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考纲解读丨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灵活运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基础回放*要点整合回顾实验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处理技巧和育法基本实验要求1 实验原理(见实验原理图)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2) 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3) 作出a F图象和a m图象,确定其关系.2 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两根、纸带、天平、米尺.3 实验步骤(1) 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 '和小车的质量 m.
2、(2) 安装:按照如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 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 操作:小盘通过细绳绕过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号码. 保持小车的质量 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描点作图,作a F的图象. 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重复步骤和,作 a-1图象.m规律方法总结1. 注意事项(1)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
3、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 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 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 不重复平衡摩擦力.(3) 实验条件:m? m'.(4) 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 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2. 误差分析(1) 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 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 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 平行都会引起误差.3.
4、数据处理2(1) 利用 Ax= aT及逐差法求 a.(2) 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 明a与F成正比.1(3) 以a为纵坐标,m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 反比.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例1】(2013天津9(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打点计时胖带咲的杞木吗 纸带醴打点计时器图1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 .实验时,先放开木
5、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 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1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 2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3甲、口乙, 由图2可知,m甲 m乙,3甲3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
6、析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不通过定滑轮挂砝码 桶,而要挂纸带,并且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在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 块,故选项A、D均正确,B、C均错误.选木块(M)、砝码桶及桶内的砝码(m)为研究对象,则 mg= (M + m)a选砝码桶及桶内的砝码为研究对象 贝U mg Ft = ma 联立得:Ft= mg 2要使Ft = mg需要器一0即M?m 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 m节 ma1即 a= mF 3 g1 i由上式与题图结合可知:>,3甲g> 3乙g.m甲 m乙即:m 甲v m乙,3甲> 3乙答案AD远小于小于大于变式
7、题组】1.实验原理与操作(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 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 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 3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 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 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3) 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 .利用公式a=学计算;AvB .根据a= t7利J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答案(1)控制变量法(2)a.平衡摩擦力b
8、.砂桶的重力(3)B解析 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应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Av于砂桶的重力.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需要根据a =尹利用逐差法计算,方案B比较合理.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如图4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 大小.丿丿洗电亟砂砂辆图4(1) 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
9、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 做匀速运动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 = 200 g,m = 10 g、15 g、20
10、g、B .M = 200 g ,m = 20 g、40 g、60 g、C.M = 400 g ,m = 10 g、15 g、20 g、D.M = 400 g,m = 20 g、40 g、60 g、(3)图5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25 g、30 g、40 g80 g、100 g、120 g25 g、30 g、40 g80 g、100 g、120 g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Xab = 4.22 cm、Xbc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4.65 cm、xCD = 5.08 cm、xDE = 5.49 cm、xEF= 5.91 cm
11、、xFG = 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rABCbEFG1I *(图5答案(1)B(2)C(3)0.42解析(1)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和细线拉力的作用.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因此应把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使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即小车做匀速运动,因此在进行这一操作时,不应挂砂桶,小车应连接纸带,A、C项错误,B项正确.(2)由于绳子的拉力不易测量,本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来代替绳的拉力,而砂桶做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
12、小为a,贝U Ft= m(g a),当砂桶的加速度很小时,Ft近似等于mg,因此实验中应控制实验条件,使砂桶的加速度很小.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时,小车和砂桶的加速度才很小,绳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C项正确.(3)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T = 0.1 s,由Ax= aT2可得XFG + Xef + Xde XcD Xbc Xab.2,.a =9T2,代入数据解得 a= 0.42 m/s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 2】(2014新课标I 22)某同学利用图 6(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 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 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
