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_第1页
关于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_第2页
关于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_第3页
关于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_第4页
关于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封面(所有纸张采用A4打印,页边距:上2.2cm;下2.2cm;左3.0cm;右2.2cm; 完成之后在左边装订成册。全部报告要求字数3000400字,注意:“4.2附录”部分的内容不计入总字数)市场预测与分析实习报告(题目:居中排列,一号黑体,2倍行距)班 级: -姓 名:学 号:(居中排列,小四黑体,单倍行距)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榆林经济转型评价分析摘要: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榆林经济转型为例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问题,首先对榆林转型前和实施转型战略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其次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榆林转

2、型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对榆林市的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Assessment on economy transformation in north of Shaanxi Provincei with coal resourcesAbstract:Special feature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makes it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transition when resources city developed to a

3、certain period.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resources-exhausted city Yuli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es the assessment indexes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ffect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Yuli

4、n CityKey words: Resources Cit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assenssment;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是依靠特定区域的资源票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依赖于国家和地方的集中投入。因此在城市劳动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形成的突发性;布局的分散性;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性;城市功能的残缺风险;经济结构的唯一性;主导产业的上游性;企业的社会性;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等。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引起重视,并付诸行动,许多城市实施转型战略已有5年,本文以榆林市为例,依据产业转型前

5、后的指标对比,分析其转型效果,并通过统计数据对其转型效果进行评价1-3。1榆林产业转型前的概况1.1 经济发展中的三大失衡在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榆林还面临着南北发展、城乡收入、产业结构“三大失衡”突出问题:一是南北经济失衡。二是城乡收入失衡。三是产业结构失衡。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之比为6.375.618.1,表现为 “第一产业弱、第一产业大、第二产业小”不合理的产业发展态势。煤、油、气、化工等四大产业成为榆林主导产业,但它们与基地相关支持性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 “三大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浪潮中,广大农民没有参与进来,不能分享工业成果,农业仍以传统生产为主,主

6、导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链条短,导致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滞后4。1.2环境破坏严重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基地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榆林市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制约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的主要矛盾。矿井建设带来的水上流失和煤田采空区塌陷等问题使得“煤田开发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1.3保障体系不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但由于资源型企业历史欠账多,地方财政又十分困难,造成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将直接影响转型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随着转型的深入,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没有成为城市转型的缓冲器却成为产业转型的包袱5。2

7、 榆林产业转型的效果2005年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多个重大项目正在建设,随着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开工建设。榆林的经济增长,接替产业形成,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2.1经济增长提速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2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2005年到2007年三年全市经济总量翻了近一番;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5亿元,增长26%以上,2005年到2007年三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翻了近三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380元,增长13.6。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

8、度均位列全省前列,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2.2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的要求,榆林开发区确立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调研、论证、规划了新的发展载体榆横煤化学工业区,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能源产业的拓展区。同时,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煤气化工艺,按照甲醇甲醇制烯烃石化产品树的发展方式,形成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学工业生产基地。2.3“数字榆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008年,陕西省榆林市将投资1. 5亿元,启动“数字榆林”项目。拟建项目包括:市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市地理信息系统、市

9、委电子党务工程、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市城市建设数字化工程、市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市劳动与社会保障数字化工程、市交通管理数字化工程、电子政务安个认证平台、市综合市情电子地图系统等十个项目。3产业转型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复杂系统。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转型的内涵是使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过程。结合转型实践分析,城市转型的效果评价也应该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而言,环境优化是根本,经济发展是前提,社会进步是目标,这三者的协调是城市转型实施的关键6-9。因此,本文也从这3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

10、结合前面的效益分析,本文构建如下的指标体系(表1)4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 4. 1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在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实际的调研,收集与指标相关的数据。本文的数据来源为榆林市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4. 2数据的预处理与规范化表1 产业转型评价的指标体系经济指标总量结构人均GDP总量(亿元) 人均财政收入(元)GDP中资源产业贡献率()GDP中接替产业贡献率()资源产业销售收入资源产业税收增长速度GDP增长率()财政收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增长方式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万元产值能耗生活指标就业从业人员总数增加率 登记失业率生活质量居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

11、系数 消费支出安全安全事故起数 伤亡人数 刑事案件发案数环境指标污染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m3)工业废水排放量(万t)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t)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指数本文主要是以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为主。指标的规范化采用线性规范化,标准化后数据如表2所示。表2 经济指标的原始指标值与标准化后的指标值项目原始数据标准化后数据20032004200520062003200420052006GDP总量(亿元)111.00138.10185.00222.000.000.240.671.00财政收入(亿元)19.8026.0040.306

12、7.000.000.130.431.00GDP中资源产业贡献率()7.408.29.68.50.000.361.000.50GDP中接替产业贡献率()38.8736.7834.8032.351.000.680.380.00资源产业销售收入元18.3820.5623.4725.670.000.300.701.00资源产业税收万元18294.7024858.7035150.557632.30.000.170.431.00GDP增长率()15.2016.0017.5018.000.000.290.821.00财政收增长率()35.0030.7055.1066.200.120.000.691.00社会

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2.7251.1130.0033.900.001.000.260.39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5.7011.209.108.700.001.000.620.55万元产值能耗t万元-16.993.453.173.111.000.090.020.00数据来源:根据榆林市统计年鉴2003-2006作者计算 计量单位只对原始数据有效4. 3指标体系结构的确立本文采用AHP法。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以顶层指标为例。其他各层的指标权重采用相同的方法即可得到,限于篇幅本文只给出经济指标部分权重和计算过程。经济指标、生活指标及环境指标相互重要程度依次为1,2和3,计算出权重值为经济指标为0

14、.5396,生活指标为0.2970,环境指标为0.1643。R11的权重为0.1444,其中GDP总量(亿元)为0.6667,财政收入(亿元)为0.3333。因此 R11(0.6667,0.3333)同理,得到经济指标中各子指标的各年度评价值,具体见表3。表3各年经济指标评价值年份2003200420052006R110.00000.20330.59001.0000R120.48810.56760.44090.3068R130.0240.50.5140.695R140.60.2160.260.22进而有,R1(0.313 0.3557 0.415 0.497)同样的算法可以得出生活指标和环境指

15、标的指标测算值。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榆林转型的经济效果是明显的,并且2005年和2006年的增速较快,说明榆林市的经济转型从总体角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细部指标看,经济发展指标进步最快,环境指标进步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生活指数指标进步不太快,主要是由于就业与预期的差距太远,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现象,其原因从经济发展更深层次分析:一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发展的任务艰巨,推进不很理想。二是非公有经济发展滞后和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难以突破。三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科研开发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上没有迈出大的步伐。四是在产业集群式发展上缺乏推动力,没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16、整体效益不高,单个企业发展缺少动力。五是投资环境仍不理想。为解决以上问题,榆林市在2007年投资7534万元新建7个、扩建6个人力资源市场,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加强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年底基本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基本服务功能完善。充分依托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大项目,拓展产业增值项目,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全年技能培训12万人次。5结论本文以榆林市为例主要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效果评价问题,在分析和对比榆市转型前和实施转型战略后的情况的同时,构建了转型的效果的评价体系,并根据榆林的统计数据对榆林的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就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参考文献1 李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J,资源·产业,2005,7(4):4-82 胡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1,3(5):8-103 于立,姜春海.资源型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