平车场多用于采区上部是采空区或为松软的风化带(顺向),或在煤层群联合布置时,回风石门较长,为便

37、于与回风石门联系时亦可采用(逆向)。若轨道上山位于煤层时中,为减少岩石工程量,可采用甩车场,十一 顺向平车场优缺点:车辆运行顺当;调车方便;回风巷短;通过能力较大;车场巷道断面大。适用条件:绞车房位置选择受到限制时或绞车房距总回风巷较近时采用。 十一 逆向平车场优缺点:摘挂钩操作方便安全;车辆需反向运行;调车时间长;运输能力小。适用条件: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具有采区回风石门与煤层小阶段平巷相连接时采用,运输量小;可用小于80的甩车场代替。 十一 单侧甩车场优缺点: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劳动量小;绞车司机可直接观察车辆运行情况;绞车房回风有时有下行风。 适用条件:凡逆向平车场的地方可用甩车

38、场代替,适用于各种提升量的上部车场。 十一 双侧甩车场优缺点:绞车房有时有下行风,两个甩车口交叉点断面大,不易维护;两翼人员行走不便。适用条件:采区两翼回风水平标高不一致时采用较多。十一 转盘车场优缺点:工程量省;调车简单;运输量小;劳动量大。 适用条件:小型采区的辅助提升用。 采区中部车场基本形式有甩车场、吊桥式车场和甩车道吊桥式车场三类。吊桥式车场和甩车道吊桥式车场适用于上(下)山倾角大于25°的情况十二 甩车场分类根据采区上(下)山和斜井所担负任务辅助提升甩车场和主提升甩车场;按照提升方式双钩提升甩车场和单钩提升甩车场;按照甩车场所在位置采区上部、中部、下部甩车场;按甩车场的甩

39、车方向单钩双侧甩车场和单钩单侧甩车场;按甩入地点不同分绕道式、石门式、平巷式。十三 所谓单道起坡,即在斜面上只布置单轨线路,到平面后根据实际需要布置平面线路。十三 所谓双道起坡,即在斜面上布置两个道岔(甩车道岔、分车道岔)形成双轨线路(斜面上形成),空、重车分别设置竖曲线。落平后的双轨存车线长度约23钩的串车长度,再接单开道岔联接点,变为单轨。十四 斜面线路:平面线铺在斜面上。十四 高低道:双道起坡甩车场由空重车线两个相反的坡度而形成高低道。由重车线(即甩车线)形成的高道,通过高道竖曲线和上山相联; 由空车线(即提车线)形成的低道,通过低道竖曲线与上山相联。高、低道线路的布置方式实质:是上山与

40、高、低道间的相互联接方式。十五 采区下部车场包括采区装车站和轨道上山下部车场两部分,其相对位置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及调车方式确定。当轨道上山作主提升或运输大巷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时,都不设采区装车站。因此,这两种情况只有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十五 基本形式 (按装车地点不同)大巷装车式:顶绕(立、卧、斜)、底绕(立、卧、斜) 石门装车式:环行、折返式 绕道装车式:顶绕(单向式)、底绕(单向、双向、环行)十六 采区的硐室主要有采区煤仓、采区变电所、采区绞车房和采区水泵房等十七 煤仓的形式按倾角分:垂直式、倾斜式、水平式和混合式四种煤仓容量取决于采区生产能力、装车站的通过能力及大巷运输能力等因素煤仓的结构包括

41、煤仓上部收口、仓身、下口漏斗及溜口基础、溜口和闸门装置等(二)轨道线路联接计算(一) 单开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 1、特点:单开道岔非平行线路的联接系统又称为“单侧分岔点”。 其特点是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线路,把方向不同的两条直线线路联接起来,被联接的两条直线线路不在同一条巷道内,并且相互成一个角度,如图7-14所示。这种联接系统在矿井中应用十分广泛。(二)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接1、特点: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接系统又称为“复线单侧联接点”,其特点是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使单轨线路变为双轨线路(或由双轨线路变为单轨线路),如图7-15所示。图中的s值即为轨中心距。为使轨中心距达到s值,在道岔岔线末端与曲线段之间应插入一直线段c。这种联接系统应用非常广泛。 (三) 对称道岔线路联接 1、特点;对称道岔线路联接系统又称为“复线对称联接点”,其特点是用对称道岔和两段曲线使单轨线路变为双轨线路,如图7-16所示。“复线对称联接点”和“复线单侧联接点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