13、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 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位移传感曙(最射器)位移传感掣接收和 厂二S小车ri钩码聯迫(3)5432I牛=IIillIIIIII rO50100150200250 mfg(b)图6(1) 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由图(b)可知,a 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3) 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14、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 am图线不经过原点,在 m轴上有截距,即挂上小钩码后小车加速度仍为零,可能的原 因是存在摩擦力.(3) 本实验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答案(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递进题组】3. 对数据处理的考查某同学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 钩
15、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 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t.图7(1) 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和t表示为a=.(2) 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的关系.下图中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A 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 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C .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 .可以
16、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答案字(2) C (3)BC12d解析 由d = qat2可得:a =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Fo= ma,由a=mF - m C选项正确.挂钩码的方法不能连续改变细绳的拉力大小,因此不能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利于 获得多组测量数据,故 B、C正确.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次数小车质量 m/kg小车加速度2a(m/s )小车质量的倒数-/kg 1m匕10.200.785.0020.400.382.5030.600.251.6740.800.201.2551.000.161.00甲同学在小车所受合外力
17、不变时,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甲图83.02,52.0c.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m图象.a.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所示的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b. 由a-m图象,可得出的结论为(2)乙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对小车的拉力,由实验数据作出F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小车的质量为kg.答案(1)a.a丄图象如图所示b .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mc. 0.16 N(2)木板倾角过大 2解析 c.由牛顿第二定律F = ma得,a= F,即图线的斜率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m0.78F
18、 = N 0.16 N.5.00由图乙可知拉力等于零时,小车加速度不等于零,故木板倾角过大;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得a = F 1,即图线的斜率等于小车质量的倒数,小车质量大小为m= 4 kg = 2 kg.m2.2 0.2 匕匕考点三实验拓展与创新例 3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已知小车质量 M= 214.6 g,砝码盘质量m°= 7.8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 器交流电频率f= 50 Hz.其实验步骤是:轻质打点计时器图9A .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B .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
19、匀速运动;C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D 将小车置于打点计时器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 重复B 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a=m/s2(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10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k- 6.(K) *16.(t7 TP-7 75 一pS.64Jrr*单位:cm图10(3)某同学将有关测量数据填入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如下表,次数1234
20、5砝码盘中砝码的重力 F/N0.100.200.290.390.49小车的加速度a/(m s 2)0.881.441.842.382.89他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 F图象(如图11) 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一条最主要原因是, 从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其大小为.答案(1)否(2)0.88 (3)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只要涉及“未考虑砝码质量的因素”就算正确)砝码盘的重力0.08 N解析(1)取下砝码盘后,小车加速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即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而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因此,实验中不必使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a =8.6
21、4 + 7.75 6.87 6.0024 X 0.1X 102m/s 2= 0.88 m/实验中本应有(mo+ m)g = Ma,由于实验中未计入砝码盘的质量 象相比沿F轴左移gg,图象将不过原点由图象及上述分析可知, 【变式题组丨m。,测得的图象与真实图m°g= 0.08 N.5.动摩擦因数的测量(2013新课标I 22)图12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光电门d A鑑比片尸光电门图12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 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物块从光电门
22、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AtA和AtB,求出加速度a; 多次重复步骤,求 a的平均值"a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卩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13所示.其读数为 cm.图13物块的加速度 a可用d、s、AtA和AtB表示为a=.动摩擦因数 卩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尸.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见解析解析 (1)d= 0.9 cm + 12X 0.05 mm = 0.9 cm + 0.060 cm= 0.960 cmdd22因为, vB =庄,又由 2as= Vb vA, 得a=知 Ab)2-( A)2设细线上的拉力为 Ft,则mg Ft= m a , Ft 卩Mg= M amg (M + m a两式联立得Mg(4)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6.实验创新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 14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 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A 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鹤沟通龙湖上海佘山别墅项目策略jpg
- 员工培训与岗位职责
- 教育的100种可能演讲
- 急性脑梗护理查房
- 藏族介绍课件
- 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学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提升卷
- 投连保险培训
- 执行经理项目管理
- 2022初三体育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实施方案
- 储能热管理行业专题报告
- 脚手架搭设及基本知识教程课件
- 租车费结算单
- 陕北民歌之简介课件
-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专题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
- 关于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的通知
- 传统节日英语演讲稿一分钟
- 风生水起的投资年报
- “缅怀先烈,感恩前行”清明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